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了解突发性耳聋(突聋)的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突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后1周内就诊者96例,经药物治疗有效率85.4%,1周后就诊者42例,有效率为42.9%,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听阈曲线中以低频型治疗效果好,高频型差(P〈0.05),平坦型介于两者之间;重度和极度聋治疗效果最差;伴有眩晕者治疗效果不佳(P〈0.05)。结论发病时间、听阈曲线类型、耳聋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电图(Vdeo - nystaghograhy,VNG)技术检查8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20例(4%);变位试验诊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25例(32%);温度试验单例减弱30例(36%);伴优势偏向5例(16%)无固视抑制失败,视动试验双侧对称.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及听力损失与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是一致的.伴眩晕组,合并有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颈椎病)伴眩晕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者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高于半规管正常者,预后也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伴眩晕的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颈椎病)25%,不伴眩晕并发症者5%;结论: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发生率高,突聋伴前庭功能损害者其高频或重度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突聋且前庭功能正常组,预后亦差,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125例突发性聋(突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突聋发病高峰在每年第一季度,高发年龄为40~59岁,听力开始恢复时间为(7.52±4.68)d,治愈时间为(13.19±3.55)d。突聋疗效与发病天数、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症状有关。突聋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听力损失程度轻、听阈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不伴眩晕、经治疗1周内听力即有改善者,疗效好,预后佳;而发病在22d以上、听力损失在91dB以上、听阈曲线呈下坡型或岛状型、伴有眩晕、在治疗15d以上听力仍无改善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突聋122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聋病因可能是病毒性正理为或听神经炎,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有眩晕症状、原有一耳突聋未恢复,重度聋、全聋、脑干电位反应测听无反应者预后差,中度聋平坦型听力曲线者预后及疗效较好,脑干电位反应测听值可作为预测患者听力恢复或突聋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突聋的发病年龄、病程及伴随症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50例,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3天内就治的患者有效率达97.13%;起病〉2周就治者有效率为58.33%。年龄〈45岁者有效率为91.91%;46-60岁者有效率为85.36%;〉60岁者有效率75.00%。伴有眩晕及耳闷塞感者有效率60.86%;不伴者有效率94.48%。结论:突聋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以中青年发病者治疗效果佳,无伴随症状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对122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学检查结果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治疗有效耳听阈固定时间平均为21.84d。耳聋程度重者预事差,听力图为下坡型和全聋型者预事差。怕反射阈值对判断预后无明显意义,而能否测出声反射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志  方琦 《华夏医学》2004,17(6):967-969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14例(134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曲线形状、听力损失程度列项分组,对治疗前后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各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年轻人突聋治愈率高于老年人,越早治疗听力预后越好,早治疗优于晚治疗,听力损失严重者听力恢复较差,尤其是全聋者预后更差,听力曲线呈上升型或平坦型者较下降型或全聋型理想。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突聋治愈率的关键.听力曲线图可为突聋预后做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德威  陈向阳 《广东医学》2001,22(4):353-35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西医治疗组 3 2例 ,按常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5 0例 ,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复方丹参制剂静滴和血府逐瘀汤口服 ,比较两组疗效。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 ,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 69%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影响预后的因素中 ,发病后听力不稳定者、发病至治疗的间隔期 >7d者、初诊听力损失严重者及有合并症者预后差。结论 以活血化瘀为主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听力恢复较满意 ;除了治疗方法外 ,还有一些因素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以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56例(共57耳)中度以上平坦型(22耳)和全聋型突聋(3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33耳常规用药治疗(常规用药组),24耳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巴曲酶治疗(联合组)。结果联合组(66.7%)和常规用药组(33.3%)治疗中度以上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8)。平坦型与全聋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6)。结论常规用药联合巴曲酶能显著提高中度以上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药物,且全聋型较平坦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听力损失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对纯音听阈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纯音高频听阈(4 000 Hz及8 000 Hz)损失较重,高频听阈(4 000 Hz+8 000 Hz)大于低频(250 Hz+500 Hz)听阈的患者预后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8 000 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4 000 Hz听阈及听力损失类型。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突聋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高频听力损失程度是突发性聋预后的一个可靠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9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常规治法对99例感音神经性聋及突聋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52.8%。并发现其疗效与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证型有密切关系,年龄越轻,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气滞血瘀型疗效最佳;突聋患者发病时如伴眩晕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影响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聋的发病时间、年龄及眩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及伴随有无眩晕的突聋患者150例,采用以前列腺素E1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助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关系,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小于2周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其有效率达97.22%;起病大于3个月就治者,其有效率为58.33%。从年龄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为91.91%;46~60岁者有效率为85.36%;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75.00%。伴随症状看,伴有眩晕者有效率60.86%;不伴眩晕者有效率94.48%。结论:突聋的疗效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以中青年发病者治疗效果佳,伴眩晕的疗效差,不伴眩晕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202例突发性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202例突发性聋,用扩张血管药维生素B_1及高压氧治疗,有效率为52.6%,7d内治疗有效率为74.5%。听力曲线恢复在用药后2周接近固定,3周大部完全固定;谷、峰型及上升型听力曲线恢复好,全聋及下降型最差,平坦型居中;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前庭症状与预后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器官受累特点,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起病时间以34孕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器官受累情况、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器官损害以胎盘为主,胎盘损害发生率比晚发型有显著升高(P<0.005);伴有器官受累者的新生儿预后较无受累者差;在伴有器官受累者中,早发型新生儿预后较晚发型差。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时间越早、器官受累越严重,其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婴情况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影响患者听力恢复的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9月―2022年10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的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共89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患耳、发病至就诊时间、有无伴随症状(耳鸣、头晕、耳闷)、有无伴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以及血液学参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血脂)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性别、患耳、耳鸣、耳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与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疗效无关;年龄≥40岁患者有效率为33.90%明显低于年龄<40岁的86.96%。伴眩晕者有效率为25%,低于不伴眩晕者的63.4%;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数、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FAR、PLR、NLR与预后影响无明显相关性;而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相关性;对年龄、眩晕、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而眩晕、...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肉芽肿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恶性肉芽肿74例进行临床分析。均用~(60)Co放射治疗,其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2%,72.1%,63.5%和40.0%。并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年轻者预后差;有发热者比无发热者预后差;病变广泛者较病变局限者预后差;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李曰戟  关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55-13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起病3-7d就治者有效率为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从年龄上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83.3%;46-60岁者有效率70.0%;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33.3%。伴有眩晕者有效率42.8%;不伴眩晕者有效率86.5%。听力曲线平坦型的有效率73.8%,上升型的有效率100%,下降型的有效率62.9%,全聋型有效率27.8%,其他型的有效率66.7%。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369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频下降型82例,高频下降型37例,平坦下降型105例,全聋型145例;男性145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50.2±10.5)岁.按照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分型统计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分析其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为无效与有效、显效、治愈3种疗效患者NL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低频下降型与其他3种类型NLR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4种听力曲线类型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均可反映预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高则预后好,支持炎症理论在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中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较其他3种听力曲线类型高,提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是评估突发性聋预后的可靠指标,在评估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并对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204例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突发性聋患者经综合治疗141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69.1%;发病年龄为50岁及以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者;发病1周内就诊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周后就诊者;听力损失中度及以下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及以上者;无眩晕患者经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眩晕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及患耳侧别对突聋预后无影响;发病年龄、发病至干预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伴有眩晕是影响突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