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既表明机体受到了乙肝病毒(HBV)的感染,我国属乙肝病毒高感染地区,感染率平均为57.6%,其感染主要来自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的经血传播。一旦感染,其表面抗原阳性阴转率极低,并可终生携带。据2002年卫生部统计,我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率为10.34%,大约有1.2~1.4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在我国,乙肝是法定传染病第四位,疾病死亡病因的第七位。2008年4月21日卫生部公布,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14岁人群为2.42%。1 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为了掌握本地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固安县疾控中心(原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不同携带状况的产妇围产期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措施。方法将90例乙肝产妇按HBsAg、HBeAg、HBVDNA的不同,分成A、B、C3组,分别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产后检测初乳、新生儿静脉血中的乙肝病毒标记物及HBVDNA;收集接种儿童的血清标准,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并与初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C组母婴传播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C组新生儿HBsAb阳转率达100%;HbsAg携带率由2.82%降至0.6%,下降约80.0%(χ2=10.75,P<0.01)。结论乙肝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出生后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携带传染性HBV标志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并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 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亦高达10%~15%.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病毒携带者, 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重大进展, 现将近年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及免疫预防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乙肝的认知度及抑郁发生情况,探讨正确对待乙肝、消除乙肝歧视的方法及了解乙肝携带和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武汉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 512人,采用按本研究需要,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88%的大学生不了解乙肝,46.06%的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存在错误认识,42.44%学生不接受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恋人,认为乙肝一定要治疗的比例达80.97%,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取正确权威乙肝防治知识的途径;乙肝病毒携带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抑郁。结论:目前高校学生对乙肝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对乙肝的传播方式仍然有较大误解,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还很明显,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抑郁需引起重视,国家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应积极宣传科学的乙肝知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消除乙肝歧视。  相似文献   

5.
调查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的发病情况 ;了解酒钢职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现行预防接种方案的效果 ;为嘉峪关市乙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所有对象均查乙肝三系统、肝功、肝胆脾B超 ;乙肝病原标志物 (HBVM )阳性者查HBV DNA并填表登记相关内容 ,对乙肝病原标志物阴性者全程注射乙肝疫苗。酒钢职工乙肝病毒总感染率为9 0 8%,其中男性为 1 0 5 6 %,女性为 4 5 6 %,乙肝病毒携带率为 7 41 %,乙肝现患率为 1 6 7%,年龄分布集中在 2 0~ 3 9岁。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 5 3 %,接种有效率为 77 3 %。传播途径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乙肝是世界上流行广、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在我国,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正逐年升高。为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好预防工作,我站每年对我公司饮食服务人员进行健康查体。2002年-2004年,共查体3120人,现将HBsAg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脐带血和乳汁中乙肝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芳辉 《海南医学》2003,14(3):68-69
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者占总人口的 10 % - 15 %左右。乙肝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包括宫内感染、产道感染、哺乳过程和密切接触等。关于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在生产过程和密切接触中因血液而使婴儿感染已有定论。因此临床常开展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脐带血和乳汁的乙肝指标检查。本文收集近期 17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的脐带血和乳汁的乙肝指标结果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17例产前检查静脉血血清中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本院住院产妇。其中送检的这 17例标…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有2000~3000万乙肝病人。由于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根治乙肝,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乙肝病毒的防范,特别是要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然而人们怎样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呢?这首先要弄清乙肝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为病毒性肝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正常人群中乙肝病毒的携带率较高。乙肝带毒有的具有传染性,而有的不具有传染性。我站每年均对辖区内饮食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凡具有传染性的均调离工作岗位,极大减少了乙肝病毒在我市的传播扩散。