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分析萝卜硫素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Smad3、Smad4、Cyclin D1及c-Myc蛋白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萝卜硫素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P < 0.05~P < 0.01)。10、20、40 μmol/L萝卜硫素干预HT-29细胞24 h,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ELISA结果表明,药物处理HT-29细胞24 h,10、20、40 μmol/L萝卜硫素组细胞培养液中TGF 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10、20、40 μmol/L萝卜硫素均能抑制p-Smad3、Smad4、Cyclin D1及c-Myc蛋白表达(P < 0.05~P < 0.01)。结论萝卜硫素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凋亡、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31.25~500.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和48 h可诱导BGC823细胞凋亡,500 μmol/L作用24 h和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达(40.42±2.64)%和(75.02±2.3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作用24 h后可使BGC823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多;与对照组相比,62.50~500.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出现了显著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与ROS增多、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调节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DPP- Ⅳ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A化合物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A化合物的可能毒性机制?方法:Hep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曲格列酮50~300 μmol/L,培养24 h,或加入A化合物溶液100~300 μmol/L,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曲格列酮100?200和225 μmol/L培养24 h,或加入A化合物溶液100?150和200 μmol/L培养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合成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驻Ψm)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50~300 μmol/L可以抑制细胞存活率,IC50为178 μmol/L;A化合物 100~300 μmol/L对细胞存活率有抑制作用,IC50为159 μmol/L?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200 μmol/L时导致线粒体ATP显著下降(P<0.01)??驻Ψm显著性下降(P < 0.01),≥100 μmol/L时可致活性氧水平和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A化合物≥100 μmol/L时ATP合成水平显著降低?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 < 0.01),≥150 μmol/L时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 < 0.01),≥200 μmol/L时?驻Ψm显著性下降(P < 0.05),并可导致线粒体结构发生病变?结论:DPP- Ⅳ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A化合物可以通过干扰线粒体代谢功能和结构而诱导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溴丙酮酸(3-BrPA)增强人鼻咽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3-BrPA和顺铂对鼻咽癌HNE1细胞增殖的影响。集落克隆形成实验观察3-BrPA和顺铂对HNE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早期凋亡情况。DA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AT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Mcl-1、Bak蛋白的表达。结果3-BrPA(20、40、80、160、320 μmol/L)、顺铂(2、4、8、16、32 μmol/L)以及80 μmol/L 3-BrPA联合不同浓度顺铂都能明显抑制HNE1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 μmol/L 3-BrPA+0.8 μmol/L顺铂组细胞集落数明显低于3-BrPA、顺铂单独处理组及对照组(P < 0.01)。80 μmol/L 3-BrPA+8 μmol/L顺铂组细胞红色荧光向绿色荧光转变明显;细胞核碎裂及核固缩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3-BrPA、顺铂单独处理组及对照组(P < 0.01);细胞内ATP水平明显低于3-BrPA、顺铂单独处理组及对照组(P < 0.01);Bcl-2、Mcl-1蛋白的表达降低,Bax、Bak蛋白的表达增高,与3-BrPA、顺铂单独处理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3-BrPA能诱导HNE1细胞凋亡,并能增强HNE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ATP水平以及下调Mcl-1和Bcl-2表达、上调Bak和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肺癌细胞A549及PTEN/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肺癌细胞株NCI-A549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24、48、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Ki67及EdU检测72 h细胞增殖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以及磷酸化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hosphorylated-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PTEN)蛋白表达。结果0.2 μg/mL华蟾素作用于A549细胞株48 h后显示明显抑制增殖作用(P < 0.01),0.8 μg/mL华蟾素处理12 h后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增殖作用(P < 0.05~P < 0.01)。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于细胞72 h后,p-PI3K、p-AKT、p-mTOR、p-S6、p-PTEN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 < 0.05~P < 0.01),而PI3K、AKT、mTOR、S6及PTEN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10、15、25 mmol/L)刺激VSMCs细胞24 h,或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处理VSMCs不同时间(0、6、12、24 h)。