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颅脑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细菌耐药性特点,探讨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9月至2007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术后脑脊液培养证实葡萄球菌生长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72岁,平均39.5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27例,溶血葡萄球菌4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合并两种以上细菌感染9例,其中7例为革兰氏阴性菌.颅内肿瘤术后感染11例.脑外伤5例,颅内置管性手术(脑室体外引流和脑脊液分流,其中2例为脑肿瘤患者)11例,颅内其他手术5例,其发生率分别为0.24%、0.64%、1.90%、0.69%,置管性手术组与肿瘤组及其他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总体检出率为69.7%,未有耐万古霉素菌株出现.结论 颅脑术后葡萄球菌脑膜炎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好发于颅内置管性手术.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但万古霉素治疗效果仍可靠.  相似文献   

2.
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16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5~40.1℃,白细胞计数(45~110)×10^6/L,脑脊液糖定量(2.2~3.9)mmol/L,细菌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和鞘内注射治疗;6例间断腰穿,10例腰穿置管持续引流;16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4例院内治愈,2例自动出院,4月内自愈。结论术后3d开始发热,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糖定量正常和细菌培养阴性可以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激素治疗和脑脊液引流是治疗无菌性脑膜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致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10-2013-10在我科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2635例患者,其中38例合并颅内感染,对导致颅内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手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多次手术、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合并糖尿病有关,而感染率的高低与术前、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是否留置引流管等无关。结论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防止脑脊液漏,注意保持术区干洁有利于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至2007年在我科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的1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这1351例患者中并发颅内感染者43例,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颅脑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放置外引流管、合并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有关,而感染率的高低与术前、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无关。结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收治的经综合治疗的10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有效治疗后10d内病情逐渐出现改善.其中8例完伞恢复正常,1例遗留左眼外展稍差.1例遗留经常轻度头痛.随访半年~2年,有2例复发1次,1例复发3次,此3例患者每次复发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尽早明确HCP诊断,应及时予皮质类同醇激素、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AM)是临床常见的脑脊液(CSF)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它主要包括病毒性脑膜炎,也包括未明确的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病因导致的脑膜炎,其年发病率约(11~27)/10万。AM通常为良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脑膜,脑组织多正常或仅有轻微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詹霞王远臣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40岁7例,平均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数据,以期提高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程>1个月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大部分病例联合应用免疫治疗,发病后1 a成功随访23例,预后不良率高(69.57%);患儿住院期间血淋巴细胞亚群以CD19...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1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3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自动出院按死亡统计),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76例,女36例。年龄6~74岁,平均34.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3例,坠落伤32例,其它3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72h。1.2损伤类型本组312例中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300例。手术组224例,非手术组88例。手术组224例其中,硬膜外血肿60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108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17例,多发血肿24例,迟发血肿11例,后颅窝血肿4例。1.3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颞入路手术后慢性疼痛与术后48 h内急性疼痛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76例经颞入路手术患者,术后分别接受吗啡(30 mg)、曲马多(1000 mg)和吗啡(20 mg)+氟比洛芬酯(200 mg)自控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4、16、24和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时进行简易McGill疼痛问卷(SF.MPQ)调查,比较急慢性疼痛发生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相关关系,以及3种镇痛药物之镇痛效果。结果对可能影响术后疼痛程度的观察指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各组患者不同观察时间点VAS评分随时间的延长有所改善,曲马多组(2.91±1.64)患者分别高于吗啡组(2.19±1.68)和氟比洛芬酯组(1.71±1.17,P<0.05);但各组慢性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总发生率约为71.02%(125/176)、中至重度疼痛15.91%(28/176)。慢性疼痛与术后急性疼痛(48 h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静息状态:rs=0.171,P=0.012;运动状态:rs=0.190,P=0.006);慢性疼痛SF.MPQⅡ评分>0与SF.MPQⅡ=0对应的急性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颞入路手术后慢性疼痛与术后48 h内急性疼痛有关,术后早期有效控制急性疼痛可降低慢性疼痛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患者术后眶上神经痛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术中神经保护策略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照组为132例择期行常规冠状切口额下入路的神经外科患者,排除切口局部疼痛后记录眶上神经痛的发生时间、程度和性质,同时探讨药物和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神经保护组为27例采用改良皮下分离技术的冠状切口开颅患者,术后亦观察眶上神经痛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眶上神经痛13例(9.8%),除1例药物治疗有效外,其余12例经神经阻滞治疗后治愈;眶上神经痛出现于术后第3-4天,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向同侧额部、顶部、颞部或眶周放散,查体眶上切迹处压痛明显.神经保护组无术后眶上神经痛发生.结论 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患者术后出现头痛时应注意鉴别眶上神经痛,一旦确诊应行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改良的皮下分离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术后眶上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D组)。A1和A2组给予探查切口并一期缝合;B组给予切口换药并二期缝合;C组和D组给予清创、去骨瓣后缝合切口。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A1组7例,A2组7例,B组4例,C组1例,D组3例。22例患者中,D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继发皮下积脓、脑脓肿死亡,余21例患者均完成3~60个月的临床随访。A2组1例经枕下远外侧开颅术后患者脑脊液漏持续2个月,因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的切口全部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14 d(7~42 d)。结论对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根据切口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血肿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经头颅CT证实、血肿定位后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在24-28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如合并一定的病理基础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7.
A nine-year-old girl wit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eningitis combined with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 was enroll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exhibited sustained fever and headache for 5 days and a single seizure episode. Meningeal irritation and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were apparent.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revealed increased protein level and pleocytosis. Cerebrospinal fluid culture demonstrate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growth.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cefotaxime, intravenous dexamethasone, and de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for 3 weeks. Seizures and fever symptoms improved, but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muscle weakness, and bilateral limb paresis were significant. IgG index was elevated and oligoclonal bands were positive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monstrated high T2-weighted signals in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ADEM. 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 for 3 days and a 6-day pulse therapy with immunoglobulins resulted in improved clinical symptom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The patient's temperature dropped to normal, and the headache disappeared. A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ADEM is uncommon in childre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infection could be a pathogenic factor for ADEM, and ADEM is a complication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18.
背景:表皮葡萄球菌是材料植入后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致病机制是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后,单一用药抑制其细菌生长的效果较差。 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夫西地酸钠联合利福平对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将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夫西地酸钠和利福平单独或联合使用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早期与成熟期生物膜,观察其对表皮葡萄球菌早期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夫西地酸钠和利福平均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对早期及成熟期生物膜内细菌有杀菌效应,二者联合应用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P < 0.05)。提示夫西地酸钠联合利福平可明显抑制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对早期及成熟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有破坏作用,具有明显杀菌活性,是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皮质癫(痫)的临床定位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临床确诊为后皮质癫(痫)的43例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作症状、影像学、脑电图及神经病理学等方面的临床特征,并总结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中顶叶癫(痫)11例,枕叶癫(痫)13例,其余部位癫(痫)19例,33例(76.7%)出现先兆症状,发作期常常表现为头或眼向对侧转动、伴自动症、特定的姿势性强直等症状学特点.22例需埋置颅内电极.术后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随访1~5年,27例(62.8%)癫(痫)发作消失.结论 某些先兆和发作期症状可能提示癫(痫)灶位于后皮质,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小脑出血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0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内科保守治疗66例,外科手术治疗36例;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55/66)和75.00%(27/36),病死率为16.67%(11/66)和16.67%(6/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68,P=0.124)。提示应根据患者小脑出血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的评价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