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报告1例恶性血管内皮瘤合并疱疹样天疱疮。患者男,71岁,因额面部结节破溃伴涨痛九月,全身红斑、水疱伴痒20天就诊。组织病理改变示肿瘤位于真皮浅中层, 瘤组织内有大量增生的肿瘤性血管, 管腔大小不一,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部分血管内皮瘤细胞异型性。瘤细胞核深染, 核分裂像偶见,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CD31等阳性,诊断为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水疱病理示见表皮内水疱,疱内有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DIF)显示:IgG在表皮全层,C3于表皮中下层的细胞间阳性表达,诊断为疱疹样天疱疮。两病合并国内外未见类似报告。给予患者强的松30mg/d口服,皮损1周后消退,遂转入整形外科,切除额面部肿瘤,采用任意游离皮瓣转移至创面,术后3个月,未有新发皮疹。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男,74岁.临床表现为头皮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结节、瘀斑,伴局部胀痛、出血3个月.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层,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构成,尚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红细胞外渗,异形细胞多见,瘤细胞核深染,核分裂相偶见.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CD31、FⅧ阳性.诊断为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行外科扩大性根治手术2周后皮损复发.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9个月,左腹股沟处红斑进行性扩大8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腹股沟见大片浸润性斑块。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多结节状侵袭性生长团块,细胞呈血管内皮细胞样,可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免疫组织化学示:CD31,CD34,SMA,部分Ki-67阳性。核磁共振示:左腹股沟区、大腿根部内侧及前外侧皮肤及皮下不规则异常信号影,病变部分包绕左股动静脉,左侧腹股沟浅淋巴结增大。诊断: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硬皮病样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60岁。面颊及颈部皮肤硬韧1个半月。病理检查示:真皮浅中层胶原纤维间见散在或密集的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而深染,呈长梭形及圆形,小血管腔内也见核大深染的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68(+),CD34,CK,SMA均阴性。诊断:皮肤转移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老年人头面部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女,63岁。头面部无症状性红斑、丘疹3个月,伴紫红色斑块、结节11d。组织病理改变示肿瘤位于真皮浅中层,瘤组织内有大量增生的肿瘤性血管,管腔大小不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血管内皮瘤细胞如芏鞋钉状,瘤细胞核深染,核分裂像偶见。诊断为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行右颈外动脉化疗加栓塞手术治疗1次后,皮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老年人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颈部、颞部及顶部头皮进行性暗红色斑片、斑块及溃烂、结痂5个月。皮损病理活检可见真皮内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大部分由梭形细胞和不典型立方形细胞组成,核异型明显。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EA(-)、EMA(-)、p-CK(-)、CD31(+)、CD34(+)、Ⅷ因子部分(+)、Ki-67约5%(+)。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头皮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报告1 例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女,21岁。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发生黄豆大红棕色结节1月,增大1周,伴有轻度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有一个比较大的出血性囊腔和几个小的海绵状的裂隙性腔(图2),腔壁无血管内皮细胞,腔周和邻近的实体区域由纤维组织细胞构成,其中可见少数血管和多核巨细胞,腔窦内及实体性区域细胞内外可见明显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Vim(+)、CD31(+)、CD68(+)、Vim(+),F ⅧRag、CD34、S-100蛋白均阴性。诊断: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下唇部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男,30岁。左下唇结节3年,渐增大,偶伴有疼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平滑肌细胞增生,肿瘤团块内伴有大量不规则血管腔。免疫组化示血管内皮细胞CD31及CD34阳性,平滑肌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诊断:血管平滑肌瘤。予手术治疗后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反应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症.患者女,53岁.反复发热2年,面部出现多发性水肿性红斑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畸形伴赘生物形成.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有许多增生和扩张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显著增生,管腔闭塞,可见纤维蛋白性血栓.内皮细胞均无不典型性,无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4和波形蛋白阳性,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FⅧ、CD45RO、CD20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转移性上皮样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转移性上皮样肉瘤。患者女,22岁,因右踝部结节10年,溃疡3个月余,发热伴右腹股沟区包块,疼痛1个月就诊,溃疡边缘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皮下大片状坏死,周边可见异形上皮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AEI/AE3(+),CD68(+),EMA(+),波形蛋白(++)诊断为上皮样肉瘤,右腹股沟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示大片状坏死,可见肉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肌球蛋白(+),余与皮损检查结果相同。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肉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6岁。右腹股沟、骶部丘疹和肿块32年。皮肤组织病理:组织细胞及泡沫样细胞浸润,较多多核巨细胞及不典型Touton细胞散在其中。免疫组化染色示浸润细胞表达CD68-PGM1、CD68-KP1和CD163。诊断:结节性黄瘤。给予手术及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2.
