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CRLM的介入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方法选取CRLM患者50例,行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检查共检出146个转移瘤。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二维血管造影,观察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LM)染色表现、数目及部位,后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增强扫描,观察LM染色情况、数目及部位。结合两者表现,进行超选择碘油栓塞,栓塞完成后再次行CBCT平扫,观察LM栓塞程度。 结果50例患者常规DSA造影下可见97个CRLM,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中早期肿瘤周边环形染色,中心区域无染色,动脉晚期环形染色变淡,正常肝实质期充盈缺损影显影清晰。24个为中等血供,73个为乏血供,未见富血供的CRLM。CBCT增强扫描共检出142个LM,比 DSA血管造影多检出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在CBCT增强扫描中表现为肿瘤周边强化,而中心区域无强化,与CT或MRI影像学表现一致。50例患者栓塞后行CBCT平扫,142个转移瘤清晰的显示肝转移瘤栓塞程度,其中107个转移瘤与CBCT增强扫描及术前影像学强化范围沉积一致,35个转移瘤与双期扫描强化范围较差,予以二次栓塞,再次行CBCT平扫显示肝转移瘤沉积范围与强化范围一致。 结论对于CRLM患者行TACE治疗时,在DSA二维血管造影后行CBCT增强扫描,能有效地发现二维血管造影中漏诊的转移瘤;同时在CRLM栓塞完成后行CBCT平扫,能准确、即时地判断碘油沉积情况,提高CRLM的TACE疗效,CBCT技术在CRLM中可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盆腔CT对判断直肠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价值。方法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行CT检查。结果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表现:会阴部及骶前区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骶前脂肪间隙消失;肠壁增厚伴不规则偏心性肿块,管腔狭窄及闭塞,直肠周围脂肪间隙狭窄移位,膀胱、前列腺、精囊、子宫受侵,推压移位;骶骨局限性骨质破坏。结论盆腔CT是检查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CT能谱成像和MRI在诊断跟腱撕裂中的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跟腱区疼痛病史患者35例,通过手术确诊跟腱撕裂患者30例,分为完全性撕裂、不完全性撕裂和慢性局限性撕裂3种类型,根据跟腱形态、连续性、密度、信号改变,由影像科专家独立阅片,分析CT能谱成像和MRI影像特点,并对跟腱撕裂的CT能谱成像和MRI检出对照作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能谱成像主要表现为跟腱增粗、断端迂曲、密度减低。MRI表现为断端高信号,挛缩。对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撕裂的诊断,CT能谱成像和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对慢性跟腱局限性撕裂的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对跟腱完全或不完全性撕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MRI在显示慢性跟腱局限性撕裂方面较CT能谱成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GS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天津市静海县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30例(35个结节)与15名健康志愿者的甲状腺进行分析。用能谱CT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采集后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结果手术病理证实35个甲状腺结节中乳头状腺癌15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0个。乳头状腺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正常甲状腺组的碘浓度(mg/cm3)分别为,平扫期:0.39±0.16、0.81±0.23、1.80±0.29;动脉期:1.13±0.45、3.53±0.42、5.78±0.42和静脉期:2.99±0.35、2.44±0.48、4.58±0.43。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32±0.36、0.91±0.40、2.45±0.23;动脉期:1.78±0.34、4.32±0.43、6.44±0.43和静脉期:3.12±0.35、2.59±0.33、5.12±0.57。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三组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成像技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能谱CT单能量区分体外肾结石成分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能谱CT对体外肾石标本进行扫描,探讨能谱CT单能量与CT常规120kVp混合能量对于区分体外不同成份肾结石的价值。方法已知单一成分(尿酸结石8枚,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2枚,胱氨酸结石6枚,碳酸磷灰石结石10枚,一水草酸钙结石30枚)的66枚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每肾上、下肾盏及肾盂各放2枚结石,并将其浸入水箱中,采用GE宝石CT行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扫描及常规120kVp扫描。测量计算GSI图像的(40keV-140keV,间隔5keV)单能量CT值及120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结石CT值的差异。上述结石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120kVp混合能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2.773,P值=0.000)。组间两两比较,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结石(P=0.831)、尿酸类结石与胱氨酸类结石混合能量CT值(P=0.411)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结石间120kVp混合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结石单能谱(40keV-140keV,间隔5keV)CT值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69.244、201.823、121.190、97.348、88.719、80.076、71.537、63.110、55.064、47.837、41.086、35.104、30.202、26.182、22.528、19.866、17.501、15.585、14.108、12.785、11.830,P值均=0.000)。组间两两比较,上述5组结石在50keV时CT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0keV及45keV能区分出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结论宝石能谱单能量低keV(40keV-50keV)CT值可以区分出尿酸类结石与非尿酸类结石。