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套囊压力联合雾化吸入对改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手术病人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继发甲旁亢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其中A组病人给予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清醒拔管后立即入麻醉恢复室(PACU)行PACU常规护理;B、C组术中麻醉、插管方式与A组相同,气囊充气外接套囊压力表动态调整套囊压力,压力维持在25~30 cmH2O,B组病人术后清醒拔管后入PACU行PACU常规护理;C组术后清醒拔管后入PACU立即予布地奈德2 mg+0.9%氯化钠溶液5 mL雾化吸入。分别记录3组病人拔管后入PACU(T1)、出PACU(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咽痛、咽干、恶心呕吐、声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询问病人满意度,横向对比2种护理方式对病人全麻气管插管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结果T1时C组咽痛评分低于A、B组(P < 0.01),咽干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和T4时,咽痛和咽干评分均C组 < B组 < A组(P < 0.01);C组满意度优于B组和A组(P < 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套囊压力联合雾化吸入可减轻术后病人咽痛、咽干程度,加速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微创全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干预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行个性化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以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3、5天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ADL评分(P < 0.05~P < 0.01),干预组出院日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住院时间和人均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个性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羟考酮应用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对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羟考酮的给予量分为4组,每组32例,其中,A、B、C组分别给予0.05、0.10、0.15 mg/kg羟考酮,O组给予芬太尼0.001 mg/kg。比较4组病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血糖、皮质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T2和T4、B组T2和T3及C组T2~T4时病人VAS评分均较T1时降低(P < 0.05~P < 0.01),A组、B组、C组和O组T2~T4的RASS评分均较T1时明显升高(P < 0.01)。A组、B组、C组T1和T2时病人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O组(P < 0.01),A组、B组、C组T1时病人的RASS评分均明显低于O组(P < 0.01);B组、C组T1~T3时病人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 < 0.01),C组T1时病人的RASS评分明显低于A组(P < 0.01);C组T1时病人的VAS、RASS评分低于B组(P < 0.05和P < 0.01)。A组T2~T4、B组T2和T4及O组T1~T4时病人血糖水平均较T0时升高(P < 0.05~P < 0.01),A组、B组、C组和O组T1~T4时病人的皮质醇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 < 0.01)。A组、B组、C组T1~T3时病人的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O组(P < 0.05~P < 0.01)。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 < 0.05)。结论应用剂量为0.10 mg/kg的羟考酮对于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并且能显著抑制病人应激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陈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180-118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B组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坐骨神经阻滞指标,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阻滞效果等。结果B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A组(P < 0.01),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 < 0.01),穿刺深度明显小于A组(P < 0.01),穿刺成功率、阻滞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术后8 h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均达到Ⅲ级及以上,明显优于A组(P < 0.01)。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操作穿刺时间较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及阻滞成功率较高,病人满意度高,股后肌群肌力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康复能力、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知识、信念及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护理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能改善脑梗死病人的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混合利多卡因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最佳浓度,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病人(ASAⅠ~Ⅱ级)809例,采用阶梯式递增、递减模式,滴定混合利多卡因的最佳浓度。病人静注舒芬太尼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A组)静注1%丙泊酚;对照组(B组)预注利多卡因40 mg后,静注1%丙泊酚;试验组(C组)注射0.3%利多卡因及0.83%丙泊酚的混合液。注射期间对注射痛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注药前后血压、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清醒时间及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调查病人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C组收缩压均高于A组(P < 0.01),用药后1 min、3 min 3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病人HR用药前无差别,用药后1 min均下降(P < 0.05~P < 0.01),用药后3 min A组HR仍低于用药前(P < 0.05),B组、C组HR均低于用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后C组HR高于B组(P < 0.05);SpO2用药后均明显降低(P < 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用药后3 min SpO2较用药后1min明显升高(P < 0.01),且B组、C组明显高于A组(P < 0.01)。3组疼痛发生率比较:C组 < B组 < A组(P < 0.05),病人满意率比较:C组 > B组 > A组(P < 0.05)。3组病人低SpO2、低血压、低心率、恶心呕吐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混合0.3%利多卡因的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消除注射痛。  相似文献   

7.
