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控制血糖浓度能否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尚不明确。大量实验表明,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其它并发症或伴随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20多年来,已有一些醛糖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依帕司他治疗。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0个月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0个月)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和6个月时,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着依帕司他的应用逐渐下降,而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4.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对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在单侧肾结扎的基础上注射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灌胃4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AR mRNA水平.观察依帕司他对AR mRNA是否有影响以及血清和尿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给药组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4周后,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AR mRNA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M组)(P〈0.05),但L组和H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AR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可降低AR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a-硫辛酸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a-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B组(3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C组(18例)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膀胱初尿意容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流动力学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B、C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硫辛酸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均有效,其中硫辛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防治糖尿产现肾脏病变的意义,利用糖尿产现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醛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对大鼠尿蛋白和是能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鼠用sorbinil治疗后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堆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对大鼠尿蛋白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鼠用sorbinil治疗后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堆积明显减少。结论: sorbinil对肾脏病变有明显疗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病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可以累及人体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虽然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在一定程度的延缓该病变的发生,但临床上以往采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α-硫辛酸(山西亚宝药业)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运用中医的益气温阳法,然后进行辩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糖尿病病人均接受正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按标准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结果 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疗效说明应用中医益气温阳法治疗本病,可以明显改善受损的神经组织、缓解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此法.  相似文献   

10.
11.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 (AR)和山梨醇脱氢酶共同构成。醛糖还原酶是该通路的限速酶 ,属还原型辅酶II(NADPH)依赖型醛 -酮还原酶族 ,特异性较差 ,可催化多种醛还原为它们相应的醇 ,将D -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 ,随后在山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果糖。正常  相似文献   

12.
醛糖还原酶存在于人体神经、红细胞、晶状体、视网膜等组织器官巾,在多元醇通路巾催化血液巾的葡萄糖生成山梨醇。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时,它并不激活,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此时葡萄糖很少转化为山梨醇。在高血糖状况下,如糖尿病,磷酸己糖激酶被饱和,这时醛糖还原酶激活,  相似文献   

13.
14.
醛糖还原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此酶的激活被认为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本文主要就醛糖还原酶的基因结构、代谢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杨君  杨莉  秦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114-2116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性的变化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对它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STZ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Sorbinil组、糖适平+洛汀新组和正常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肾小球,分别测定各组肾小球细胞浆和细胞膜PKC活性。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细胞浆PKC活性显著降低,细胞膜PKC活性显著升高。用两组西药治疗后,洛汀新+糖适平组无明显改善.而Sorbinil组可显著提高细胞浆PKC活性、降低细胞膜PKC活性。结论 Sorbinil可通过改善多元醇代谢而降低PKC活性,同时,亦或存在其它途径如直接对PKC的抑制作用等等。Sorbinil通过调节多元醇代谢等途径间接或直接降低PKC活性,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SD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3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reductaseinhibitors,ARIs)Sorbinil、黄岑甙、黄连素对大鼠神经传导过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糖尿病鼠用上述3种ARIs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糖尿病鼠为38.4±3.51m/s,3种ARIs分别为45.6±5.55m/s,45.8±5.02m/s和42.0±3.74m/s),结果提示ARIs对神经病变有效,使用ARIs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医学论坛报》2000年4月13日载,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特点是形成后囊下白内障。福井医科大学森久保聪一等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混浊形式同醛糖还原酶(AR)相关。 研究对象为133例无眼内手术史的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266只眼,白内障混浊形式有后囊下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混浊程度按晶体混浊分类系统-Ⅲ(LOCS-Ⅲ)评价,同时取血用ELISA法测定红细胞中AR量,并比较AR量同年龄、糖尿病病程、白内障混浊形式的关系。 研究者将AR量低于9.0ng/mg Hb定为低浓度组,9.1~12.0ng/mg Hb为中浓度组,高于12.1 ng/mg Hb为高浓度组。这三组后囊下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17.1%、20.2%和26.9%, 说明AR高浓度组的后囊下白内障发病率高,但无显著差异。糖尿病病程低于10年的150只眼中,后囊下白内障发生率依次为7.0%、15.7%和26.8%(P=0.015);70岁以下的168只眼中依次为8.35%、6.9%和26.6%(P<0.001)均有显著差异。 另外,仅以后囊下白内障患者为对象,对比AR含量与平均年龄的关系,低浓度组平均年龄75.3岁,中浓度组71.2岁,高浓度组61.4岁,说明高浓度组年龄较低。鉴于糖尿病性白内障特征是40~60岁时形成后囊下白内障,且可能同AR有关,故研究者设想,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有可能起到预防作用。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9月5日5版  相似文献   

18.
徐光华 《中外医疗》2009,27(12):68-6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6例末梢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10mg,每日1次,口服,弥可保每日0.5mg,每日1次,肌肉注射,15d为1个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末梢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报道不一。本文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文26例均为本院1989~1996年的住院病例,随机将54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33~76岁,平均58岁。对照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30~73岁,平均55岁。就诊日期为确诊糖尿病后3年至30年。 病变情况 26例病人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子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开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治疗新途径。方法:应用光子氧透射复方丹参液体疗法治疗40例Ⅱ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并与40例同类患者单纯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近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同时检查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经透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纯组,液疗后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等有不同程度纠正。结论:光子氧透射复方丹参液体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