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本治疗方法是闭塞动脉瘤颈,防止再出血,对此已无疑问。但是,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为此,1981年到1984年进行了国际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选择方面的协作研究。全世界共有68个研究中心参加了这次协作研究,日本有1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27个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指定的43名手术者参加。其研究对象是:①由囊状动脉瘤首次破裂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③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腰穿、CT 扫描或手术确诊;④动脉瘤经尸检或动脉造影所证实;⑤出血后当日(Day-0)到第三天(Day-3)入院者。对手术后转归的评价,于术后6个月时由未参加手术的第三者(多为神经内科医生)担任。在这次国际性协作研究中,日本的病例数为1131例,约占全体病例(参加研究的各国病例总数)的1/3。患者背景与参加研究的其他国家相比无大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小型动脉瘤(直径少于12mm)占88.5%。虽然国内12个研究中心的患者状态、手术时期及手术效果都有很大不同,但从整体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其原因尚不明了,但由于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故脑外科医师颇为重视。虽然不少报告提出此现象与花生四烯酸系统有关,但一般认为系多种因素所致。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环氧化酶系中的PGD_2、PGE_2、PGF_(2α)和TXA_2对脑动脉有收缩作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显著增加。然而,其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不相关,而且浓度也不像体外实验那样使血管收缩时那样强。佐佐木等用狗做蛛网膜下出血动物模型,研究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血管产生PGI_2的能力。结果表明,尽管PGI_2的产生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在组织学上  相似文献   

3.
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投药,可直接作用于脊髓,并可通过脑脊液使药物到达脑干,或通过脊髓局部的血管吸收分布全身而发挥效果。由于脊髓蛛网膜下腔投药量小,故一般不存在全身作用的问题。但就其安全性而论,药物对脊髓本身及对脑干的作用却存在问题。脊髓和脑一样,由于有非常严密的血脑(脊髓)屏障,因此,投药对脊髓的局部作用,药物的药理活性、组成、pH都是重要的因素。例如,肾上腺素溶液加入氯丁醇可使pH降低;加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溶液,pH低至3.5~4。由于脑脊液的缓冲作用低,不仅使局麻药的生物膜通透性降低,而且对组织有化学损伤作用,有时还可能损伤神经。然而,临床上尚未见常用的吗啡、利多  相似文献   

4.
间接热量测定法对病人代谢、呼吸管理极为重要。近年来在集中治疗领域己成为管理危重病人的必要手段,但是在麻醉中用于管理病人的报告还很少,作者用间接热量计测定了硬膜外麻醉、脊椎麻醉交感神经阻断条件下,对呼吸、循环、代谢的影响。1.对象及方法妇科拟行下腹部手术、ASA Ⅰ级病人20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EPI)组、脊椎麻醉(SPI)组。每组10例。术前12小时以上禁食,麻醉前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5mg,10~15分钟后安静状态下用间接热量计(面罩法)测量耗氧量(Vo_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_2)、由Weir公式求出必需能量(EE)、呼吸商(RQ)。然后进行硬膜外麻醉及脊椎麻醉。在麻醉后安静状态30分钟内,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上述指标。EPI组局麻药用1.5%利多卡因含1/40万肾上腺素;SPI组用0.5%丁卡因。分别由L_(1~2)、L_(3~4)穿刺,在测定中还适时给予咪唑安定,使之保持安静状态。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脑动脉瘤破裂)在脑卒中中与脑梗塞,脑出血相比发病率较低(10%左右),但死亡率较高(30%左右)。尽管近几年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但平均死亡率仍然没有下降。为此,在早期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上嶋氏报告1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初诊的误诊率是25%。误诊的病例虽然都有头痛、呕吐、一过性意识障碍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特有的症状,但最初被误诊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各7例),头痛待查(4例)等并不少见。多在第二天到二周内症状恶化和再  相似文献   

6.
把抗癌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以治疗脑部恶性肿瘤,以前曾试用过,但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探讨注药后药动学,尤其是药物对正常脑组织渗透性尚无报告。作者采用此给药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动物试验,选择对正常脑组织无毒性,又可取得一定疗效的剂量,并用自动摄影法对ACNU 注药后在脑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体重150g 的正常wistar 种大白鼠,在全麻下经皮穿刺向小脑延髓池内注入以0.1ml 蒸馏水溶解的ethylene~(-14)C—ACNU1μCi,然后于5分、30分及3小时杀死。每组3只,立即取出脑放入弗立昂(Freon)内速冻,在冷却到-18℃的低温恒温器内制成厚20μm  相似文献   

