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嵌顿的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诊治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本院的54例IUD嵌顿患者为观察组,54例体检未发生IUD嵌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收集,分析IUD发生嵌顿的影响因素,并对IUD嵌顿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治,评估其诊疗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痛经、上环时机、带环时间、IUD类型与IUD发生嵌顿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环年龄、妇科炎症与UD发生嵌顿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痛经(β=0.829,OR=2.291,95%CI=1.059-4.959)、哺乳期和人流后上环(β=1.386,OR=4.000,95%CI=1.442-11.093)、带环时间(β=2.330,OR=10.278,95%CI=2.036-51.898)、惰性IUD(β=1.107,OR=3.025,95%CI=1.261-7.259)是IUD发生嵌顿的高危因素(P<0.05);宫腔镜下54例IUD嵌顿者均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0%,嵌顿的IUD全部取出,成功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孩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与宫内节育器(IU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连云港地区孕产保健系统2017年1月-2018年12月剖宫产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二胎产妇4994例,其中产后出血量≥1000 ml 120例为病例组,按1:2完全随机抽取产后出血量<1000 ml的240例产妇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OR=7.228,95%CI 3.420~15.274)、流产史(OR=2.121,95%CI 1.198~3.755)、多胎妊娠(OR=1.923,95%CI 1.067~3.465)、巨大儿(OR=6.558,95%CI 3.608~11.92)、前置胎盘OR=4.300,95%CI 1.572~11.757)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IUD不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7.608,95%CI 0.778~74.396)。结论:放置IUD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没有影响,值得拟生育二胎妇女使用。控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嵌顿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55例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发现的56例IUD异位、嵌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带器时间及节育器种类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发生的的原因。结果:带器时间超过10年时IUD异位、嵌顿率明显增加(P<0.05);爱母节育器的异位、嵌顿率明显高于金属"O"型节育器、"T"型节育器和宫型节育器,宫型节育器的异位、嵌顿率明显低于其它3种(P<0.05);IUD异位、嵌顿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与带器时间、节育器种类及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4.
宫内节育器异位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素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11-121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IUD)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47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导致宫内节育器异位的47例中,来自基层医院放置者38例,占80.34%。哺乳期放置者23例,占48.94%,瘢痕子宫26例,占55.32%。"T"形环14例,金属麻花环15例。结论:为避免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技术培训,对于哺乳期、剖宫产后以及人工流产后等具有高危因素置器者,操作应加倍小心。节育器嵌顿于肌层者可经阴道试取或在B超引导下宫腔镜取器,对于异位于盆腔者,尽量采用腹腔镜取器方法。  相似文献   

5.
宫内节育器异位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内节育器(IUD)作为长效节育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宫内节育器异位与嵌顿是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严重的并发症,给带器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和精神创伤.现将我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14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以提高避孕效果、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B超介导下取出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嵌顿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我院对28例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嵌顿妇女行B超介导下取器,取得理想效果,再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993年~1998年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接收因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IUD)者共379例,经B超提示IUD嵌顿28例(7.4%,均为金属单环)。其中哺乳期放置IUD 15例(53.6%),人工流产后放置IUD 10例(35.7%),月经后放置IUD 3例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治宫内嵌顿节育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调节生育的长效措施。放置后因症及绝经后取器有时会发生困难,我院对32例IUD嵌顿者应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定形与取出,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5年10月~1998年5月共收治IUD嵌顿者32例,其中28例IUD为不锈钢单环,3例为不锈钢麻花环,l例为TCuIUD。取器者平均年龄36(23~65)岁,平均产次1.8(0~7)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5-2020年参加IUD首诊排查登记且放置数量位为前10位的IUD类型的使用对象为基础建立队列,回顾或前瞻性的收集相应检查结果,其中发生IUD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对象994例,按照1∶3的方法匹配对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发生脱落或下移不良事件的可疑风险因素。结果:IUD类型、剖宫产史、副作用以及哺乳均为影响因素。脱落或下移的风险GCu200(OR=2.01,95%CI 1.36~2.96)、GCu220(OR=1.60,95%CI 1.08~2.37)、OCu200(OR=2.00,95%CI 1.25~3.22)、TCu220C(OR=1.56,95%CI 1.10~2.23)、固定式(OR=2.00,95%CI 1.36~2.95)、活性165(OR=2.43,95%CI 1.62~3.64)、活性γ(OR=1.77,95%CI 1.21~2.59)和元宫200(OR=1.45,95%CI 1.02~2.06)高于活性γ(记忆合金);GCu220(OR=1...  相似文献   

9.
卢薇  白枫  董武  冉颜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37-583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治疗宫内节育器嵌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2010年11月~2011年4月采用超声引导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2~60岁,中位数53岁;未绝经者5例,绝经者13例;15例浅肌层嵌顿,3例深肌层嵌顿;16例(88.9%)经阴道成功取出,2例宫腔镜下取出。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可提高嵌顿的宫内节育器的取出率。  相似文献   

