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膀胱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膀胱脱垂合并SUI患者(合并SUI组)以及76例膀胱脱垂患者(单一脱垂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前腔室超声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SUI的诊断价值。结果:Rest状态下,合并SUI组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RVA)水平高于单一脱垂组;Valsalva状态下,合并SUI组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水平高于单一脱垂组,D(耻骨联合下缘至膀胱颈的距离)水平低于单一脱垂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上述相关参数对膀胱脱垂合并SUI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各参数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85,敏感度95.9%、特异度94.4%,高于单一参数诊断价值。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对膀胱脱垂合并SUI进行评估,相关测量参数对膀胱脱垂合并SU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检查、会阴超声检查、尿动力学诊断量化一致性。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6月对27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临床检查(POP-Q检查、压力试验、膀胱颈抬高试验、尿垫试验),会阴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测定,分别对临床检查、会阴超声、尿动力学测定的诊断结果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s)分析,将超声测量结果与临床查体诊断、尿动力学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其准确性。结果:在270例会阴超声检查中,对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盆底前部、顶部器官脱垂的诊断会阴超声检查与尿动力学相关一致性较好(Spearman系数=0.812,P<0.05);临床查体与尿动力学相关一致性较差(rs=0.676)。结论:会阴超声可以作为临床有效的SUI诊断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4~11月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阴道内脱出物等原因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初步诊断或疑似为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等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经会阴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n=58)与前盆腔组织正常组(n=10)。同时,根据是否合并膀胱脱垂,将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合并膀胱脱垂亚组(n=28)与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n=30)。应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本组68患者在安静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各项盆腔超声指标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膀胱位置、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并对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进行膀胱脱垂分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与前盆腔组织正常组,以及合并膀胱脱垂亚组与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患者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与前盆腔组织正常组,以及合并膀胱脱垂亚组与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年龄、体重、孕次、产次及POP-Q分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根据膀胱位置、BND、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本组68例患者中,58例经会阴超声诊断为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均存在压力性尿失禁(SUI),10例为尿道内口呈漏斗状开放状态,28例合并膀胱脱垂,其中Ⅰ型为7例、Ⅱ型为10例、Ⅲ型为11例;其余10例未被检出前盆腔组织异常。②58例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患者在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分别为122.2°(113.3°~136.3°)与137.7°(119.4°~159.2°),均分别较10例前盆腔组织正常组的91.2°(81.3°~99.0°)与111.0°(88.3°~117.7°)显著增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5,P=0.000;Z=-3.152,P=0.002)。两组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的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分别为(26.4±7.3)mm、64.0°(43.2°~78.9°)、67.7°(42.7°~84.5°),均分别较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的(14.2±3.6)mm、15.5°(10.1°~24.9°)、29.6°(26.4°~38.7°)显著增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90,P=0.000;Z=5.275,P=0.000;Z=5.322,P=0.000)。患者在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两亚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可无创、快捷、较为准确地观察前盆腔解剖位置及功能改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POP患者28例,进行妇科检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动态MRI检查,分别进行HMO分度、PCL分级,将两者的测量数据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OP体格检查诊断结果:阴道前壁膨出27例,子宫脱垂27例,阴道后壁膨出19例。HMO分度诊断结果:膀胱膨出23例,子宫脱垂26例,直肠膨出15例。PCL分级诊断结果:膀胱膨出24例,子宫脱垂26例,直肠膨出13例。妇科检查位点与动态MRI测量点的相关性:Aa、Ba、C、Ap、Bp临床测量5点与动态MRI测量相关点均呈正相关。在诊断POP方面,HMO分度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的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291、0.650、0.414;PCL分级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的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364、0.650、0.443;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诊断前盆腔一致性弱,中盆腔、后盆腔一致性中等。在诊断脱垂程度一致性方面,HMO分度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程度的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030、0.150、0.279,一致性均差;PCL分级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程度的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486、0.552、0.443,一致性均中等。结论动态MRI能够准确评估POP,对评估中盆腔脱垂更敏感,在进行POP分期时,使用PCL分级法较HMO分度法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女性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可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直肠脱垂及性欲下降,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其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2]。如何快速、无创进行准确诊断,以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检查,总结和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寻求最有益的待产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根据知情自愿的原则分为水中待产组69例(水中组)、传统待产组95例(传统组)、硬膜外麻醉待产组75例(药物组);分别收集每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情况、产后2 h出血量、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孕期及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和盆底电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水中组与传统组相比: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降低(P0.017);POP-Q评分中,仅Aa指示点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水中组与药物组相比: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降低,I类和II类肌力≥Ⅲ级所占比率升高(P0.017);POP-Q评分中,仅Aa指示点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药物组与传统组相比: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17)。