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为减少护士离职提供循证决策依据。 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芜湖市5家医院721名临床护士的职业获益感、离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较高及以上"离职意愿的临床护士占73.37%;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体验中护患关系融洽感受最好、积极的职业感知最差;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等级与职业获益感各维度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临床护士离职意愿越高,其职业获益感体验感受越低(P < 0.05~P < 0.01);护士离职意愿与职业获益感各维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积极的职业感知、团队的归属感与离职意愿产生的维度间关联性最大,是离职意愿产生的重要因素。 结论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与离职意愿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需积极采取措施,培养临床护士良好的职业获益感,稳定临床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67-171+175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离职意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降低儿科护士离职意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 年7~12 月对泰安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176 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职业倦怠、护士工作压力及离职意愿。结果 儿科护士中度以上职业倦怠者占52.2%,工作压力总分为(77.90±17.98)分,处于中度压力水平,离职意愿总分为(14.42±3.86)分,指标值达60.1%,较高水平以上离职意愿的比例为69.3%。不同婚姻状况、专业选择方式、工作科室、聘任方式、每月夜班数的儿科护士,离职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护士离职意愿与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显著相关。影响儿科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聘任方式、每月夜班数、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及情感衰竭。结论 儿科护士离职意愿较强,建议管理者结合儿科护士一般情况、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运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42名三级医院护士进行调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士的心理资本总评分为(86.62±10.59)分;主观幸福感总体评分为(75.28±10.49)分,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段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精力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精力维度评分及对健康的担心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作时间的护士在精力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乐观、韧性进入回归方程(P < 0.05~P < 0.01),乐观与韧性这两个变量共能够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分16.5%的变异量。结论护士的心理资本及主观幸福感状况比较乐观,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越乐观,韧性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和烧伤临床科室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12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应激相关障碍主观认知和客观认知得分分别为(12.38±3.79)分和(4.42±1.47)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49.52%和55.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加过培训为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主观认知的影响因素(P<0.01);学历是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客观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分别有83.70%和73.64%的烧伤科护士表示在科室没有应激相关障碍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常规。结论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度低、行为差,但态度较好;烧伤科室缺乏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及培训;管理者应注重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及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互联网+”背景下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对网约护士的从业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云南省3所医学院校实习护生及在校护生201人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对网约护士的认知水平较低,从业意愿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对网约护士的了解度、对网约护士发展前景的认识以及是否有居家照顾病人的经历等因素影响;担心医疗纠纷、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是护生从事网约护士的主要消极影响因素。结论 建议完善制度保障,加大对网约护士的宣传力度,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教学内容,增强护生从业意愿,提高从业能力,营造适合网约护士发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6.
薛芳  钱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6-1408, 1412
目的调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的意愿,分析其选择全科医生作为职业的影响因素,为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基层服务意愿和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基层工作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层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定向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比例为42.45%(118/278)。基层就业意向定向医学生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得分为(3.81±0.57)分,非基层就业意向医学生得分为(3.26±0.59)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父亲文化水平和对国家政策认同情况、对医学兴趣认知情况、为家乡做贡献意愿、学前合同束缚感的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国家政策是否了解、对医学兴趣、为家乡做贡献、受学前合同束缚均为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定向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意愿较低,有关部门要完善定向政策和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定向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增加其对专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网约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网约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医院的279名网约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影响因素量表和组织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网约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得分(12.39±1.61),控制一般资料(职务、获得从业资格时间、居家护理服务经历)的影响后,发现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便利条件、工具支持是网约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R2=0.641),可解释参与意愿变异的64.1%。结论 网约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为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受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便利条件和工具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陕西省临床护士的离职意愿现状。