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患者男,15岁。右臀部丘疹,结节15年。体格检查示右臀部多个大小不一的丘疹及结节、部分融合成硬斑块。组织病理检查示毛囊扩张畸形,其上端为毛囊漏斗部扩张,形成囊性结构,下端为增生的皮脂腺,周围胶原增生硬化,且在真皮浅层及中部可见散在成熟的脂肪组织。诊断: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相似文献   

13.
上皮样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男,54岁,右下腹及腹股沟出现多发性肿物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肿瘤团块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多数上皮样细胞和少数梭形细胞组成,中央有小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说明本病具有向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且以向上皮分化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全身红色丘疹、结节及斑块4个月。皮损初发于双下肢,渐波散至全身。查体示全身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孤立或呈环形、条带状分布,直径0.3~2.5 cm,质地较硬,略有压痛,有浸润感;皮损大致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面颊部为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组织细胞浸润,多个具有分枝的肥大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灶性浆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少许嗜酸粒细胞浸润,有细胞伸入现象。免疫组化检查示肥大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CD68、CD163、S-100蛋白均阳性,CD1a阴性。诊断:皮肤型窦组织细胞增多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1个月,皮损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2岁,左下腹皮肤红色结节、斑块10年,皮疹增多半年。体检:患者左下腹部皮肤凹凸不平,表面可见数个黄豆到指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及结节,表面光滑,质软如橡皮样;皮下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及肿块,质地中等,表面皮肤光滑呈黄红色。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全层和皮下组织可见大量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排列,累及皮肤附属器,部分肿瘤细胞可见少数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4、波形蛋白及BCL-2阳性,NSE (-), Syn(-)、 S-100(-)、 SMA(-)及ⅩⅢa阴性。根据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采用肿物扩大根治切除术 + 植皮术,疗效满意,随访5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4岁。11年前右下肢内侧出现一线状排列的淡红色扁平丘疹,上覆少许鳞屑,逐渐向两端扩展,未予治疗。5年前原发皮损处开始出现坚实的皮下结节。就诊前10d局部皮损出现溃破,并有红肿痛,异物排出,一直未予处理。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内侧及腹部可见线状排列萎缩性暗红斑,其下可触及深在结节状物质,活动度尚可,有粘连,触之硬,压之疼痛。局部隆起于皮面,溃破处有块状、质硬、白色物质排出。组织病理检查:右大腿内侧皮损: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见深蓝色的无定形物质。右小腿内侧皮损:表皮灶性角化不全,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及真皮中深部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呈片状及团块状浸润,真皮深部及皮下脂肪层可见块状及细碎状的深蓝色钙沉积。右股(大腿)内侧皮损表现为线状苔藓伴皮肤钙沉积症,右小腿内侧皮损表现为线状苔藓伴皮肤钙沉着症并表皮囊肿。结合临床与病史,诊断为线状苔藓伴皮肤钙沉着症并表皮囊肿。治疗:先后分2次予以手术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6岁,全身皮疹伴高热2 d入院,体温持续39℃,躯干和四肢大量疱疹及斑丘疹,右眼结膜充血,有分泌物,舌苔白色假膜;WBC 25.82×10^9/L,CRP 42.11 mg/L,PCT 10.19 ng/mL,CD4值126个/μL,肌酐204μmol/L;CT示:右上中肺薄结节影;腹部MRI示肝结节;口腔白色念珠菌;皮肤病理见真菌孢子;单纯疱疹病毒及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血和皮肤均培养出野生株肺炎克雷伯菌。诊断:①败血症;②剥脱性皮炎;③口腔及皮肤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4个月。右耳结节4个月。皮肤科检查:右耳廓内散在结节,质韧,界限清楚。组织病理符合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未予治疗,随访见结节变小。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1岁,全身皮肤散在暗红色斑丘疹、结节1年余。皮损逐渐增多,初发时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触痛。体检:头面、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丘疹、浸润性斑块、皮下结节,边界尚清,部分有触痛,右腹股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淋巴结,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淋巴系统占32.5%,其中幼稚淋巴细胞占10%,此类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细胞质量中等,色蓝,核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颗粒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及脂肪组织大量中等大小异型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肿瘤细胞染色质细颗粒状,稀疏,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CD4、CD56、CD43强阳性;CD68及TdT少量细胞阳性;L26、CD3、CD38、颗粒酶B、MPO均阴性。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88岁。双下肢多发结节、溃疡6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个暗紫色结节,触之较硬,中央溃疡、结痂。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及皮下组织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可见小灶状坏死。大淋巴样细胞表达CD20、CD79a、Bcl?2,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阳性。诊断: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放弃系统化疗,确诊6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