10.
宫内节育器(IUD)嵌顿足使用IUD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活性γ型IUD宫内嵌顿的报道较少,收集本站1994年10月~2008年9月活性γ型IUD子宫峡部嵌顿12例手术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雷小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070-407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发生的原因和及时诊断,以提高其放置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对120例IUD异位影像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发生部位和表现,结合其年龄、时间、环种类、性生活频率、随访时间等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120例中,宫内节育器下移为50例(41.7%),嵌顿34例(28.3%),断裂残留20例(16.7%),异位于子宫外16例(13.3%)。结论 IUD宫内异位宫颈最高,宫外异位膀胱最高。放置时的年龄大于40岁、IUD的类型对术后异位率均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我国最常用且长效安全的避孕工具[1],然而IUD使用年限、类型的多样性及绝经后取器等均增加了IUD嵌顿的发生率[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IUD放置后出现嵌顿的临床资料,探讨嵌顿诊断方法并分析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11月收治的6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固定式宫内节育器(IUD)在育龄女性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续用情况。方法:以2022年1-6月使用国家免费IUD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访置入后1、3个月的IUD避孕效果、不良反应和续用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宫颈松弛、宫颈宽大、既往IUD脱落史、分娩后或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IUD等特征的“特殊人群”使用不同类型IUD对随访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使用固定式或支架式IUD者分别为1060人和1589人,固定式IUD组中特殊人群535例(占50.5%),支架式式IUD组中特殊人群288例(占18.1%)。放置后3个月特殊人群中固定式IUD月经改变和白带异常的发生率较支架式IUD组低(16.8%比18.8%,3.0%比3.5%,均P<0.05),续用率较支架式IUD组高(97.7%比9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一般人群中,放置后1个月固定式IUD发生月经改变的风险相较于放置支架式IUD低(OR=0.62,95%CI 0.45~0.85);放置后3个月固定式IUD组发生白带异常的风险均较低(一般人群OR=0.50,95%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市区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确诊、年龄在30~69岁之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1204)和普通对照人群(n=1212)的一般情况、月经生育史、饮食、个人生活习惯、口服避孕药(OC)及宫内节育器使用情况、疾病及家族史等。采用非条件Logisfic回归模型分析宫内节育器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上海市区女性所使用的宫内节育器类型主要为金属环和V型塑料环。分别占使用者的68.1%和20.7%。与从未使用过宫内节育器的女性比较,使用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调整后OR=0.57(95%CI=0.47~0.69),且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降低。分层分析显示,在从未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中,曾使用IUD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降低,OR=0.51(95%CI=0.41~0.64)。结论绝经前后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可能会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sane》2014,(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嵌顿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用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的103例宫内节育器嵌顿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期间共取环1 509例,其中103例发生节育器嵌顿,各种嵌顿的节育器构成比分别为:金属圆环52例(8.11%),爱母环47例(17.21%),T型环2例(1.21%),宫型环1例(0.47%),吉妮环1例(1.37%)。节育器嵌顿发生在绝经前50例,绝经2年内10例,绝经2年以上43例。所有嵌顿节育器均在B超监测下宫腔镜下一次成功取出。结论金属圆环及爱母环较易嵌顿,绝经2年以上节育器易于发生嵌顿,应尽可能在绝经后2年内取环。对于嵌顿的宫内节育器,B超监测下宫腔镜检查及镜下取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本服务中心5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出现并发症者进行分析,得出常见并发症有疼痛、出血、子宫穿孔、IUD异位和嵌顿、感染等,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要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7.
3种含铜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前瞻性研究3种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放置TCu380A型IUD、MLCu375型IUD和元宫-365型IUD,置器后1、3、6、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以3种IUD的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总停用率作为指标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283例,其中放置TCu380A型IUD773例、MLCu375型IUD738例和元宫-365型IUD772例。3种IUD的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总停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种IUD放置1年,累计非意愿妊娠率均<1%。怀孕1次组的非意愿妊娠、脱落、因症取出、总停用、医学原因终止等发生率大于怀孕2次以上组。以元宫-365型IUD为对照,MLCu375型与TCu380A型在上述情况中均有更大的发生风险。脱落率、医学原因终止率还与置器地区有关(P=0.000)。月经量多者比月经量少者停用风险更大(OR=2.513,95%CI1.037~6.092);IUD失败后再次使用组比首次使用组有更高的停用风险(OR=1.649,95%CI1.224~2.221);B超扫描IUD顶部与宫底距离越大,停用风险越大(OR=1.197,95%CI1.052~2.130)。结论:元宫-365型、TCu380A型与MLCu375型3种含铜IUD避孕效果确切,其中元宫-365型IUD在3种含铜IUD中不良停用率最低。IUD使用者的孕次、宫腔深度、B超扫描IUD顶部与宫底的距离、月经量、是否曾有IUD失败史、所放置的IUD种类以及不同置器地区等因素影响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因使用IUD而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65例作为观察组,使用IUD而无不良反应的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例资料和拟定的调查问卷表分析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放置IUD后用药、人工流产次数、高血压史、吸烟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妇科炎症、剖宫产史比例均大于对照组,放置IUD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IUD后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妇科炎症、剖宫产史和放置IUD时间。结论:对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应积极给予治疗,放置IUD时充分考虑到妇科炎症、剖宫产史和放置IUD时间,做好术前咨询和术后随访工作,提高IUD的续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本院计划生育门诊因生育需求取出IUD妇女592例,随访至IUD取出后2年,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生育力恢复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3.5±3.9)岁(22~40岁),置IUD(9.1±3.9)年(1~20年)。取出IUD后再次妊娠493例(83.3%),取出后平均受孕时间8.9个月(95%CI 8.34~9.51个月),受孕时间中位数6.0个月(95%CI 5.30~6.70)。多因素分析仅年龄对生育力恢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R 1.48,95%CI 1.19~1.8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低年龄(35岁)和高年龄(≥35岁)生育力恢复曲线分布有差异(Log Rank检验χ~2=35.342,P0.001)。截止观察时间,妊娠妇女流产72例,畸形胎儿引产1例,异位妊娠8例,活产387例。结论:IUD取出后生育力恢复与女性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嵌顿于子宫肌壁可使取器发生困难,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80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IUD嵌顿60例,均为不锈钢金属圆环(麻花环42例、金属单环18例),其中8例为IUD部分残留于宫腔再次取器。年龄30~56岁,平均44.1岁。放置IUD年限为5个月至25年。取器原因为月经异常、下腹疼痛、带器妊娠和绝经后。置器年限与取器原因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