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高收率、高立体选择性合成β构型的葡萄糖酯.方法:1-O-三氟乙酰基-2,3,4,6-四-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与羧酸在较低的温度下,以BF3·Et2O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反应.结果:反应结果证明BF3·Et2O对于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是一个良好的催化剂.低温条件下可以减缓三氟乙酰氧基的离去,抑制1-O-三氟乙酰基-2,3,4,6-四-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的分解速度,从而有利于形成β构型产物.结论:本方法可用于β构型葡萄糖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山栀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山栀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栀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丁香脂素4,4'-双-O-β-D-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芥子醛葡萄糖苷.结论:化合物(2),(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山栀茶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应用三甲基烯丙基硅合成中间体2,3,4,6-四-O-乙酰基-1-烯丙基-α-D-吡喃糖苷(3),然后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CCl4体系中将溴引入烯丙基位,采用1,8-二氮杂环[5,4,0]-十一烯-7(DBU)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声消除反应,一步合成2,3,4,6-四-O-乙酰基-1-丙二烯基-β-D-吡喃糖苷(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荷叶中的苷类化学成分,为荷叶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质量控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进行分离纯化,最后通过质谱(MS)、核磁(NMR)以及与已知文献比对等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荷叶经70%的乙醇提取,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异槲皮苷(1)、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乙酯(4)、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5)、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表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3-4,8-9为莲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uolucrata 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NMR、ESl-MS、EI-MS和圆二色光谱等各种波谱和光谱方法对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异香豆素、2个苯丙烯酸葡萄糖苷和7个黄酮化合物.分别是(2R)-圣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S)-圣草酚-5-0-β-D-吡喃葡萄糖苷(Ⅰ)、根皮苷(Ⅱ)、3一羟基根皮苷(Ⅳ)、三叶苷(Ⅴ)、(反式)-3,4,2',4',6'-五羟基查尔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金鱼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反式)-1-O-对香豆酰基-β-吡喃葡萄糖苷(Ⅶ)、(反式)-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短叶苏木酚酸甲酯(X).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筒鞘蛇菰苷(baIaninvolin).  相似文献   

7.
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n)Iljinskaja]叶的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综合应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乙基-4-甲基戊酯-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胡桃苷E(2)、(4S)-α-松油醇-8-O-α-L-呋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4S)-α-松油醇-8-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丁子香酚-O-β-D-呋喃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醛酸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醛酸苷(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青钱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宽叶缬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 var. latiofolia Miq.)根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宽叶缬草根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1D核磁共振光谱(NMR)、2D NMR等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 从宽叶缬草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西鼠尾甲苷A(1)、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6-羟基-7-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骈吡喃-1(3H)-酮(4)、缬草苷A(5)、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蜡苷Ⅰ(8)、青木香苷A(9)、(+)-1-羟基松脂酚-1-O-β-D-葡萄糖苷(10)、(+)-松脂酚-4,4’-O-二吡喃葡萄糖苷(11)、(+)-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柏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新的七叶皂苷衍生物。方法 采用β-葡萄糖苷酶对娑罗子提取物进行生物转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NMR数据,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β-O-巴豆酰基-22α-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1)、21β-O-当归酰基-22α-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2)、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3)、21β-O-当归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4)。分别命名为七叶皂苷Ie、七叶皂苷If、异七叶皂苷Ie和异七叶皂苷If。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全保护的半乳吡喃糖基(α1→4)-(半乳吡喃糖基)(β1→3)-2-脱氧-2-乙酰氨基-葡萄吡喃糖对甲氧基苯酚苷.方法 以D-半乳糖和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起始原料,采用硫苷和Schmidt苷糖基化高立体选择性、高效地合成2,3,4,6-四-O-苄基-β-D-半乳糖基(α1→4)-(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吡喃糖基)(β1→3)-2-脱氧-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对甲氧基苯酚苷(1).结果 简便高效地获得了目标化合物,主要反应中间产物以及目标化合物均由1HMNR、1s CMNR和质谱确证.结论选用的保护基合成简单,易脱去,通用性强;糖基化反应立体选择性好,产率高,适用于各种寡糖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山矾Symplocos cau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矾根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5个木脂素苷:(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橙皮素B(Ⅳ)、(+)-落叶松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还有1个三萜,2个甾醇和1个芳香苷:白桦脂酸(Ⅵ)、Δ7-豆甾烯醇(Ⅶ)、菠甾醇(Ⅷ)和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和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葡聚糖凝胶LH-20、大孔树脂柱、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朝鲜白头翁根茎中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Ⅷ)、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Ⅸ)、常春藤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Ⅹ)、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和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鬼针草的正丁醇部位得到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海生菊苷)(Ⅰ)、6-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Ⅱ)、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七叶苷(Ⅵ)、(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异戊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Ⅹ)、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Ⅺ)、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Ⅻ)。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中除海生菊苷和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外,其他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9个黄酮类单体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奈酚(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6″-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奈酚-3-O-芸香糖苷(8)、山奈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分离、鉴定刺五加果实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术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O-β-D-二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术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术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O-β-D-二葡萄糖苷(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单萜苷类成分、2个香豆素苷类成分、1个三萜皂苷类成分、3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为(2E,6E)-3,7-二甲基-8-羟基八二烯-1-O-β-D-葡萄糖苷(Ⅰ)、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Ⅱ)、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茵芋苷)(Ⅲ)、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Ⅳ)、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1.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I)、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Ⅳ)和异七叶树皂苷Ib:21β-O-当归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V),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100 μmol/L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HIV-1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独一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和3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Ⅱ)、木犀草素-7-O-[β-D-呋喃芹菜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forsythoside B(Ⅳ)、verbascoside(Ⅴ)、betonyosides A(Ⅵ).结论:化合物Ⅲ~Ⅵ均为首次从独一味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从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结构确证分别为: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β-D-glucopyranoside,Ⅰ),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0633-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Ⅱ),鸢尾苷元(tectorigenin,Ⅲ),鸢尾苷(tectoridin,Ⅳ),1,6-二-O-没食用酰基-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V),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Ⅵ)。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川续断中三萜皂甙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六个三萜皂甙(Ⅰ~Ⅵ)。根据化学方法及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Ⅰ: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Ⅱ:Ⅰ的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Ⅰ的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醇甙;V: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Ⅵ:3-O-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Ⅱ和Ⅲ为新天然产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