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的成分不变,骨含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骨折危险性增大,轻微的外伤或跌倒即可致骨折。因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故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coporosisPMO)。自1941年Albright〔1〕首次提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并描述了其临床特征以后,世界各国对其逐渐地给予高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突出,骨质疏松引发的医疗负担很大,已成为许多国家严重的卫生难题。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正在发展和不断研究的国际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 ,由于其危害日益严重而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我院通过对 117例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膳疗护理、体疗护理及药疗护理 ,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 1996年以来共收治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117例 ;年龄 4 2~ 81岁 ,平均 6 4 .2岁 ;其中 5 0岁以下 9例 ,5 0~ 6 0岁 2 7例 ,6 0~ 70岁 4 5例 ,70岁以上36例 ;有 2 6例做子宫切除术。临床表现为腰背痛、骨痛 ,病情严重的可发生骨折。 117例患者中 ,除进行相应的心理、膳疗、体疗护理外 ,应用雌激素治疗 79例。2 临床护理2 .…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2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0.2mg乙底酚与补肾中药联合治疗。结果表明:给服中西药物四个月后,患者肾虚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骨密度,骨矿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提示这一疗法既能改善患者的肾虚状态,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又能减少雌激素的应用剂量,避免大剂量雌激素长期应用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妇女的骨代谢异常疾病,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结构退行性变为特征,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PMO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其中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要比同龄男性高6倍[2]。约1/3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卵巢功能低下而致雌激  相似文献   

5.
补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观察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将68例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尼尔醇治疗,口服活性钙片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肾虚症状积分。结果 :中药组和尼尔雌醇治疗组骨密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肾虚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表经络原穴导电量值,从中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经络变化规律与脏腑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穴位诊断治疗仪,检测分析40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原穴阻抗变化,并且进行针灸与药物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同时对比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针灸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太白、太冲、太溪、冲阳、京骨5个原穴导电量穴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太白、太冲、太溪、冲阳4个原穴导电量穴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针灸组与药物治疗前后原穴导电量的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经络气血变化与肝、脾、胃、肾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以肝、脾(胃)、肾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同时疗后对针灸与药物治疗组进行症状分级评定,两组显著进步以上例数分别为针灸组20例(100%)、药物组13例(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原穴阻抗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表现出和中医传统理论的高度一致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脏腑功能状态、疗效的观察评价,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纯中药复方制剂金乌骨通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的影响,及使用6个月的安全性观察。方法: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将确诊的1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患者分为治疗组(n=70)和安慰剂组(n=70),2组均口服等量的元素钙,同时分别服用金乌骨通胶囊和安慰剂胶囊,观察新发骨折及骨痛等临床症状,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及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1.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明显增加,两组比较骨密度变化的百分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2.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P<0.05),雌二醇/睾酮显著上升(P<0.01);尿羟脯氨酸/肌酐、尿钙/肌酐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金乌骨通胶囊可以有效治疗PMO,能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中国传统医学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中医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故通过对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三方面临床研究报道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何文全 《中医正骨》2000,12(6):54-5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绝经有关,其特点是骨的转换增高,骨质流失加快,松质骨变化更显著,易发椎骨及长骨端部的骨折事件。一般认为,雌激素缺乏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绝经后体内雌二醇(E2)减少90%以上,雌酮(E1)减少约50%,从而导致骨的正常代谢偶联失衡。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多达40%以上〔1〕,因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医学界的重要课题。采用西药如雌激素替代疗法等可获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颇多,难以被普遍认可。祖国医学从整体出发,发挥辨证论治的特点,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本症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2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针药结合组对腰椎部位的骨密度有显著提高(P〈0.01),针药结合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但对股骨上端的骨密度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许敏  夏卫东 《中医正骨》2007,19(11):12-12,14
为观察Union-2000型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30、60天观察比较治疗仪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骨密度T值变化。结果骨质疏松治疗仪组治疗后患者骨密度值由(-2.88±0.09)增加至(-1.93±0.10),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60天后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Union-2000型骨质疏松治疗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结合组、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组样本各50例.针药结合组予电针刺激结合罗盖全胶丸口服治疗;电针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罗盖全胶丸口服治疗;各组均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骨密度、24小时尿Ca/Cr值、E2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针药组改善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艾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艾灸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艾灸对骨代谢生化,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芍灸或雌二醇治疗后U-Ca/Cr,U-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S-E2,S-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骨小梁与髓腔的宽度比值,艾灸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2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后分别提高1.32%和0.97%,结论:艾灸和雌二醇二者的作用无显著差异,艾灸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并没有“骨质疏松症”一词,但其描述的中心证候特征如腰背酸痛、身长缩短、驼背、易骨折等,符合现代医学的骨质疏松症,遂将其归于“骨痿”“骨痹”。本文就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曹玮  李金伟 《新中医》2010,(4):44-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腰椎骨密度(BM D)、血清钙(Ca)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61.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腰椎BM 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改善腰椎BM 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Ca、AL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改善血Ca、ALP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妇产科学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20.
温针为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笔者近几年以温针为主配合口服西药钙尔奇D片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 1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两间医院门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病人 2 1例 ,年龄 4 8~ 6 5岁 ,平均年龄 58岁 ,平均绝经时间 8年 ,以上病例均根据刘忠厚编《骨质疏松症》一书制订的骨质疏松症综合分析诊断评分指数进行诊断[1] 。2 治疗方法  取穴 :大椎、肾俞 (双 )、足三里 (双 )、关元俞(双 )。  方法 :选用 2 8号 1.5寸毫针 ,针刺上述穴位 ,在行针得气基础上运针以紧按慢提、小角度捻转后留针 ,继而将预先切好的 2c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