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与核素骨显像诊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31例(45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和研究结果。X线检查阳性率为80%,核素骨显像阳性率为97.8%,结果表明对早期病灶,骨显像较x线平片敏感,文内比较分析了x线平片与骨显像在诊断中的价值。对x线平片阴性而可疑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应做骨显像检查,以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2.
核素骨显像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显像结果、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股骨头坏死等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两侧股骨头放射性比值、股骨头与股骨干比值及股骨头与髂前上棘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股骨头无缺血组施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比率高于缺血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比率低于缺血组,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几率明显低于缺血组;股骨头缺血组的定量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股骨颈骨折后术前早期骨显像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缝匠肌蒂骨瓣植骨治疗45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较易发生骨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难题,自1980年3月~1992年5月采用缝匠肌骨瓣嵌入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5例.其中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随访时间5年6个月.疗效评定:优24例,良12例,优良率90%.骨折愈合38例,愈合率95%;骨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2例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骨愈合后迟发性股骨头节段性塌陷.股骨头坏死率10%.认为此术式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核医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英  陶杰  姚南 《中华核医学杂志》1994,14(2):70-72,T005
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获得了23例新鲜股骨颈骨折、76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和30例正常骨盆图像.结果显示:(1)正常骨盆、股骨头放射性低于髋臼,髋臼低于髂前上嵴,其头臼比(H/A)为0.68±0.07;臼髂比(A/I)为0.82±0.13;头髂比(H/I)为0.56±0.11.(2)核医学诊断应考虑受伤期限和手术期限,同样表现发生在不同时期其意义不同.骨折6~8周,股骨头放射性仍缺损提示早期坏死;骨折4~6月,骨折线放射性仍浓集表示骨折不愈合;骨折后18个月股骨头放射性明显高于髂前上嵴,H/I>2.03±0.75提示晚期股骨头坏死;如果髋臼放射性明显高于髂前上嵴,A/I>1.87±0.73,表示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三相骨显像对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动物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1只幼狗的髋关节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NA),以诱导一过性滑膜炎.用核素三相骨显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注药侧股骨头血供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髋关节内注入NA可诱发注药侧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TSH)和股骨头血供降低,但于4周后恢复正常.未见股骨头坏死迹象.故动态核素三相骨显像的定量分析对TSH具有早期诊断和判断病程阶段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三相骨显像在小儿股骨头骺滑脱患者病程及治疗过程中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AV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在我科进行99mTc-MDP三相骨显像的股骨头骺滑脱患者影像资料,共20例病变髋关节。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 9岁。全部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完成了三相骨显像,术后复查12例次,复查次数1~2次,随访时间2~12个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三相骨显像诊断标准为患侧股骨头区域出现血流灌注减低,延迟相表现为股骨头骨代谢稀疏缺损,或呈"炸面圈"征。影像结果采用目视及感兴趣区ROI勾画半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病例中,99mTc-MDP三相骨显像共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6例(33. 3%)。其中5例为不稳定型,经随访全部与临床诊断相符; 1例为稳定型,但这例患者经随访排除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诊断。三相骨显像最早在术后3天即可发现股骨头区域的血流灌注及骨代谢减低而探测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结论三相骨显像是早期诊断骺滑脱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手段。对于骺滑脱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常规进行三相骨显像可为预后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明确有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及发生时限,为临床决策及手术效果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核素骨显像表现、方法:采用SPECT对怀疑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30例病人进行核素骨显像。结果:30例患者中发现共25个股骨头受损,其中5个表现为患侧股骨头放射性减低;6例表现为患侧股骨头放射性增高;8例表现为患侧股骨头周围放射性增高,中心放射性减低,呈典型的‘炸面圈’征;6例表现为患侧股骨头呈不规则放射性增高和降低的‘混合型’。结论:核素骨显像在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方面优于X线、CT,甚至优于MRI。  相似文献   