结论水中待产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水中待产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理指标损伤程度、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均轻于传统及硬膜外麻醉待产者。水中待产可能对盆底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产妇产后6周开展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对改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为在基层医院推广简单有效的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会阴完整3种分娩条件,分为锻炼组和非锻炼组,每组各94例。锻炼组从产后第1天开始定时坚持凯格尔运动,非锻炼组仅做一般指导,6周后根据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检查阴道前壁 Aa点和子宫颈C点与处女膜的距离。结果锻炼组会阴完整、会阴侧切、会阴裂伤阴道前壁中线点和子宫颈最远端距处女膜的测量值均明显大于非锻炼组。结论产后尽早开始并坚持凯格尔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适合基层医院妇产科推广的康复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中盆腔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2例Ⅲ~Ⅳ度中盆腔脱垂(子宫脱垂或阴道穹窿脱垂)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对于同时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患者分别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于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手术前后分别依据POP-Q评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7(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7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术中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36±43)min,出血量(86±47)ml,住院时间(5.0±1.8)d。术后2~3 d拔除尿管,1例发生尿潴留,促排尿治疗后好转,其余均可恢复自主排尿。肛门排气均正常。术后随访1~12个月,Aa、Ba、C、D、Ap、Bp各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出现阴道前壁脱垂复发,无阴道后壁及子宫或阴道顶端脱垂复发病例;手术前后PFDI-20、PFIQ-7、PISQ-1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中盆腔脱垂安全、有效;手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及性生活质量,但对同时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效果可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盆底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各指标(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等)。将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测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最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均对照组,膀胱颈下降距离等其他指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78.2%(P0.05)。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9%、53.3%、71.4%、41.0%;三维检查分别为91.7%、93.3%、95.7%、87.5%,三维检查优于二维检查(P0.05)。结论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盆底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系统,对不同方式分娩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评价的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娩单胎、足月、头先露活产儿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采取择期剖宫产分娩的100例初产妇,纳入观察组;而采取阴道分娩的100例初产妇,纳入对照组。对2组初产妇均按照《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标准进行管理,并采取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2组初产妇均在孕前排除生殖道畸形、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功能障碍(PFD),孕期无严重内、外科并发症。于产后42 d左右,对2组初产妇SUI发生率,POP-Q评分系统中的9项指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分度,以及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等进行检测。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初产妇POP-Q评分系统中的9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初产妇产后近期SUI发生率及Ⅰ~Ⅲ度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初产妇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构成比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2组初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主要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的POP-Q评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gh(生殖道裂隙),长度分别为(2.8±0.4)cm与(3.0±0.6)cm,pb(会阴体)长度分别为(3.6±0.3)cm与(3.5±0.3)cm,tvl(阴道总长度)分别为(8.4±0.6)cm与(7.4±3.9)cm,Aa点(阴道前壁中线距离处女膜3 cm处)分别位于(-2.0±0.8)cm与(-1.3±0.8)cm处,Ba点(阴道前壁脱出距离处女膜最远处)分别位于(-2.1±0.8)cm与(-1.4±0.7)cm处,Bp点(阴道后壁脱出距离处女膜最远处)分别位于(-2.9±0.4)cm与(-2.7±0.5)cm处,上述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4,P=0.006;t=2.537,P=0.019;t=-2.534,P=0.012;t=-6.187,P<0.001;t=-6.585,P<0.001;t=-3.123,P=0.002);而Ap点(阴道后壁中线距离处女膜3 cm处)、C点(阴道前穹窿或阴道残端距离处女膜处)、D点(阴道后穹窿距离处女膜处)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初产妇Ⅰ~Ⅲ度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为21.0%(2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0%(98/100);Ⅰ~Ⅲ度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为13.0%(13/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26/100);2组Ⅰ~Ⅲ度阴道前壁、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46,P<0.001;χ2=5.383,P=0.016)。2组Ⅰ~Ⅲ度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初产妇产后近期SUI发生率及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择期剖宫产分娩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近期SUI发生率、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和子宫脱垂分度比较无差异。但是,POP-Q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可能成为产后PF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患者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评估的POP分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999名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POP-Q评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度评估,并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测量.分析POP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  相似文献   

1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较为薄弱,引起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以盆腔脏器脱垂最为常见,据报道〔1〕50~79岁年龄段中老年妇女约40%有不同程度的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又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此病多发生在经产老年女性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  相似文献   

14.
