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其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与牙周相对健康者的差异。方法:纳入103例行种植固定修复1年以上的患者,共161枚种植体。根据初诊时(T1)牙周状况分为牙周健康组(25例)、轻中度牙周炎组(39例)、重度牙周炎组(39例)。比较各组种植体复查时(T2)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种植体存留/丧失、探诊深度(PDi)、种植体探诊后出血(BOPi)、近远中骨吸收(BLi)等。计算PDi≥5mm伴BOPi阳性者占全部位点、种植体、患者的百分数。结果:3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且平均PDi、BLi均无统计学差异。重度牙周炎组PDi≥5mm且BOPi阳性的种植位点比例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进行种植修复,种植体短期存留率和边缘骨吸收情况与牙周健康者无明显差异。但相比牙周健康者,重度牙周炎患者更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上前牙病理性移位的疗效.方法 14例上中切牙伸长移位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牙周治疗后1周开始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完成后牙周临床指标和X线骨缺损的变化情况.结果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均较基线明显下降.PD减少为(3.50±0.85)mm,CAL改善为(3.71±0.99)mm;X线检查显示,垂直向的骨充填为(1.71±0.61)mm,水平向的骨充填为(1.00±0.68)mm,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治疗牙周炎患者上前牙病理性移位,并使牙周指标改善,X线骨缺损缩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伴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妊娠26 ~ 36周的单胎孕妇80例,根据病例资料分为(GDM+CP)组、GDM组、CP组、及健康孕妇(H组),每组20例,检测4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丧失(CAL)和探针出血(BOP)阳性位点率,检测空腹、服糖后1h和2 h 75%糖耐量试验的血糖值;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并与牙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DM+ CP)组1h、2h血糖值均比GDM组升高(P<0.05),(GDM +CP)组、GDM组、CP组及H组牙周临床指标(PD、CAL、BOP)和血清TNF-α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PD、CAL和1h血糖值、2h血糖值之间呈正相关(r=0.377、0.673、0.273、0.338);IL-10与PD、CAL、1h血糖值、2h血糖值之间呈负相关(r=-0.389、-0.579、-0.270、-0.322).结论:GDM伴CP患者牙损害较单纯CP患者重,GDM伴CP的病理机制可能与TNF-α、IL-10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预防GDM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非选择性地对614例孕妇进行调查,于孕24~28周对其进行GDM筛检.结果:非计划妊娠妇女的GDM发病率(5.4%)高于计划妊娠妇女(2.0%)(χ2=5.295,P=0.02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非计划妊娠可增加发生GDM的危险,RR=2.842(95%CI 1.125,7.180)(P=0.027).结论:非计划妊娠是GDM独立的危险因素,计划妊娠可减少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612例孕妇在早孕建册时(约12周左右)行空腹血糖检查,结果正常者妊娠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50g GCT结果≥7.8mmol/L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明确诊断,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妊娠期50g GCT阳性率20.81%,其中葡萄糖耐量异常(受损)发生率4.18%,妊娠期糖尿病(GDM)检出率3.68%.糖尿病家族史,年龄>30岁,肥胖:BMI≥24kg/m2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饮食不合理,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也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1].结论 GDM母儿并发症多,50g GCT对GDM的及时发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按时对孕妇进行50gGCT筛查,特别是对GDM高危孕妇的筛查与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孕期妇女的牙周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和牙周健康状况,对妊娠期妇女牙周炎症状况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在河北冀州市××医院接受孕检的3000名妊娠期妇女进行一般问卷调查和临床常规口腔检查,应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较低和年龄大于30岁的孕妇牙周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较差。②冀州市孕妇的牙周疾病患病率为82.2%,其中牙龈炎和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25.7%和55.5%。选用含氟牙膏(OR值=1.03)、受教育程度较低(OR值=1.52)、每天刷牙=1次(OR值=4.32)、刷牙时间1min(OR值=1.61)、BMI25.0(OR值=1.13)、孕前1年无就诊(OR值=3.72)、无洁牙习惯(OR值=2.86)、不知道刷牙3.3.3规则(OR值=1.75),月收入较低(OR值=2.75)为牙龈炎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30岁(OR值=2.49)、每天刷牙=1次(OR值=3.68)、BMI25.0(OR值=1.29)、孕前1年无就诊(OR值=4.26)、无洁牙习惯(OR值=2.51)、不知道刷牙3.3.3规则(OR值=1.96)、月收入较低(OR值=3.41)为牙周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受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刷牙方法、使用牙膏、洗牙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在孕妇孕期加大牙周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其中低收入、学历较低者为牙周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耐量受损(IGT)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选取了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90例妊娠期女性,其中GDM患者39例(GDM组)、IGT患者51例(IGT组),同期选取了40例健康妊娠期女性作为参照组.对3组纳入对象进行糖筛查试验(GCT...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尿病及高危孕妇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CHU等[1]对近几年关于妊娠妇女肥胖及GDM 的20 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GDM发病率为1.3%~19.9%.而体质量超标、肥胖、特别肥胖的妇女较正常体质量指数的妇女发生GDM的OR值分别为2.14、3.56、8.56,可见肥胖是 GDM 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绝经早期妇女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非牙周炎和49例患慢性中、重度牙周炎的维吾尔族(维族)妇女,所有妇女绝经年限均≤5年.采集30颗牙周健康牙和49颗牙周炎患牙的龈沟液(GCF)样本,随后记录牙周临床观察指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GCF中IL-6的含量. 结果牙周健康组GCF中IL-6的含量为(1 088.10±102.33) pg/ml,慢性牙周炎组GCF中IL-6的含量为(2 961.22±224.80) pg/ml, 慢性牙周炎组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05);经相关分析,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6的含量与GI、PPD、CAL均呈正相关(r=0.564, P<0.005; r=0.335, P<0.05; r=0.324, P<0.05).结论绝经早期的妇女健康牙GCF中含有少量IL-6.GCF中IL-6的产生增加可能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IL-6的水平反映了牙周炎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尝试作为判断牙周病变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妇女在孕晚期的血糖值对基础胎心率等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GDM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36~40周、无胎儿发育异常、既往无糖尿病史。在妊娠晚期用系统胎心监护仪进行60min以上的监护,同时在监护前即刻、监护进行后30min和60min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血糖值,取3点的血糖平均值。结果:18例GDM妇女(36%)平均血糖值≥6.7mmol/L,平均基础胎心率为(141.7±17.6)bpm;32例GDM妇女(64%)平均血糖值<6.7mmol/L,平均基础胎心率为(128.2±19.1)bpm,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5)。研究发现胎儿基础胎心率与孕妇血糖值呈明显正相关(P=0.0001,r=0.574);系统胎心监护所示的短程变异与孕妇血糖值呈明显负相关(P=0.003,r=-0.466)。系统胎心监护所示的其它指标与孕妇血糖值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GDM妇女孕晚期的血糖升高可使胎儿基础胎心率加快。  相似文献   

11.
