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PACHEⅡ评分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并判断其预后,且探讨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268例,比较生存患者(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与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并计算死亡与生存患者预后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PACHEⅡ评分区分死亡与生存患者预后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客观准确反映脑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及预后,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方法将113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血清TH水平测定。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8分为危重症组,评分8分为轻中症组。其中危重组57例,轻中症组55例,比较2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危重组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低T3组和非低T3组(T4、TSH),比较2组APACHEⅡ评分,并将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两变量间进行散点相关分析,最后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评估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结果危重症组FT3水平(2.887±0.307)pmol/L显著低于轻中症组(3.925±0.397)pmol/L(P0.001),低FT3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T4水平及低T4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TSH水平(1.150±0.251)μ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0.684)μIU/mL(P0.001),低TSH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中低FT3组与非低FT3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只与FT3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点相关分析显示,只有FT3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FT3与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越重,患者体内FT3水平越低,低T3发生率越高,TSH水平越低,低TSH发生率不变。在急性脑血管病危重症中,甲状腺激素水平(T3)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判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399例ACI患者在发病3d内分别进行A-PACHEⅡ和NIHSS评分,以发病28d时生存或死亡判断预后。以ROC曲线下面积衡量两种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能力,找出最佳界值;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对两种评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函数方程式计算准确度。结果APACHEⅡ和NIHSS评分预测AC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和0.822,生存或死亡的界值分别为12分和10分,预测准确度分别为74.5%和76.9%;二者联合的预测准确度为85.5%。结论APACHEⅡ和NIHSS评分对预测ACI患者的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但两者结合预测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界值。方法:对1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构筑入院第1天的ROC曲线,评价和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结果:APACHE 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分辨度好,能较好区分近期可能死亡的患者和可能存活的患者,其预测界值为15分;15分以上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5分以下者。结论:APACHE Ⅱ评分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预测有较好的实用性,是一种较理想的脑出血病情评价系统,其死亡界值为15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急性高血压脑出血12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6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60例(观察组)。结果 两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7 d ND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28 d病死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P<0.05)。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和NDS评分与术后28 d病死率都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82,-0.192,0.433;P<0.05)。结论 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降低术后APACHEⅡ评分和提高GCS评分,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状况,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共纳入ICH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观察组联合应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5mg·d-1×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GCS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昏迷程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正常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可有效改善ICH患者APACHEⅡ、GCS评分与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ACHⅡ评分在小脑出血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经头部CT确诊的小脑出血患者,分别统计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肿量、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30d实际病死率。根据APACHEⅡ评分计算出预测病死率,以预测病死率50%和75%两个四分位点将观察样本分为三个段别,比较各段别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8例小脑出血患者中评分20分者共26例,平均预测病死率35.54%(23.36%~49.5%),保守治疗20例,微创手术治疗6例,疗效均显著,30d病死率均为0%;评分20~27分者共34例,平均预测病死率64.68%(53.15%~73.15%),保守治疗9例,死亡6例,微创手术治疗25例,死亡5例,微创手术治疗组30d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及预测病死率(P0.01);评分≥27分者共8例,平均预测病死率83.41%(75.91%~89.75%),保守治疗3例,死亡3例,微创手术治疗5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均较差,与预测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PACHEⅡ评分在小脑出血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APACHEⅡ评分在20~27分之间的小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Copeptin、IGF-Ⅱ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2018年12月1日于该院就诊的96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9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的检测。评估实验组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后血清Copeptin水平逐渐降低,IGF-Ⅱ水平逐渐升高。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之间的Copeptin和IGF-II水平有差异(P0.05);轻型组患者IGF-Ⅱ水平高于中型组,Copeptin水平低于中型组;中型组患者血IGF-Ⅱ水平高于重型组,Copeptin水平低于重型组。APACHEⅡ评分与Copeptin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GF-II水平呈负相关。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预后越差,入院时血清Co-peptin水平越高,IGF-Ⅱ水平越低。结论通过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APACHEⅢ评分系统评估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年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Ⅲ)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大小、数量的关系,评价APACHE Ⅲ评分系统预测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首发14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APACHE Ⅲ评分,计算各病例的死亡危险度,记录发病14d内生存情况,采用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评定APACHE Ⅲ评分系统,预测脑卒中死亡的价值。然后根据CT或MRI表现分层分组,比较各组APACHE Ⅲ评分情况。结果①出血性脑卒中病变位于基底节、内囊,多发大病灶患者APACHE Ⅲ评分较高(P<0.01);②APACHE Ⅲ预测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的敏感性70.27%,特异性92.66%;③ROC曲线位于左上角,远离机会线。结论APACHE Ⅲ评分系统可以客观地评价脑卒中危险程度,对预测脑卒中急性期生存情况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n=18)和甘露醇组(n=2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分别以75 g/L高渗盐水和200 g/L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高渗盐水组:(25.36±8.56)分;甘露醇组:(26.78±9.20)分]和GCS评分[高渗盐水组:(6.04±1.23)分;甘露醇组:(6.45±1.