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冯莉  马松波  唐兵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9):574-575
目的 观察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利用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6例埋伏尖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4例行牙槽外科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8~12个月后萌出。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2.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一种较高发病率的错畸形, 可造成前牙间隙、牙齿移位等并发症。本文报道一例利用种植钉支抗治疗上颌双侧尖牙腭侧阻生并伴有下颌先天缺牙的正畸病例。  相似文献   

3.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患病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诊治的1050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经CT检查选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215例(汉族),共有埋伏阻生尖牙248颗。统计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患者中所占比例,χ~2检验分别比较患者性别、唇腭侧阻生以及相应治疗情况的差异。结果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门诊患者中约占2.05%,女性:男性为1.8∶1,唇侧:腭侧为2.1∶1。“外科手术暴露+正畸牵引”的方式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外科手术拔除”的治疗方式在腭侧埋伏阻生尖牙中的应用多于唇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患者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以女性、唇侧多见,临床对唇腭侧尖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上尖牙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伏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He畸形。近年来对上颌埋伏阻生牙方面的报道较多,但对因上尖牙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的报道较少。笔者对46例上尖牙因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牙弓形态及拥挤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上颌尖牙唇侧和腭侧埋伏阻生患者的牙弓宽度、长度、拥挤度与正常(牙合)个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经CT检查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104名,年龄11-28岁.尖牙唇侧阻生患者57名,腭侧阻生患者47名,对其牙弓宽度、长度、拥挤度进行测量,并和正常(牙合)个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患者82.5%伴有牙弓中重度拥挤,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患者57.4%的牙弓基本无拥挤.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中,无论是唇侧埋伏还是腭侧埋伏,其牙弓长度与正常(牙合)无差异.双尖牙区牙弓宽度减小.结论 国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牙弓宽度、长度、拥挤度的特点与白种人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正畸导萌的力学原理,探讨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力方向设计以及改良Nance弓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Nance弓辅以直丝矫治器,对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一外科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了直接牵引和改良Nance弓辅助牵引二种方式的矫治力方向,埋伏牙的移动方式及其力学原理。结果: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尖牙及邻近侧切牙牙髓、牙周健康。力学原理分析显示采用改良Nance弓矫治方法,埋伏牙的移动方式更合理,所需矫治力更轻,支抗负荷更小。结论:矫治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时,要合理设计矫治力方向,改良Nance弓是一种符合生理力学需要的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7.
CT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位置变异较大,通常可以用视诊、触诊和X线定位片的方法确定牙位。但由于普通X线定位片投照角度较难掌握,特别在需要做助萌术保留埋伏阻生牙或拔除多生牙时,其定位准确性要求高。为了防止错误拔牙,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额外的手术创伤,作者应用CT扫描方法诊断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定位准确,对手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现将我科近来诊治的12例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了经视诊、触诊、普通X线定位片方法仍无法确定牙位的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12例,双尖牙埋伏阻生1例。其中5例尖牙埋伏阻生,2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使牙齿产生伸出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3例上颌牙列缺损,整体支抗严重不足,同时合并上颌双侧尖牙埋伏阻生的患者,应用下颌植入的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垂直向牵引、伸长并排齐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观察埋伏阻生尖牙的萌出情况。结果6颗埋伏阻生尖牙均正常萌出,临床冠长度正常,牙周附着良好,牙无松动,牙髓活力测试正常,没有明显的牙根吸收,种植体保持稳定,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微型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可以使牙齿产生有效的伸出移动,实现了理想的垂直方向的支抗控制。  相似文献   

