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在保护大鼠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去甲肾上腺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每组8只.脓毒性休克组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建立大鼠脓毒性休克AKI模型,去甲肾上腺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分别在LPS处理后滴定式给予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讨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上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提高脓毒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3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糖、病原学检查、原发病、脏器功能障碍数目、是否需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时间.结果:83例患儿中,死亡27例,病死率32.5%;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62例(74.7%),合并1,2,3个及以上脏器功能障碍者病死率分别为23.1%,40.7%,59.1%.原发病以血液系统疾病、肺炎及消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为主,血液系统疾病居脓毒性休克死亡原发病首位.死亡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非死亡组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复苏时间>5 h、失代偿性酸中毒、MODS、病原菌培养阳性与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影响因素与死亡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液体复苏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复苏时间长,动脉血pH<7.35、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预防院内感染也是降低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lactate dehydrogenase to albumin ratio,LAR)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中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伴AKI患者,根据3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并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时危险比(hazard ratio,HR)为1时的LAR值(13.53)将患者分为低LAR组和高LAR组,比较两组30天累计生存率的差异;通过RCS分析来比较两组30天死亡风险的差异,进一步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AR与患者3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289例患者。通过比较发现,死亡组LAR较生存组更高(P<0.05);RCS分析显示,LAR与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c2= 62.530,P<0.001)。随着LAR的升高,患者30天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随之升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与低LAR组比较,高LAR组30天累计生存率更低(log-rank检验,c2= 58.88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高LAR(≥13.53)是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入ICU时高LAR(≥13.53)是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唐荔  宋龙秀  陈进勉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486-2487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相关治疗,统计记录患儿临床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发病症状统计.反应差51例,发热、发绀32例,呼吸抑制39例,其它10例.病原菌检出结果:革兰氏阳性菌19例,革兰氏阴性菌11例,真菌21例,其它9例.早发型脓毒症37例,晚发型脓毒症23例,预后病亡7例.两组患儿胎龄、性别、NICU住院时长及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器官功能障碍数量、机械通气时长、PCT及乳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7.202、27.463、15.903、17.111,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器官功能障碍数量>3个、机械通气时间≥2 d、PCT>10 ng/L、乳酸≥3 mmol/L是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病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器官功能障碍数>3个、机械通气时间≥2 d、PCT>10 ng/L、乳酸≥3 mmol/L是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病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洪峰  周大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71-1473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45例,其中非脓毒性休克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0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病人入院24~48h内完成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脓毒性休克组(P<0.01)。脓毒症组三项指标与预后明显相关,预后良好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低于预后不良组,血小板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组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血小板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价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23例、存活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NGAL、血肌酐、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降钙素原(PCT)等,并比较血清NGAL、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单独检测与三者联合检测在预测脓毒性休克所致AKI患者病死的差别。结果:死亡组血清NGAL、血乳酸、APACHEⅡ评分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Z=-3.280、Z=-2.931、t=5.013,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GAL、APACHEⅡ、血乳酸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病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95%CI:0.668~0.918,P<0.01)、0.813(95%CI:0.696~0.931,P<0.01)、0.675(95%CI:0.516~0.833,P<0.01)、0.885(95%CI:0.797~0.975,P<0.01),敏感性分别为87.5%、87.5%、58.3%、75%,特异性分别为65.4%、61.5%、84.6%、92.3%,约登指数分别为0.529、0.490、0.429、0.673,三者联合检测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NGAL、APACHEⅡ评分、血乳酸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所致AKI患者病死的预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 (serum cystatin C,Cys-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乳酸清除率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安市梅山镇光前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80例,分为重度脓毒性休克(重度组)38例和轻度脓毒性休克(轻度组)42例。对比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液中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水平,分析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与毒性休克患儿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轻度组患儿Cys-C、ACT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5);本组患者中死亡33例,存活47例,死亡组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水平异常升高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升高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且可反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动态监测可更为客...  相似文献   

8.
