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在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发现反复着床失败的高危因素,以期早期识别并降低反复着床失败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诊断为反复着床失败患者196例作为RIF组,并选取与RIF组患者同期行第一次IVF助孕且成功获得妊娠的患者39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孕病因及第一次IVF周期的相关资料。此外,根据患者的年龄将以上统计资料进行年龄的分层分析。结果 患者丈夫年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反复着床失败的危险因素,而总2PN率、优质胚胎率及A型内膜则是反复着床失败的保护因素。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女方年龄≥35岁组中丈夫年龄、ICSI-2PN率在RIF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0≤年龄<35岁组中无排卵性不孕、男方因素、优质胚胎数、总2PN率、IVF-2PN率、ICSI-2PN率及优质胚胎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年龄<30岁组中雄激素水平、内膜厚度、获卵总数及2PN数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孕患者的丈夫年龄越大发生反复着床失败的风险越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复着...  相似文献   

2.
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通常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女性,移植次数≥3次或移植优质胚胎数≥4枚仍未获临床妊娠。胚胎着床是一个母胎相互识别、相互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胚胎滋养细胞表达胚胎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以逃避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方面母体蜕膜特征性的免疫细胞富集,形成母胎界面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有利于胚胎着床。围着床期母胎免疫调节的任一环节失常都可能导致种植失败。目前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因素在建立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并有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RIF妊娠结局的报道。本文就RIF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现已成为不孕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然而目前仅经历一次移植胚胎的着床率只有30%~[1]。所以,仍有一部分患者需经历反复植入失败(RIF),有学者提出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由于子宫内膜因素而导致IVF-ET植入失败~[2],子宫内膜的微缺陷可影响受精卵成功着床。受精卵着床需要经过定位、粘附和穿透3个过程,而胚胎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是该过程必要条件之一,但子宫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是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和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分子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机制尚不明确。胚胎着床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高浓度血小板血浆,被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本文旨在总结和评价PRP在生殖医学领域的作用,包括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着床失败(RIF)、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卵巢功能低下等方面,期望为PRP在生殖领域的临床治疗及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即妊娠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着床窗期(排卵后第6~7天)微创法吸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及其mRNA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LPAR3和HB-EGF及其mRNA在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RIF组的LPAR3和HB-EGF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AR3和HB-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F组患者年龄、FSH使用天数(天)和剂量(I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P(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R3参与了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达降低,与HB-EGF在表达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参考指标。着床窗期血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的低表达可能导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FET)时行宫腔内灌注基因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并联合静脉注射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TET)囊胚的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rhCG及阿托西班分为三组,A组155例单独使用阿托西班,B组32例联合使用rhCG和阿托西班,C组182例作为对照组,未使用rhCG及阿托西班。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67.1%)、胚胎着床率(48.2%)和B组临床妊娠率(62.5%)、胚胎着床率(4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依次为41.2%、32.1%),A、B组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亦稍高于B组,但A、B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A组自然流产率(9.6%)、多胎妊娠率(42.3%)和异位妊娠率(1.9%)均稍高于B组(5%、20%、0)和对照组(8%、28%、1.3%),但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F患者FET日在囊胚移植前给予阿托西班和宫腔内灌注rhCG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西班用于胚胎反复植入失败(RIF)者行解冻胚胎移植(FE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RIF患者240例,FET前1h静脉给予37.5mg阿托西班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移植前不应用阿托西班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病因构成比,反复植入失败周期数,本次解冻周期胚胎移植数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胚胎着床率为27.0%(75/278),对照组为16.4%(4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50.8%(61/120),对照组为29.2%(3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双胎及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产率为41.7%(50/120),对照组为20.8%(25/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1,P0.05)。结论:阿托西班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改善RIF患者FET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通常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女性,移植次数≥3次或移植优质胚胎数≥4枚仍未获临床妊娠。胚胎着床是一个母胎相互识别、相互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胚胎滋养细胞表达胚胎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以逃避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方面母体蜕膜特征性的免疫细胞富集,形成母胎界面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有利于胚胎着床。围着床期母胎免疫调节的任一环节失常都可能导致种植失败。目前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因素在建立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并有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RIF妊娠结局的报道。本文就RIF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反复着床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指经历多个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并移植了多枚优质胚胎而出现的临床妊娠失败,其原因多而复杂,母体方面因素包括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低及母胚免疫异常等多个方面,胚胎方面因素则包括胚胎遗传物质缺陷、胚胎孵化不良、胚胎培养环境不良、胚胎移植操作不当。如何针对RIF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解剖结构异常可采用手术进行矫正,为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可采用增加内膜厚度、抑制频繁宫缩、改善凝血功能、调整免疫状态、刺激内膜应答等,胚胎方面则需要筛选优质胚胎、辅助胚胎孵化、改进移植技巧。现就各种因素RIF的相应干预措施及进展进行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endometrial receptivity markers, ERM)在围着床期的表达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患者共375例,采用ELISA检测195例RIF患者(RIF组)及180例成功妊娠患者(Control组)围着床期及增生期ERM的表达,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围着床期ERM与RIF的相关性。结果围着床期RIF组与Control组相比,生长调节癌基因(growth-regulated oncogeneα, GRO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10, IP-10)表达显著增高;IL-12、IL-18、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protein 1, MCP-1)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RIF组与Control组相比,GROα、GM-CSF、IL-1β、IL-6、IP-10表达同样较高,VEGF和LIF表达显著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IL-18、IL-1Ra、IL-8及MCP-1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F组内比较,GROα、IP-10、IL-12、IL-18及VEGF在围着床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Control组IL-12、IL-18、IL-1Ra、VEGF和LIF在围着床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ROα、IP-10、IL-1Ra及LIF与RIF具有相关性。结论围着床期患者子宫内膜GROα和IP-10的表达增高及IL-1Ra和LIF的表达降低与RIF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正>反复移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指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ntra 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的不孕症女性在移植一定数量的优质胚胎后仍未获得临床妊娠或胚胎着床。RIF定义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较为公认的RIF定义为40岁以下女性接受不少于3个周期的新鲜或冻胚移植,或移植优质胚胎4枚以上未获得临床妊娠[1]。RIF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难题。在IVF-ET中RIF的发生率为5%~10%[2]。针对RIF,学者们通过改善宫腔环境、增加内膜厚度及血流、调整免疫紊乱、缓解高凝状态,提高实验室技术、规范移植方案等手段试图提高RIF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但效果不理想;甚至有部分不明原因的RIF,尽管用了多种治疗手段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3]。故“单一靶点”的治疗方法不能满足RIF这类复杂异质性疾病的需求。由于中医药具有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的特色,近年来已...  相似文献   

