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管狭窄行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后外侧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管狭窄患者行经后路椎管探查减压植骨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年龄为55~75岁,平均66.5岁,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症状缓解情况,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设计问卷调查随访,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 15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腰腿痛等相关神经压迫症状均有明显缓解,该术式总体优良率10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经过术前相关检查及身体状况的严格评估后,无手术禁忌证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经后路椎管探查减压植骨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管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较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相关微创优势,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38),对照组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参数以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更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包括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周、6个月的VAS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应用与不应用伤椎椎弓根钉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效果的理论依据,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41例,行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A组)2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B组)18例.疗效指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椎管阻塞指数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①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②后凸cobb角比较,A组手术方法在矫正脊柱后凸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术前较术后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的比较,2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椎管阻塞指数比较,2组术后椎管阻塞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术式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腰椎手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院行脊柱手术不断增多,主要包括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管狭窄椎管扩大减压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等。我们用硬膜外阻滞基本可完成以上各种手术麻醉,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对于此类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末位数字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未选后路入路,观察组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s角矫正、椎管截面积改善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及脊髓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术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不仅固定可靠,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不稳定性脊髓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治疗分数(JOA)、颈椎疼痛程度(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VAS、NDI、颈椎曲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刚  董乐乐 《中外医疗》2016,(30):56-59
目的:评估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方便选取于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2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术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不稳定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术后JOA评分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445 mL,从C3-C7共有128枚侧块螺钉置入,包括C3﹕22枚,C4:36枚,C5:38枚,C6:22枚,C7:10枚。平均术前JOA评分(3.26±0.64)分,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5个月,平均术后JOA评分(8.21±1.37)分,明显高于术前水平(t=1.871,P<0.05),平均改善率(46.5±9.8)%。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伤口延迟愈合、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经治疗后其中1例术后1月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结合侧块螺钉固定对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及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是可行的,其优点包括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操作安全,对于骨折提供可靠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蔡文涛  沈宁江  林明侠 《海南医学》2014,(11):1594-1596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在随访的影像资料上测量术后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改变及丢失程度、术后椎管扩大率及椎板开门角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1±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28.7)ml,椎板开门角度为(48.0±3.1)°。术后椎管扩大率为(69.7±13.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丢失程度为(3.4±2.7)%;平均脊髓后移距离为(3.1±0.7)mm;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JOA评分改善率与脊髓后移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3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开门后再关门;并可获得手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波  李泳 《中外医疗》2010,29(14):26-2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收治1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76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146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2年7个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战立  徐小平  常山   《四川医学》2018,39(3):328-330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双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活动度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55例均得到回访,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恢复率为(57.557±9.145)%,术后较术前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8.1%。结论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颈椎板成型术组(55例)和颈后路单开门术(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颈椎板成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颈后路单开门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颈椎板成型术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后路单开门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结论: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操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A组),12例采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VAS评分降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一侧因骨质疏松明显,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把持力不足并出现钉道切割导致置钉失败,仅行对侧固定,其余患者置钉顺利.B组患者手术置钉过程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佳、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全部3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落、塌陷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在位,位置佳.所有病例无不良事件产生.结论 应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小、螺钉把持力强等优势,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