周丽珍  黄黎 《重庆医学》2015,(6):785-78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治疗后,牙周状况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 C 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将90例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冠心病治疗,基础组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翻瓣术,比较3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和基础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斑指数(PLI)、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均明显下降(P <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P <0.05);联合组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PD、S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基础组 TNF-α、IL-6及 CRP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基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血清中 TNF-α、IL-6及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牙周治疗和翻瓣术均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 TNF-α、IL-6和 CRP 水平,但相对于牙周基础治疗,翻瓣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慢性牙周炎病人,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的4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的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流调用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牙周相关指标[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附着水平(CAL)]、自我效能感、牙周健康(OHIP-1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I、PD、PLI、C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STAI、CES-D等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P < 0.01),自我效能感较对照组增强(P < 0.01),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生理性疼痛等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针对性心理指导可抑制慢性牙周炎病人不良心理感受,提升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病人牙周指标,促进口腔健康,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及低体质量儿的关系.方法 收集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妇,选择其中出现早产或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孕妇50例为早产组,以同期来医院足月待产的孕妇50例为足月产组.所有产妇分娩前均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牙石指数(CI)、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检测2组孕妇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牙周状况和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分别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足月产组比较,早产组孕妇的牙周状况较差,PLI,BI,CI及牙周炎患病率均显著升高(P<0.05);孕妇的PLI,BI,CI及牙周炎患病率与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早产组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孕妇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PLI,BI,CI和牙周炎患病率呈正相关,与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牙周状况对早产及低体质量儿的影响可能与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常规牙周基础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的疗效,并分析患者血糖、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干预治疗的114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噬菌斑数(PLI)、牙周袋底至龈缘距离(PD)、探诊后出血百分数(BOP)、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至釉牙骨质界距离(CA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如甘油三酯(TG)、血钙(Ca)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LI、PD、BOP、CAL及BI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I、PD、BOP、CAL及BI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c、T-Bil、FBG、Ca、P、Ca/P、TG、Lipoprotein a及ApoAl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Ca/P、血清P、TG、ApoA1、T-Bi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Ca/P、HbAlc、血脂代谢水平及牙周参数,临床可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171例患者进行牙周检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与美国牙周病学会制定的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检测各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糖化血红蛋白)及牙周检查指标(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比例),对混杂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肥胖、吸烟等)进行校正后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糖代谢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糖耐量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显著增加(OR=1.39,95%CI:1.01~1.98;OR=1.64,95%CI:1.17~2.40);随着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也显著增加(OR=1.36,95%CI:1.04~1.76;OR=1.72,95%CI:1.23~2.41);随着糖耐量水平的升高,患有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显著升高(OR=1.65,95%CI:1.21~2.26)。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与牙周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张少华 《中外医疗》2012,31(23):16-17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BOP阳性率、PD、AL、血清CRP水平跟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指数BOP阳性率、PD、A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79,r=0.531,r=0.585,P〈0.05),对照组BOP阳性率、PD、A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2,r=0.720,r=0.690,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妊娠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莉  金家贵  袁飞  吴明沪  陈曼 《西部医学》2010,22(10):1933-193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35例,并随机选择同期相匹配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空腹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测量身高及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l)。结果 GDM组CRP、FMN、HbAlc、TG、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与FMN、HbAlc、TG、BMI呈正相关。结论 CRP与G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CRP对GDM的预防、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Gracey刮治器与牙周超声治疗仪对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牙周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Gracey手工刮治器治疗,观察组行Vector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数(GI)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指数(GI)及临床附着丧失(CAL)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LI、GI和P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24h内和1个月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acey刮治器与牙周超声治疗仪对牙周炎均有很好疗效,牙周超声治疗仪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AT-Ⅲ)、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6例为观察组,正常孕产妇2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产妇血浆中AT-Ⅲ、D-D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DM患者血浆中的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D-D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AT-Ⅲ、D-D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848,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AT-Ⅲ、D-D,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orrel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CRP)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Methods:Twentyfive GDM women were served as study group, and thirty normal 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FPG, 2hPG, HbAlc and CRP levels and the leukocyte count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groups,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Results:The age and gestational week did not show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P〉 0.05).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mass index(BMI) between the GDM group and the controtgroup(P 〈 0.05). The serum FPG, 2hPG, HbAlc and CRP levels and the leukocyte count in the GD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value and FPG, 2hPG, HbAlc serum levels or the leukocyte count in GDM group. Bu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flamm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