9.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断和治疗是正畸临床的一大难点,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既往采用全景片、根尖片等二维影像诊断存在一定误差,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应用使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诊断更加准确。本文旨在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疗中CBCT的临床指导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上颌阻生尖牙与正畸矫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凳恒尖牙的埋伏阻生较常见,且影响美观及功能。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上颌阻生尖牙的综合处理。讨论了上颌阻生恒尖牙的发生原因,阻生尖牙的定位方法,阻生尖牙矫治方案的确定,阻生尖牙的外科协助处置以及正畸桥治阻生尖牙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埋伏阻生牙是正畸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几率较高.埋伏阻生牙病因复杂,埋伏阻生的类型各异,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正畸治疗较困难.本文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患病率、埋伏阻生类型、临床诊断定位以及正畸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上颌埋伏尖牙的外科—正畸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外科—正畸治疗。方法 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 ,然后根据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 ,分析其阻生的病因 ,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 ,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 ,粘贴托槽 ,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 12例患者的 14颗上颌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  11颗埋伏尖牙均已萌出后排齐 ,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 只有通过从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关系 ,分析其阻生的病因 ,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尖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曲面体层片上牙冠和牙根所在区域、牙轴倾斜度及牙齿长度,对照其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上的位置,找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曲面体层片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06—201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单侧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35例,共计上颌埋伏阻生尖牙135颗为研究组,同一患者对侧非埋伏阻生尖牙135颗为对照组。(1)采用NNT Viewer软件、Planmeca Dimaxis Pro软件分别对患者的CBCT图像和曲面体层片进行测量,将曲面体层片中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近远中向位置分为5区(Ⅰ ~ Ⅴ区),其唇腭侧位置由CBCT判定,分析两者相关性。(2)在曲面体层片中测量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牙冠及牙根的近远中向位置分布、牙轴倾斜度以及牙齿长度的差异。结果 (1)不同性别患者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唇腭侧位置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42,P = 0.001)。曲面体层片中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牙根近远中向的区域定位与CBCT中相应阻生尖牙的唇腭侧位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 = 0. 225,P = 0.009);但其牙冠间无相关性(r = 0.001,P = 0.991)。(2)两组尖牙牙冠及牙根近远中向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9.263、68.447,均P < 0.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尖牙牙齿长度短,牙轴倾斜度大(均P < 0.05)。结论 利用曲面体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牙根近远中向的区域定位可预测其唇腭侧位。在曲面体层片中牙根近远中向位置和牙齿长度的测量结果可用于预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尖牙埋伏阻生并不少见,但尖牙异位埋伏阻生合并牙瘤却极少见.现就近期临床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16岁,因右上颌尖牙未萌求治.  相似文献   

15.
上颌恒尖牙的埋伏阻生较常见,且影响美观及功能。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上颌阻生尖牙的综合处理.讨论了上颌阻生恒尖牙的发生原因,阻生尖牙的定位方法,阻生尖牙矫治方案的确定,阻生尖牙的外科协助处置以及正畸矫治阻生尖牙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很常见,它会影响上颌牙列的功能和美观。为消除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对牙颌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应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病率、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牵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成人与青少年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采用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及其治疗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7例成人和17例青少年患者各21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2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程度均相似。对2组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及其治疗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组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为85.71%,青少年组为100%,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正畸牵引治疗所需时间,成人组长于青少年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正畸加开窗牵引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成人组显著低于青少年组,且正畸牵引治疗所需时间也显著长于青少年组。  相似文献   

18.
尖牙与颌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关系密切,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生率约为1.5%~2%,保存尖牙并引导其到正常的位置至关重要。本文对成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行开窗术联合正畸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除第三磨牙外,上颌尖牙最常见发生异位埋伏阻生,发病率约1%~2.5%,且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约2~3倍。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较多,如牙列拥挤、缺乏间隙、软硬组织疾病、萌出通道最长、侧切牙牙根异常或缺失、根骨黏连等[1,2]。尖牙埋伏阻生治疗主要包括:自体牙移植、拔除阻生尖牙联合正畸关闭间隙、拔除阻生尖牙联合修复治疗、外科手术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和姑息治疗等[3-5]。本文将报道1例尖牙高位埋伏阻生患者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  相似文献   

20.
恒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恒牙埋伏阻生的发病情况和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模型和X线片检查,在1925例正畸门诊病例中确诊103例患者199个埋伏阻生恒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99个埋伏阻生恒牙中以上颌尖牙和上颌中切牙埋伏牙数最多,分别为94个和39个,由于萌出间隙不足引起的埋伏牙数量最多本组为62个。结论:①在所有牙位中,以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最高,下颌中切牙最低。②引起恒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以萌出间隙不足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