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宇红 《海峡药学》2009,21(11):238-240
将我院2007年~2008年收集上报的81例ADR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涉及各个科室;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ADR的例数最多;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8%;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1%;ADR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坏最常见,有44例(占54.3%);此外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
姚毅强  徐春梅 《海峡药学》2010,22(3):211-213
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10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2例ADR中,女性占总报告例数的61.76%(63例);报告ADR最多的职业为护士,占总报告例数的88.24%(90例);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93.14%(95例);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50.98%(52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29.41%(30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占总报告例数的7.77%(8例)。  相似文献   

3.
275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雄  范岳邦  藏云吉 《中国药房》2008,19(15):1185-1186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雅安市2005~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75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5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0·4%;2006年113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9·8%;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令新  莫火弟 《海峡药学》2008,20(7):137-139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22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5.1%,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6.0%;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48.9%,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而较严重的ADR有5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5.9%。  相似文献   

5.
李芹格  刘丽娟 《中国药房》2007,18(23):1811-18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师、药师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60.0%和36.4%;口服给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7.3%);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52.7%);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41.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乐文清  袁以凯  朱灿 《安徽医药》2011,15(3):387-388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该院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64.1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8.5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23.13%。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做好ADR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叶迎春 《医药导报》2010,29(9):1237-1239
[摘要]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2004~2008年各科室上报的211例ADR报告按ADR程度、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ADR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上报ADR报告最多的为药剂科,占总报告例数的31.28%;>50岁人群发生ADR 129例,占总报告例数61.14%;静脉注射引发的ADR占总报告例数的53.08%;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占20.8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38.8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1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兰瑛 《中国药房》2009,(11):859-8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9月~2007年12月收集的141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ADR中,女性占总例数的65.25%(92例);年龄19~60 a人群占总例数的60.99%(86例);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总例数的61.70%(87例);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11%(74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3.94%(34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37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37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372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3.0%;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5.0%;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3.4%.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87.3%.结论:应加强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0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100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8%;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紫萍  邓英光 《今日药学》2010,20(8):52-53,56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9-03~2010-03收集到的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68.5%;抗微生物药品的ADR发生率最高,占35.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50%.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及时上报ADR报告,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林田泉  陈瑶 《海峡药学》2009,21(10):203-204
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158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在158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总例数的43.7%,妇产科用药占总例数的25.3%;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3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5%。  相似文献   

13.
我院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利华 《中国药事》2009,23(5):507-50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6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师为主,占总例数的80%;静脉给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90.8%;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53.8%;ADR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道反应及皮肤损害为主,分别占46.2%和29.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院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定峰  黄金城 《中国药房》2007,18(14):1101-11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06年9月收集到的4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7例ADR中,患者性别无差异,41~60a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16例(占30·2%),生物制品15例(占28·3%),抗感染药8例(占15·1%);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其质量监测,并进一步完善我院ADR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彭启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85-1086
目的:了解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概况,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集到的8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0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8.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5.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43.6%;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54.1%,护士呈报最少,占3.5%。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2年~2005年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燕  吴激  曾平  李进文  陈召晖  赵小兵 《中国药房》2006,17(21):1648-165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制作Excel表,对2002年~2005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为总报告例次的50%;ADR报告总数偏少。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8,自引:11,他引:78  
目的:了解我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方法:对我市2004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50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01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5 .1 % (226例) ,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6 .0 % (80例) ;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8.9 % (245例) ,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而较严重的ADR有21例(4.2 % ) ;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5. 9 % (330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我省2003年ADR监测中心收集的402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4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8.3%(19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7%(59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4.8%(100例),其次是消化和神经系统,而较严重的ADR有15例(3.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3.6%(296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慧 《中国药房》2015,(5):634-635
目的:了解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1-6月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病历中,每月随机抽取50份,采用Excel软件对其中发生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份病历中,共有89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ADR。其中,7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例数最多,有31例(34.83%)。涉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最多,其中头孢替安引起ADR例数最多,占33.71%;其次是头孢唑肟钠和头孢曲松钠,分别占21.35%、16.85%。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7例,占29.03%。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以及一定的滥用情况,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方法:对我院216例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氟喹诺酮类,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1.59%,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伤等;较严重的ADR有1例。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