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及其对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LRP3介导caspase-1依赖的焦亡信号通路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45及MGC803)中NLRP3、caspase-1表达;随后下调NLRP3,检测胃癌细胞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GSDMD、白细胞介素(IL)-18、IL-1β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CCK-8法及细胞周期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果NLRP3、caspase-1在胃癌细胞中较GES-1表达增高(P < 0.01)。下调NLRP3后,胃癌细胞LDH释放率及焦亡率显著降低(P < 0.01);GSDMD、IL-1β、IL-18表达降低(P < 0.01);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P < 0.01);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减弱。 结论NLRP3在胃癌中高表达,其表达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其介导的caspase-1依赖焦亡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小体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作用,分析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炎症小体之间可能的上下游关系。方法 将H9C2心肌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含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损伤组(HG):含35 mmol/L浓度的高糖完全培养基;高糖+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组(HG+MitoQ):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5 μmol/mL的MitoQ;高糖+ NLRP3抑制剂MCC950组(HG+MCC950):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高糖组+MCC950+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Rotenone(ROT)组(HG+MCC950+ROT):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和0.5 μmol/mL的ROT。各组心肌细胞干预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CellRox和MitoSox荧光探针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NLRP3、GSDMD和Cleaved-GSDMD(GSDMD-NT)等焦亡相关重要因子的蛋白表达和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0.01)以及焦亡相关因子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升高,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HG组相比,HG+MitoQ和HG+MCC950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0.01)以及 NLRP3、GSDMD 和 GSDMD-NT 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GPX4 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HG组相比,HG+MCC950+ROT组细胞活性和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HG+MCC950组相比,HG+MCC950+ROT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ROS荧光强度、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以及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toQ直接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减少焦亡和铁死亡的发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少线粒体ROS的产生;线粒体ROS和NLRP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NLPR3 炎症小体激活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 (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的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刺激HUVECs,找到最适合的AngⅡ刺激浓度 与时间。AngⅡ刺激HUVECs前,预用Ang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阻断AngⅡ作用;NAD(P)H抑制剂DPI或H2O2清除剂CAT降 低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用caspase-1抑制剂YVAD阻断caspase-1作用;用NLRP3 siRNA沉默胞内NLRP3表达。运用蛋白 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含量。结果(1)HUVECs在浓度10-9MAngⅡ刺激 12 h后,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2)氯沙坦、DPI、CAT、YVAD和NLRP3 siRNA都可减 轻Ang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AngⅡ通过促进HUVECs活性氧生成,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胞内炎症介质IL-1β P17活 性片段生成增加,诱导血管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4/5/11且由GSDMD介导并伴有炎性介质释放的程序性细胞死亡。NLRP3炎性小体调控细胞焦亡并促使炎性因子的活化与释放。NLRP3炎性小体调控的细胞焦亡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和死亡原因。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的促炎调节的细胞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破裂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 β和IL-18等的强释放,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显著不同。NOD样受体3 (NOD-like receptors 3, NLRP3)炎性小体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 caspase-1)诱导的细胞焦亡与AS的发生、发展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在AS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在AS发展中靶向细胞焦亡的潜在治疗策略,旨在更好地理解细胞焦亡触发AS发生的机制,以期为防治AS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rophthy DN)目前被认为是免疫参与的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部分免疫抑制剂也已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中。细胞焦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特殊炎症性的细胞死亡模式,由NLRP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1)介导、GSDMD参与的信号通路。高糖、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晚期糖基化产物等均可激活细胞诱发细胞发生焦亡,促进疾病进展。本文对NLRP3炎症小体、Caspase-1、GSDMD及在DN研究中进行阐述,为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活化的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可以诱导焦亡的发生,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根据依赖的caspase不同,细胞焦亡可分为caspase-1介导的典型炎症小体途径和人caspase-4/5(或小鼠caspase-11)介导的非典型炎症小体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三种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具核梭杆菌感染引起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巨噬细胞RAW264.7与具核梭杆菌共同培养,设置未感染组和具核梭杆菌感染组(以MOI和感染时间设置梯度)。乳酸脱氢酶和荧光双染检测细胞坏死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和IL-1β的活化情况;qRT-PCR分析NLRP3、NLRC4、AIM2、NLRP1炎症小体激活情况,采用siRNA敲低可能参与调控的关键分子,分为siRNA敲低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细胞在具核梭杆菌感染时的焦亡和坏死率,验证其调控作用。结果 具核梭杆菌感染组的细胞肿胀破碎、胞内出现空泡,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加,PI阳性细胞数增多,坏死率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1、GSDMD和IL-1β被活化且呈MOI和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qRT-PCR筛选出NLRC4可能参与调控,siRNA敲低NLRC4可抑制具核梭杆菌引起的caspase-1/GSDMD通路的激活,减少细胞坏死率和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P<0.05)。结论 具核梭杆菌感染能够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经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发生焦亡并释放炎症因子,且NLRC4炎症小体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秀娟  俞益萍 《浙江医学》2024,46(7):688-695