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含量。②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μg/ml)AS-Ⅳ干预VSMCs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活力。③将VSMCs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AS-Ⅳ组和AS-Ⅳ+高糖组。先给予AS-Ⅳ组和AS-Ⅳ+高糖组20μg/ml AS-Ⅳ预孵育2 h后,再向高糖组和AS-Ⅳ+高糖组加入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Western blot检测NLR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IL-1β含量。④构建si-NLRP3 RNA转染的VSMCs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si-NLRP3组和si-NLRP3+高糖组。细胞转染6 h后,高糖组和si-NLRP3+高糖组细胞加入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PCR检测NLRP3 mRNA表达;ELISA检测IL-1β含量。⑤应用转染技术构建NLRP3过表达的VSMCs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S-Ⅳ组、NLRP3过表达组和NLRP3过表达+AS-Ⅳ组。细胞转染6 h后,AS-Ⅳ组和NLRP3过表达+AS-Ⅳ组加入20μg/ml AS-Ⅳ干预24 h。PCR检测NLRP3 mRNA表达;ELISA检测IL-1β含量。结果:①高糖刺激能够上调VSMCs细胞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P0.01),且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故选取25 mmol/L葡萄糖作用24 h进行后续研究。②10、20μg/ml AS-Ⅳ作用VSMCs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选择20μg/ml浓度进行后续实验。③与对照组相比,AS-Ⅳ组细胞NLRP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高糖组相比,AS-Ⅳ+高糖组NLRP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④与对照组相比,si-NLRP3组细胞NLRP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L-1β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与高糖组相比,si-NLRP3+高糖组NLRP3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⑤与AS-Ⅳ组相比,NLRP3过表达+AS-Ⅳ组NLRP3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NLRP3/IL-1β轴改善高糖诱导的VSMCs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银屑病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诱导人永生角质形成细胞(HaCaT),显微镜观察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选出最佳浓度作用HaCaT细胞复制银屑病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HaCaT细胞,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选出后续实验白藜芦醇的浓度;将银屑病模型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30 μg/L生理盐水),2.5 μmol/L、5.0 μmol/L、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5.0 μg/mL维A酸)及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药物),MTT法检测各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银屑病模型细胞Caspase-3、p-ERK1/2、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KGF浓度组HaCaT细胞0 h、12 h、24 h、48 h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OD值有差异(P <0.05);②不同浓度组的OD值有差异(P <0.05),40 ng/mL KGF组的OD值高于其他浓度组;③不同浓度组OD值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40 ng/mL KGF组的OD值从24 h开始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组。0 μmol/L、0.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HaCaT细胞24 h后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藜芦醇浓度升高OD值降低,白藜芦醇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IC50值约5.3 μmol/L。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2.5 μmol/L白藜芦醇组、5.0 μmol/L白藜芦醇组、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细胞24 h、48 h、72 h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OD值有差异(P <0.05);②各组OD值有差异(P <0.05),③各组OD值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从48 h开始,5.0 μmol/L、7.5 μmol/L白藜芦醇对银屑病模型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作用。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2.5 μmol/L白藜芦醇组、5.0 μmol/L白藜芦醇组、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 μmol/L、7.5 μmol/L的白藜芦醇对银屑病模型细胞有促凋亡作用。5.0 μmol/L白藜芦醇组、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p-ERK1/2、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抑制ERK/MAPK和/或P38/MAPK通路发挥作用进而抑制银屑病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柏酮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采用2.5~160 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80 μmol/L黄柏酮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变化;以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液皮质酮含量;以40~160 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80 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48 h,运用qPCR法检测皮质酮合成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5~40 μmol/L黄柏酮对细胞的抑制率约为35%(P < 0.05),160 μmol/L黄柏酮对细胞的抑制率为60%以上(P < 0.01)。