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UCF-10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探讨UCF-101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h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UCF-101处理组,于再灌注后24h取脑,采用TTC法测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XIAP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现象,偶见凋亡神经细胞,神经元中可见棕黄色XIAP颗粒散在分布于核膜周围胞浆中。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可见梗死灶,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XIA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UCF-101处理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减少,XIAP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UCF-101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脑组织神经元XIAP蛋白的表达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I/R)后细胞凋亡、Bcl-2、Bax表达与caspase-3活性变化的异同。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I/R模型,检测青年与老龄大鼠脑缺血3 h及I/R 3 h、6 h、12 h、24 h、 72 h后脑梗死面积、神经细胞凋亡、Bcl-2、Bax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 老龄大鼠脑缺血3 h和I/R 12 h脑梗死面积较青年大鼠增大。随着I/R时间延长,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老龄大鼠出现的早、持续时间长。青年大鼠随着I/R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明显增强,老龄大鼠不明显。老龄大鼠I/R Bax表达早于青年大鼠,其表达增强及持续时间较长。老龄大鼠I/R caspase-3的激活早于青年大鼠。结论: 老龄大鼠I/R脑组织损伤严重,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其机制与Bax表达增加、casspase-3活性增高及其持续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郭云良  高英茂 《解剖学报》2002,33(2):151-156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以及Bcl 2和Bax蛋白表达与再灌注时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 2h、6h、12h、2 4h、2d、3d、7d、14d和 2 1d等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及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1.脑缺血周围区 ,再灌注 2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明显增多 ,12~ 2 4h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7~ 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约 12h。 2 .Bcl 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 2h开始逐渐增强 ,12~ 2 4h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至 7~ 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3.Bax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 6h开始逐步增高 ,2 4~ 4 8h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至 14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 4 .Bcl 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基本一致 ,Bax表达时相迟于细胞凋亡。 结论 细胞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细胞凋亡 ,Bcl 2和Bax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APDH从胞浆移位入核内在EPO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EPO处理组.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TTC染色法观察EPO对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用Hoechest-33258和GAPDH免疫组化双染观察EPO对GAPDH核内过表达的影响;用Hoechest-33258免疫荧光观察EPO对缺血半影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 h及48 h,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缺血同时开始给予rhEPO( 3000 U/kg,3次/d,腹腔注射)显著减轻缺血脑组织损伤范围、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GAPDH从神经元胞浆移位入核内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结论 GAPDH移位入核内,在rhEPO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干细胞因子和KIT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CF/KIT在脑缺血大脑皮层和氧糖剥夺神经元中的变化情况,以此为基础,将细胞预先用SCF和SCF抗体处理后再制作氧糖剥夺-复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进一步判定其变化的意义。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缺血侧大脑皮层M-SCF、S-SCF明显升高,KIT明显降低,而缺血对侧大脑皮层中M-SCF、S-SCF和KIT均无明显变化;②与对照组相比, 氧糖剥夺神经元M-SCF、S-SCF明显升高,而KIT无明显变化;③ 氧糖剥夺可导致神经元活力的显著下降,应用SCF可减轻原有的细胞损害而SCF抗体可恶化此种趋势。结论:脑缺血可上调SCF的表达,SCF可减轻缺血性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布麻提取物(AV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机制.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罗布麻提取物中剂量(25 mg· kg-1·d-1)组、罗布麻提取物高剂量(50 mg·kg-1·d-1)组、银杏叶胶囊对照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5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行手术,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评分及腑组织梗死面积均差异显著(P<0.05);药物干预组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与模型组相比,2个AVE剂量组可以减轻神经症状,缩小缺血面积;AVE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AV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栓塞组和再灌注组。对脑组织病理观察、TT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栓塞组在右侧基底节区见细胞器肿胀、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膜和血脑屏障结构完整,TTC染色缺血面积明显增加。所有再灌注组右侧基底节区的细胞肿胀减轻,再灌注早期组可见轻度血管源性水肿,TTC染色缺血面积逐渐缩小。AQP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分别与栓塞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再灌注后各组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但均高于假手术组。结论:无论是脑缺血或是再灌注,AQP4的表达均与细胞内水肿的程度一致,再灌注早期可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再灌注越早脑细胞越容易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分泌型RAGE、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的表达。方法:本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2 h、24 h、48 h组,共四个实验组,每组20只健康成年大鼠,雌雄不限。应用单侧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局灶型脑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再灌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分泌型RAGE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RAGEm-RN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分泌型RAGE水平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呈增高趋势,再灌注24 h时,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48 h时,表达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提示再灌注24 h组、48 h组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两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位杂交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48 h组缺血脑组织RAGE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表达升高,而分泌型RAGE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含量及脑组织内的表达均下降。