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对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和血流变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宫腔镜确诊的IUA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宫腔正常的育龄期女性10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3D-TVS检查,通过3D-TVS计算内膜容积和血流参数,比较不同分级的IUA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和血流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容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UA等级的增加,子宫内膜容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指数(VI)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UA等级的增加,患者FI和VFI显著降低(P0.05)。结论 3D-TVS可有效评价不同粘连等级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变化和血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对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松解术(TCRA)疗效评价及对宫腔粘连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行TCRA手术的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126例,按照术后粘连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与复发组,在治疗前后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超声参数及对宫腔粘连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宫腔形态评估为治愈和有效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容积(EV)、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均高于治疗前(P0.001),宫腔形态评估为无效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内宫腔粘连复发率23.7%,未复发组子宫内膜VI、FI、VFI大于复发组(P0.05),子宫内膜EV复发与未复发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FI、VFI对宫腔粘连复发有预测效能(P0.05),VFI预测效能更佳,VI对宫腔粘连复发无预测效能(P0.05)。结论:子宫内膜三维能量超声参数可较好的评价TCRA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以预测宫腔粘连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腔粘连(IU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诊的拟诊为IUA的10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诊断,以宫腔镜术后病理诊断为准,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内部血流及回声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计算诊断符合率,并对比IUA者与非IUA者宫腔容积、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管化指数(VI)。结果经阴道超声检出IUA 95例,经宫腔镜术后病理诊断证实87例,非IUA 1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75%(87/89),两组诊断准确率及粘连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A者宫腔容积、VFI、FI、VI均明显低于非IUA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IUA准确率高,能客观评价患者宫腔容积及血流变化,且具备无创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在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松解术(TCRA)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并行TCRA的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95例,术前、术后1个月行3D-PDU检查,记录宫腔容积[子宫内膜体积(EV)]与血流参数[内膜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水平,随访12个月并记录妊娠结局,观察子宫内膜容积与血流参数水平对术后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95例术后EV、VI、EI、VFI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妊娠37例,妊娠率为39.0%;妊娠组术后EV、VI、EI、VFI水平均高于非妊娠组(P<0.05)。EV、VI、EI、VFI水平预测TCRA术后妊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807、0.976、0.638。结论:3D-PDU检查重度IUA患者TCRA手术前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内膜容积,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妊娠结局,为确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宫腔镜诊断为IUA的患者60例(重度粘连组28例、中度粘连组32例)及非宫腔粘连患者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8、TNF-α及VEGF在观察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度粘连组子宫内膜中IL-18、TNF-α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中度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中IL-18、TNF-α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粘连组VEGF与IL-1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度粘连组VEGF与IL-1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VEGF与IL-18、TNF-α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L-18、TNF-α及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宫腔镜微型剪刀配合微电极分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因IUA住院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配合微电极治疗的患者56例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粘连30例,中度粘连26例。另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50例IUA行普通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轻度粘连22例,中度粘连28例。两组患者术毕均宫腔安置相应型号宫内节育器,并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和黄体酮胶囊周期治疗。术后3月复查宫腔镜和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统计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月,观察组轻度和中度IUA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8.5%;对照组分别为90.90%和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配合微电极分离轻、中度IUA可减少普通电切术后导致的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盆底仿生物电刺激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5月期间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且经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收住入院行宫腔镜检查+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预防再粘连,观察组45例,采取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预防再粘连。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月经量客观评估结果、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统计术后6个月两组再粘连及妊娠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增加<1/3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小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动脉RI、PI均小于对照组(P<0.05),VI、VFI均大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排卵期子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三维超声测量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情况的临床价值。