单能量50keV为肾结石成分分析的最佳keV,与CT常规120kVp混合能量相比,可以区分出尿酸结石、六水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及碳酸磷灰石结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用于鉴别粘液性与非粘液性结直肠癌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粘液性癌患者69例和非粘液性癌患者85例的MSCT影像资料,对其MS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种肿瘤肠壁受累方式、增强形式、继发性肠梗阻、瘤内钙化、肠周脂肪浸润、以及对邻近器官侵犯等特征的差异。结果粘液性癌肠壁增厚(2.52±1.14cm)程度较非粘液性癌(1.91±0.96cm)更重(P=0.003),粘液性癌有84.1%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较非粘液性癌(51.8%)更常见(P=0.001),且粘液性癌的低密度范围更大(P=0.001),偏心程度更高(P=0.027)。与非粘液性癌比较,粘液性癌的实性成分强化程度更低(P=0.001),瘤内钙化更常见(P=0.001)。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不均匀强化的敏感度最高(84.1%),特异性中等(58.4%),当4种以上MSCT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则肿瘤很可能是粘液性癌,其特异性为90.5%。结论MSCT可作为鉴别粘液性与非粘液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在能谱CT成像上的参数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CT能谱成像在胃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胃腺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据分化程度进行分组,其中低分化组26例,中高分化组34例,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CT能谱平扫及动静脉双期扫描.得到图像后确定出感兴趣区域,对所得结果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68-569
目的:探讨能谱CT平扫成像在鉴别诊断肝小囊肿和小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43例肝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肝小囊肿27例,小转移瘤16例,行能谱CT平扫共获得104个病灶(≤1.5cm),包括71个肝小囊肿,33个肝小转移瘤。通过AW4.6工作站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Viewer软件测量两种病灶40keV单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脂(水)浓度、水(脂)浓度,对上述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小囊肿和小转移瘤40keV单能量水平的CT值分别是-18.64±14.85Hu、27.39±11.73Hu,曲线斜率分别是-1.25±0.41、-0.135±0.25,有效原子序数分别是7.19±0.14、7.51±0.10,脂(水)浓度分别是123.64±118.48g/L、-100.71±63.34g/L,水(脂)浓度分别是889.84±113.84g/L、1132.08±65.66g/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能谱CT平扫的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脂物质定量分析和脂基图像对肝小囊肿和小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在显示乏血供肝癌病灶中的使用价值。方法运用宝石能谱CT对34例乏血供肝癌患者进行能谱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混合能量重建(140 kVp)和单能量重建(65 keV),在GE AW4.4工作站上通过能谱浏览器(GSI Viewer)分别选用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对同层面病灶进行观察,观察病灶的数目、病灶与周边正常肝组织的对比(CT值差值)、背景噪声、对比噪声比和主观评分,并做配对t检验。结果在同一层面上单能图像发现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混合能量图像。34例患者中仅有12例结果一致,22例单能图像显示病灶数目多于混合能量图像。单能与混合能图像中病灶与正常肝组织间的对比、对比噪声比及主观评分分别为(21.19±15.23)和(11.13±10.09)、(1.53±0.88)和(0.88±0.68)、(4.32±0.65)和(3.7±0.53),各项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背景噪声为(14.02±2.08)和(13.64±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能谱CT GSI模式扫描重建65 keV单能图像可明显提高乏血供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人,术前均接受能谱CT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测量纵隔内淋巴结短径、动脉期70 keV下的CT值(CT70 keV)、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并且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48例食管鳞癌病人中,食管癌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认转移淋巴结79枚,其中高、中、低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4枚、27枚和3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能谱CT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低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CT70 keV、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结论CT能谱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淋巴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食管癌的N分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与PET 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疑似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及PET CT扫描,同时行血清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 1(CYFRA21 1)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检测,比较不同扫描方法及不同扫描方法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经3种扫描方法检查,PET 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43例(7049%),能谱CT为40例(5902%),螺旋CT为35例(5902%),3种诊断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肺腺癌患者通过能谱CT诊断14例,PET CT和螺旋CT分别诊断13例和12例,PET CT与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48%和8696%,均高于螺旋CT(7609%,P<005),PET CT与能谱CT扫描的准确率分别为9180%和8197,均优于螺旋CT(6885%,P<005)。