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用胎肝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国内外均有报道,被认为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强烈化疗时的一种有力支持治疗。我院自1987年以来用胎肝脾胸腺细胞混合液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9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治疗组9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男7例,女2例,年龄21~56岁,病程2~15月。依照FAB分型,原始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  相似文献   

2.
骨髓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和再障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只能用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合者。在找不到合适供髓者的情况下,胎肝可能是造血干细胞的另一来源。作者报告2例复发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大剂量环磷酰胺(CY)和全身照射(TBI)后输注新鲜胎肝的结果。例1、11岁男孩。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第一次复发后,于强烈联合化疗后自体骨髓移植而缓解。在第二次复发又强烈联合化疗后输入冷冻贮存的16周胎龄的胎肝细胞(2×10~8有核细胞K/g),受者红细胞同工酶型为AK1-1,胎肝细胞为AK2-1,2月后红细胞同工酶型100%为AK2-1。第三次复发于CY和TBI后输注了  相似文献   

3.
胎肝造血细胞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胎肝造血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前者重点阐述了人不同胎龄时期肝、脾和胸腺中备类造血细胞成份及免疫活性细胞的动态变化,论述了胎肝造血细胞移植(FLT)的各种动物实验模型;后者重点综述了胎肝造血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急性白血病的近况及产生疗效的可能机理,FLT 治疗再障、免疫缺陷病和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了人之间FLT 失败率高的原因,以及指出提高持久性植活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大剂量化疗在急性白血病巩固和强化治疗中的广泛使用,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常引起化疗药物减量甚至停药,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如何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已成为急性白血病中大剂量化疗的一个重要问题。2007年6月~2010年5月作者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中大剂量化疗时,采用异甘草酸镁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大剂量化疗在急性白血病巩固和强化治疗中的广泛使用,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常引起化疗药物减量甚至停药,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如何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已成为急性白血病中大剂量化疗的一个重要问题.2007年6月~2010年5月作者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中大剂量化疗时,采用异甘草酸镁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昌明  莫碧文 《临床荟萃》1995,10(8):368-369
近年来国内报告用胎肝细胞混合液(包括胎肝、胎胸、胎脾)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及中晚期恶性肿瘤,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治疗支气管哮喘报道甚少,我科自1993年5月~1994年6月采用胎胸腺细胞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5年4月~1987年6月对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简称再障)采用胎肝、胸腺、脾脏细胞混合液(以下简称胎肝混合液)治疗。所有病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再障廊坊会议拟定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慢性再障19例,急性再障3例,男、女各11例。年龄14~52岁,其中14~30岁者占14例,病程短于1年者5例,1~3年者8例,>3年者9例,最长者8年。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应用胎肝输注(FLI)作为急性粒系白血病(AML)强力诱导和维持化疗时的一种支持、辅助治疗,目的在于确定胎肝细胞(FLC)能否促进AML 缓解和延长生存期以及能否植入成人骨髓。1982年4月至1984年11月收治的27例初发 AML患者,年龄14—56岁,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静注柔红霉素(DNR)45mg/m~2/d 第1、2、3天,加阿糖胞苷(Ara-C)100mg/m~2/d 连用7天以诱导缓解并周期性巩固维持,支持治疗包括抗生素和必要时成份输血。FLI 组12例,除上述治疗外,在诱导化疗后不同时间和缓解期每个维持化疗程后,疗输注胎龄为10—24周(中数16周)、细胞数在0.07—34.0×10~8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 26例急性白血病,采用自身时照研究,给予常规和大剂量化疗,化疗联合rhIL-11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联合rhIL-11治疗与未联合rhIL-11相比,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上升最高值及输注血小板悬液的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rhIL-11治疗中,常规组与大剂量组合比,血小板上升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注血小板的量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用rhIL-11可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血小板悬液的输注,降低因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56例(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接受妊娠8—32周的116个引产眙儿的胎肝细胞经静脉内输注治疗。胎肝细胞输注前检测了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患者的HLA-A和HLA-B抗原及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患者的红细胞抗原(ABO、Rh、MNS、Duffy和Le~a Le~B)。另外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查了15例(再生障碍性贫  相似文献   