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40例为不孕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排卵期和黄体中期时两组超声测量参数:二维超声包括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三维超声包括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两组围排卵期、黄体中期子宫螺旋动脉PSV、PI和围排卵期的RI水平均无差异(P0.05),不孕组黄体中期RI水平(1.01±0.09)高于对照组(0.93±0.14)(P0.05);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内膜下的VI、FI、VFI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黄体中期,不孕组子宫内膜容积(4.03±1.20ml)小于对照组(5.71±1.98ml),内膜下FI、VFI水平(24.98±3.22和2.30±0.56)低于对照组(29.31±3.74和2.91±0.9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孕组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容积与子宫内膜VI、FI、VFI及内膜下VI、FI、VFI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黄体中期子宫螺旋动脉RI、子宫内膜容积、内膜下FI、内膜下VFI诊断黄体不全性不孕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0.761、0.800、0.697,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和50.0%、92.5%和60.0%、87.5%和62.5%、95.0%和42.5%。结论:三维超声能够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血流情况,子宫内膜容积、内膜下FI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跨膜前列腺雄激素诱导蛋白1(prostate transmembrane protein androgen induced 1,PMEPA 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因IUA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粘连组,20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手术的非IUA患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根据粘连的评分标准评分并分级,粘连组又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21例),收集的内膜组织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MEPA 1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在蛋白表达水平作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 (1)PMEPA 1 mRNA的表达:中、重度粘连组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粘连组,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9、12.84、2.614,P0.0001、0.0001、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MEPA 1蛋白的表达:轻、中、重度粘连组均低于对照组(t=2.886、6.669、15.47,P0.05、0.001、0.0001),重度组低于中度组(t=5.119,P0.0001)。(3)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粘连组高于对照组(t=4.988、8.816、9.0514,P均0.001)。(4)PMEPA1和TGF-β1在中、重度组中呈负相关关系(r=-0.6342、-0.8407,P=0.0035、0.0001)。结论 PMEPA 1和TGF-β1可能参与IU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β-catenin、Smad3及TGF-β1在宫腔粘连(IUA)患者粘连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U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的IUA患者 60 例为实验组,常规行宫腔镜检查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实验组 IUA 患者的粘连组织、靠近粘连的子宫内膜和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β-catenin mRNA、Smad3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与实验组轻度、中度、重度IUA患者粘连组织中的β-catenin mRNA、Smad3 mRNA、TGF-β1 mRNA的表达比较,从低到高依次排序:对照组<实验组轻度粘连<实验组中度粘连<实验组重度粘连,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35、19.62、22.32,均P<0.05),β-catenin mRNA、Smad3 mRNA、TGF-β1 mRNA在实验组IUA 患者粘连组织、靠近粘连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0.003、0.004);β-catenin mRNA、Smad3 mRNA、TGF-β1 mRNA在粘连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靠近粘连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1、0.008).在IUA患者粘连组织中TGF-β1与Smad3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P=0.01);TGF-β1与β-catenin 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s=0.42,P=0.02);Smad3与β-catenin的达无相关性(rs=0.037,P=0.85).结论 在 IUA 中 β-catenin 、TGF-β1及Smad3的高表达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密切相关;β-catenin和TGF-β1/Smad通路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纤维化及促进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与宫腔粘连(IUA)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者临床资料,其中IUA患者(IUA组)和宫腔正常(对照组),IUA分为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各组妇女均宫腔镜检查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IUA组阴道微生态菌群密集度Ⅰ、Ⅳ级,菌群多样性Ⅰ、Ⅳ级,优势菌为非乳杆菌、PH值4.5、滴虫、细菌性阴道病、过氧化氢(H_2O_2)阳性率、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阳性率、唾液酸苷酶(S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真菌的检出率、白细胞酯酶(LE)阳性率、β-葡萄糖醛酸酶(GUS)阳性率两组无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Ⅰ、Ⅳ级,细菌性阴道病、H_2O_2阳性、SNA阳性是I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IUA中,重度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Ⅰ、Ⅳ级,优势菌为非乳杆菌、PH值4.5、细菌性阴道病、H_2O_2阳性率、SNA阳性率均高于轻度粘连及中度粘连患者(P0.05),轻度粘连与中度粘连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各粘连组阴道菌群密集度、滴虫检出率、NAG阳性率未见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Ⅰ、Ⅳ级,细菌性阴道病、SNA阳性是重度I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与IUA的发生有关,尤其是重度IUA,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断层超声显像(TUI)联合三维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宫腔粘连(IUA)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本院就诊疑似宫腔粘连的182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UI、三维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以宫腔镜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TUI联合三维超声综合评分法与宫腔镜检查的一致性;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宫腔粘连患者TUI特征。结果:186例经宫腔镜诊断IUA 92例,其中轻度粘连32例、中度粘连34例、重度粘连26例,随患者粘连程度加重TUI子宫内膜边缘不光整率增加(P<0.05),其他特征如缺损、内聚及钙化比较无差异(P>0.05)。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三维超声综合评分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92.6%、94.1%、92.6%和95.6%,Kappa值为0.882;TUI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4.7%、96.2%、94.7%和97.8%,Kappa值为0.925;三维超声综合评分联合TUI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及与子宫内膜容积、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IUA患者(IUA组)及宫腔正常女性(对照组),根据IUA患者严重程度将IUA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粘连组.比较各组血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应用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行FET的女性4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及移植胚胎时期分为对照D3组135例、对照D5组109例、hCG D3组129例、hCG D5组115例,分别比较移植胚胎不同时期对照组与hCG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子宫内膜血流指数以及临床结局。