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1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随机分为银离子水凝胶敷料组(A组)、NPWT组(B组)以及NPWT和银离子水凝胶敷料联合组(C组)。比较3组前3周创面肉芽生长积分、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每人次换药时间以及每人次换药费用。结果3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A组最长,B组次之,C组最短(P < 0.05~P < 0.01);抗生素使用时间C组短于A组和B组(P < 0.05~P < 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第1周肉芽生长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第3周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积分低于A组(P < 0.05和P < 0.01)。3组病人换药次数和每人次换药时间,B组和C组均明显短于A组(P < 0.01),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每人次换药费用比较,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C组(P < 0.05)。结论NPWT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可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未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以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曾维  潘群  尤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54-15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营养KAP改善对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的影响。方法经培训的护士对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形式的营养教育,结合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标准(RNIs)进行评价。结果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干预前后(除蛋类以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比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餐热能分布均较干预前合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营养KAP改善,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5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方法,89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纳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余411例病人纳入正常血尿酸组(NUA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UA组病人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均高于NUA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UA组,男性比例、合并肥胖、吸烟、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饮酒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为保护性因素(P < 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加重2型糖尿病病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肾功能损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饮酒是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娜  张鹏  李锐  申岳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723-1726
目的观察多学科糖尿病照护团队(MDCT)建设培训对社区护理人员知信行及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112例社区女性护理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以常规糖尿病认知教育及技能教育培训,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MDCT建设培训。采用相关文献标准编制调查问卷表对2组社区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核心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前,2组社区护理人员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人员上述评分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培训前,2组社区护理人员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人员上述评分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MDCT建设培训可明显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知信行及核心能力,有助于加强社区糖尿病病人的防治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和分析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膳食能量摄入情况。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天台分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重正常组(45例)、超重组(48例)和肥胖组(35例)。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健康非糖尿病体检者(健康体检组)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各组日均摄入总能量、膳食纤维摄入量,比较各组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和供能及供能比。  结果  肥胖组患者日均总能量摄入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患者(均P < 0.01)。肥胖组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患者(均P < 0.01)。肥胖组患者碳水化合物供能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患者(均P < 0.01);3组患者脂肪供能、蛋白质供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高于指南推荐量。3组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指南推荐量。  结论  T2DM患者的膳食能量摄入不合理,肥胖T2DM患者的日均总能量摄入过量,能量过量的食物来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临床应对肥胖T2DM患者限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脂肪供能比,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以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32例(A组),单纯冠心病病人38例(B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40例(C组),以及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以及散射速率比浊法对病人的TNF-α、hs-CRP以及HMGB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组间血清hs-CRP、TNF-α和HMGB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A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组病人的血清TNF-α、hs-CRP、HMGB1表达水平升高,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病人的TNF-α、hs-CRP和HMGB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病人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和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P < 0.01);血清HMGB1水平和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P < 0.05);Gensini积分和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TNF-α、hs-CRP以及HMGB1均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3个指标的水平表达对病人的病情监测以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T2DM病人75例(T2DM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75名(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TH和TSH水平;另将T2DM组按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划分,比较血清TH和TSH水平。