现将我站2003年市区16294名饮食服务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携带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年6月1日到2009年5月30日的体检人群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和乙肝病毒携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乙肝相关知识教育干预前后2006年和2009年的体检者作乙肝相关知识及其来源和乙肝携带者行为方式等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形式逐步多样化,覆盖面逐年加大;乙肝病毒携带率从2002年的3.96%到2009年的2.15%整体呈下降趋势,新参加工作、年龄在2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男性体检人群以及外地进入威海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体检人员等接受健康教育机会少,乙肝病毒携带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看出,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有正向影响;问卷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干预后2009年体检人员答题正确率62.85%高于2006年的54.05%,P<0.01;健康教育干预后2009年问卷调查人员健康素养明显提高;新参加工作、年龄在2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乙肝相关知识答题合格率较低,应该重点干预;查体培训指导和网上学习成为获取常识性乙肝知识的主要来源;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干预成为提高人群乙肝相关知识和素养的主要作用因素.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控制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高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新参加工作、年龄在2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应作为教育干预重点人群重点教育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发病率为83.30/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不明显。以20-29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50-59岁,发病率较低的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例以农民为主,占65.36%。结论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首先应对易感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和20岁以下青少年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其次,强化对卫生医疗机构和饮食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第三,提高住院分娩率,继而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第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我市制订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1995~2005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1995年的15.8%下降到2005年的4.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39.9%升高到2005年的71.3%(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肝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传播最有效措施."九五"期间"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研究"证实我国低剂量单纯乙肝血源疫苗的长期预防效果(新生儿免疫后15年内)持续为90%,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而终生受益;乙肝疫苗明显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在未免疫携带者中主要是弱势准种;中国乙肝病毒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我国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酵母、CHO)大面积推广使用安全、有效和可行;乙肝基因苗表面抗体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与相当剂量的血源疫苗效果相似;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与50IU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将母婴阻断效果提高到90%;我国目前推广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至少为13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患者 94例 ,其中三重感染 80例 ,四重感染 14例 ,用日期随机法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 10 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以丁肝病毒 (HDV)、巨细胞病毒 (CMV)与甲肝病毒 (HAV)者居多 ,分别为 79.8%、5 1.1%、40 .4% ,17例急性肝炎患者中有 16例合并HAV感染。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组中急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与慢性肝炎 (重度 )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 ,而慢性肝炎 (轻度 )与肝硬化明显低于单纯感染组 (P <0 .0 0 1)。结论 :与单纯感染相比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肝功能损害严重 ,有重症化倾向 ,易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钱燕华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2):861-86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和免疫效果。方法:51例HBV感染但无临床症状的孕妇分成三组,试验组Ⅰ:孕妇为HBAg单阳性,产期及新生儿均注射过HBIG;试验组Ⅱ:孕妇为HBsAg、HBeAg双阳性,产前及新生儿均注射过HBIG;对照组;孕妇为HBsAg单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产前及新生儿均未注射过HBIG;上述所有新生儿均注射过乙肝疫苗。随访三年,每年检测新生儿HBeAg和抗---HBs。结果:实验组(Ⅰ+Ⅱ)总的HBsAg携带率从5.00%降为2.50%,对照组的HBsAg携带率为0%。对照组抗-HBs阳性率、滴度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免疫以及单纯乙肝疫苗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都是确定的,联合免疫对维持乙肝疫苗持久效果更佳,应重视对乙肝高危新生儿的监测和随访。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兴山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兴山县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20岁2269人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HBsAb阳性率为75.58%,HBsAg阳性率为0.84%。3~6岁组HBsAb阳性率为89.59%,HBsAg阳性率为0.41%。7~14岁组HBsAb阳性率为84.07%,HBsAg阳性率为0.57%。15~20岁组HBsAb阳性率23.90%,HB-sAg阳性率2.44%。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兴山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中国最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在中国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其中慢性乙肝约为3000万例,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低(19%)。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人群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城市人群。因此,乙肝的防控应把农村人群做为工作的重点,开展健康普查及科普宣教等工作,并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有效控制HBV传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群中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206例(男性138例,女性68例)H1v阳性血清中HBV、HCV,采用TPPA法进行梅毒试验,比较HIV感染者及不同性别感染者HBV、HCV、梅毒感染率.结杲:206例患者HCV感染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