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PCI)绕行急诊的可能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通过胸痛中心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210例,依据是否绕行急诊科分为绕行组和非绕行组,比较绕行组和非绕行组两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D-to-B)、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MACE事件,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术后6个月的6分钟步行试验(6 MWT)。结果:绕行组和非绕行组的性别、年龄、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以及既往的心肌梗死比例,心肌梗死犯罪血管的分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绕行急诊组在FMC-to-B,D-to-B时间上均明显小于非绕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3个月MACE事件、术后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虽然绕行组要比非绕行组射血分数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6 MWT绕行组要优于非绕行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绕行急诊行急诊PCI治疗有利于缩短FMC-to-B,D-to-B时间,改善预后,同时安全,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能否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效率及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将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措施前后8个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各136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发病-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完成(FMC-to-ECG),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结果研究组发病-to-FMC、FMC-to-ECG、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FMC-to-B、D-to-B这些救治时间都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发生心肌缺血症状、新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缩短了STEMI的救治时间,提高了STEMI的救治效率,减少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STEMI患者198例,其中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前的97例患者为常规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后的101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to-B)、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和总住院时间,PCI成功率,术后6个月心功能相关指标,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使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结果 研究组FMC-to-B和D-to-B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 <0.05)术后6个月6MWT高于常规组(P <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两组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CQQ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 <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以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 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入院就诊的患者,其救治质量和预后可能会较正常工作时间入院就诊患者差。而目前中国缺少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效率在不同就诊时间和就诊日期的差异性的研究。目的 比较夜间就诊和日间就诊、工作日就诊和非工作日就诊的AMI患者的救治效率和院内死亡率。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成都地区的11家已建立胸痛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的2 109例A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日间组 (1 235例)和夜间组(874例);根据就诊日期分为工作日组(1 442例)和非工作日组(667例)。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特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症状发作至球囊开通的时间(S-to-B),症状发作至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S-to-D),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开通时间(FMC-to-B),到达医院大门至球囊开通的时间(D-to-B),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和AMI患者院内死亡率,并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夜间组行PCI的STEMI患者S-to-B、FMC-to-B、D-to-B长于日间组,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低于日间组(P<0.05)。工作日组和非工作日组S-to-B、S-to-D、FMC-to-B、D-to-B、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组AMI患者院内死亡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高于日间组(P<0.05)。工作日组和非工作日组AMI患者院内死亡率、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未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1,95%CI(1.023,1.080)〕、诊断疾病〔OR=2.820,95%CI(1.163,6.841)〕、心源性休克〔OR=7.463,95%CI(4.066,13.697)〕、院内心搏骤停〔OR=5.729,95%CI(1.616,20.314)〕、多支血管病变〔OR=1.889,95%CI(1.080,3.303)〕、夜间就诊〔OR=1.788,95%CI(1.036,3.087)〕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地区AMI的救治不存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就诊之间的差异,但存在昼夜差异。相对于日间来院就诊的AMI患者,夜间来院就诊的AMI患者院内救治延误更严重,心肌总缺血时间更长,且院内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6个月左心功能及死亡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STEMI合并高血压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患者78例,依据Hcy水平是否≥15.0 μmol/L分为STEMI合并H型高血压组、STEMI合并单纯高血压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术前用药情况、相关检验结果等,PCI术中及住院期间相关数据如冠脉病变情况、术中手术情况、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用药等,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及累计死亡的情况。   结果   性别、血肌酐、Hcy、病变血管支数对比组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6月LVEF、两次LVEF差值以及6月累计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Hcy对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急诊PCI术后6月心功能及累计死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下不同来院途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时间,探讨改进现有胸痛中心的措施。方法选取行直接PCI的STEMI病人194例,根据来院途径不同分为自行来院组60例、120呼救组85例和非PCI医院转诊组49例。观察3组病人发病-球囊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FMC2B时间达标率、大门-球囊扩张(D2B)时间、D2B时间达标率、首次医疗接触-心电图时间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D2B时间均低于90 min标准,120呼救组明显短于自行来院组(P < 0.01)。非PCI医院转诊组发病-球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心电图时间、FMC2B时间均明显长于自行来院和120呼救组(P < 0.01),FMC2B时间达标率明显低于自行来院和120呼救组(P < 0.01)。结论现行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延误,尤其基层非PCI医院诊疗、转运延误明显,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50-53+57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STEMI 200例为研究组,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STEMI153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理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或溶栓),住院期间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Killip分级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室壁瘤及院内死亡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出院1年后死亡、再入院、心衰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中首次医疗处理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时间、住院期间NT-proBNP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天数也缩短(P0.05);在出院后1年随访中STEMI患者死亡、再入院、心衰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降低了STEMI终点时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参照中国胸痛中心的要求建立胸痛中心并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和救治流程.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未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之前2012年1-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共入选患者624例,观察组374例,对照组250例.