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成功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初步验证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检查与治疗的可行性.1993年,Kiemenij等[2]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确立了TR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地位.现TRI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Bagger等[3]研究显示,经桡动脉穿刺是进行介入性和诊断性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换途径.相对股动脉穿刺,TRI易于接受,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5].TRI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现对经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TRI术后患者止血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冠心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2年7~11月收住的70例缺血性冠心病拟行TRI术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TR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TRI术后(拔鞘管后)6h术侧上肢腕掌部疼痛评分、术侧示指根部指围的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侧示指指端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波动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应用介入上肢垫对TR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能减轻患者TRI术后术侧肢体腕掌部的疼痛感和肿胀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6例),术后分别使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和弹力加压绷带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末梢循环情况、疼痛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局部持续压迫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梢循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操作时间、局部压迫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进行TRI术后患者的压迫止血,有利于提高TRI术后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方便护士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状动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T 1型螺旋式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止血,对照组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末梢血运、穿刺部位并发症、止血时间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止血效果、末梢血运、穿刺部位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患者的舒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历史对照分组类试验,选择2019年4月-8月收治的25例TRI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9月-12月收治的25例TRI术后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穿刺处疼痛感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穿刺处疼痛、舒适度、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通过对术侧肢体整体抬高,协助患者关节主动运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侧手腕肿胀程度,降低穿刺处疼痛等不适感;臂托上的倒计时器提醒功能,能提高医护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2例TRI术后发生术肢血肿、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发生前臂血肿5例(11.9%),其中3例由于导丝损伤小分支血管,2例由于桡动脉痉挛,拔出导管或鞘管时损伤血管内皮.术肢肿胀37例(88.1%),其中19例与术程较长、肝素用量加大,止血器压力过大、压迫时间延长有关;12例因桡动脉血管细小、痉挛,多次、多部位穿刺,止血器压迫桡动脉鞘管穿刺点及其他穿刺点渗血引起;4例与术后患者过早活动术肢不当有关;2例与止血器压迫位置不当引起.所有TRI术后术肢血肿、肿胀患者均予以恰当处理,未发生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均康复出院.结论 熟练的桡动脉穿刺技术、严格的手术操作流程及认真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TRI术后术肢血肿、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择期行TRI治疗的患者135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679例,超声组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选择桡动脉穿刺入路,对照组行常规肉眼下右桡动脉穿刺入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术前经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79例患者中129例存在前臂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19.00%(129/679),129例患者中仍有120例患者最终选择右侧桡动脉入路,9例患者术前更换为左侧桡动脉入路,手术总成功率为98.67%(670/679).对照组术后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12例存在前臂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为16.49%(112/679),手术总成功率为98.53%(669/679).两组前臂动脉解剖变异率和手术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55/679),与对照组10.9%(74/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2,P=0.015).[结论]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前臂桡动脉可帮助TRI选择合理的动脉入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TR Band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并筛选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TRI术后应用TR Band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文献,对纳入研究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合计5 0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R Band止血器用于TRI术后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减少皮损及纤维硬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而在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及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方面,与传统绷带及其他止血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 Band止血器用于TRI术后压迫止血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减少皮损及纤维硬结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荆松宾  巴宁  刘珍英 《全科护理》2022,20(1):135-138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医院接受TRI及手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纳入桡动脉鞘管拔除后72 h内检查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者70例设为发生组,将同期身体条件、诊护方法接近的100例术后未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者设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及所有纳入重要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392)、年龄(OR=1.994)、桡动脉内径和鞘管匹配度(OR=2.050)、是否并发糖尿病(OR=0.288)、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OR=2.411)、术中足量肝素(OR=0.326)、术后压迫止血时间(OR=1.652)是TRI术后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RI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高龄、桡动脉内径和鞘管不匹配、并发糖尿病、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过长、术中肝素不足、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过长等,应积极采取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勿需卧床与生活质量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行TRI的患者18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卧床24 h,床上大小便,穿刺侧腕部制动,勿负重;观察组术后即可下床,大小便如厕,同样的制动要求。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处出血、舒适感、心律失常、下肢动静脉异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下肢动静脉血栓的隐患,观察组的患者尿潴留、腰背酸痛、焦虑、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RI后即刻下床并不会使并发症增加,而患者的舒适感却有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有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使用弹力带加压止血器的适宜压迫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299例TRI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型(R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2例压迫止血6 h,对照组147例压迫止血8 h.比较两组术后手部肿胀程度及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肿胀程度及肢端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均出现皮下血肿及切口渗血的血管并发症,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RI术后6 h撤除止血器,既可减少血管并发症,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现已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 为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除了加强护理,止血方法也在不断改进[1]。现介绍一种Radistop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TRI术后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致上肢血肿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动脉介入治疗(TFI)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局部并发症较多,相比之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具有术后不需要卧床,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的特点。所以,TRI变得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1]。但随着TRI在各级医院的开展,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其中上肢血肿为较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手指操在改善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术侧肢体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急诊科经桡动脉行PCI的术后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1例出院,1例死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良手指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2、4、6 h术侧肢体疼痛和麻木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肢体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2、4、6 h疼痛和麻木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手指操不仅可以缓解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的疼痛和麻木感,还能减轻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6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穿刺点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本组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血1例,经压迫止血后未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手指弹琴”锻炼法应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手掌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手掌肿胀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手指弹琴”锻炼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h术侧肢体肿胀及出血程度。 结果 实施“手指弹琴”锻炼法后,干预组术后各观察点手掌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1,P<0.01)。2组患者术后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6)。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 TRI)术后运用“手指弹琴”锻炼法,可有效降低手掌肿胀度,提高临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痉挛(RAS)发生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9例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的患者(男120例,女89例)术前常规以生理盐水稀释的碘普罗胺经鞘行桡动脉造影。狭窄程度通过QCA法测得,桡动脉痉挛积分定义如下:桡动脉狭窄<20%为1分,20%~60%为2分,>60%为3分,出现导管因痉挛发生推送、旋转困难以及拔管时阻力大、疼痛等临床表现为4分。RAS相关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用t检验分析性别、有无TRI术史及鞘管外径之间桡动脉痉挛积分的统计学差异。将桡动脉内径分为低内径组(≤2mm)、中内径组(2~3mm)、高内径组(>3mm),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桡动脉内径组之间痉挛积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桡动脉内径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55)mmvs.(2.09±0.42)mm,P<0.05]。RAS与桡动脉内径及桡动脉鞘直径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介入前口服血管扩张剂、介入时心率、穿刺次数、导丝推送顺利与否无显著相关。既往有TRI术组和既往无TRI术组之间痉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内径组三组之间痉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同一内径组中男、女性别间痉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桡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女性,性别、既往TRI术与桡动脉痉挛无显著相关,桡动脉内径以及桡动脉鞘直径是RAS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舒适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冠心病患者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加压包扎后行减压放气,对照组常规加压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情况及止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可大大减轻患者不适,其止血成功率与常规减压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行止血器压迫止血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6月某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行PCI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n=37)接受常规护理和改良手指操干预,对照组(n=38)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肢体的手掌周径、麻木、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肢体疼痛感和麻木感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肢体的肿胀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手指操能够减轻经桡动脉行PCI术后肢体的疼痛感和麻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