目的探究miR-21-5p对川崎病(KD)内皮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分为KD组和PBS组,每组8只。利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腹腔注射小鼠,构建KD模型。利用LC-WE处理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MCAECs),构建KD体外细胞模型。在使用LCWE处理的基础上,根据转染miR-21-5p抑制剂(miR-21-5pinhibitor)或inhibitor阴性对照物(inhibitor-NC)、miR-21-5p模拟物(miR-21-5pmimics)或mimics阴性对照物(miR-NC)、用或不用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抑制剂MCC950,将MCAECs分组为:(1)LCWE组和对照组;(2)LCWE+inhibitor-NC组和LCWE+miR-21-5pinhibitor组;(3)LCWE组、LCWE+MCC950组、LCWE+MCC950+miR-NC组和LCWE+MCC950+miR-21-5pmimics组。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1-5p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caspase-1前体(pro-caspase-1)、消皮素D蛋白(GSDMD)p30、IL-1β、IL-18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盒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活性。结果与PBS组相比,KD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病变明显,冠状动脉组织中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miR-21-5p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LCWE组MCAECs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且miR-21-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与LCWE+inhibitor-NC组相比,LCWE+miR-21-5pin-hibitor组细胞miR-21-5p表达水平、NLRP3、ASC、caspase-1、GSDMDp30、IL-1β、IL-18的蛋白表达以及LDH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LCWE组相比,LCWE+MCC950组NLRP3、ASC、caspase-1、GSDMDp30、IL-1β、IL-18的蛋白表达以及LDH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而进一步转染miR-21-5pmimics明显逆转了以上变化(均P<0.01)。结论在KD中,miR-21-5p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从而加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提示抑制miR-21-5p可以部分改善KD期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miR-21-5p可以作为治疗KD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作用机制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显著不同。NOD(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 NLRP3)炎性小体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在焦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讨论了NLRP3-caspase1轴介导的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肌病、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认识,或可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组和XFC组,XFC组予0.324 mg/g灌胃7 d后制备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XFC含药血清作用于RA-FLS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将RA-FLS分为空白组(RA-FLS)、模型组(RA-FLS+5 μg/mLLPS)、MCC950组(RA-FLS+LPS+MCC950)、XFC组(RA-FLS+LPS+XFC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电镜观察RA-FLS焦亡形态,ELISA检测IL-1β、IL-18浓度,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NLRP3、caspase-1、GSDMD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XFC作用于RA-FLS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24 h。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上升(P<0.05),电镜下可见RA-FLS内形成大量小泡,膜上形成孔隙,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IL-1β、IL-18浓度和NLRP3、GSDMD、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XFC含药血清组、MCC950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细胞焦亡情况改善,IL-1β、IL-18浓度和NLRP3、GSDMD、caspase-1 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XFC可能通过NLRP3/GSDMD通路抑制FLS细胞焦亡,下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miR-149-5P对胃癌细胞BGC-823和MKN28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R-149-5P在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与BGC-823和MKN28细胞中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49-5P mimics、NC、inhibitor和inhibitor-NC,采用qRT-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抑制miR-149-5P后胃癌细胞BGC-823和MKN28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49-5P mimics或inhibitor后BGC-823和MKN28细胞中β-catenin、MMP2、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GES-1相比,miR-149-5P在BGC-823和MKN28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转染mimics后,BGC-823和MKN28细胞中miR-149-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转染inhibitor后,BGC-823和MKN28细胞中miR-149-5P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mics后可以抑制BGC-823和MKN28细胞迁移,而转染inhibitor后,可以促进BGC-823细胞迁移,MKN28细胞并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BGC-823和MKN28细胞中过表达miR-149-5P可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抑制β-catenin和MMP2蛋白表达,而抑制miR-149-5P的表达可下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促进BGC-823细胞中β-catenin和MMP2蛋白表达,但转染inhibitor后MKN28细胞中E-cadherin、β-catenin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miR-149-5P可以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和MKN28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miR-67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qRT-PCR实验检测miR-67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miR-671表达上调对MKN45胃癌细胞增殖,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iR-671表达上调对MKN45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的miR-671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细胞中的miR-671表达也明显下调(P<0.01);miR-671表达上调明显抑制MKN45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 miR-671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胃癌中发挥抑癌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作用,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阻断法模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ALDH2激动剂Alda-1+I/R组、Bax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剂(Bcb)+I/R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1区ALDH2及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CA1区4-HNE、NLRP3、IL-1β、IL-18及ALDH2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7 d后,I/R组海马CA1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Alda-1+I/R组、Bcb+I/R组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率增高(P < 0.01)。与I/R组相比,Bcb+I/R组、Alda-1+I/R组海马CA1区ALDH2蛋白表达增加,海马CA1区NLRP3、IL-1β、IL-18、4-HNE蛋白表达下降(P < 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海马CA1区NLRP3表达增高;Bcb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ALDH2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配伍对乳酸诱导的酸性微环境中心肌细胞焦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于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δ(CaMKⅡδ)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Lactate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pH 6.5酸性微环境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提取物(HQ)组、HQ+ASIC激动剂Nocistatin组和ASIC抑制剂NS383阳性药对照组。采用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ASIC1a表达,qPCR分析NLRP3、Caspase-1、IL-1β及GSDM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SIC1a、CaMKⅡδ、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GSDMD及GSDME-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pH 6.5酸性环境中,心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NLRP3、Caspase-1、IL-1β及GSDMD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ASIC1a、CaMKⅡδ、NLRP3、Caspas...  相似文献   

16.