蒋宇  程磊  邓鑫  詹利  郑立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521-1526
目的评价深度肌松对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分为中度肌松组(A组)和深度肌松组(B组)。A组在肌松监测下泵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维持中度肌松;B组在肌松监测下泵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维持深度肌松。2组病人术中容量管理均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入复苏室后继续进行肌松监测,在肌松监测仪指导下给予肌松拮抗药及拔除气管导管。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手术视野评分、平均气腹压及平均气道压,恢复指数、拔管时间及复苏室驻留时间,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评分,术后早期恢复质量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平均气腹压、平均气道压均低于A组(P < 0.01),B组苯磺顺阿曲库铵使用量、恢复指数、拔管时间均高于A组(P < 0.01)。B组病人术后各时间段肩痛评分均低于A组病人(P < 0.01),术后6、24 h,B组病人内脏痛及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A组病人(P < 0.01)。B组术后1、3 d的恢复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 < 0.01)。B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 < 0.01)。结论将深度肌松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能够在保证术野的前提下降低气腹压力,提高病人早期恢复质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为围术期麻醉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PHN病人随机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口服药物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口服药物联合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8、12、24周以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病人疼痛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1周、8周、12周及24周,B组和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4周,B组与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VAS、PRI、PP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治疗后B、C组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嗜睡,均可耐受,且随着治疗的进行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PH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病人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康复护理,比较2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超轻黏土手工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108例,其中54例行改良双孔LC作为观察组,54例行三孔LC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中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抑郁焦虑评分减低,术后瘢痕评分及病人美容满意度也明显改善(P < 0.05~P < 0.01)。术后2组病人抑郁焦虑程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改良双孔LC安全可靠,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内科6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的方法。分别对比2组病人的术后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焦虑程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较高,术后24 h腰背部疼痛、盐袋压迫时及盐袋解除后的切口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 < 0.05~P < 0.01)。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可有效提升其术后舒适度,减轻切口疼痛及腰部酸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病人焦虑情绪,促进术后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CSM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入路、病变节段、基础疾病情况、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变化、生活质量(QOL)、并发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和ROM均明显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有效改善CSM病人术后康复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QOL指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松滋市中医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特色护理,观察2组患者康复进程、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膀胱排尿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便后出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h、24 h、3 d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可降低其术后疼痛感,加快膀胱功能恢复速度,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力衰竭不同靶血管病变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住院治疗的STEMI并发心力衰竭病人180例,均经急诊冠脉造影后确认为单支血管病变(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并行急诊PCI术,按照病变靶血管分为前降支组(A组)、右冠状动脉组(B组)和其他组(C组),各60例。3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治疗,A组和B组病人在急诊手术前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先以1.5 μg/kg静脉冲击,再以0.007 5 μg·kg-1·min-1速度连续静脉滴注72 h。比较3组病人PCI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A组和B组病人肌酸激酶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均低于C组(P < 0.05~P < 0.01);3组病人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降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型利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B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亦均明显低于A组(P < 0.01),心率和B型利钠肽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急诊PCI术后3个月,A组和B组病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C组(P < 0.01);A组病人共16例(26.67%)发生心脏不良事件,B组14例(23.33%),C组21例(35.00%),A组和B组病人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比例均低于C组(P < 0.05)。结论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行急诊PCI术,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提高病人的临床预后,有效促进病人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许丽  盛洁  王美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741-1745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模式在肺癌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并行肺癌手术的病人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予以实施常规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观察组则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基础上予以实施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呼气峰流速、用力肺活量以及呼气中段流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的QLQ-C30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各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管理基础上对肺癌术后病人实施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病人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按压器)在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B组31例,C组30例。A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B组采用保留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按压器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C组采用拔针后保留穿刺处输液贴用手指按压针眼止血。结果3组病人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与B组、C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病人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结论按压器应用于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舒适、疼痛感小,止血效果好,按压时间优于传统手指按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造口定位的腹部功能锻炼对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治疗的9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前行造口定位且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造口功能评分(DET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DE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 < 0.05~P < 0.01)。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术后腹部功能锻炼不仅能明显减少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有效缩短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力学原理的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联合基于力学原理的护理。比较2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包括疼痛、关节功能、畸形、活动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4.39%(P < 0.05)。观察组病人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 < 0.01)。观察组病人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Harris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行基于力学原理的护理效果较好,可以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对预后有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利  巫娜  廖娟  张翼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115-1117, 1122
目的观察无痛关爱病房规范化管理对胃癌病人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纳入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病人围手术期进行新型疼痛管理,即无痛关爱病房规范化管理,对照组病人术后进行传统镇痛模式,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3 h、1 d、2 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当天和术后1 d、2 d夜间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2组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82.3%,高于对照组的57.6%(P < 0.05)。结论无痛关爱病房规范化管理能降低胃癌术后病人疼痛程度,延长病人睡眠时间,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病人住院期间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伟  汪小五  高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63-965, 969
目的探讨充分水化疗法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于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后病人并发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支架置入术病人6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术后常规饮水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后3 h充分饮水并实施精细化护理。重点监测病人术前和术后12~72 h血清肌酐(sCr)和胱抑素C(Cys-C)的水平。同时观察病人对其治疗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病人sCr和Cys-C水平在术前和术后5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病人sCr和Cys-C水平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Cr值术后72 h高于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Cys-C值术后72 h高于术前(P < 0.05~P < 0.01)。干预组病人干预后CIN发病率、胃部不适和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干预组病人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采用充分水化疗法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于PCI术后发生CIN、胃部不适和尿潴留有预防作用,能提高病人满意度,大大降低病人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