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海马区NFкB;的影响及其在海马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氧高二氧化碳2周组(2HH)和低氧高二氧化碳4周组(4H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3区NF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的凋亡.结果 NC组大鼠海马CA1/3区可见NFкB/p65少量表达于胞浆,而模型组可见NFкB/p65在细胞核内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4周组最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也以4周组最明显.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能引起大鼠海马区NFкB活化,NFкB活化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核因子-κappaB (NF-κB)激活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 6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每组32只,各组又均按时间点分为1、6、12、24 h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经分离、结扎左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左侧海马CA1区NF-κB P65核阳性表达以评价NF-κB活化情况和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NF-κB P65核阳性表达增强和神经细胞凋亡增多,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大鼠缺氧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数与NF-κB P65核阳性表达细胞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878,P<0.01)。结论 缺氧缺血诱导了海马CA1区NF-κB P65核移位即NF-κB激活;持续活化后的NF-κB可能与神经细胞的死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NC)、低O2高CO21周组(1HH)、2周组(2HH)、3周组(3HH)和4周组(4HH)。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以RT-PCR检测海马Bcl-2mRNA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低O2高CO2时间延长,凋亡指数(AI)及BaxmRNA水平进行性升高;Bcl-2mRNA先升高后下降(均P〈0.01)。AI与BaxmRN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4,P〈0.01),而与Bcl-2mRNA/BaxmRNA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05,P〈0.01)。结论:慢性低O2高CO2可以诱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Bcl-2/Bax比值下降是促进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孙玉华  贺维亚  李保平 《广东医学》2016,(17):2558-2562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CDK5及p35的表达情况探讨B7T的作用机制。方法12月鼠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370±40)g,安全随机法分为Sham-Saline组(假模型+生理盐水)、2VO-Saline组(模型+生理盐水)、2VO-B7T组(模型+B7T)。药物干预完成后,进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完成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大鼠制作组织切片,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查。对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和齿状回中BrdU 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对CDK5和p35采用光密度分析。结果2VO-Saline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和跨越平台所在象限的次数与Sham-Saline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O-B7T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和跨越平台所在象限的次数与2VO-Sa-line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O-Saline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细胞、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Sham-Saline组显著增多(P<0.01),且凋亡细胞呈散在分布。连续给予B7T 干预14 d后,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数量与2VO-Salin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O-Saline组老龄大鼠海马DG/CA1区锥体细胞层CDK5和p35表达显著高于Sham-Saline组(P<0.01)。经B7T干预后,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中DG/CA1区锥体细胞层CDK5和p35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2VO-Saline组(P<0.05)。在目的象限游行时间及跨过平台区域的次数与海马CA1区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大鼠在目的象限游行的时间及跨过平台区域的次数与新生神经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B7 T可改善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B7 T促进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神经发生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CDK5、p35的表达有关。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神经发生与其认知功能改善密切相关,且神经发生是认知功能改善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DNA(NF -κB)结合活性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 ,及NF -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MSA法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F -κBDNA结合活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 (TUNEL染色 )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原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NF -κBDNA结合活性于再灌注 6h开始升高 ,再灌注 12h达高峰 ,再灌注 72h其结合活性仍保持一定水平 ,再灌注 7d其结合活性达对照组水平。再灌注 2 4h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 ,再灌注 72hCA1区凋亡细胞达高峰。结论 NF -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NF -κB在脑缺血再灌后的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聪 《中原医刊》2009,(9):16-1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对柔红霉素(DNR)诱导K562细胞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K562细胞的NF—κB活化,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DNR同时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NF—κB活化的作用;DXM50μg/L能显著抑制DNR诱导的K562细胞的NF—κB活化和增强DNR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NF—κB活化抑制率为20.17%(P〈0.01),细胞凋亡增强率为25.44%(P〈0.01)。结论DNR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κB p65活化;DXM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其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琴  张勤  李光乾  周素芽 《浙江医学》2016,38(9):598-602
