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开展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 分析障碍因素, 为证据应用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 自上而下检索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英国医学杂志、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通过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 确定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方案并进行现状审查, 分析影响因素, 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 制订审查指标16条, 其中1条指标执行率为85%, 其余指标执行率为0~55%。障碍因素:医护层面缺乏相关知识;临床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护人员存在抵触心理;制度、流程、量化工具、仪器设备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应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 促进证据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脊柱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护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障碍因素,促进最佳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构建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纳入项目前期脊柱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护理证据24条,制定审查指标9条,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并制定改进对策。结果 9条审查指标临床执行率为0~100%,其中5条指标执行率80%。障碍因素主要为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不完善、医护人员培训不足、缺乏有效健康宣教等。结论脊柱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有较大差异,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证据向临床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循证实践, 制订审查指标, 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 制订变革策略。方法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 确定临床护理问题, 组建循证实践小组, 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训练证据, 制订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 于2022年10月1—31日进行基线审查, 采用i-PARIHS框架对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促进因素分析, 并制订相应的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条最佳证据, 制订11条审查指标, 仅1条指标依从率为100%;分析得出22个障碍因素、24个促进因素, 制订14条变革策略。结论该研究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 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 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推进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训练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骨折患者谵妄预防及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制订临床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老年骨折患者谵妄的预防与管理最佳证据25条,最终确定审查指标11条进行临床现状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改进策略.结果 11条审查指标除护理人员谵妄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展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的循证实践,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变革策略。 方法 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实践小组,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2021年7月1日—8月20日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因素,并制订相应的策略。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8条最佳证据,制订13条审查指标,共9条指标准确执行率<60%,且其中5条准确执行率为0。助产士重视程度不够且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科室缺乏产程中限制经口摄入能量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缺乏具体的饮食推荐方案及管理流程与宣教材料等是主要障碍因素,组织领导力强、有多学科团队支持、产妇及其家属参与积极性高等是主要促进因素,依此制订了相应的变革策略。 结论 该研究基于最佳证据和专业判断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推进产程中经口摄入能量管理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全面评估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管理证据实施的临床现状,并系统分析营养干预实施的障碍和促进因素。方法 以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i-PARIHS)为指导,基于胃癌患者术前营养最佳证据制定14条临床审查指标开展临床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和促进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 本研究共制定14条审查指标,变革相关培训前其中10条指标执行率<60%,有6条执行率为0;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的工具和流程缺乏和作为接受者层面的医护缺少培训和知识不足。进行变革相关培训后,指标执行率均>60%,8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100%。结论 目前临床在胃癌患者术前实施的营养干预措施与最佳证据存在较大差距,提示临床工作者应积极实施变革,促进最佳证据的应用,改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管理临床现状,保障该类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病人术后谵妄管理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分析循证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临床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为指导,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2022年8月20日—9月30日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循证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和促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结果:共纳入35条证据,对证据进行遴选,最终纳入23条适合临床的最佳证据、27条审查指标。其中10条审查指标的准确执行率为0,9条审查指标准确执行率低于30%,4条审查指标准确执行率较高,在80%以上。对审查指标逐条分析后,明确主要障碍因素为制度流程建立不足、术后谵妄护理工具构建不完善、医护间合作欠佳、护理人员认知缺乏、环境支持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等。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和专业判断构建的审查指标科学、有效,具有适宜性和可行性,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与变革策略的制订可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术后谵妄管理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现状, 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 为拟定变革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协会网站中与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相关的文献, 根据纳入文献进行最佳证据总结, 以最佳证据为基础构建相应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基线审查。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7—8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0名护理人员及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和变革策略分析。结果共制订33条审查指标, 审查指标临床执行率为0~100%, 其中60.6%(20/33)的审查指标临床执行率<60%。障碍因素主要为气道廓清治疗专科团队涉及人员多且组织难度大、护理人员气道廓清知识认知水平及重视程度不足、科室缺乏相应评估工具和设备、科室内气道廓清治疗实施规范不健全、气道廓清治疗健康宣教资料不完善;变革策略主要为加强领导力支持、开展气道廓清治疗相关知识培训、引进气道廓清治疗相关工具及设备、健全气道廓清治疗实施规范、完善气道廓清治疗健康宣教资料。结论 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应及时对相关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开展内科危重症患者规范化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 以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根据审查指标及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本研究从评估层面、预防实施层面、教育管理层面共汇总最佳证据21条,经过筛选将其中8条最佳证据作为构建审查标准的证据,制订了10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评估工具缺乏,流程缺失,实践者层面预防意识薄弱。结论 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人员的专业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需针对障碍和促进因素实施变革,促进证据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现有胃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以提高临床护士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认识和患者运动依从性。方法将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临床转化系统作为审查工具,基于现有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证据,制订6条审查标准,并于2018年4—8月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60例胃癌手术患者、18名护士实施基线审查及证据应用后的再审查。结果在基线审查中,第1条和第6条审查标准执行率最差为0%,其余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为6.67%~86.67%。将最佳证据引入临床护理实践后,第2轮审查时,第1条和第6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均提高到了100%,其余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提高至70%~100%;患者术后相关健康结局指标较证据应用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面评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糖管理的临床现状,制订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及促进因素。 