13.
反复着床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是指经历多个IVF/ICSI周期并移植了多枚优质胚胎而出现的反复着床失败,其原因多而复杂,母体方面因素包括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子宫内膜低容受性及母胚免疫异常等多个方面,胚胎方面因素则包括胚胎遗传物质缺陷、胚胎孵化不良、胚胎培养环境不良、胚胎移植操作不当。如何针对RIF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解剖结构异常可采用手术进行矫正,为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包括增加内膜厚度、抑制频繁宫缩、改善凝血功能、调整免疫状态、刺激内膜应答等,胚胎方面则需要筛选优质胚胎、辅助胚胎孵化、改进移植技巧。现就各种因素RIF的相应干预措施及进展的进行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反复种植失败(RIF)是指患者连续多次(≥2次)胚胎移植失败,或累积移植10个优质胚胎仍未成功~([1])。近年来,RIF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中的发生率约为10%,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将RIF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RIF病因学研究引起RIF的因素涉及到配子或胚胎质量及其发育潜能、子宫内膜微环境、自身免疫机能和血栓前状态等多方面,而胚胎的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反复着床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生殖道菌群的功能组成变化及其与免疫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纳入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因不孕而就诊的患者, 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男性因素不孕, n=20)和RIF组(n=15)。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和MSD电化学发光检测入组患者阴道和宫腔灌洗液的菌群和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菌群和差异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月经周期或基础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 RIF组阴道菌群和宫腔灌洗液菌群的Shann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 P=0.015), 宫腔灌洗液菌群的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RIF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MCP)-4的表达水平[(3.39±1.2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7±0.31)ng/L, 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反复着床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496例RIF患者, 在下次冻融胚胎助孕前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组织活检。依据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共纳入患者494例, 分为CE治愈组(CD138强阳性经抗生素治疗后转阴, n=103)、可疑CE组(CD138弱阳性, n=76)、非CE组(CD138阴性, n=230)、对照组(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 未进行CE组织病理学筛查, n=85), 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宫腔镜术后首次FET的妊娠结局。结果 RIF人群中CE的发病率为25.5%(105/411), 宫腔镜诊断CE的灵敏度为55.2%, 特异度为83.0%。CE患者在经过1个周期抗生素治疗后转阴率为86.7%(91/...  相似文献   

17.
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面临的挑战。影响反复种植失败的原因主要有胚胎因素及母体因素,母体因素中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尤为重要,宫腔灌注(intrauterine infusion)治疗作为一种创伤性很小的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无疼痛、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在RIF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临床最常应用的不同宫腔灌注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是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手段,有部分患者经历多次胚胎移植仍未能获得妊娠,称为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1].RIF 尚无统一的定义,多数研究报道R...  相似文献   

19.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妊娠率逐年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反复种植失败(RIF),某种程度上RIF成为体外受精(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成功的限制因素.RIF的机制尚不明确,常见原因包括胚胎质量缺陷、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妊娠是"同种异体移植物"胚胎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解冻周期中行非选择性胚胎序贯移植能否提高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方法:回顾分析119例在本科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RIF患者,按移植不同类别的胚胎分为非选择性胚胎序贯移植100例(序贯移植组),移植第3天胚胎(D3胚胎)和第5或第6天囊胚(D5/D6囊胚);非选择性卵裂期胚胎移植896例(D3胚胎移植组);非选择性囊胚移植123例(囊胚移植组)。3组均为解冻移植周期,每例患者共移植2枚胚胎。分析比较3组助孕结局。结果:序贯移植组临床妊娠率(49.0%)高于D3胚胎移植组(36.7%)(P0.05);3组着床率分别为29.0%、22.7%、28.5%,序贯移植组和D3胚胎移植组比较、D3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产率、流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解冻周期中非选择性序贯移植可改善RIF患者的妊娠结局,对RIF患者进行序贯移植可作为有效的胚胎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