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观察组入院后采取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进行救治,对照组在胸痛中心成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院内病死、心力衰竭)发生率;所有出院患者随访1年,分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死亡、再次入院)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缩短(P=0.001),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院内病死、心力衰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LVEDD、pro-BNP、CRP、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壁瘤形成率和Scr水平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LVEF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DD、pro-BNP、CREA、CRP、室壁瘤形成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建立不仅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模式。比较两组初现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to-ECG)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FMC-to-双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进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O-to-FMC时间、FMC-to-ECG时间、FMC-to-双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D-to-B时间以及FMC-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症状、心力衰竭、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转运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院外转运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转运PCI组和直接转运PCI组。早期转运PCI组是在溶栓后转院再行PCI,直接转运PCI组是直接转院进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例数、心力衰竭例数、病死率、轻微出血率、再梗死率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和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20、80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0 d和80 d后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治疗3 d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治疗20 d和80 d后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同时间段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率为92.0%,明显高于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均明显低于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的10.0%和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FMC-to-B、D-to-B时间分别为(111.3±35.7)、(76.7±35.0)min,均明显短于早期转运PCI组的(147.3±36.7)、(89.7±39.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9、3.362,P0.05)。结论:直接转运PCI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溶栓后PCI的梗死后心衰的发生率高于直接PCI,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直接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序贯式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评估下序贯式综合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运动恐惧感、运动依从性、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3个月后生活质量及再次入院率。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运动依从率、运动恐惧评分和6MWD、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运动依从率和6MWD、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QO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再次入院率为0.00%(0/28),低于对照组的17.86%(5/28)(P<0.05)。结论:风险评估下序贯式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可有效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锻炼过程中的恐惧情绪,促进康复训练运动依从性,改善心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入院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48-51
目的 探讨胸痛建设中绕行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9月我院100例确诊为STEMI并成功进行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根据是否有绕行急诊分为两组,绕行急诊并成功实施急诊PCI术患者为观察组,未绕行急诊行急诊PCI术为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时间指标、质量指标及经济指标。结果 (1)时间指标。观察组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进门至球囊时间(D2B);首次医疗接触(FMC)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时间(FMC2B)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量指标。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济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绕行急诊PCI治疗STEMI可以缩短总的心脏缺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肺动脉压力(PAP)情况,探讨ESRD病人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28例ESRD病人,其中进行血液透析的6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无血液透析的6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病人的PAP进行评估,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临床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时被广泛应用,在仍有部分射血分数保留的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因此在射血分数≥50%的人群中可能仍存在其他表型,影响患者的预后。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超常射血分数患者LVEF临界值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且术后首次经胸超声测量LVEF≥50%的患者272例,患者均在直接PCI术后入住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监护病房(CCU),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1个月内心绞痛发作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年龄、体质指数、脉率、平均动脉压)、胸痛时间节点(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发病至首次抗血小板时间、发病至首次抗凝时间、发病至球囊时间、门-球时间)、术中资料〔术前血流、侧支循环、同期处理非罪犯血管(NIRA)、血栓抽吸、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抗凝用药、术后血流、术中替罗非班及普佑克应用〕、术前用药情况〔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SI)、他汀类〕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钾离子、尿素氮、肌酐、随机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非高密度脂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经胸超声数据;分析LVEF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LVEF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获取LVEF预测院内死亡的临界值并根据临界值分为LVEF>临界值组和LVEF<临界值组,比较临床指标差异。结果LVEF预测院内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628,1.000),P=0.018〕,最佳临界值为67.5%,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5.1%。LVEF>临界值组(n=16)和LVEF<临界值组(n=256)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8.8%(3/16)和0.4%(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26,P<0.001)。LVEF>临界值组女性比例高于LVEF<临界值组、脉率低于LVEF<临界值组,IABP应用高于LVEF<临界值组、术后血流2~3级比例低于LVEF<临界值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LVEF<临界值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射血分数保留的患者存在着超常射血分数的亚组人群,其死亡率较射血分数正常者高,临界值为67.5%。性别差异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依据SpO,水平分为观察组58例(SpO2〈90%)和对照组68例(SpO2〉90%)。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4周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a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高[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期间及1a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对照组高,1a时的6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比较2020年11月—2021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前后收治的186例STEMI患者,将2020年11月—2021年3月(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4月—2021年8月(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为93例。比较2组患者救治时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低于对照组(16.1%,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52.45±6.02)%、(50.91±4.23)pg/mL、(422.07±20.59)m,均优于对照组[(47.62±5.22)%、(68.77±6.81)pg/mL、(391.41±19.45)m,均P<0.05]。结论 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