目的观察大鼠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中 Toll 样受体 4(TLR4)、NF-κB 和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的动态表 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惊厥后脑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 方法 将 106 只 SD 大鼠随机 分为 0.9%氯化钠组(A 组)、SC 组(B 组)和 PDTC 组(C 组),B 组根据大鼠惊厥后处死时间(4、24、48 和 72h),分为 B1~B4 组,B 组和 C 组大鼠惊厥持续状态模型的制作采用氯化锂 - 匹罗卡品法,C 组在大鼠制模成功后,每天腹腔注射 PDTC(100mg/kg)1 次,连用 3d,于惊厥后 72h 处死。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 NF-κB/p65 的表达;RT-PCR 法检测海马 TLR4、 caspase-3 mRNA 表达的动态变化;TUNEL 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的变化。 结果 B 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存在动态变 化,72h 内病变进行性加重;C 组大鼠病理改变较 B4 组减轻。B1~B4 组海马神经元胞核内有不同程度 NF-кB/p65 的表达,且较 A 组 明显升高(P<0.05 或 0.01)。C 组较 B4 组 NF-κB/p65 表达明显下降(P<0.01)。B1~B4 组 TLR4、caspase-3 mRNA 的表达量均高 于 A 组 (P<0.05 或 0.01),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2h 达到高峰;C 组 TLR4、caspase-3 mRNA 的表达较 B4 组明显降低 (P< 0.05)。B 组在惊厥 24h 后海马 CA1 区 TUNEL 阳性细胞数已明显高于 A 组(P<0.01),72h 达高峰,而 C 组 TUNEL 阳性细胞数较 B4 组明显下降(P<0.01)。 结论 惊厥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 TLR4、NF-κB/p65 和 caspase-3 的表达增强。NF-κB 抑制剂 PDTC 可 以下调 TLR4 和 caspase-3 的表达,并使神经细胞凋亡减轻;提示 TLR4/NF-κB 信号通路在惊厥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应用水迷宫筛选出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模型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2-VO)制备VD模型,每组大鼠均在术前及术后2、3个月行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能力和空间辨别力;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和I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P<0.05),海马区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减少NF-κB p65、ICAM-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抑制NF-κB与TNF—α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敏慧  李光乾 《浙江医学》2010,32(8):1163-116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惊厥持续状态(statusconvulsion,SC)幼年大鼠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GRP78/Bip)、前凋亡因子(CHOP/GADD153)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幼年SD大鼠11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惊厥持续状态组(SC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NM组)三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氯化锂-匹罗卡品、尼莫地平和氯化锂-匹罗卡品进行处理,各组又均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4、24、48h处死。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SC模型;RT—PCR技术检测海马GRP78/Bip和CHOP/GADD153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海马CA1区中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SC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或001oNM组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较SC组低,但高于NC组(P〈0.05或0.01)。与NC组相比,SC组各时间点海马GRP78/BipmRNA和CHoP/GADD153mRNA表达均升高。NM组GRP78/BipmRNA、CHOP/GADD153mRNA表达情况与SC组表达规律类似,但表达水平有差别。结论NM预处理可以影响CHOP/GADD153和GRP78/Bip的表达,缓解内质网应激,减轻惊厥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时主动脉局部炎症信号NF-κB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对侧肾动脉部分结扎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RT-PCR检测NF-κB p65亚基、I-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65亚基蛋白表达,凝胶迁移率法测定NF-κB活性,并用图像分析定量。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 p65亚基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亚基蛋白表达和活性也显著增加(P〈0.01),并随病程延长而进一步上升。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明显抑制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组分表达和活性升高。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NF-κB炎症信号通路存在显著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物高压大鼠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及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低氧4w后伴高二氧化碳2w组(HH),HH后吸空气3w组(HC)与HH后氧疗3w组(HO)。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空间隔重量比(RV/LV+S),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变化。结果:(1)mPAP,RV/V S及血浆ET-1浓度:HO组比HC组明显降低(P<0.01)。(2)mPAP与血浆ET-1呈良好的相关性。(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O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长期氧疗可明显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1的浓度及肺动脉压,减轻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草酸18α体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p55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成年(2月龄)野生型鼠[p53(+/+)]和p53基因敲除[p53(-/-)]鼠分成4组:p53(+/+)鼠生理盐水组、p53(+/+)鼠甘草酸治疗组、p53(-/-)鼠生理盐水组和p53(-/-)鼠甘草酸治疗组;建立左肾IRI模型,于再灌注后0、1和7d处死动物,制作双肾(右肾作自身对照)标本。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定量检测p5I的表达,并用EIG综合图像分析系统对NF—κB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坏死,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甘草酸治疗组比生理盐水组轻、p53(+/+)鼠组比p53(-/-)鼠组轻(P〈0.01)。各组IRI肾NF—κB蛋白的表达在IRI后0d即开始增加,1、7d点,NF—κB蛋白的表达在p53(+/+)鼠比p53(-/-)鼠湿著减少,甘草酸治疗组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少(P〈0.01);p53(+/+)鼠甘草酸治疗组p53蛋白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多(P〈0.01)。p53的表达与肾小管坏死和NF—κB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甘草酸可能主要通过对小鼠IRI肾脏p53表达的上调,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肾小管坏死,从而对IRI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0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每组34只。模型组和丁苯酞组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丁苯酞组大鼠建模后给予丁苯酞(4.5 mg·kg-1)治疗,假手术组大鼠每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表现,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38、磷酸化p38(p-p38)和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和MAPK 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核和细胞膜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破裂,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细胞结构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1),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p-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p-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MAP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MAP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强迫大鼠游泳4周建立抑郁模型。