林忠  赵军玲  陈荔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71-3174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41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术中对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同时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根据POP-Q分度法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1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87.2±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8.2±43.3)ml,平均住院时间(5.1±2.6)天。术后1年随访客观治愈率为90.2%(37/41)。全盆底重建组、全盆底重建+TVT-O组术后6个月、12个月PFDI-20量表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及阴道探头联合扫描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5~2019-06期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120例,其中73例POP、47例SUI,均行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阴道探头单独扫描、联合扫描。比较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阴道探头单独扫描、联合扫描诊断POP、SUI的结果、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表浅探头扫描为54例POP、35例SUI;阴道探头扫描结果为55例POP、39例SUI;联合扫描结果为65例POP、43例SUI;联合扫描诊断符合率91.67%高于表浅探头扫描74.17%、阴道探头扫描78.33%(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及阴道探头联合扫描对女性POP、SUI诊断符合率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虞晴  纪丽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54-5455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膨出(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期手术治疗SUI合并POP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以SUI为主诉症状,均合并阴道前壁膨出;7例以阴道脱出物为主诉症状,SUI为Ⅱ-Ⅲ型,盆腔脏器脱垂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分期Ⅱ-Ⅲ期。手术方法为抗尿失禁术,采用TVT-O﹙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术、盆底修补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Prolift前片及全片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盆底膨出复发,无尿失禁复发,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3月出现前壁网片侵蚀,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手术同期治疗POP与SUI可以取得满意而稳定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但应注意术前严格的尿动力学检测及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评价,以确定个体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顺产88例纳入阴道产组、剖宫产72例纳入剖宫产组,诊断评价盆底肌力、肌电水平,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结果:两组Ⅰ、Ⅱ类肌纤维异常等级、阴道压力异常等级、Ⅰ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等级、产后SU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低于阴道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不会增加SUI发生风险,但可能增加器官脱垂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联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会阴无保护分娩方式接产,320例)和联合组(会阴无保护联合无痛分娩方式接产,28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一般情况(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会阴损伤程度)、镇痛效果、盆底功能(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盆底肌力分级)、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后2 h内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会阴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POP-Q分度、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联合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于初产妇,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优势,不仅可有效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减轻盆底功能损害,且镇痛效果较好、产后并发症少,是初产妇一种行之有效的接产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盆腔器官脱垂行网片盆底重建术患者80例,以POP-Q分期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QOL)量表作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血管损伤、尿道损伤、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3个月定期随访,无感染、无复发、无性生活障碍,补片侵蚀发生1例经治疗后好转,肛门坠胀感1例,穿刺处及大腿区疼痛1例,术后早期尿频、尿急、排尿不尽2例。结论:网片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根据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64例)和子宫托治疗组(3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既往有无手术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中盆腔器官POP-Q分度、病程、合并心脏疾病及合并肺部疾病均为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发病年龄较大、POP-Q分度较重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合并心肺部疾病的患者多选择子宫托治疗。结论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与患者的发病年龄、POP-Q分度、病程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因素有关,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重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倾向于子宫托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