11.
谢静 《护士进修杂志》1989,4(1):37-37,3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认识的加深,使同种骨髓与新鲜胚胎肝、胸腺输入的临床应用得到很大发展. 静脉输注胎肝、胸腺细胞悬液,主要治疗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实体瘤等。经过多次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缓解期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几乎都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如果化疗后白血病不能获得缓解,则血小板恢复延迟,这一阶段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所以患者在此阶段往往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强化化疗肺肝脾侵袭性真菌感染误诊为白血病浸润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例曾误诊为白血病浸润的t(8;21)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强化化疗肺肝脾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面色苍白15 d,发热3 d入院,经相关检查诊断t(8;21)急性白血病,经6次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第7次化疗前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等提示肝脾白血病浸润,故继续进行化疗,后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经胸部CT等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肺、肝、脾侵袭性真菌感染,给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经过诱导及巩固、强化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多发性病灶时需考虑感染,尤其真菌感染,而不能单纯考虑白血病浸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93例患者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化疗后给予rhIL-11皮下注射;对照组81例患者化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但化疗后不给予rhIL-11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CR+PR)76例,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总有效率75.0%;对照组CR+PR65例,血小板自行恢复占6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耐受性良好,确实能提高AL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的数量,有利于及时开始第二疗程化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血小板输注后遇到的主要是由于抗血小板特异抗原和/或Ⅰ型HLA异基因免疫作用产生的耐受现象。据报道多次血小板输注后由抗Ⅰ型HLA淋巴细胞毒性抗体引起耐受性者约为50%~70%,由血小板特异抗体引起者约为25%。作者前瞻性评价了自体血小板输注在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免疫患者中的作用。 8例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血小板数<20×10~9/l期间都曾接受异基因血小板输注,每次输注量为6单位(0.8×10~(11)/单位)。血小板耐受性的确认依据为:最少接受3次血小板输注并于输注后1小时行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保存方式的机采血小板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后需要进行大剂量的化疗,以杀灭体内大量的原始细胞而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伴随着大剂量的化疗,患者常伴有白细胞减少、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一直为十分棘手的问题.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机采血小板因含有较高浓度的血小板(每单位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而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治疗方法.我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分别输注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并对输注两种不同保存的血小板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3~+~6~+个月的胎儿肝脏制成新鲜的胎肝无细胞悬液(FLCF),用于22例加大化疗剂量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之在短期内促进了外周血象回升及骨髓增生能力。22例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6例,均经3个以  相似文献   

18.
胎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与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已屡见报导,而用于防治肿瘤化疗毒性反应的文章却极少见。我院自1986年7月以来,对此类病人共36例进行284次胎肝细胞悬液(Flc)输注,已初步证实Flc是治疗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较有前途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脐血输注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象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脐血输注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象恢复的影响王景霞葛芙蓉张鸿博1994年4月~1995年10月,我们对脐血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支持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选择患者均为住院者,经外周血、骨髓象及细胞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强化巩固治疗后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低血小板持续时间和血小板输注量的影响;评价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经济性。方法对2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强烈化疗后用或不用rhIL-11,在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血小板的最低值、低血小板的持续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和输注量等方面的差异,并测算出使用rhIL-11后,患者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IL-11组的低血小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每个疗程的血小板输注次数和输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3、2.28、2.30,P均<0.05);而两组的血小板最低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两组的严重血小板减少(低于10×109/L和低于5×109/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1、0.10,P均>0.05)。rhIL-11组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平均每个疗程增加约1326.14元。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后使用rhIL-11不能改善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最低值,但是可以缩短低血小板持续时间并减少血小板的输注次数和输注量;与单纯输注血小板比较,使用rhIL-11增加了临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