Stat3在人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组成性激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Yu LF  Zhu YB  Qiao MM  Zhong J  Tu SP  W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4):2064-2069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在不同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激活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凝胶阻滞电泳(EMSA)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3T3和5种不同分化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MKN45、AGS和NCI-SNU-1)中Stat3蛋白的表达和Stat3 DNA的结合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在胃癌细胞内的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3T3相比,Stat3在5种不同分化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中有较高的活性。中分化和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MKN45和AGS)中Stat3的激活水平高于其他类型的细胞株(MKN28和NCI-SNU-1)。P-Stat3的染色定位于AGS细胞的细胞核。胃癌组织中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胃黏膜高,特别是中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织尤为显著(P<0.05)。Ⅱ、Ⅲ期胃癌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胃癌(P<0.05),Ⅳ期胃癌组织中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Ⅰ期胃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Stat3在各种类型的人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都有较高的活性;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小胶质细胞BV-2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BV-2细胞OGD 3 h后再灌注4~24 h,采用Western blot筛选细胞内Nod受体蛋白3(NLPR3)表达水平最高的再灌注时间。 将实验组细胞OGD处理3 h后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2.5 μg/mL的丹参酮ⅡA,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丹参酮ⅡA的最大有效质量浓度。对BV-2细胞OGD 3 h后分别加入0、0.5 、1.0、2.0 μg/mL丹参酮ⅡA,再灌注12 h,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内NLRP3和凋亡蛋白caspase-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BV2细胞白介素(IL)-1β和IL-18的质量浓度。结果 OGD 3 h后,再灌注12 h时NLPR3蛋白表达水平最高。CCK8法显示丹参酮ⅡA最大有效质量浓度为2.0 μg/mL。NLRP3、caspase-1、 IL-1β和IL-18表达均随着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丹参酮ⅡA能抑制OGD/R处理后BV-2细胞内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保护OGD/R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以心肌结构异常和功能下降为特征,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变等原因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参与DCM的蛋白复合体,它可以诱导pro-caspase-1自我剪切为活化的caspase-1,进而活化IL-1β、IL-18,激活下游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纤维化,同时触发特殊的心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pyroptosis)。临床多种药物可以干预NLRP3炎症小体延缓DCM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对NLRP3炎症小体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形成、激活和作用的信号通路及相关药物的负调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Liu NN  Zhou N  Wang Y  Liu X  Zhou LH  Wu Q  Sun J  Fan ZZ  Li Q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68-973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癌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Hp标准株NCTC11637与人胃癌MKN45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感染MKN45细胞,实验中共分7组:对照组、Hp感染组、NS398抑制组、空白血清组和5%、10%、20%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Hp感染对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表达的影响及健脾解毒方血清对Hp感染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50μmol/L)抑制COX-2的表达后,检测Hp感染后人胃癌MKN45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感染MKN45细胞6h后,Hp感染组COX-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感染12h后,VEGF mRNA表达亦明显上调(P〈0.01);而采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抑制COX-2表达后,Hp感染组VEGF mRNA的表达相比抑制前明显下调(P〈0.01)。与Hp感染组比较,5%、10%和20%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均可下调Hp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VEGF和COX-2mRNA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Hp感染可诱导人胃癌细胞VEGF和COX-2表达,健脾解毒方通过下调COX-2表达进而下调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胃癌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