结果T2DM组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是否服用二甲双胍T2DM病人的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和病程病人间的FT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和病程增加,FT3水平降低(P < 0.05~P < 0.01);不同HbA1c病人间的FT3、FT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HbA1c升高,FT3、FT4水平均降低(P < 0.05~P < 0.01);FBG ≥ 7.0 mmol/L病人的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FBG < 7.0 mmol/L病人(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病人FT3水平与年龄、病程、HbA1c、FBG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FT4与HbA1c、FBG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与健康成人比较,T2DM病人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FT3降低;T2DM病人的FT3水平变化与年龄、病程、HbA1c和FB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病人均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血糖控制,对照组给予黄连解毒汤内服配合硫酸镁湿敷,治疗组给予化瘀解毒汤内服,配合中医溻渍法外用给药,内服药相同煎煮方法,早晚分服,外治法每次30 min,每日更换2次,疗程14 d。观察2组体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疗效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及治疗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 < 0.01);且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临床症状,控制病人体温及炎症情况,效果优于黄连解毒汤配合硫酸镁湿敷,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妇女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女性病人96例,将服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的47例病人作为联合组,服用二甲双胍的4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2组病人血骨保护素、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末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2组病人股骨颈、股骨干、大转子等部位骨密度及骨密度总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骨保护素和Ⅰ型胶原C末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2组病人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骨保护素和Ⅰ型胶原C末端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前,2组病人的左股骨颈(Neck)、腰椎(L)2~4、股骨上段总的(Total)、Wards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Neck、L2~4、Total、Wards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联合组治疗后Neck、L2~4、Total、Wards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值均高于治疗前(P < 0.05)。结论维格列汀可降低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吸收,缓解糖尿病状态下的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可将维格列汀作为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妇女的首选降糖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1)。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1)。结论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总院住院单纯慢性肾脏病(CKD)3~5期病人的红细胞参数,探讨CKD病人红细胞参数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KD 3~5期各期病人各120例,使用Sysmex XE-5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水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C)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并对参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一病程不同性别以及同一性别不同病程的各组病人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考虑性别时,不同病程病人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的MCHC数量在各期均高于女性(P < 0.05~P < 0.01);男性RBC、Hb、HCT数量在CKD 3期、4期均高于女性(P < 0.01),在5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在CKD3期、4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期男性高于女性(P < 0.05);MCV、MCH在各期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病人的RBC、Hb和HCT数量均随着分期的升高呈减少趋势(P < 0.01),而RDW呈增加趋势(P < 0.01);MCV和MCH数量在女性病人中随着分期的升高呈减少趋势(P < 0.01),在男性病人中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的MCHC数量在各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C、Hb、HCT水平变化与CKD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红细胞参数特征建立的红细胞参数范围可为临床医生评估CKD 3~5期病人的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对慢性肾脏疾病(CKD)及不同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收治的117例CK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7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HE4、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表达水平,比较其2组之间差异,观察其相关性及对CKD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HE4、BUN、SCr、CysC和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随着患者CKD分期的上升,CKD各期与对照组比较,BUN和SCr和RBP的早期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其余各分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KD 1~5各分期组间比较发现,HE4、CysC和RBP各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N和SCr各组间相比较,CKD 1与CKD 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 3~CKD 5组间以及与CKD 1~CKD 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E4的表达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与BUN、SCr、CysC及RBP呈正相关关系。ROC分析显示HE4的曲线下面积为(AUC=0.978)明显优于Bun(AUC=0.956)、SCr(AUC=0.973)、CysC(AUC=0.992)和RBP(AUC=0.910)。  结论  血清HE4水平变化与CKD的发生发展有关,对CKD的分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为CKD进展及预后预测提供新的血清生物学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指导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0年7—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70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风险筛查表、食物频率问卷对CKD患者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比较营养不良风险者和营养良好者的人体测量、生化检查结果及膳食结构。  结果  270例老年肾脏病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65例,占24.07%;营养良好者205例,占75.93%。营养不良风险者CKD分期2期的构成、体质指数正常的构成、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低于营养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3、9.360;t=4.313、2.742、3.458、3.204,均P<0.05)。营养不良风险者膳食中谷薯、水果、蔬菜、鱼虾类食物摄入不足构成均高于营养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2、5.750、4.055、4.474,均P<0.01)。  