胡雍军  郜攀  章陈晨  曹富丽  张俊鸿  熊玮 《重庆医学》2021,50(21):3639-3642,3646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呼吸频率检查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526例成年脓毒症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401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2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影响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率.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加快、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脓毒性休克的预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在预测脓毒性休克方面,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PCT、呼吸频率、白细胞(WBC)、呼吸频率联合血清PCT预测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868、0.582、0.631、0.885;CRP临界值为74 mg/L(灵敏度为57.6%,特异度为60.1%),PCT临界值为12 ng/mL(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9.8%),呼吸频率临界值为20次/分(灵敏度为46.4%,特异度为69.1%),WBC临界值为14×109/L(灵敏度为46.4%,特异度为78.6%),呼吸频率联合PCT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6.3%.结论 呼吸频率加快、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PCT能较好地预测脓毒性休克,其中血清PCT联合呼吸频率检查的预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在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根据确诊脓毒性休克后30 d内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29).记...  相似文献   

10.
李晓燕  董韫 《吉林医学》2014,(6):1188-1188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行血浆降钙素原检测对疾病早期诊断结果和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和30例非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实行常规血细菌培养与血浆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血浆降钙素原检测,可显著提高疾病确诊率,降低疾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住院超高龄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病后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 2018年1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超高龄患者513例。其中20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KI,出院12个月内死亡67例(死亡组),存活133例(存活组)。分析患者死亡原因,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住院超高龄患者AKI发病后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脓毒症、休克、心功能不全、肾毒性药物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经单因素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AKI病因、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尿量<0.05?ml/(kg·h)、AKI发生时各指标、AKI类型和AKI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较存活组年龄高、BMI低、高血压发生率低、低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感染所致AKI发生率高,肾毒性药物所致AKI发生率低,GFR水平高,AKI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低,机械通气和尿量<0.05?ml/(kg·h)发生率高,尿酸、Scr峰值、Scr、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较高,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镁水平较低,AKI多为持续型,多为Ⅲ期患者,住院时间较长。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血压、伴发感染、平均动脉压降低、尿量<0.05?ml/(kg·h)、尿素氮升高、血清前白蛋白降低、高AKI分期、住院时间长为住院超高龄患者AKI发病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低血压、伴发感染、平均动脉压降低、尿量<0.05?ml/(kg·h)、尿素氮升高、血清前白蛋白降低、高AKI分期、住院时间长为住院超高龄患者AKI发病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监控,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CO2<6 mm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O2≥0.70的患者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O2≥0.70的患者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13.
Liu J  Su Z  Zhang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6):1112-1114
目的 探讨影响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2月至2010年3月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非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APACHEⅢ评分和ATN-ISI积分,主要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全部患者病死率为23.3%,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病死率为44.6%.(2)D-二聚体浓度随着器官衰竭数的增加而增高(r=0.356,P=0.019),患者病死率随着器官衰竭数的增加而增高(r=0.545,P<0.01),但D-二聚体与预后没有相关性(r=0.277,P=0.07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二聚体(>2.2mg/L)、是否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0 s)是影响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APACHEⅢ评分(>60)、脏器衰竭数、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1)D-二聚体(>2.2 mg/L)、是否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APTT>50 s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APACHEⅢ评分>60、脏器衰竭数、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2)脓毒症患者血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预示着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概率增加,但D-二聚体在判断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预后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morbidit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AKI)due to sepsis.Methods A case-control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KI patients with/without sepsis from February 2000.to March 2010.APACHE Ⅲ and ATN-ISI were calculated.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morbidit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AKI.Results (1)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was 23.3%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septic AKI patients 44.6%.(2)With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D-dimer(r=0.356,P=0.019),the number of failed organ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rtality rate in septic AKI patients(r=0.545,P<0.01).(3)As demonstrat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D-dimer(> 2.2mg/L),supports of vasoactive agents,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50 s)were the pathogenetic risk factors for septic AKI patients;APACHE Ⅲ score(>60),the number of fai1ed organs,suppor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the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for septic AKI patients.Conclusion sThe pathogenetic risk factors of septic AKI patients are D-dimer(> 2.2 mg/L),supports of vasoactive agents and APTT(> 50 s);APACHE Ⅲ score(> 60),the number of failed organs and suppor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e the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for septic AKI patents.D-dimer may predict the morbidity of septic AKI patients,but it can not predict their prognoses.  相似文献   

14.
