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病例,男性,61岁,因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包块1年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屈伸活动时局部酸痛,无畏寒发热史,无潮热、盗汗症状,疼痛逐渐加重,以夜间为甚,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渐隆起。否认肺结核病史。 检查:体温37.2℃,一般状态好,营养佳,心肺未见异常。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皮肤色泽正常,内侧可见约2cm×2cm大小局限性隆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中,无波动感及触痛,皮温不高,胸部X线片未见钙化点,血常规及血沉化验均正常,右  相似文献   

2.
<正>1历史回顾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作为跖趾关节炎晚期的一种治疗手段,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跖趾关节僵硬、恢复足底骨排列及矫正关节畸形等,在改善患者症状前提下,最大限度维护关节功能。20世纪初僵拇及拇趾外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关节融合术及关节切除成型术。然而这些手术方案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术后拇趾推进力减弱、残留痛、跖趾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了改进手术方案,外科医师开始探索跖趾关  相似文献   

3.
第1跖趾关节既参与前足横弓的构成,又是足内侧纵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足弓牛物力学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稳定性的破坏会引起前足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严苇影响足部负重和行走功能的有效行使,临床上(足)外翻、前跖痛等许多足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第1跖趾火节稳定性的破坏有关,本文主要就第1跖趾关节相关牛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第二、三跖趾关节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只足标本上观察了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供应,其中20只足标本还观察了关节的神经支配。每个关节规律地有背胫、腓侧,跖胫、腓侧和跖趾关节后五部分动脉关节支。作关节移植时,若以一条跖背动脉为蒂可有胫侧6支以上或腓侧7支以上的动脉关节支供血。神经蒂可选用趾背总神经或趾底总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关节支。趾趾间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结论: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丰富,但跖侧多于背侧,腓侧多于胫侧,故这些部位手术时,切口尽可能在背胫侧,以减少对关节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第一跖趾关节弯曲在足部运动中的作用重大,但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其活动范围与相关足部疾病的临床治疗。为探究第一跖趾关节弯曲对人行走步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者招募了6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第一跖趾关节约束(FMJC)和赤足(BF)的平地行走试验。采集并分析了时空参数、下肢关节角度、足-地接触力(GRF)和利用摩擦系数(UCOF)。结果表明,第一跖趾关节约束后髋、膝关节会产生相应的补偿运动,从而使约束前后步态无明显改变,但滑跌概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男 ,11岁。因右足多趾畸形就诊 ,体检右足明显大于对侧 ,有 8个趾骨 ,第 1、2趾骨较对侧短。X线表现 :右足 7个跖骨 ,8个趾骨。其中第 1、2跖骨和第 1、2趾骨明显短于对侧 ,第 3、5~ 8趾骨及第 3~ 7跖骨的大小和形态与健侧相仿。第 1、2趾骨并趾畸形 (软组织型 ) ,第 4趾骨在第 3趾骨外侧分叉畸形 ,发育短小 ,未与第 3跖骨形成关节。第 1~ 3趾骨近节基底部与第 1~ 3跖骨对应构成关节 ,而第 5~ 8趾骨近节基底部则与 4~ 7跖骨对应构成关节 ,第 4~ 7跖骨普遍偏向外侧 (附图 )。足部多跖多趾畸形系足部肢体分裂过甚所致 ,多趾畸形通常发…  相似文献   