结果:hCG日对照D3组与hCG D3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S/D、RI、PI、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无差异(P0.05),移植日对照D3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均小于hCG D3组,子宫螺旋动脉S/D、RI大于hCG组D3(P均0.05),两组子宫内膜分型、子宫螺旋动脉PI无差异(P0.05);对照D3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hCG D3组(P0.05),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两组无差异(P0.05)。hCG日对照D5组与hCG D5组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S/D、RI、PI、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VI、FI、VFI无差异(P0.05);移植日对照D5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子宫内膜血流FI、VFI均小于hCG D5组,子宫螺旋动脉RI大于hCG D5组(P均0.05),子宫螺旋动脉S/D、PI、子宫内膜血流VI两组无差异(P0.05);对照D5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hCG D5组(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hCG可以通过改善FET周期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其定量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血流灌注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0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组,将其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00例),选择同期正常单胎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测算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并与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3组孕妇胎盘VI、FI及V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以及大脑中动脉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3组胎盘VI、FI、VFI与脐动脉、子宫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数相关,且胎盘VI、FI、VFI与孕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定量分析前壁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为产前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血流灌注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经宫腔镜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35例为IUA组,因男性不孕在本院行人工受精治疗的女性2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 粘连组子宫内膜VEGF表达水平为(3.53&#177;0.16)分,对照组为(3.22&#177;0.08)分,粘连组高于对照组;宫腔粘连患者VEGF表达水平重度为(3.87&#177;0.25)分、中度为(2.45&#177;0.10)分、轻度为(2.28&#177;0.10)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子宫内膜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检查子宫内膜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21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为CE组(n=119)和无CE的对照组(n=91),比较两组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情况,以及3D-PDA检查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VI、FI、VFI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子宫内膜厚度、Ⅱ型及Ⅲ型血流占比、VI、FI、VFI均小于对照组,内膜回声不均匀占比、Ⅰ型血流占比均多于对照组(t/χ2值介于-2.831~89.249之间,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均匀性、VI、FI、VFI五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42,灵敏度87.90%,特异度为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莲散结汤联合芬吗通对重度宫腔粘连分粘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2018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住院诊断为重度子宫粘连并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97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白莲散结汤联合芬吗通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治疗,疗程3个月。评价治疗后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动脉及宫腔复粘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血流方面,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复粘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莲散结汤联合芬吗通应用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复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和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对绝经期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79例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25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34例)、恶性组(子宫内膜癌20例)。测量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包括子宫内膜体积(V)、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两组V分别为:(7.02±3.02)mL、(8.61±2.4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重复频率(PRF)0.9 MHz时,良性组的VI、FI及VFI值分别为(1.67±1.11%)、(25.07±2.67)、(0.43±0.29),恶性组VI、FI及VFI值分别为(6.00±5.58%)、(31.56±4.54)、(2.05±1.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置不同PRF:0.9 MHz/0.6 MHz时,测良、恶性组VI、FI、VFI值,VI、V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VI、FI、VF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0.913、0.973,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准确性较高,其中VF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VFI截值0.814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1.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能量化病变子宫内膜血管分布及密度情况,对鉴别绝经期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包裹宫内节育器在预防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8例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于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即刻放置导尿管至术后第8 d,导尿管取出后,研究组(54例)宫内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包裹宫内节育器,对照组(54例)宫内放置宫内节育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且月经改善率(85.19%)亦高于对照组(5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腔容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指数[(4.42±0.29)cm~3、(8.55±1.03)mm、(28.14±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5±0.38)cm~3、(7.18±1.25)mm、(24.47±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重度IUA患者,术后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包裹宫内节育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预防IUA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