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射频导管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BR—VT)是迄今惟一明确了其折返环路的室性心动过速(VT)。1974年由Akhtar等首先报道。虽然国外的相关报道不少,但国内似未见确诊病例。究竟是国人发病率极低或是因为对其认识不足所致,尚待考证。结合近期发现的病例,介绍此种特殊心律失常的机制、电生理特征、诊断标准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RVT)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特点为反复发作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间有窦性心律,可持续较长时间难以恢复,对常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差。它与一般VT不同,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引起心室颇动而死亡。下面对动态心电图(DCG)  相似文献   

3.
QRS宽大(≥0.12s)畸形的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对其鉴别和处理的是急诊时常面临的难题之一。有报告其初诊正确者仅占32%,误诊而采用不当治疗导致严重后果者屡有发生。在宽QRS心动过速(WQRST)患者中正确识别VT对处理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对39例经电生理检查确诊的WQRST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室性心动过速 (VT)与QT离散度 (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 3 2例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 (DCG)VT者的QTd。结果  3 2例VT组 (A组 )QTd( 70 3± 3 8 4)ms,对照组 (B组 )QTd( 5 0 6± 19 7)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QTd的增大有助于对VT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对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参数程控不当是误放电最常见的原因,避免ICD误放电的关键是根据心动过速时腔内图特点合理程控ICD各项参数,鉴别诊断参数有识别频率,突发性,稳定性,模板匹配,波形,EGM宽度等。ICD误放电多因其对"室性心动过速(VT)"给予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但未成功终止"VT"而后继给予的电击,因此避免ICD误放电的关键是对VT鉴别诊断参数的个体化程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DCG在揭示房室结双径路 (DAVN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DCG检查的 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的监测结果 ,对具有DAVNP特征者 ,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 确诊DAVNP 2 9例 ,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 .4%(2 9/4 5 )。结论 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部份 QRS 增宽的心动过速系室性心动过速(VT)抑或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开始时难以确诊。作者提出两项临床标准可协助诊断 VT。两项标准是向患者提两个问题:①心动过速发生前是否曾患过心肌梗塞(MI)?②心动过速的症状(如心悸、晕厥前或晕厥表现)是否在 MI 后才开始出现,若回答均是肯定的,则该心动过速可诊断为 VT。  相似文献   

8.
在宽综合波型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 是确定是否有室性心动过速(VT),因为此型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差。由于诊断VT的标准非常复杂,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得到准确满意的答案。故我们采取排除的诊断方法:在ECG不符合简单准确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诊断标准时,则诊断其为VT。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室性心动过速(VT)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由电解质异常以及某些药物中毒所引起。易导致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加重或诱发心室颤动,预后不良。然而,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DCG)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动过速(VT)是指房室束分叉以下起源于心室的连续三次以上的早搏,速率通常在100次/分以上。某些类型VT是最为凶险的心律失常,诊断后一年内死亡率为57%。VT发作常合并胸痛、心衰、血压下降,甚至于室颤,可引起阿斯氏征发作,如不正确而迅速地救治将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临床电生理学的进展,对VT临床分型、诊断手段及治疗均有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 Holter 心电图监测,研究了各种潜在心脏病患者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和特征,以及室性早搏次数与 VT 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089例患者共作2,102次24小时监测。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类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其病因、机制及类型不同.决定室速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也不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发生在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心衰和室颤.预后严重。一般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室颤而猝死.故属恶性心律失常。本文对近几年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100例短阵室速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78年至1991年4月,我科对2455例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和常规心电图(ECG)发现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查前三天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美国Delmar Avionics携带式磁带连续记录仪,660A系统计算机扫描分析和Amb-Watoty DCG系统4310S半导体记录仪分析进行监测。室性心动过速(VT)的诊断标准为:连续三个以上、快速、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的心房波,QRS间期≥0.12秒,QRS-T波形与同导联室性早搏波形相同。心室率≥60次/分,其中除外室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阻滞及预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透(下称本病患)DCG改变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30例本病患的24hDCG资料。结果 23例(76.7%)DCG异常,以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主要改变。心律失常中早搏(PS)较多见,呈频发性,包括二、三联律与成对PS,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AT)与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心房颤动(Af),其中≥100次/24h的房性PS(PAS)15例(50%),≥1%的室性PS(PVS)11例(36.7%);10例(33.3%)有各种传导阻滞,二度、高度房室阻滞(AVB)3例。ST—T改变亦多见,呈缺血性10例(33.3%),T波高耸4例(13.3%)。结论 76.7%患DCG有异常,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显ST—T改变较多,具有多样性、易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检出率.方法 应用DCG对399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结果 检出PSVT 169例,其中16例合并PAf.结论 DCG能明显提高PSVT及PAf的检出率,是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动过速是心血管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而QRS增宽型(即QRS间期≥120ms)心动过速则常常代表着严重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是构成QRS增宽型的主要心律失常,但有很多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其体表心电图甚似VT,给临床诊断和处理带来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目前诊断技术未能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术已成为目前根治IVT的首选方法。我院白1994年开始,先后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27例IVT患者,术后随访1~9年平均6.4年,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4h连续心电记录的动态心电图(DCG)是监测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本文收集1996~2002的我院收治的有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的儿童患者81例,对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浦肯野相关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mVT)可以分为4种类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分支室性心动过速(VT)、浦肯野纤维介导的心肌梗死(MI)后VT、束支和分支间折返性VT( BBR VT)及局灶性浦肯野相关性VT.分支性VT分为3种亚型:左后分支VT( LPFVT)、左前分支VT( LAF VT)和上间隔分支性VT.识别这些VT的异质性和独特性有助于做出合适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经动态心电图(DCG)确诊的短阵室速(VT)33例中,早搏型短阵VT频率较快,而并行型与室性自主节律型较慢;经测定绝大部分短阵VT的提前指数(PI)>1.经不定期随访,短阵VT绝大部分自行消失,未见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