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建宁  周桂英 《广西医学》1998,20(6):1005-1008
对374乙型肝患者血清用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用酶联法检测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结果:HBV-DNA与HBeAg、抗HBeAg、抗HBe无明显相关(P〉0.05),与HBcAg、抗HBC-IgM呈正相关关系(r=0.18-0.2,P〈0.01);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以HBV-DNA为标准评价HBeAg、HB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HBV感染后不同背景抗-HBs,抗-HBc的意义,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抗-HBs(+)病例的HBVDNA检出率显著性低于抗-HBs(-)病例的检出率,支持抗-HBs对机体的保护作用;17.7%单项抗-HBs(+)的既往感染者有HBVDNA的存在,说明抗-HBs对HBV的清除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单项抗-HBc,抗-HBc/抗-HBs,抗-HBc/HBsAg,HBeAg阳性的病例有不同的HBVDNA检出率,说明不同血清学背景的抗-HBc有不同的HBV复制情况。不同类型的肝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立可读ELISA法对600例乙肝异常标志物患者血清同时做抗-HBcIgM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抗-HBcIgM阳性检出率与乙肝标志物中的HBsAg和抗-HBc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sAg、抗-HBc和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四种常见模式有密切关系,其检出率分别为13.3%、11.76%。10.O%、6.6%;而其它常见模式均未检出抗-HBcIgM阳性。提示:抗-HBcIgM只能在急性和早期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检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 (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结果表明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血清HBVDNA检出率不同,以HBsAg(+),抗-HBc(+),HBe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HBV 的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95 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五项HBV 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8.73% 、31.04% 、2.7% 、21.78% 、15.29% ,HBV 总感染率为43.63% ;565 例阳性标本检出HBV感染模式15 种,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小三阳)占12.2%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占5.84% 。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存在HBV 传染源,病区应加强监测、隔离、消毒等综合性措施,预防住院患者HBV 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的初乳中HBV-DNA的检出与其血清中HBV标志物携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1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的血清及初乳,用酶免法检测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并与2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发现母血中传播性大的3项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中后两项易进入乳汁。3项阳性及HBsAg、HBeAg两项阳性产妇的初乳中HBV-DNA检出率都高,而前者出现的例数更多(8/10)。初乳中HBV-DNA阳性者母血中的HBeAg均为阳性。结论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产妇,最好直接检测其乳汁中的乙肝三项及HBV-DNA,以指导哺乳。  相似文献   

7.
采用从丁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高效价的丁型肝炎抗体(抗-HD)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法,制备丁型肝炎抗原(HDAg)诊断试剂,并对2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本试剂与爱尔兰抗原试剂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抗体中和抑制率抗-HD为69%~85%,抗-HBc为24%~33%,重复10次检测其OD值的变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血清检测222例中,HDAg6例,阳性率为2.7%。提示:使用试剂操作简便,诊断快速,重复性好;其特异、敏感性与进口爱尔兰同类试剂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探讨HBVe抗原抗体系统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67例乙肼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分成e抗原阳性、抗-HBe阳性和两者均阴性等三级进行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结果667例乙肝患者HDV感染43例(6.4%),其中HBeAg阳性组为5.3%(11/206)。抗-HBe阳性组为10.9%(26/237),e抗原抗体 性组HDV为2.3%(6/225)。抗HBe性组HDV感染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对530例乙肝患者(含118例病毒携带者)血清中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HBsAg“+”、HBeAg“+”和抗-HBc“+”组为96.85%;2)HBsAg“+”、抗-HBe“+”和抗-HBc“+”组为44.12%;3)HBsAg“+”和抗-HBc“+”组为35.89%;4)HBV标志物均阴性为13.11%;5)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者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5组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含量,每组各30例。其中(1)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2)组:为HBsAg和HBeAg阳性者;(3)组:为HBsAg阳性、抗-HBe和抗-HBc阳性者;(4)组:为抗-HBs阳性者;(5)组:为抗-HBs和抗-HBe阳性者。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_  相似文献   