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治疗后第1、2、3天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02±5.45)、(19.36±5.26)、(16.64±3.8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亦低于甘露醇组[治疗后第1、2、3天分别(25.69±7.31)、(23.26±6.85)、(19.35±5.33)分](均P0.05);治疗后GCS评分与治疗前及甘露醇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高渗盐水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所有指标选取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最初24 h的平均值。并分析APACHEⅡ评分的高低与首次出血情况、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后45 d与90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等的关系。结果APACHEⅡ评分越高,应激性溃疡出血首次发生时间越早、出血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P<0.05)。生存者治疗后45 d与90 d时NDS及ADL降低越不明显(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首次出血发生时间越提前、出血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及死亡率就越高,而且生存者治疗45 d与90 d时NDS及ADL降低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是兼顾了患者的全身生理学指标、实验室检查和既往健康状况的一种评分方法。我们就APACHE Ⅱ评分对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预后界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目前尚缺乏系统、可靠的评分预测系统。但临床上早期可以通过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来判断其发生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APACHEⅡ)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对ICU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和预后评估。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与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解放军401医院全髋关节置换病例98例(106髋)的动态APACHEⅡ评分,包括置换前、发生深静脉血栓时及出现肺栓塞时,比较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APACHEⅡ评分差异,以及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发生肺栓塞组与未发生肺栓塞组的APACHEⅡ评分差异。 结果与结论: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置换前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肺栓塞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肺栓塞组(P < 0.05)。提示APACHEⅡ评分与早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后,APACHEⅡ评分与肺栓塞发生有相关性,且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肺栓塞发生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人神经病学评分在国人脑血管病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加拿大人神经病学评分标准(CNS)在国内急性脑血管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并随机选择85例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于入院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一周和第三周分别计分,结果发现凡入院时CNS小于3.83者预后不良,小于2.76得均死亡,CNS大于7.87者预后良好,大于10者可获临床痊愈。提示CNS对国内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具有肯定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第4版(APACHEⅣ)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的APACHEⅣ评分与APACHEⅢ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APACHEⅣ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APACHEⅣ评分显著高于APACHEⅢ评分,且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APACHEⅣ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与存活患者APACHEⅢ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Ⅳ评分系统的预测病死率显著低于APACHEⅢ评分系统。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APACHEⅣ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0.028,显著高于APACHEⅢ评分(0.805±0.028),APACHEⅣ评分标准化死亡比值(SMR)为1.142,对病死率低估,且APACHEⅣ评分的灵敏度较APACHEⅢ评分高,达到79.72%。结论 APACHEⅣ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预测中的准确度高及评估效能显著优于APACHEⅢ评分系统,在总体患者预测病死率中存在低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4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危险评分,观察其相应麻醉及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出血量、部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合并症、生命体征等各项参数进行术前危险程度评分后分为:Ⅰ组低危险组(10-15分),Ⅱ组中危险组(7-9分),Ⅲ组高危险组(3-6分)。结果最高15分,最低3分,Ⅰ组52例,术后无1例死亡,Ⅱ组62例,其中死亡20例,死亡率32.3%,Ⅲ组35例,其中死亡25例,死亡率71.4%,总死亡率为30.2%。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危险评分,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病情,合理使用麻醉药,选择最佳术式,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研究--193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3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评价脑血管病临床轻重程度、预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CNS)对193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轻重程度、预后转归进行评价.结果3种神经功能评分均能对不同程度和类型脑血管病人作出临床评定,但CNS评分数据变异小,能较客观评价不同部位出血和特殊部位脑梗死的临床状况;CSS与CNS和NIHSS评价病情轻重和转归有同等价值,相关性较好.结论CSS能较好反映脑血管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和21d的疾病转归情况,与NIHSS、CNS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对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确定影响预后的CT评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3例TBI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Rotterdam CT评分和 Helsinki CT评分。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Nagelkerke伪R2(范围0~1)评估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能力。出院后随访3~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结果 失访和退出22例,有效数据111例;预后不良47例,预后良好64例。二分法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伪R2>0.30)准确度高于Helsinki CT评分(伪 R2在0.20~0.25),AUC差异与Nagelkerke伪R2相似。Rotterdam CT评分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Rotterdam CT评分能较全面地反映TBI信息,便于评估预后;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作为TBI不良预后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伴发疾病、既往史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于入院24 h内对3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MESSS、NIHSS、ADL、GCS和伴发疾病、既往史评分,以1个月为界根据存活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八种量表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真实性。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APACHEⅡ、APACHEⅢ、MESSS、NIHSS及伴发疾病评分显著升高,GCS及ADL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间既往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和APACHEⅢ归为一类,MESSS和NIHSS归为一类,ADL、GCS和伴发疾病评分各自形成一类。APACHEⅡ、APACHEⅢ、MESSS和NIHS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Z1.96)。APACHEⅡ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最佳界值为12分,APACHEⅢ为29分,MESSS为25分,NIHSS为10分。结论APACHEⅡ、APACHEⅢ、MESSS、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Hemphill脑出血评分量表预测脑出血患者30d死亡率,并评价其临床作用。方法对191例自发性脑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Hemphill脑出血预后评分量表,对脑出血病人进行评分,观察30d死亡率。结果191例病人中,30d内共死亡55例,死亡率为28.8%;脑出血预后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时,患者死亡率分别为0、5.9%,36.0%,51.7%,80.0%,100%;预后诊断试验发现评分为2分时取得最大Youden指数。结论Hemphill脑出血评分量表是简单、可靠的脑出血死亡预测量表,对脑出血临床预后的判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