方法:通过复杂抽样法随机抽取陕西省721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广泛认可的离职意愿量表和自制的一般个人情况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35%,721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总分为15.33±3.29,指标值为63.88%,离职意愿Ⅲ维度(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得分最低(4.88±1.14),不同医院、不同医院等级及不同编制护士离职意愿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陕西省临床护士的离职意愿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高,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对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减少不同编制护士之间的各种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尖锐器械损伤的危险因素,并给出防护建议。 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66名急诊科室护士近一个月尖锐器械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尖锐器械损伤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急诊科护士尖锐器械损伤的相关因素。 结果参与问卷调查的166名急诊科护士近一个月内尖锐器械损伤率为16.86%。2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尖锐器械操作带手套、注射器使用后回套针帽护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急诊室工作年限 < 5年、非正式护士、经常为不合作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掰安瓿未使用纱布、工作环境光线不充足、工作环境吵杂、无尖锐器械伤上报制度、认为尖锐器械伤不可避免护士构成比均较高(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室工作年限 < 5年、非正式护士、经常为不合作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掰安瓿未使用纱布、工作环境光线不充足、工作环境吵杂均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尖锐器械损伤的危险因素(OR=3.955、6.481、7.478、2.906、2.627、2.321,P < 0.05~P < 0.01),而接受有尖锐器械伤上报制度、认为尖锐器械伤可避免是急诊科护士尖锐器械损伤的保护因素(OR=0.557、0.652,P < 0.05)。 结论急诊科护士尖锐器械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尖锐器械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关注和重视,从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防护知识和意识着手,尽量避免尖锐器械损伤。  相似文献   

10.
余飞  肖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72-675, 679
目的 对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对北京某医院组织培训的危重症专科护士共184名进行调查。 结果 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平均得分为(118.46±13.20)分,得分率81.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护龄、职称、职务、同事关心程度以及是否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同事关心程度及人文关怀培训均为影响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 结论 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能力不足。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应增设人文关怀类课程,注重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提供和谐有爱且极具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资本、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武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83名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护士心理资本量表、工作幸福感量表和护士工作绩效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绩效总分为(202.22±16.95)分.不同性别、学历护士的工作绩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汪家龙  曹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62-665, 668
目的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分析现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卓越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思路、措施,探索以提升护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分别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和2018届高职护生中各抽取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卓越护理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卓越护理班”依据“卓越技能型护士培养计划”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班依据校普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比较两个班级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成绩以及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价。 结果 除2017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儿科护理学》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其余的核心课程成绩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 < 0.05~P < 0.01)。“卓越护理计划”培养前,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 < 0.05~P < 0.01)。 结论 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是卓越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赵静  杨庆宇  万娟  薛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50-1553
目的调查某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为更好地制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方案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将某地3所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研究现场,使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和《短式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短式MSQ),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以自愿原则和匿名方式在网络平台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2份。结果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工资的满意情况,“非常满意”“满意”及“基本满意”者合计占比23.9%。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政策的了解情况,“很了解”及“了解”者占比合计为77.4%;对政策的满意情况,“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合计占比为37.2%。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非常愿意”和“愿意”去基层就业者合计占比为39.5%;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家人对于其去基层就业“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者合计占比54.6%。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家人“非常支持”其去基层就业者,学员的工作总体满意度、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其他组(P < 0.01)。结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期间的工资和政策的满意度较低,对于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去基层就业的意愿较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家人对学员去基层就业越支持,学员的工作满意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认知、知识来源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得分为(4.87±0.97)分,认知水平较低的三项为疼痛管理、镇静评估工具和谵妄基础危险因素。不同ICU类型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外科和综合科ICU护士得分均高于内科ICU护士(P < 0.05和P < 0.01),ICU工作年限为6~10年的ICU护士得分高于ICU工作年限为1~2年者(P < 0.05)。