黄柏酮导致G1期细胞显著增加并促进线粒体膜亮度增强(P < 0.05),同时显著抑制线粒体膜Mfn1、Mfn2蛋白表达以及皮质酮分泌(P < 0.05)。进而发现,40~160 μmol/L黄柏酮显著抑制Cyp11a1、Cyp11b1、Hsd3b2、SF-1基因表达(P < 0.01),160 μmol/L黄柏酮显著增强Star、Cyp21a1、Nr4a1、Nr4a2基因表达(P < 0.01);80 μmol/L黄柏酮持续给药48 h内,均显著抑制Cyp11a1、Cyp21a1、Cyp11b1、Hsd3b2基因表达(P < 0.01),并抑制StAR、CYP11A1蛋白表达,然而促进Star基因表达(P < 0.01)。结论   黄柏酮抑制肾上腺皮质细胞皮质酮合成过程,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及影响线粒体膜上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提取并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H/R组,H/R+低、中、高浓度AS-Ⅳ(AS-Ⅳ终浓度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组,和H/R+高浓度AS-Ⅳ(10 μmol/L)+AKT抑制剂(5 μmol/L)组。H/R前分组预处理心肌细胞(对照组和H/R组不进行预处理)48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心肌细胞建立细胞H/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基因LC3-Ⅱ、p62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LC3-Ⅱ、P62蛋白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包括AKT、磷酸化(p-)AKT(p-AKT)、p-雷帕霉素(p-mTOR)〕和自噬启动因子未配位的51样激酶1(ULK1)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自噬体P62的表达。  结果  AS-Ⅳ在本研究低、中、高浓度范围内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改善H/R损伤下心肌细胞活力,并抑制H/R损伤后的心肌细胞自噬基因LC3-Ⅱ和p6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ULK1蛋白的表达(P<0.05),添加AKT抑制剂后,AS-Ⅳ的以上作用被部分抑制(P<0.05)。AS-Ⅳ对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但可以促进AKT和mTOR的磷酸化(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AS-Ⅳ可以逆转H/R损伤诱导的自噬体P62的表达。  结论  AS-Ⅳ对H/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中的mTOR信号降低自噬水平,从而预防H/R损伤。  相似文献   

10.
周轶  王英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602-1605, 1610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和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哮喘患儿肝素化血液中的PBMCs,以10、50、100、200 μmol/L的山茶油处理PBMCs 24 h。MTT法检测山茶油对PBMCs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山茶油对PBMCs IL-4分泌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山茶油处理PBMCs后GATA-3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山茶油处理PBMCs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50、100 μmol/L山茶油对PBMCs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200 μmol/L山茶油能明显降低PBMCs活力(P < 0.01);不同浓度山茶油处理PBMCs后,IL-4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当山茶油浓度为50 μmol/L时,IL-4分泌水平最低(P < 0.01);不同浓度山茶油处理PBMCs后,GATA-3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P < 0.05),当山茶油浓度为50 μmol/L时,GATA-3与IL-4的mRNA表达量最低(P < 0.05);不同浓度山油茶处理PBMCs后GATA-3蛋白表达均降低(P < 0.05),当山茶油浓度为10 μmol/L时,GATA-3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低水平(P < 0.05)。结论山茶油可抑制哮喘患儿PBMCs中GATA-3表达及IL-4的分泌,对哮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和AVL-292单药及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929和RPMI8226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依鲁替尼、AVL-292单药以及联合硼替佐米处理H929、RPMI822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BT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鲁替尼和AVL-292均可抑制H929、RPMI822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依鲁替尼对H929、RPMI8226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0.41±3.29) μmol/L和(51.65±13.58) μmol/L,AVL-292对H929、RPMI8226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7.77±2.99) μmol/L和(6.44±1.06) μmol/L.不同浓度的依鲁替尼(5、10 μmol/L)和AVL-292(5、10 μmol/L)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5、10、20、50 nmol/L)联合应用对H929、RPMI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相应浓度单药组(P<0.05,P<0.01),不同组合的协同系数R均>1.0.10 μmol/L依鲁替尼、10 μmol/L AVL-292和20 nmol/L硼替佐米单独作用48 h后,H92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12±1.59)%、(18.23±6.38)%和(10.71±1.62)%,均高于对照组[(6.46±1.18)%;P<0.05,P<0.01];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29±1.44)%、(15.01±4.99)%和(7.58±1.13)%,10 μmol/L依鲁替尼和10 μmol/L AVL-292单药组与对照组[(5.54±1.