1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检测11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物(HBV-M)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HBV-DNA0。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e(+)组,HBsAg(+),抗HBe(+),抗HBc(+)组,HBsAg(+),HBeAg(-),抗HBc(+/-)组,抗HB(+),抗HBs(+)组及HBV-M全阴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12.
对2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阴性的生胆管细胞肝癌的石蜡包埋肝组织,PCR-EB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与ELISA法检测的血表免疫学标志物(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0-HBe、抗-0HBc)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肖学乙肝5项均阴性的及HBsAg阴性但其它4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的胆和细胞性肝癌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  相似文献   

13.
用抗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13A2,制备兔抗血清,经BALB/c-IgG-Sepharose4B和13A2McAb-Sepharose4B柱提纯,得到抗独特型抗体(Ab2)。免疫双扩散试验和ELISA试验表明:抗独特型抗体仅与13A2McAb反应。4i试验显示:当恶性疟原虫抗原浓度为80μg/ml,对13A2Id-Antil3A2Id系统产生81%的抗体结合抑制率,而伯氏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抗原检测,抗体结合抑制率分别为27%和2.5%。兔抗血清中抗Ab2抗体(Ab3)滴度为1:640,提示此抗独特型抗体可替代原始抗原诱生抗恶性疟抗体。  相似文献   

14.
对4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血清e系统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HBV-DNA均阳性,HBeAg(+)/抗HBe(-)组(30例)和HBeAg(-)/抗HBe(+)组(1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组存活3例(10.0%),均未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5.
探讨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射免疫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对照。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HBeAg均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s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e均阳性组中,PC检出率分别为94.3%、100%、30.6%、55%、和9.1%。结  相似文献   

16.
杨崇华  叶爵祥 《医学争鸣》1994,15(2):119-121
以聚苯乙烯胶乳为载体,制成乙型肝炎e系统胶乳诊断试剂。以后向被动乳凝试验(RPLA)和乳凝抑制试验(LAIT)检测HBeAg及抗-HBe,并和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受检50份HBeAg阳性血清及41份抗-HBe阳性标本的符合率为96.0%和91.1%,经统计学X^2检验无显性差异。并且发现乳凝试验对乙肝炎病毒表面和核心系统无交叉反应,对5份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和50份健康人血清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7.
3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3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检测,旨在研究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PCR法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并以HBV-DNA为依据进一步考察HBV-M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在HBsAg(+)、HBeAg(+)、抗-HBc(+)病例中HBV-DNA(+)者102例(90.27%),说明HBeAg基本可反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因137例HBeAg(-)/抗-HB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了274人微量指血乙肝病毒(HBV)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自身静脉血(常规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例正常献血员总符合率达100%,N/Cutoff值均<1.00。36例阳性确诊患者,各项标志物检测总符合平均>94.0%,阳性的N/cutoff值均≥1.00。138例随机患者各项标志物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4.2%、94.9%、90.3%、98.6%和96.O%。两种方法测得各项标志物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重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非融合型重组HBeAg。结果:为模拟天然HBeAg的结构,除第一个氨基酸为起始密码子ATG所编码的甲硫氨酸外,共包括Prce-C区羧基端的9个氨基酸和HBcAg N-末端的149个氨基酸残基、经诱导表达,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5 × 103,产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1%。结论: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本表达产物可与特异性的HBeAg抗体反应。用斑点酶免疫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清的抗HBe。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技术对3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检测,旨在研究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PCR法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并以HBV-DNA为依据进一步考察HBV-M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在HBsAg(+)、HBeAg(+)、抗-HBc(+)病例中HBV-DNA(+)者102例(90.27%),说明HBeAg基本可反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在137例HBeAg(-)/抗-HBe(+)中,HBV-DNA(+)为68例(49.63%),表明病毒活动并未终止;在抗-HBs(+)14例中,HBV-DNA(+)2例(14.29%),说明抗-HBs出现后仍然可有HBV复制;在HBV-M均阴性的85例中,HBV-DNA(+)23例(27.06%),说明不能单纯依靠HBV-M检测来诊断乙肝,需定期查HBV-DNA或肝活体组织检查HBV-DNA、HBsAg及HBc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