PET CT与能谱CT对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7778%,显著高于螺旋CT(6111%,P<005)。将3种扫描方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肺癌,PET CT、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857%,均高于螺旋CT(6667%,P< 005);PET CT及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8852%,均高于螺旋CT(7869%,P<005);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的灵敏度(9149%,9348%)和准确率(8852%,9180%),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谱CT和PET CT在诊断肺癌方面,PET C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能谱CT次之,螺旋CT最低。在诊断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方面也有明显差异(P<005)。能谱CT诊断肺腺癌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肺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22-124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56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并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并对甲状腺癌与良性甲状腺疾病的肿瘤边界是否清晰、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出现钙化及囊变、强化程度及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56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确诊40例,余16例为甲状腺良性病变。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为83.9%(47/56),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在肿瘤边界、肿瘤包膜、囊变、钙化、强化程度及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立亮 《当代医学》2021,27(19):92-94
目的 探讨增强CT结肠造影在结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手术治疗前均给予增强CT结肠造影检查,结合手术病理分析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并评估患者的病理和临床分期.结果 以病理结果作为检查的金标准,增强CT结肠造影的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N095.0%,N175.0%,N233.3%,总准确率为78.9%(30/38);增强CT结肠造影的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M191.7%,M092.3%,总准确率为92.1%(35/38);增强CT结肠造影的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2100.0%,T383.3%,T485.7%,总准确率为92.1%(35/38),通过一致性的检验,病理分期与增强CT结肠造影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前应用增强CT结肠造影效果较好,可准确的检查疾病的分期,并可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结直肠低张水造影技术对结直肠癌在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低张水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90例患者中经手术或病理证实34例结直肠癌患者,螺旋CT诊断结直肠癌的主要征象是平扫为肠腔内实质性肿块,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及肠腔非对称性狭窄等,增强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分期的总符合率为67.6%。结论螺旋CT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它不仅能发现和显示病变,可明确病变范围和侵及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高,早诊早治十分重要.但常规检查难以鉴别诊断直径≥20 mm的进展期腺瘤,造成了患者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负担.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鉴别直径≥20 mm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宝石能谱CT(gemstone spectral CT,GS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胃镜下组织学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行GSCT(GSCT 组,24 例)或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DSCT 组,28 例)的患者,两组除常规CT增强检查外,GSCT在动脉期应用能谱成像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软件,获得区域转移淋巴结与胃癌病变的能谱衰减曲线,对比分析两组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及GSCT 对转移淋巴结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计算淋巴结大小、CT 值差值及短长径比值的方法,GSCT 组评估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符合率高于DSCT 组(P<0.05);胃癌及转移淋巴结能谱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SCT 检查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DSCT;GSCT可对胃癌术前转移淋巴结进行详细判断,并对术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89例,其中26例KRAS突变阳性患者纳入突变组,63例KRAS突变阴性且无其他突变患者纳入未突变组.采用荧光定量PCR Taqman-ARMS探针法测定KRAS基因突变,比较组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KRAS突变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通过螺旋CT检查进行手术前评估。方法:收集术前腹部CT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50例,对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50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50例(100%),X线平片诊断47例(94%)。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50例(100%),X线平片诊断0例(0%)。全组50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结直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