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对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所综合三甲医院儿科352名护理人员与2所三甲儿童专科医院9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儿科护士MARSI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于2018年9月1-8日进行网络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儿科护理人员MARSI知信行现状。运用描述性分析、LSD检验、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护士MARSI知信行总体得分呈中等水平,其中MARSI知识维度得分(23.17±5.82)分,折合百分制为64分;态度维度得分(43.36±8.26)分,折合百分制为87分;行为维度得分为(48.14±10.76)分,折合百分制为74分。参加培训组护士MARSI得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培训者(P<0.01)。结论儿科护理人员MARSI的知识水平和行为水平亟待提升,需进一步完善儿科护士MARSI的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每周围绕一个主题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教学,学员根据主题,结合在院病人病历制作PPT并现场汇报讨论。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考试、临床实践考核及学员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员在理论考试得分[观察组(92.90±3.007)分,对照组(91.90±1.9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实践考核[观察组(89.35±3.265)分,对照组(81.30±2.774)分]及学员问卷调查[观察组(81.65±2.907)分,对照组(70.25±2.7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肝胆胰外科医师培训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真实诊疗实践开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60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分别完成为期2个月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教学。观察组将基于真实诊疗实践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应用于教学查房和实践,围绕每个病例进行反复即时考核。对照组按照以往的课堂教学式查房进行带教,带教医生对每个疾病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课堂式教学,查房结束后不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训结束后,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出科测试评估,比较2组测试得分。结果观察组在病史采集水平、体格检查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操作技能规范程度四个方面的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感染性疾病的理论知识和诊断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得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真实诊疗实践的多元评价体系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中的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3D打印膝关节疾病的等比例实体模型,加深年轻医生对解剖结构的理解,增加关节镜手术操作的兴趣。方法选取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员5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人。观察组采用3D打印等比例膝关节实体模型,运用模型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按教学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后,根据学员理论考核和问卷探查结果,进行2组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结果客观评价指标中,观察组读片测试评分和关节镜操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1);主观评价指标中,观察组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参与度、学习的有效性、对教学理解、学习注意力、关节镜接受性及关节镜技能提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3D打印的膝关节模型可显著提高膝关节镜的临床教学效果,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优势,在关节镜手术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临床教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醉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实践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将80名就职于麻醉专科护士、院内骨干轮转护士、其他医院麻醉科工作护士纳入研究构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并进行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考核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麻醉风险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胜任能力。结果培训后麻醉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考核各条目的自我评分、麻醉风险相关知识评价总分及各条目评分、胜任力评价总分及各条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 < 0.01)。结论针对麻醉专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风险意识、胜任能力,在提高麻醉专科医疗质量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程肾动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y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中的安全性及对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PN的T1期肾脏肿瘤病人共94例。根据肾动脉阻断时程不同分为半程肾动脉阻断组(A组)32例和全程肾动脉阻断组(B组)62例。根据肿瘤分期不同,A组分为T1a期病人(A1组)21例和T1b期病人(A2)11例;B组分为T1a期病人(B1组)43例和T1b期病人(B2组)19例。分析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血尿、漏尿等围手术期指标和肾萎缩、肾功能下降等远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94例病人均手术顺利。A组病人WIT明显短于B组病人,eGFR下降值低于B组(P < 0.01);病人WIT A1组短于B1组、A2组短于B2组(P < 0.01)。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尿、漏尿、肾萎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程肾动脉阻断技术可减少T1期肿瘤LPN中肾脏WIT,减少肾功能下降,尤其对T1b期肿瘤优势更为显著。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消化内镜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消化内镜室接受规范化培训的66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取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知识测试、临床病例测试和问卷测评三个方面,比较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基础知识测试方面,研究组的总成绩以及在操作知识、临床运用层次的得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 < 0.01),而在基本理论层次的得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例测试成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测评显示,研究组在学习兴趣和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建立、医学人文情怀培养、与老师的互动、团队精神培养6个方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 < 0.05~P < 0.01)。结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加强住院医师对消化内镜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对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培养具备优秀岗位胜任力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以《神经病学》为教材,制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检测教学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4级49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作为观察组,2013级52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践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科研能力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可增进临床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体血封闭应用于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玻璃体腔消毒空气注入术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选取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28眼病例,分为A组: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玻璃体腔消毒空气注入术,B组:在内界膜翻转填塞基础上行自体血封闭黄斑裂孔;2组各14例,14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及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A组病人手术后1、3和6个月得分均较手术前下降(P < 0.05~P < 0.01);B组病人术后1、3和6个月得分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 < 0.01),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得分亦有所下降(P < 0.05)。至复查结束A组裂孔闭合率为92.6%,B组100.0%。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术后高眼压及视网膜脱离的现象。结论2组病人术后视力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自体血封闭术后裂孔闭合率达100.0%,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意义,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8名医师,培训地点为老年医学科,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教改组临床带教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综合考核能力。结果 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能、病历书写、院前急救、出院指导、老年医学科出科考核、辅助检查与临床思维等多个考核项目上,教改组比对照组更为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教改组的医师、患者满意度调查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教改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岗位胜任力考核中,教改组的医师职业精神与素质、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情况更好,多方面的能力更强,如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老年医学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应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为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陆萍  陆志敏  钱志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8):3553-3560
