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PHN病人随机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口服药物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口服药物联合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8、12、24周以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病人疼痛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1周、8周、12周及24周,B组和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4周,B组与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VAS、PRI、PP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治疗后B、C组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嗜睡,均可耐受,且随着治疗的进行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PH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能量激光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肩周炎病人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痛点阻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能量激光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并评价综合治疗效果。 结果 2组治疗后CM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 < 0.01),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提升(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内旋、外旋、前屈、外展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痛点阻滞基础上给予高能量激光治疗能显著改善肩周炎病人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有助于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穆烁  吴建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49-1652
目的研究核心肌力训练对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0例运动员CNLBP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用短波、干扰电等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采用核心肌力训练,每周3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腰椎疾患(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RDQ)评分,记录治疗前后总腰椎前凸角(TLL)、骶骨倾斜角(SI)、腰骶角(LSA)等腰骶结构变化,评估治疗2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R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后TLL、SI均高于对照组(P < 0.01),LSA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核心肌力训练能显著降低运动员CNLBP病人腰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及腰骶结构,有助于恢复专业运动员正常训练,适用于运动员CNLBP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寒湿型LDH病人13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血清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VAS评分、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加(P < 0.01),且观察组VAS评分、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腰腿疼痛、遇寒痛增、屈伸不利、麻木发凉、夜间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59/65),高于对照组的77.78%(50/65)(P <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能有效改善寒湿型LDH腰腿痛症状,提高短期疗效,可能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降低炎症反应及疼痛介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手法治疗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CSR病人,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测量治疗前后颈椎右旋、左旋角度,评价治疗4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CASCS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和NDI均明显降低(P < 0.01);且观察组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N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颈椎右旋、左旋角度均明显增加(P < 0.01),且观察组颈椎右旋、左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略高于对照组的8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电动牵引治疗治疗CSR的基础上开展Mulligan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疼痛、眩晕及功能障碍等,提升颈椎活动度。该手法见效快、操作简单,适用于CSR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芎附痛痹汤联合中药熏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双侧KO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病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病人采用芎附痛痹汤联合中药熏蒸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0%)(P < 0.05)。治疗前,2组Lysholm评分、疼痛程度的VAS评分、血清MMP-3、TNF-α和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血清MMP-3、TNF-α和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MMP3、TNF-α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芎附痛痹汤联合中药熏蒸治疗KOA效果显著,且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基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对偏瘫病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诊疗模式。方法选取崇州市各社区医疗机构接诊的偏瘫病人6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崇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偏瘫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一直在医院康复中心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依托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对偏瘫病人进行社区康复。6个月后,采用简易Fugl-Meyer(FMA)量表、改良Barthel(BI)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病人的康复治疗费用。结果康复前,2组病人的FMA、BI、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6个月后,2组FMA、BI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 < 0.01),HAMA评分均低于康复前(P < 0.05);2组病人的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康复治疗平均总费用为(24 674.8±3 861.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 672.5±6 167.4)元(P < 0.01)。结论社区医院在综合医院的参与指导下共同管理偏瘫病人,对其进行身躯康复治疗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并对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对环状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以127例行环状混合痔切除术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个体化护理+中药熏蒸+耳穴压豆)45例,B组(个体化护理+中药熏蒸)42例,C组(常规护理)40例。比较3组病人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满意度。结果A组与B组在6、16、20、24、36 h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P < 0.05),A组术后24 h与36 h VAS评分低于B组(P < 0.05)。术后睡眠质量评分:A组 < B组 < C组(P < 0.05)。A组、B组病人切口愈合时间、便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 < 0.05)。3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7.8%、23.8%与50.0%,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均低于C组(P < 0.05)。控制疼痛方法满意度A组>B组>C组(P <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效提升了环状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及病人满意度,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 < 0.01);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观察组术后5 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5 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5 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牵引衣在康复科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的病人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跌倒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穿戴牵引衣。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的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EFS)评分、跌倒发生次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0例,对照组发生跌倒4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2组病人MEF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EF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增加(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牵引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发生的跌倒,提升了病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对病人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瑶  周柳晓  徐欢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02-120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应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 < 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1)。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1周与治疗前相比较,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周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5)。在膝关节功能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68%,对照组为64.58%,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491,P=0.004)。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对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带襻双钛板(Tight Rope)置入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 选择4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RockwoodⅢ型27例,Ⅳ型13例。其中20例采用关节镜辅助Tight Rope内固定治疗,设为观察组;2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均随访24个月以上。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24个月肩关节系统(UCL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术后24个月末参照UCLA评分评估综合疗效。 结果 观察组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24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前2组VAS评分、UCLA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24个月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24个月,2组手术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辅助Tight Rope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能牢固固定脱位肩锁关节,降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后的Lysholm和Kujal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总分分别为(80.93±4.21)、(74.29士4.48)分,观察组患者跛行、关节绞索、承受重量、疼痛、不稳定、上下楼、关节肿痛、下蹲起立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Kujala评分总分分别为(76.48土6.54)、(68.34±6.22)分,观察组患者跛行、步行距离、承受重量、下蹲、上下楼、跳跃、跑步、膝关节疼痛、长时间屈膝、髌股异常活动、膝前肿胀、膝关节曲弯受限、大腿肌肉萎缩的髌骨Kujal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手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髌股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关节清理术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KOA的病人138例(均为单膝),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关节镜下清扫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关节镜下清扫术结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不同分期KOA病人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所有病人治疗2个月后,不同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KOA病人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个月,2组对应的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病人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Ⅰ级和Ⅱ级病人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ysholm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Ⅲ级、Ⅳ级病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康复训练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关节清理术能明显改善KOA病人膝关节功能并减轻其疼痛,术后结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减轻Ⅰ级和Ⅱ级病人的痛感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配偶参与式注意力及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给予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训练与言语听觉反馈训练,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测,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中位值分别为23.0(17.0,25.0)与19.5(16.0,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 < 0.05~P < 0.01)。 结论 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方案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心理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其中28例病人接受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32例病人接受骨水泥型假体THA术治疗,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HS)及骨关节炎评分指数(WOMAC)。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双下肢不等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术前,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HHS评分、WOMAC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前、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切实可行,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假体稳定性较高,双下肢等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电针刺激疗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VAS评分及SRS-22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脊柱侧弯术后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有氧耐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电针刺激疗法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 d,观察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VAS评分及SRS-22评分情况。  结果  2组患者首次站立时间[(2.92±0.33)d vs. (3.87±0.41)d]、首次站立持续时长[(9.34±1.22)min vs.(6.97±1.32)min]和治疗30 d后左右侧屈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疼痛、自我形象、活动功能、心理健康、治疗满意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治疗7、30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47±0.82)分vs.(5.75±0.67)分,(3.21±0.36)分vs.(3.9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电针刺激疗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康复作用,能有效降低VAS评分、提升SRS-22评分值,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和康复路径的联合式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和康复路径指引的联合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情绪、疼痛变化以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经联合式康复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腰痛评分标准(ODI)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经联合式康复护理干预后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病人实施联合式康复的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