8.
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年9月-2002年1月收治的3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38例中,Garden II型49例,Ⅲ型68例,Ⅳ型21例。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结果:138例中,17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2.3%,其中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患者81例,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6.2%,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移植57例,1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21.1%。结论:股骨颈骨折所致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发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良好的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可达理想的治疗效果。股骨颈骨折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不必同时采用骨瓣移植用以防止股骨头坏死或骨不连的发生,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全身健康状态好,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仍然是临床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骨斑点症为一罕见的骨质异常增生性疾患,好发于骨盆、手足小骨、长骨骨骺及骨端。脊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及长骨骨干极少发病[1]。本文报告骨斑点症4例的X线表现。临床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26岁。2例因腰痛、1例因双侧髋关节痛摄片发现;1例因外伤摄片偶尔发现。全部病例均摄取全身骨骼X线片,1例行股骨头CT检查。X线表现1.发病部位;4例患者病变范围不一,其中1例较为广泛,除颅骨、脊椎未发现病变外,共累及全身130块骨。肩、肘、膝关节及股骨头受累者2例。局限于手、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3年9月-2005年3月收治的21例股骨颈骨折术前患者和获得随访的1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计算患头/健头放射性计数比值、以及头/臼比和头/髂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21例术前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股骨头放射性分布大致正常,4例轻度缺血,15例严重缺血.1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中,3例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处于高代谢,4例1年后复查患者放射性分布接近正常,3例患者术后3年复查出现轻度晚期缺血. 结论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可以早期大致观察股骨头的血运和代谢情况,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带血管蒂髂骨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狗32只,分为带血管蒂骨膜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及对照组共三组,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荧光物质标记,微血管造影及骨密度检查,结果表明,带血管的骨膜在坏死股骨头内及不负重的情况下能良好成骨,并能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重建血运,带血管蒂骨膜移植的成骨作用和重建血运作用较带血管蒂骨移植为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留置导管在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持续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 结果 19例均经临床6~12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改善率75.8%.63%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结论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骨髓内减压与加压注药在成人 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骨髓内减压与动脉脉冲加压注药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ZC-Ⅰ型椎间盘切割器骨钻对8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骨减压,并介入靶血管脉冲式五联药物灌注,进行联合治疗。结果通过12~48个月的随访观察,关节疼痛缓解率,关节活动改善率,头颈区新生血管、新生骨改变均有显著变化。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单纯介入药物灌注。  相似文献   

14.
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DSA对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前后股外、内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造影技术有关问题,着重介绍了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结果:本组资料经介入治疗后患侧血管DSA较治疗前明显改变者占61.1%,可见股外、内旋动脉分支增多、增粗、头上、下支明显延长至股骨头区,明显改善了血供情况,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成正比。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明显改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介入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了动物模型复制和152例患者的临床应用.动物实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前者股骨头软骨下区损伤程度较轻,骨修复较明显.临床观察介入治疗对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和恢复骨关节功能有较明显疗效.本研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局部给药,保证了病变部位血管内药物浓度,达到扩张血管、溶解脂肪栓子、改善血供的目的,对延缓骨坏死的发展,促进股骨头的修复和新生骨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78例113个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管造影资料与45例46个正常股骨头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28例(35.9%),51支血管,其中髂内动脉壁支变异17支(33.3%),旋股内侧动脉变异29支(56.9%),旋股外侧动脉4支(7.8%),旋股内外侧动脉共干1支(2.0%)。对照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异常5例5支,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可能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转子间外展截骨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转子间截骨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关系。方法转子间外展截骨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30例35髋,观察术前、术后X线片和CT片影像变化。测量马蹄角、角赘角和角赘比。健侧10髋马蹄角正常对照。结果转子间外展截骨术使马蹄角与头赘媾和关节。股骨头坏死塌陷组,马蹄角均值(19.88±2.27)°;角赘角均值(30.80±2.09)°;角赘比1.3:1。正常组,马蹄角均值(20.00±1.77)°。两组马蹄角比较,统计学无差异。结论股骨头坏死塌陷椭圆变形,马蹄角不变;行转子间外展30°截骨术,启动头赘马蹄关节。  相似文献   

18.
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外伤性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研究,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对38例成人外伤性肥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介入治疗后38例患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治疗后X线复查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介入插管灌注溶药物法治疗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7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eld ing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率达97.3%,X线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生骨生成。显示治疗后动脉血流增快,静脉血流情况改善。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的血脂变化规律及其与MS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方法1~1.5年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包括实验组16只,每周2次臀肌注射甲强龙8 mg/kg,在给药2、4、6、8周周末各处死4只;对照组4只,在2、4、6、8周周末各处死1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血脂和MSCT灌注检查,获得甘油三脂(TR IG)、胆固醇(CHOL)、股骨头血流量(Perfusion)、峰值增强值(PEI)、峰值增强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指标。血脂指标、MS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动物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在给予激素后2周TR IG、CHOL明显增加,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给予激素后2周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股骨头内PEI和MTT仅在给药后4周有所下降。TR IG、CHOL的增加与股骨头血流量的下降有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结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血脂的增加与血流量的下降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