上述变化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中风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近年来研究发现.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可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通过调节靶蛋白活性,合成多种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质。从而对抗细胞凋亡,这一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仅对脑缺血预适应抗凋亡的基因机制作以综述.以期对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干预措施或基因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激酶A(Trk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耳蜗Corti器的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rkA和NGF在耳蜗中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结果 再灌注后6h NGF表达增强,24h达高峰后逐渐回复,再灌注24 h~7 d TrkA表达减弱甚至不表达,3~7d期间耳蜗毛细胞出现凋亡,7~14d TrkA 表达逐渐恢复.结论 TrkA 的表达 对于介导NGF促感觉神经细胞存活及损伤修复的生物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黄0.45g/(kg·d)、尼莫地平1mg/(kg·d)对大鼠大脑海马回CA1区细胞形态以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细胞数目。结果大黄组显示海马回细胞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差异显著,bcl-2表达水平增高(P〈0.05),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P〈0.05),大黄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黄有明显减少脑梗死边缘区域凋亡水平的作用,其机制与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降低,降低bcl-2/bax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根据再灌注不同时点再分为0 h、0.5 h、2 h、6 h、24 h、72 h和120 h 7个亚组,于再灌注相应时点提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paf-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Apaf-1 mRNA的表达。结果: 除0 h和120 h外,脑缺血再灌注组各个时点Apaf-1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加 (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各个时点Apaf-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 (P<0.05),而溶剂对照组各时点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则均无显著变化 (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抑制大鼠海马组织Apaf-1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组(I/R+D组)。I/R+D组大鼠于栓塞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μg/kg。检测右美托咪定对脑梗死容积、半暗带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在大鼠缺血再灌注72 h后,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7 d后Tunel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I/R+D组Garcia评分在3 d、7 d和14 d显著高于I/R组(P0.05)。旷场实验发现,I/R+D组大鼠14 d中央区活动路程显著增加(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变性和凋亡,促进大鼠长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和细胞凋亡,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和神经细胞凋亡,而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缺失严重(P<0.05)。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且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多(P<0.05)。结论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差异及其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在缺血周围区,缺血再灌注2 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增多,12~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7~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12~24 h.Bcl-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 h开始增强,12~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14 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53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 h开始增高,24~48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 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Bcl-2和p53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海马GABA,AchE和迟发性神经元损害的关系,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亚区GABA含量,AchE活性和海马组组织病理改变。发现再灌注5min,海马亚区GABA含量显著升高,再灌注1h和6-12h,GABA含量明显降低,CA1区更明显。再灌注5min至1h,海马亚区AchE活性明显长高。再注48h后,光镜下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缺血性改变,提示:(1)再灌注后,GABA含量减少,海马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I/R)后反式激活应答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43(TDP-43)在脑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退变与TDP-43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R脑组织中TDP-43的表达变化,观察脑缺血后TDP-43与神经细胞的关系;提取I/R区组织蛋白以免疫印迹法对TDP-4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Sham组TDP-43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核内,I/R后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在1、3和7 d组的TDP-43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出现病理性TDP-43的表达; TDP-4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在3 d组达高峰(P 0. 05)。结论:大鼠I/R后能导致TDP-43表达上调,且病理性TDP-43主要出现于变性的神经元中,可能与脑缺血后出现的神经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薇  袁华  牟翔  段丽  曹荣  瞿丽莉 《解剖学报》2011,42(5):578-581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皮质中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h后再灌注1、3、6、12、24、72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线栓-再通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再灌注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RIP 在皮质中的表达及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差异及其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在缺血周围区,缺血再灌注2h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开始增多,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7-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12-24h,Bcl-2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开始增强,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53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高,24-4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迟于神经元凋亡,Bcl-2和p53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米巴罗汀(Am8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和他米巴罗汀干预组(Am80,灌胃给予Am80 6 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术后24 h断头取脑,在处死前采用双盲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和RT-q PCR法分别检测RARα、Bcl-2和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Am80可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有效地降低脑梗死体积(P0.01),上调RARα和Bcl-2表达(P0.01),降低Bax的表达(P0.01)。结论他米巴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