背景 家庭医生岗位多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岗位交错重叠、职责分工模糊已成为家庭医生开展工作的阻碍。如何识别和选拔优秀的家庭医生,需要一套衡量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考评工具。目的 构建一套切实有效的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家庭医生能力评估及竞聘上岗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访谈法初步拟定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法对31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由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对指标进行删减,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咨询后专家整体权威系数为0.852>0.70,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65、0.350、0.280(P<0.01),最终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学习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6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50、0.053、0.119、0.187、0.146、0.146。结论 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63项,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更重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下一步将借助胜任力模型构建一套家庭医生综合能力评估体系,为家庭医生能力评估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衡量全科医师的临床能力。方法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采用改进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遴选33名相关专业(全科医疗、教学、行政管理)的专家进行了两轮函询。结果两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52和0.855;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和0.245(P=0.000),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终建立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职业态度、沟通技能、临床能力、社区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3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用于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设置合理,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全科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北京乡村医生的能力提升、成绩考核和培训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及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岗位胜任力条目池及模型初稿,选择从事北京乡村医生研究的专家及直接从事乡村医生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人员18名,2019年5—9月运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邮箱发送2轮咨询表,对指标的重要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及专家意见修改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岗位胜任力模型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2轮问卷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专家熟悉程度均值为0.87,判断依据均值为0.91,平均权威系数为0.89,最终确立的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学人文执业能力、教育与综合能力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中临床医疗服务能力(0.374)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0.374)最高,二级指标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091)权重最高,三级指标中急、危、重症现场救护(0.021)和慢病管理权重(0.018)较高。结论 通过改良的德尔...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卫生人才招聘环节被广泛应用,但针对家庭医生助理构建岗位准入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借助岗位胜任力模型,结合区域内开展家庭医生助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目的 构建一套适用于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准入指标体系,为科学、高效地招聘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8-10月,成立岗位胜任力建模小组,通过小组会议划分家庭医生助理岗位类别,通过关键事件访谈分析家庭医生助理工作内容。于2018年10-11月,邀请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人事科负责人和家庭医生团队长代表,共计15人参与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家庭医生助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权重。结果 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胜任力特征指标包括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基于这6个岗位胜任力特征形成了17个一级指标和59个二级指标的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体系,其中权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0.385 6)、职业素养(0.281 1)和专业实践能力(0.126 5)。结论 在招聘和选拔家庭医生助理时,应该重点关注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3个岗位胜任力特征指标,引入胜任力评价体系,可以对家庭医生助理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帮助家庭医生团队选拔具有最佳胜任力的家庭医生助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2组学员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学员清创缝合术、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病例分析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学员健康意识、急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急救技能、知识掌握程度、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高校全科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用于培训实践,提高培训质量。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小样本专家访谈初步确立考核指标体系,而后采用德尔菲法对40名熟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专家进行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对考核指标体系修改后再咨询,直到所咨询专家意见基本一致。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35名专家对各指标的认同率达到90%以上,意见基本一致;各指标权重变异系数(W值)为0.00~0.15,集中程度较高。最终构建了一套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考核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供了保障,通过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导”作用,提高了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质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分层教学在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对提高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0年1月起至2023年5月期间在口腔修复科完成规培且出科的297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层组培训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对象141人;对照组培训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纳入研究对象156人。分层组依据学员专业、规培阶段及身份类别分为3个层级,采用分层式教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对照组则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两组学员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病例分析及技能操作的考核成绩和病例汇报评分。利用SPSSAU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分层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有所提高,第一层级学员的病例分析成绩(85.72±4.14)高于对照组(83.00±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第二层级分层组学员的病史采集成绩(88.20±7.14)高于对照组(85.38±5.63);分层组住院医师病例汇报评为优秀的人数占比(第一层级:54.02%;第二层级:52.63%;第三层级:75.00%)均高于对照组(第一层级:42.65%;第二层级:45.33%;第三层级:46.15%)。结论 在口腔修复科住培中实行分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员的病例分析、病史采集及病例汇报能力,对于口腔修复专业学员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混合式情景模拟教学对提升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  方法  选入2016年9月到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进行培训的规范化培训学员共56名,随机分成两组,每个小组中纳入28名学员。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即:标准化病人辅助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和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教学法,分析儿科轮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患沟通的理论、实践操作考核分数、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学员沟通能力的提升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员满意度较高,且考核分数较好,沟通能力的提升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儿科的教学工作中,科学的采用混合式情境模拟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儿科轮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全面提升临床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孙瑞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71-4376
背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主要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形式为主,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全科医生队伍,是目前有效缓解我国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工具。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筛选并建立初步的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权重分别为0.209 0、0.180 5、0.352 2、0.258 3;10个二级指标,按权重排序分别是实践培训(0.164 3)、实践技能(0.140 0)、发展能力(0.133 9)、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0.116 3)、服务对象满意情况(0.116 3)、工作过程(0.102 0)、投诉纠纷情况(0.075 5)、工作计划完成情况(0.066 6)、理论培训(0.044 7)、理论知识(0.040 5)。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信效度分析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