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孕产期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北京、南京、厦门、深圳和重庆5个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分布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结果 53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037来自经历妊娠的流动育龄妇女,其中参加过和未参加孕产期保健者分别占75.3%(3041/4037)和24.7%(996/4037)。初次产前检查时间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孕产期保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期保健在调查地区间存在差异(P<0.05),<30岁和30~39岁组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别是≥40岁组的4.09倍(95%Cl:3.11~5.39)和1.98倍(95%Cl:1.61~2.43);高中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者的5.47倍(95%CI:3.85~7.77)和2.86倍(95%Cl:2.42~3.39);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未婚流动妇女的2.36倍(95%Cl:1.07~5.22);生育1胎和2胎者均比生育≥3胎的流动育龄妇女更可能参加孕产期保健,其OR值分别是3.36(95%Cl:2.33~4.84)和1.61(95%Cl:1.12~2.30);有婚育证明者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无婚育证明者的1.44倍(95%Cl:1.21~1.71)。结论 教育程度高、已婚、生育胎数少及有婚育证明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有助于预防和降低不良生殖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669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建立产检情况、第一次产检时间、产检次数、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和接受产后上门访视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 istic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育龄妇女产检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一次产检时间及产检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937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优惠政策的知晓率仅为25.1%,51.5%认为整个孕期的产检次数应听从检查医生的建议,医护人员、朋友与家庭成员、电视广播是获得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书刊与小册子、录像示教、医生保健人员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是最喜欢的宣传教育方式。结论:根据不同层次妇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定制出具有较高科学合理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XX市的育龄妇女共2086名,对这些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建立产期保健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住院分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收入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配偶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些因素导致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尤其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状况分析: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的文化程度情况以及不同的配偶文化程度是导致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的最为主要的三个因素;②干预对策:首先,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来强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其家属的保健知识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保健知识水平;其次,合理降低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收费水准,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总之,强化和深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与深度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莉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172-1173
义乌是中国小商品的集散地,经济繁荣,人口流动频繁,由于种种因素,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水平较低。近年来,全省外来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数逐年上升,本次调查旨在对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状况进行分析,做好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1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状况1·1义乌现有常住人口680446人,外来人口703633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213972人。1·2近年在各医院分娩的产妇中,流动人口孕妇的比例逐年增加,2001~2003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构成见附表。附表2001~2003年新生儿构成…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 ,为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镇 2 0 0 1~ 2 0 0 3年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妇科病普查普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和常往人口的产前检查差异显著 (χ2 =2 38 4 7,P <0 0 0 5 ) ,尤其是 8次以上产前检查 (χ2 =10 5 5 2 6 ,P <0 0 0 5 )。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妇科病患病率 36 76 %。患病前五位依次为宫颈炎、乳腺疾病、阴道炎、妇科肿瘤、盆腔炎 ,而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基本上都未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结论 :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医疗机构应重视对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 ,广泛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求真务实地做好基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是必然现象。庞大的流动人口队伍,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更应引起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保健部门,要求真务实地做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研究通过妇幼卫生年报、 3项监测及抽样调查资料 ,从与妇女保健密切相关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情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全省妇女生殖健康现状 ,并针对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孕产妇保健及产科质量、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节育期妇女避孕方面的生殖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来未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逐年扩大。其中育龄妇女占外来人口总数的 2 9 7% ,其中近 1/3未婚 ,正处于性活跃时期和即将婚育时期。她们的节育知识贫乏 ,计划生育服务可及性低 ,这无疑给当地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了解本市流动人口中未婚妇女的生育避孕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计划生育综合干预满足其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对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现场与调查对象的选择 在上海市闵行区选择流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 ,流动人口的数量、育龄妇女的构成、计划生育服务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性生活状况及宫颈炎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陇南市马街镇30~49岁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26.0%和14.5%的育龄妇女分别在妊娠的前3个月和后3个月内有性生活,79.5%的育龄妇女在产后2个月内就开始了性生活;妊娠晚期和产后1个月和2个月之间有性生活的人群宫颈炎的患病率高(P(0.01)。结论: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性生活状况是宫颈炎患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应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娟  莫宝庆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91-539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了解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88.2%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文化程度、来南京的年限、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学校对校区内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检查发现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患病率较高,分析了学校流动育龄妇女患病情况,结果显示应广泛宣传妇女保健知识,预防和减少妇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4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和一对一的访问,并采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66.6%的人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相关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通过开展集多样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体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东营市东营区妇女生殖健康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5月,利用每季度妇女体检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自行设计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辖区600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状况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0名已婚育龄妇女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10.33%,初中54.33%,小学及以下为35.33%,文化程度越高其良好的生殖健康行为就越多。调查对象中457人想了解有关生殖道感染知识,361人想了解优生优育知识,263人想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158人想了解计划生育相关知识,文化程度越低的育龄妇女对相关知识的渴望越强烈,54.33%的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咨询、47.12%的调查对象通过医务人员获得生殖道感染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结论文汇街道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自身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需求水平较低,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对广大农村的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毛荷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79-108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原因,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意外妊娠,保护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统计分析镇派出所、镇卫生院和镇计生服务站等历年的资料。结果:余姚市河姆渡镇2000-2004年共登记流动人口育龄妇女7 581人;以20-39岁居多,占71.24%;职业以无业和工人居多,占75.23%;文化程度以文盲和小学为主,普遍偏低,占75.23%;育龄妇女无避孕措施者占39.37%;意外妊娠以已婚已育者居多,占80.23%;意外妊娠原因以无任何避孕措施为主,占64.03%。结论:减少意外妊娠的措施为:提供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生理咨询服务;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指导避孕方法;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好随访服务工作;紧急避孕;加强流动人口未婚青年特别是新婚夫妇的避孕方法使用指导,提高其避孕措施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8个城区和深圳市6个城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获取有效问卷4 332份,深圳市1 859人,广州市2 473人。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8.81岁,56%为30岁以下。暂住城市、人群类别、对生殖健康检查场所及计生政策的知晓度是流动人口获得生殖健康检查的主要影响因素;暂住城市、人群类别、务工时间、文化程度、受孕知识是流动人口获得避孕方法指导的主要影响因素;暂住城市、文化程度、对免费避孕药具场所的知晓度是流动人口获得免费避孕药具的影响因素;暂住城市、年龄、务工时间、文化程度及对计划生育服务政策的了解程度是流动人口查孕、查环的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不高,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需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激发流动人口对自身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内涵及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人力资源、经费投入及相关政策法规3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剖宫产率控制在15%以下[1],近20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急剧上升趋势,2014年全国平均剖宫产率达到54.47%[2],芜湖市近年来剖宫产率维持在68%左右,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对母婴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共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芜湖市流动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缺乏也影响她们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和生育的比例提高[3],为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丈夫的身体暴力或性暴力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中心城区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58份。结果:曾经或最近1年遭受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的对象有不良妊娠结局、曾经或最近1年有生殖道感染症状、性生活不和谐、曾经感到缺乏性欲和最近1年感到缺乏性欲的比例显著高于同一时期从未遭受过任何暴力的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遭受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的对象有不良妊娠结局、生殖道感染、妇科疾病、性生活不和谐和缺乏性欲的危险性是未遭受过任何暴力对象的2.05~4.79倍。结论:身体暴力或性暴力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