王函  李清初  陆明  李小红  尹友生 《海南医学》2016,(10):1608-1610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MOD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41例MO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AKI患者14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AKI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ODS合并AK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1例MODS患者中合并AKI 149例,占61.83%。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呼吸频率、血糖、血钠、心输出量、血肌酐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中心静脉压、pH值、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血液净化、机械通气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血肌酐峰值、氧合指数是MODS合并AKI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血液净化和机械通气是MODS合并AKI患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血肌酐峰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MODS合并AKI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血液净化和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AKI发生率,临床治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适度液体负平衡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 60 例脓毒性休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相似的液体复苏方案,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不限制液体输入量,保持液 体基本平衡或正平衡。观察2组撤机效果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撤机当日液体平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 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撤机48 h,观察组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撤机和撤机48 h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入院48 h,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以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管理, 有助于提升机械通气撤机效果,这可能与该方案能够减轻患者心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时血乳酸浓度、血铁浓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26例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I组,13例)和非休克组(Ⅱ组,13例),分析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和血清总镁及游离镁浓度的变化以及相关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死亡率。结果:感染性休克组的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血清总镁及游离镁浓度、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低于非休克组;休克组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血清总镁和游离镁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0.935和-0.938。结论:血乳酸浓度升高和镁缺乏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特点,且可反映休克程度,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的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人住我院重症医学科有可信的平时血压记录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计算平时平均动脉压(MAPn).入住ICU后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积极给予液体复苏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按MAP实际维持水平(MAPk)将患者分为3组:A组(MAPk< 75% MAPn)45例;B组(75% MAPn≤MAPk< 90% MAPn)23例;C组(90%MAPn≤MAPk<MAPn)11例.应用PiCCO技术每6~8小时监测其心脏指数、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及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3组患者房颤、室颤/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尿量、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3组患者72 h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并统计28 d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之间MAP、CI、SVRI无统计学差异.B组的CVP在6、24、48、72 h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氧输送和氧消耗无统计学差异,但是B组在12、24、48 h时的氧摄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6、12、24 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的6、12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在12、24、48 h的尿量显著高于A组(P<0.05),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72 h内分别发生AKI 27、6、5例,B组显著低于A组(P=0.011),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B、C3组患者28 d存活率分别为63.95%、73.91%和63.64%.结论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接近患者平时水平对预防急性肾损伤可能更为有利,且并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休克指数(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障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病人139例,收集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功能指标,计算入院时休克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和MSI,根据其1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应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脓毒血症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MSI对脓毒症休克病人预后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死亡组,而心率、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1)。生存组病人MAP、心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死亡组(P<0.01),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SI、MSI均低于死亡组(P<0.01)。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的NT-proBNP、LVEDV水平呈正相关(r=0.601、0.598,P<0.01),与CI和LVEF呈负相关(r=-0.683、-0.659,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中心静脉压、血液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率73.6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病人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2例重症肺炎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临床生化资料。根据入院后28d存活情况将病人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血乳酸水平与死亡率相关性,并分析其对28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40例死亡(39.2%),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 < 0.05),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 < 0.05)。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2组pH值、剩余碱、碳酸氢盐、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乳酸预测28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7,灵敏度为64.2%,特异度为79.9%。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SOFA评分是病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和P < 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的重症肺炎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较差,其水平可用于预测病人28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