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依鲁替尼和10 μmol/L AVL-292分别与2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后,H92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31±3.94)%和(51.55±6.39)%,RPMI82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86±1.93)%和(43.23±4.03)%,均高于相应单药组(P<0.01).10 μmol/L依鲁替尼单药和10 μmol/L AVL-292单药作用24 h后,H929细胞内BTK、NF-κB p65、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两药分别联合20 nmol/L硼替佐米后,对上述蛋白的调节作用均较相应单药组增强(P<0.05,P<0.01).结论 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和AVL-29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929、RPMI8226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BTK活性及下游NF-κB、Akt、ERK信号通路活性,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病人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呼吸困难评分、Cys-C、PCT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各指标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6 min步行试验得分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血清Cys-C、PCT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SaO2、PaO2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病人PaCO2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缓解AECOPD病人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Cys-C、PCT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质网应激细胞模型,观察黄连碱对HUVECs以及内质网模型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对CHOP、GRP78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10 μg/mL的衣霉素诱导HUVECs 18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连碱再处理24 h。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碱对HUVECs的活性影响以及黄连碱对衣霉素诱导后的HUVECs的活性影响;采用RT-RCR法比较各组细胞中CHOP、GRP78的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比较各组细胞中CHOP,GRP7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黄连碱浓度的增加,在1~20 μmol/L范围内的黄连碱对HUVECs的活性无影响,浓度为20 μmol/L黄连碱作用24 h后,对衣霉素诱导的HUVECs活性具有保护作用(P < 0.01)。加入衣霉素诱导18 h,HUVECs中CHOP、GRP78 mRNA水平的表达增高(P < 0.01),再加入黄连碱继续诱导24 h后,黄连碱可以抑制衣霉素所诱导的HUVECs中CHOP、GRP78 mRNA水平的表达增高(P < 0.01)。加入衣霉素诱导18 h,HUVECs中CHOP、GRP78蛋白水平的表达增高(P < 0.01),再加入黄连碱继续诱导24 h后,发现黄连碱可以抑制衣霉素所诱导的HUVECs中CHOP、GRP78蛋白水平的表达增高(P < 0.01),与衣霉素诱导组相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相似。结论 黄连碱可以减轻由衣霉素诱导的HUVECs过度内质网应激反应,并可提高受损细胞的活性;并可通过下调CHOP、GRP78的表达改善HUVECs过度内质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herb,EH)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胰岛β细胞RINm5F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糖高脂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棕榈树酸(PA)]、低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 μmol/L EH)和高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0 μmol/L EH),EH处理48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RINm5F细胞中miR-19a-3p表达。在高糖高脂损伤的RINm5F细胞转染anti-miR-19a-3p或在高剂量EH组细胞转染miR-19a-3p,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第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细胞凋亡率、miR-19a-3p表达量、P21和Bax蛋白表达量提高(P < 0.05)。不同剂量的EH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糖高脂环境下的细胞增殖能力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P < 0.01),减少细胞凋亡率和P21、Bax蛋白表达量(P < 0.01),与抑制miR-19a-3p表达作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过表达miR-19a-3p能逆转EH对高糖高脂刺激的RINm5F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 < 0.01)。结论EH通过miR-19a-3p保护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台晓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62-1364, 136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研究早产儿WMD早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及白细胞介素-6(IL-6)值的关系。方法选取早产儿60例,据颅脑超声和头颅MRI检查分为WMD组(18例)及无WMD作为对照组(42例),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7 d后采2组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NSE和IL-6。结果早产儿中WMD发生率为29.03%。WMD组惊厥、呼吸暂停、反应差所占比例均高于无对照组(P < 0.05)。WMD组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7 d后NSE、S100B、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组内比较,2组早产儿出生后7 d NSE、S100B、IL-6水平均下降,低于出生24 h内(P < 0.05~P < 0.01)。