8.
第1跖趾关节及拇趾趾间关节的血供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拇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拇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拇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拇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节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认识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探讨早期 僵硬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固定于自制生物力学加载支架,用逐级定量的方法对第1跖趾关节进行力学加载,测量跖腱膜离断前后第1跖趾关节背屈活动范围的变化。 结果 跖腱膜离断前第1跖趾关节背屈为(68.34±3.05)°,跖腱膜离断后背屈为(78.50±3.77)°,较离断前增加了(10.16±2.10)°(t=11.83,P<0.05)。 结论 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有重要作用,损伤后要尽可能修复;某些足部疾病的治疗如需离断跖腱膜,尽量做部分离断;跖腱膜切开术可能是治疗早期拇僵硬可以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踊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腓侧关节支多和粗于胫侧,关节支外径0.3~0.5mm。关节支发自第1跖背动脉、腓侧趾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近侧支。关节的神经支与动脉相似,主要发自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内侧支、第1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固有神经。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第1跖趾关节移植适用于修复重建单纯性肘关节缺损或强直,供区移植骨融合对足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坐姿及站姿下跑者足部形态与足趾屈曲力量和跖趾关节屈肌力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名男性跑者,采用数显游标卡尺、跖趾关节屈肌力量测试仪、屈曲力量计测量足长、截脚长、足宽、足舟骨高度、50%足长处足背高度、跖趾关节屈肌力量、第1和其余四趾屈曲力量.使用偏相关分析足部形态与足部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校正年龄与身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足部跖趾关节约束对人体步态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在水平湿滑试验台上进行足部跖趾关节有、无约束两种状态下的步态实验,分析时空步态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利用摩擦因数(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friction,UCOF)差异。 结果 跖趾关节有约束状态下,人体行走平均步速减小 50 mm/ s,跨步长度缩小0. 22 m,双支撑相时间缩短 70 ms;跖趾关节约束会使髋、膝关节在矢状面内的活动范围显著增大,而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同时,跖趾关节约束状态 UCOF 幅值是无约束状态的 1. 15 倍,表明人体滑跌的概率增大以及行走不稳定性增加。 结论 足部跖趾关节约束会降低行走稳定性。 研究结果为足部趾屈运动康复设备的研发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植物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 ̄9支、外径0.1 ̄0.3mm(混合支0.5 ̄0.8mm)的分支,至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 男,40岁.因反复右足背肿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走路时不慎扭伤右足,致右足背肿胀、疼痛,以右第二跖骨处为甚.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以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右足背仍肿胀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查体:右足背近跖趾关节处肿胀明显,面积约4cm×3cm,皮肤红肿,无破溃流脓;右足第二跖骨头压痛明显,未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足末梢血运好.右足第二跖趾关节屈伸活动障碍,余各趾趾间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右足各趾感觉正常,未见明显短缩.入院后给予右足MRI检查示:右足第二跖骨头信号异常,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第一跖背动脉的分布及吻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解剖、动脉造影和铸型方法,观察了第一跖背动脉和跖底动脉供应(足母)趾和第二跖的情况。第一跖背动脉的位置深浅不一,浅型与深型的出现率近似,细弱型少见。第一跖背动脉不仅发出趾背动脉,还参与趾底动脉的形成。第一跖底动脉可分为深、浅二部,浅部外径小于跖背动脉。趾底动脉通常粗于趾背动脉,分布范围亦较大,在(足母)趾和第二趾的血供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对上述解剖特点在(足母)趾或第二趾游离移植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穿着不同鞋和裸足对羽毛球典型蹬跨步动作蹬地时腿下肢和跖趾关节运动协调的影响,为羽毛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和专用鞋的选择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穿着某品牌羽毛球成品鞋、某款羽毛球样品鞋和裸足作为不同鞋条件,并以羽毛球典型蹬跨步作为测试动作。利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和高速摄像仪同步采集下肢蹬地过程中髋、膝、踝和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及协调特征。结果(1)在蹬地阶段,穿着两款羽毛球专项鞋时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学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相比裸足,两款鞋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踝、跖趾关节的角速度,并显著减低各关节角速度到达峰值的时间;(2)下肢运动协调特征方面,3种足鞋条件均表现为在相近时间内下肢髋、膝、踝和跖趾关节由近及远依次加速蹬伸。结论穿着运动鞋具备更好的蹬伸动力来源,能增加蹬伸的速度和效果,有利于提高运动表现;羽毛球蹬伸动作协调性的表现形式倾向于顺序性与同步性的合理组合,建议应针对性地加强踝、跖趾等末端关节的速度和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足负重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外翻相关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36足)拇外翻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足负重位CT图像行拇外翻3D重建。应用Mimics软件拟合区域功能自动分析计算生成近节趾骨轴线和第一、二跖骨轴线,并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实际关节面,通过近节趾骨与第一跖骨3D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以上解剖学参数实现对拇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的精确测量。由4名测量者分别使用上述计算机辅助CT建模测量法与常规X线测量法对30例拇外翻患者进行测量,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并行Bland-Altman分析一致性。结果 4名测量者采用常规X线法和CT建模重建法测量结果的ICC值分别为0.89和0.91,可靠性优。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29.10°±10.04°、13.98°±4.38°,CT建模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30.02°±10.62°、13.83°±4.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DMAA为12.57°±3.96°,CT建模法测量患者DMAA为16.2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对于HVA、IMA角的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较好,DMAA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基于足部模拟负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外翻HVA、IMA、DMAA可以精准生成上述3个角的边线,进而实现角度的精确测量;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使DMAA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X线测量法。该方法是一种可行、可靠并且精准的测量方法,为拇外翻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学特点为基础,探讨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掌指关节的缺损情况,采用改良的第2跖趾全关节复合组织移植7例、第2跖趾半关节复合组织移植5例修复手部创伤后掌指关节的复合组织缺损。 结果 12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掌指关节的功能恢复较满意,X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关节退行性改变。第2跖趾的半关节移植组功能恢复优于全关节移植组。 结论 改良的第2跖关节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踇外翻是成人足常见的一种畸形。这是由于正常之(足母)趾就有一个向外倾斜的角度不过这个角度在正常的(足母)趾是小于15°的。所以当(足母)趾一旦受到挤压或肌腱的牵拉时很容易发生(足母)外翻。(足母)外翻不仅是外形的改变,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畸形会引起(足母)趾周围肌腱、韧带与关节囊、子骨和第一跖趾关节的半脱位以及跖趾关节的舜间转动中心轨迹的改变。严重的(足母)外翻可继发足弓的塌陷甚至形成平跖足等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即以生物力学观点分析(足母)外翻所引起的这一系列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对(足母)外翻畸形进一步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