用Nid染色观察海马CA1和CA3区锥体神经元的形态。结果:用药4周(Ⅵ)组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计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在CA3区,模型组、用药1次组和用药1周组海马锥体神经元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Ⅰ)组(P〈O.05),用药2周组与Ⅰ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CA3区神经元计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长期用药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Arg)脂质体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 w组(H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加L-Arg4w组(LA组)和低氧高二氧化碳加L-Arg脂质体4 w组(LL组).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eNOS活性,用液体闪烁仪测定[3H]-瓜氨酸的生产量,计算肺动脉总一氧化氮舍酶(tNOS)的活性,组织原位杂交观测肺细小动脉eNOS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H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重量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比(RV/LV S)均高于NC组,LL组均明显低于LA组与HH组.②HH组的肺组织匀浆tNOS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1),LL组高于LA组(P<0.05),而LA组与HH组无明显差异.③HH组的肺动脉tNOS活性显著高于NC组(P<O.01),而LL、LA、HH三组的tNOS活性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④HH组的肺细小动脉eNOSmRNa的平均吸光度值低于NC组(P<0.05),LA组高于HH组(P<0.05),而LL组明显高于HH组和LA组(P均<0.01).结论:L-Arg脂质体较L-Arg有更明显的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和减轻右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Arg脂质体促进L-Arg的跨膜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C57BL/6野生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组)、盐水造模组(MS组)、米诺环素造模组(MM组)。将造模组小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舱内,通过氮气调节舱内氧浓度,使其维持在9%~11%,通入二氧化碳使其浓度维持在5%~6%,每天8 h,共4周。造模2周后,每天造模结束MM组立即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 mg/kg),MS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小鼠饲养到规定时间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小鼠快速分离出两侧海马,右侧用于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左侧用于荧光定量PCR测定IBA-1 mRNA、MMP-9 mRNA的表达。结果:NC组海马区可见静息态、呈树枝状、胞体小、突起多的小胶质细胞,MS组可见胞体肥大、突起较少的小胶质细胞,MM组有散在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与NC组相比,MS组IBA-1 mRNA、MMP-9 mRNA表达上调;与MS组相比,MM组IBA-1 mRNA、MMP-9 mRNA表达减少。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下小鼠海马区IBA-1表达上调,提示有一定程度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米诺环素可抑制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这可能与减少MMP-9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丁基苯酞(DBT)在慢性脑缺血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缺血高剂量DBT组、缺血低剂量DBT组,每组15只.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及颞叶皮层组织形态学、NF-κB及COX-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不同剂量治疗1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及颞叶皮层神经元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减轻;NF-κB p65、COX-2阳性细胞数表达减少(P<0.01),高低剂量组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基苯酞可以减轻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NF-κB p65、COX-2的表达,可能是丁基苯酞抑制炎症反应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表达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对HEK?293T细胞中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检查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PKC?α/NF?κB?p65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大鼠PKC?α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omplete sequence coding,CDS)序列,将其插入到pIRES2?EGFP空载质粒中,构建野生型(wide type,WT)PKC?α过表达质粒(pIRES2?PKC?α?WT,PKC?αWT);在PKC?αWT质粒的基础上,将PKC?α第25位丙氨酸(A)与368位赖氨酸(K)分别突变为谷氨酸(E)和精氨酸(R),即构建持续活化(constitutively active,CA)突变型PKC?α过表达质粒(pIRES2?PKC?α?A25E,PKC?αCA)和显性负性(dominant negative,DN)突变型PKC?α过表达质粒(pIRES2?PKC?α?K368R,PKC?αDN)。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NF?κB?p65过表达质粒(pIRES2?NF?κB?p65,p65WT)分别与上述各PKC?α过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PKC?α、NF?κB?p65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再将上述不同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46 h后予50 ng/mL SIN处理细胞2 h,再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SIN对PKC?α、NF?κB?p65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菌液PCR及测序证实,上述PKC?α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HEK?293T中过表达PKC?αWT或PKC?αCA可促进NF?κB?p65的磷酸化,且过表达PKC?αCA时尤为显著,而过表达PKC?αDN后NF?κB?p65的磷酸化无明显变化。SIN处理可抑制PKC?αWT、PKC?αCA和PKC?αDN转染组HEK?293T细胞中PKC?α的磷酸化,同时也能抑制过表达PKC?αWT上调的NF?κB?p65磷酸化修饰,但不影响过表达PKC?αCA和PKC?αDN对NF?κB?p65的磷酸化作用。结论:过表达PKC?α可促进HEK?293T细胞中NF?κB?p65的磷酸化,SIN处理HEK?293T细胞后可通过抑制PKC?α的磷酸化下调NF?κB?p65的磷酸化修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中的价值,并观察大鼠海马p38MAPK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将63只雄性SD大鼠分成模型组、普罗布考组以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普罗布考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作出本研究所需大鼠模型,普罗布考组大鼠给予普罗布考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则分别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TUNEL法测定三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并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法测定大鼠的空间认知功能,同时采取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大鼠在第1天、2天及3天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时间要显著小于模型组( P<0.01);普罗布考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大于模型组( P<0.01);普罗布考组大鼠海马p38MAPK蛋白表达及海马区细胞凋亡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结论:普罗布考用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中有明显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能够通过对海马P38MAPK的抑制从而实现抑制海马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