结论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率较高,临床上应加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膳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培元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DKD)IV期临床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培元通络方治疗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AS软件随机程序,将106例DKD-IV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培元通络方颗粒组)和对照组(尿毒清颗粒组),每组53例,实际完成9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培元通络方颗粒,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微量尿蛋白(U-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明显减轻(P0.05或P0.01),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Cr、24 h U-pro及U-Alb水平明显下降(P0.01),e GFR水平上升(P0.05),且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47%,优于对照组的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培元通络方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有效降低DKD-IV期患者尿蛋白,保护肾脏,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血清色氨酸不同代谢通路中代谢物的差异,分析差异代谢物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部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10例DKD患者为疾病研究组,1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血液标本。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人群中血清色氨酸及其代谢物的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阐明其在DKD中的意义。结果: 在两组血清中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DKD患者血清中L-色氨酸(L-TRP)、5-羟色胺(5-HT)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犬尿氨酸(KYN)和3-吲哚丙酸(IPA)的水平则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IAA和IPA均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DKD患者血清色氨酸代谢物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的某些差异代谢物还与DKD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饮食中不同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水平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CKD门诊规律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的CKD3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原发病、实验室检查、饮食回顾等,计算出患者饮食中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ietary protein intake,DPI)。将按平均DPI分为3组:DPI ≤ 0.6 g·kg-1·d-1为极低蛋白饮食(very low protein diet,VLPD)组;DPI在0.6~0.8 g·kg-1·d-1为低蛋白饮食(low protein diet,LPD)组;DPI > 0.8 g·kg-1·d-1为高蛋白饮食(normal protein diet,NPD)组。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改良(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并比较不同DPI分组下肾功能随时间的下降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221例患者,其中VLPD组61例、LPD组118例、NPD组42例患者;经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基线水平下3组患者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过程中,VLPD组和NPD组CKD患者eGFR较基线水平有逐步下降趋势,二者下降速率相似,但随访至第24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P=0.054),而随访过程中LPD组eGFR与基线相比则无明显降低。随访至24个月,VLPD组与LPD组相比eGFR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而NPD组eGFR与LPD组相比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 对CKD3期患者而言,低蛋白摄入对延缓肾功能进展可能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极低蛋白摄入则可能会增加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肾结石微创术后复发风险模型,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肾结石病人与健康行为有关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循证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肾结石微创手术的148例病人首次发病时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微创术后复发时与疾病相关的资料,首次结石微创术后饮食运动情况以及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健康行为能力评估。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结石复发模型。结果复发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人数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体质量指数(BMI) > 30.0 kg/m2人数比例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病人在每日饮水量、经常饮用水性质、经常服用鱼油、经常吃腌制食物、摄入蛋白质来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非复发组在健康行为能力总分、营养维度、心理安适维度、健康责任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复发组(P < 0.05);构建模型复发方程LogitP=6.122-0.633X1(1)-2.512X1(2)+1.351X2-4.124X3-1.888X4-2.111X5-0.996X6,结果显示饮水量1.5~3 L/d、健康行为能力、经常服用鱼油、摄入蛋白以植物蛋白为主是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饮水量 < 0.5 L/d、BMI > 30.0 kg/m2、经常吃腌制食物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由方程系数得知其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健康行为能力、每天饮水量、吃腌制食物、BMI、蛋白质来源。结论预防肾结石术后复发,护理干预应着重提高病人健康行为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9例CKD非透析患者进行SGA评估,根据结果分为A组(营养良好)和B组(轻-中度营养不良)。测量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收集白蛋白(Alb)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SGA分组与BMI分组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SGA的评价结果,纳入的CK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6.2%,CKD3~5期评分为B的患者比例较CKD1~2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F、AC、BMI 3个指标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1),AMC、Al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评定为超重或肥胖的38例中有37例(97.4%)SGA评估为A。结论 SGA评估CKD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主观性判断的特点使其对内脏蛋白质营养状态的评价欠准确,且对肥胖状态似乎无法评估。但简单经济、易于开展的优势使其仍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酰基Ghrelin 和肥胖抑制素在健康者、慢性肾脏病(CKD)3、4 期非血液透析(HD) 患者及HD 患者的水平,分析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能量、蛋白质摄入的关系。方法 选取22 例健康者(对 照组)、25 例CKD 非HD 患者(CKD 非HD 组)及38 例HD 患者(HD 组)。测量3 组身高、体重指数(BMI)、 腰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脂含量、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浆酰基Ghrelin 和肥胖抑制素水平;评估食欲和摄食, 计算BMI、上肢肌肉面积(AMA)及锥削指数(CI)。结果 3 组年龄、BMI、体脂含量、AMA、腰围及CI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CKD 非HD 组比较,HD 组白蛋白(albumin)水平低,而尿素、肌酐水平高 (P <0.05);CKD 非HD 组与HD 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均表现为体 脂含量高;CKD 非HD 组中,16.0% 食欲差,4.0% 食欲很差;85.7%HD 和CKD 非HD 患者能量摄入低于推荐 标准;CKD 非HD 组血浆酰基Ghrelin 水平升高,肥胖抑制素水平降低,酰基Ghrelin 与肥胖抑制素比值升高 (P <0.05),HD 组血浆酰基Ghrelin 水平降低、肥胖抑制素水平升高,酰基Ghrelin 与肥胖抑制素比值降低(P < 0.05);对照组血浆肥胖抑制素与腰围和BMI 呈负相关(r =-0.601 和-0.562,P =0.037 和0.041);CKD 非 HD 组和HD 组中,两种激素与营养状态、食欲及摄食均无相关性(r =0.223、-0.234、0.233、-0.209、0.251 及 -0.264,P =0.901、0.813、0.821、0.982、0.677 及0.573)。结论 酰基Ghrelin 和肥胖抑制素的比值在HD 组中降低、 在CKD 非HD 组中升高,CKD 非HD 组的营养状态好于HD 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