ICU护士获取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的方式主要是科室讲座、学习班培训和自己查资料学习。ICU护士对早期活动的具体实施、镇静镇痛量表使用、谵妄评估与干预知识需求最大。结论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可能与学校教育匮乏、临床继续教育和培训不足有关。建议在学校课程设置和临床培训中增加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提高ICU护士的专业水平,规范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的临床操作,以改善ICU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ascertain which conditions nurses believe should be in a law allowing active voluntary euthanasia (AVE). DESIGN: Survey questionnaire posted to registered nurses (RNs). SETTING: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CT) at the end of 1996, when active voluntary euthanasia was legal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SURVEY SAMPLE: A random sample of 2,000 RNs, representing 54 per cent of the RN population in the ACT. MAIN MEASURES: 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look at nurses' opinions. The first involved four vignettes which varied in terms of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tient who was requesting help to die. The respondents were asked if the law should be changed to allow any of these requests. There was also a checklist of conditions, most of which have commonly been included in Australian proposed laws on AVE. The respondents chose those which they believed should apply in a law on AVE.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61%. Support for a change in the law to allow AVE was 38% for a young man with AIDS, 39% for an elderly man with early stage Alzheimer's disease, 44% for a young woman who had become quadriplegic and 71% for a middle-aged woman with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The conditions most strongly supported in any future AVE law were: "second doctor's opinion", "cooling off period", "unbearable protracted suffering", "patient fully informed about illness and treatment" and "terminally ill". There was only minority support for "not suffering from treatable depression", "administer the fatal dose themselves" and "over a certain age". CONCLUSION: Given the lack of support for some conditions included in proposed AVE laws, there needs to be further debate about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in any future AVE bills.  相似文献   

16.
钟凯惠  孙婵娟 《海南医学》2012,23(6):146-147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后住院肺结核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试点病房和非试点病房的肺结核患者各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我院统一设计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试点病房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认可。结论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可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People'sviewsofcontraceptivesaffecttheiracceptabilityofthecontraceptivesdirectly.Ingeneral,peopleshouldbewillingtouseamethodfirst,andtheymaythenconsiderusingit.Atpresent,thereareovertencontraceptivemethodswhichcanbeused,butonlysomeofthemarehighineffectivenessandlowincontraceptivefailure.Amongthem,oralcontraceptivepillshavegeneral'lybeenconsideredasahighlyeffectivemethod,ifusedcorrectlyl'].Intrauterinedevice(IUD)isalsoaneffectiveandconvenientmethodrecommendedbymanyfamilyplanninginstitutionsa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护士获益支持在心理复原力与死亡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选取西安市六家三甲医院NICU护士23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获益目标回应感知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死亡焦虑量表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研究变量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获益支持的中介效应。 结果 NICU护士死亡焦虑得分为(8.12±3.02)分。心理复原力与主动-建构回应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71,P < 0.01),与获益支持其余3个维度、死亡焦虑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601、-0.614、-0.455、-0.656,P < 0.01);死亡焦虑与主动-建构回应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691,P < 0.01),与获益支持其余3个维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28、0.711、0.436,P < 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复原力通过主动-建构回应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中介效应为15.38%,心理复原力通过主动-破坏回应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中介效应为16.48%。 结论 在NICU护理管理中,可利用主动-建构回应方式,使护士保持心理健康,减轻死亡焦虑的程度,为患儿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冉俊辉  孔霞  张凯  周鑫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518-1522
目的:研究某市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工作绩效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出勤主义行为问卷》和《工作绩效量表》,对3所三甲医院的216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勤主义行为评分为(4.43±1.64)分,工作绩效评分为(74.28±7.29)分,合同工护士的出勤主义行为评分高于人事在编的护士(P<0.01),护理管理者的出勤主义行为评分高于普通护士(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的出勤主义行为评分高于专科学历的护士(P<0.05);人事在编的护士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合同工护士(P<0.05~P<0.01),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在关系绩效维度的评分高于护士(P<0.05);手术室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的变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出勤主义行为对工作绩效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6(P<0.01),“出勤主义行为”变量可以解释“工作绩效”变量31%的变异量。结论: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绩效较高,出勤主义行为情况不乐观;出勤主义行为对工作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着力降低手术室护士的出勤主义行为,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