结论血清NSE、S100B和IL-6水平与WMD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WMD早产儿S100B、NSE及IL-6在生后24 h内值均显著升高,S100B与IL-6升高持续时间长,则病情越严重,则死亡风险也就越高,对WM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病人322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脉造影,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n=85)、单支病变组(n=91)、双支病变组(n=77)和三支病变组(n=69),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病人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ASBP)、24 h平均脉压(24 hAPP)、白天平均脉压(dAPP)、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nAPP)、均高于冠脉正常组(P < 0.05~P < 0.01)。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的病变支数(双支、三支)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模式(P < 0.01);同一血压模式下病变支数比例分布,杓型血压模式:正常>单支>双支>三支(P < 0.01),反杓型血压模式的病变支数:三支>双支>单支>正常(P < 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24 hASBP、dASBP、24 hAPP、dAPP、夜间平均脉压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动态血压模式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水下爆炸致兔急性闭合性肝损伤早期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用药组(给予血必净),以水下爆炸致兔急性闭合性肝损伤,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爆炸后0、4、12、24 h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浓度。结果爆炸后4 h各组间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伤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爆炸后12 h各组间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损伤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用药组(P < 0.05~P < 0.01);爆炸后24 h MMP-9水平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伤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用药组(P < 0.05);损伤组爆炸后4 h与爆炸后12 h和24 h MMP-9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组爆炸后4 h与爆炸后12 h MMP-9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必净对水下爆炸致兔急性闭合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43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舒尼替尼对miR-143表达的影响及与细胞增殖、侵袭的关系。方法培养人肾癌786-O细胞株,分为对照组、miR-143组、舒尼替尼组、共同作用组。对照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序列,miR-143组细胞转染miR-143序列,舒尼替尼组细胞用舒尼替尼处理48 h,共同作用组细胞转染miR-143序列并用舒尼替尼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检测其侵袭,qRT-PCR检测miR-143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p-Akt-S473蛋白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稳定、高表达miR-143的人肾癌786-O细胞株,miR-143转染组细胞miR-143表达量增高(P < 0.01)。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48 h的IC50值为6 μmol/L,选取该值作为后续实验用药浓度。786-O细胞经舒尼替尼作用48 h后miR-143表达量升高(P < 0.01)。miR-143组和舒尼替尼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数、DNMT3B和p-AktS47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高于共同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miR-143可以降低786-O细胞增殖、侵袭能力,这可能与miR-143降低DNMT3B、p-Akt的表达有关。舒尼替尼可能通过上调miR-143水平抑制786-O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重症胰腺炎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内毒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IL-6、IL-8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的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1),而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4、48、72 h,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治疗后48、72 h均低于治疗后24 h(P < 0.05和P < 0.01),且观察组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植物雌激素白藜三醇(RV)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植块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P38、P-P38、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6组(每组n=6):正常对照组(NC组),含10% 胎牛血清(FBS)的DMEM; RV干预组(RV组),50 μmol/L RV干预24 h; 血管紧张素Ⅱ组(AngⅡ组),1 μmol/L AngⅡ干预12 h;RV+ AngⅡ组,1 μmol/L AngⅡ干预12 h,然后加入50 μmol/L RV干预24 h;RV+ICI182780组,1 μmol/L ICI182780干预2 h,然后加入50 μmol/L RV干预24 h;RV+ICI182780+AngⅡ组,1 μmol/L ICI182780干预2 h,然后加入1 μmol/L AngⅡ干预12 h,最后加入50 μmol/L RV干预24 h.结果 各组P38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蛋白的表达:RV组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而RV+ICI182780组与RV组比较表达降低(P<0.01);C-myc蛋白的表达:RV组与NC组比较表达降低(P<0.01),AngⅡ组与NC组比较表达增高(P<0.01),AngⅡ组与RV组比较表达增高(P<0.01),RV+AngⅡ组与RV组比较表达增高(P<0.01),RV+ICI182780+AngⅡ组与RV+AngⅡ组比较表达降低(P<0.05);P-P38蛋白的表达:RV组与NC组比较表达降低(P<0.01),AngⅡ组与NC组比较表达增高(P<0.01),AngⅡ组与RV组比较表达增高(P<0.01),RV+AngⅡ组与RV组比较表达增高(P<0.01),RV+ICI182780+AngⅡ组与RV+AngⅡ组比较表达降低(P<0.01).结论 白藜三醇可以抑制C-myc的表达,抑制P38的磷酸化,此作用可被ICI182780阻断,说明白藜三醇可能是通过ER进而抑制C-myc的表达和P38的磷酸化发挥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