方法 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根据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对策。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条最佳证据,制订14条审查指标,其中仅2条指标依从率为100%,对审查结果逐条分析后得出主要障碍因素为系统层面流程制度缺乏、护士低血糖相关培训不足、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低血糖认知不够等,主要促进因素为领导力强、多团队协作等。实施相应对策后,14条审查指标依从率均>90%,其中10条为100%。结论 科学、全面评估实践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收集有关胚胎移植后卧床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以优化胚胎移植后的护理规范,改善病人临床结局。方法:采用PIPOST格式构建循证问题,并进行证据检索,最终纳入指南1篇、系统评价5篇,在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后,依据最佳证据,制定5条审查指标,遵循分析障碍、构建策略、采取行动3个步骤实施变革,在变革前后进行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的再审查,并比较两次审查数据。结果:基线审查时病人离院前休息时间为(36.93±20.09)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8.54±10.00)min,回家后平均增加卧床时间为(3.75±3.01)h,证据应用后再审查阶段,病人离院前休息时间为(26.25±24.33)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2.18±10.48)min,回家后平均增加卧床时间为(2.26±2.89)h,证据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后胚胎着床率分别为45.57%、57.5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8.70%、75.00%,证据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术后任何时长的卧床均无益于病人结局,延长卧床时间反而不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表明循证护理实践可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优化护理规范,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病人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展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方法 以知识转化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适宜临床情境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证据24条,制订6条审查标准和33个审查条目,以患者为单位现场观察护士的预防行为,依据基线审查结果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循证实践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6条审查标准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护士对患者和(或)照顾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宣教(0)、护士能正确执行物理预防医嘱(62%)、护士能正确执行药物预防医嘱(81%)、科室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方案落实的质量控制(21%)存在改进空间。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包括缺乏健康宣教工具和相关流程,护士欠缺相关知识、重视性不足和工作繁忙,以及患者理解力低和参与度低等,促进因素包括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密切、移动护理设备充足、循证科研力量扎实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结论 该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判断制订的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证据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预防ICU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循证证据,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评价并汇总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条目进行基线审查,并基于审查结果分析促进与障碍因素.于2020年5月—9月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IC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成人危重低体温患者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根据证据的“6S”模型,从“证据金字塔”上层开始检索国内外有关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证据资源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内容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意见,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涉及体温监测(3条证据)、复温目标(2条证据)、复温措施选择(5条证据)、复温风险管理(7条证据)、复温并发症监测(5条证据)的22条证据,证据等级1~5级。结论 本研究从5个维度汇总了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本研究汇总的证据来源多为国外研究,建议研究者在使用本次汇总的证据时,要充分评估每条证据在临床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并评估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以确保证据在临床的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患者护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提高造口专科的护理质量。 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为指导,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对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挑选和调整以适合实践场所,以证据为基础制订实践方案,通过教育培训、质量监督和补充资源将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比较方案应用前后的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和患者相关护理知识水平及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 方案应用后,6项审查指标执行率从0~96.00%提高到77.03%~100%。护士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知识得分从(57.86±11.49)分提高至(69.17±11.21)分,患者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知识正确率从0~96.00%提高到72.00%~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由32.00%下降至12.00%(P>0.05)。结论 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可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士和患者的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知识水平,减少了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评价其效果,以促进TAVR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总结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制订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并于2020年9月30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审查指标的执行率。 结果 患者TAVR术后住院时间由基线审查时的5(1,7) d缩短至3(1,6) d(P=0.016),术后30 d的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占比由基线审查时的31.63%上升至72.09%(P<0.001),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得分也较前有所改善(P=0.032)。最佳证据应用后,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显著提高,从0~77.55%提高至59.30%~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TAVR应用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的循证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玲俐  李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6,(20):1877-1880
目的评估目前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相关的循证证据,将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相关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通过质量审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改进。方法 2015年6-7月,在查询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ECT+)数据库中有关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最佳证据推荐后,根据证据制订5条审查标准,对我市某三级医院的化疗科病区30名化疗患者进行了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分析了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制订了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并将现有的最佳证据整合到护理实践中,于2015年8-9月,对该病区的另30名化疗患者实施干预并执行干预后的第2轮审查,比较两组审查结果。结果在基线审查中,5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为0~43%,将最佳证据引入到护理实践后,第2轮审查中,5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达到了80%~100%;护士和患者对化疗知识的掌握得到了提升。结论本次最佳证据应用改进了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缩短神经外科腰椎穿刺术后卧床休息时间方案的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JBI证据应用模式,检索关于腰椎穿刺术后卧床的相关证据,采用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的划分,并运用FAME结构从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4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将采纳的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指标,通过查看护理记录、现场审查和问卷法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证据应用前后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头痛和腰背部疼痛率、压疮风险及护士知晓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腰椎穿刺术后患者舒适度高于证据应用前(P<0.001);术后头痛及腰背部疼痛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压疮风险较证据应用前降低(P=0.005);6项审查指标中,指标1~2在证据应用前执行率已是100%,其余4项指标证据应用后执行率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将基于循证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缩短神经外科患者腰椎穿刺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可降低患者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