7.
作者计划当日归宅手术麻醉的 1 0 1例患者中 ,均为成人脐部以下手术 ,在 60分钟以内完成的手术 2 6例 (腹股沟疝 1 4例 ,内痔 3例 ,妇科病 3例 ,其它 6例 )。采用 3 %利多卡因高比重液脊髓麻醉 ,2 5G脊髓麻醉针。手术时间拟定 60分钟以上。 4例患者同时插入硬膜外管。手术时间平均 54分钟 ,麻醉充分、无痛。手术时间过长追加镇痛新共 3例。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者 1例。 2 6例中有 2 3例 ( 88% )当日归宅。 3例住院。归宅的 2 3例患者中有 1例次日出现头痛。3 %利多卡因脊髓麻醉的效果迅速可靠 ,作用时间短 ,可以达到当日步行回家目的 ,证实…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其他脑动静脉畸形及特发性出血等最多不过10%左右。这里将脑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叙述于下:一、决定脑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1.患者术前状况(级)。主要是患者术前神经症状的轻重程度,即严重度的级别,在日本主要使用  相似文献   

9.
胰管X 线造影可经一般内窥镜检查法摄得,但不能提示胰腺实质和间质的改变。近来Yoshimoto 氏提出:用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氢化聚乙烯篦麻油的造影剂注入狗的胰管,胰腺可较好地显影。本文介绍这种混合造影剂对狗胰腺显影结果及其副作用,兼论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材料和方法:用于狗试验的造影剂是由氢化聚乙烯篦麻油(以下简称PHCO——译者)和泛影葡胺或胆影葡胺混合而成,浓度分别为3%、5%和10%。用20只狗,以苯巴比妥钠麻醉后剖腹,经由十二指肠将细的聚乙烯导管插入主胰管。造影剂(常规造影剂——译者)和三种不同浓度的新造影剂在恒压下各分别注入五只狗的胰管。注入前测定血清淀粉酶,注入后  相似文献   

10.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脊麻后出现的神经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报告的脊麻后神经学后遗症非常少见 ,其发生率约为 0 0 1 %~ 0 0 3 % ,由此推测经常用于脊麻的几种局麻药基本上没有神经毒性。不过 ,自从 1 991年用 5 %利多卡因与 7 5 %葡萄糖混合液施行连续脊麻后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例报告发表以来 ,有关局麻药安全性的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不仅上述溶液 ,即使最低浓度的溶液和其它局麻药也同样存在发生神经学后遗症的危险性 ,本文以局麻药神经毒性的最新见解为中心 ,探讨减少合并症的方法。1 脊麻后出现的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综合征 ) [1,2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指由于下位脊神经根损害引起的各…  相似文献   

11.
过去,福田曾报道给豚鼠连续注入强心甙,探讨其注入速度和达到心搏停止时的剂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作者用他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各种不同浓度、不同组成的氨基酸输液的注入速度和致死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实验材料1.被检输液本试验用的是3%氨基酸输液(Moriamin简称MO),7.4%氨基酸输液(AMI—U—Ⅱ),9.1%氨基酸输液(Moriamin—s简称MOS)。MOS中加  相似文献   

12.
剧烈头痛     
一、头痛患者的危险信号1.初次头痛既往就有的反复发作的头痛,多数可能是偏头痛等良性慢性头痛。但是,对初次剧烈的头痛必须做详细检查,特别是35岁以上初发偏头痛者应多考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疲劳时发生的头痛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的剧烈头痛,虽然可能是良性疲劳性头痛,但也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及夹层性动脉瘤等可能,所以需做详细检查。3.发热首先要考虑脑脊髓膜炎,如疑有颈部强直,则必须做腰椎穿刺。感冒时,由于颈部肌肉疼痛所以常伴有颈部运动受限,但颈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1,22(12):555-555
本文报告大剂量口服乙胺碘呋酮 (简称胺碘酮 )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效果研究。1 对象以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和心室纤颤 (室颤 )对直流电转复和利多卡因静脉使用无效 ,必须心脏按摩及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术者 8例为对象。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 5 7± 9岁。病因中有扩张性心肌病 3例 ,急性心肌梗塞 3例 ,淀粉样变性 1例 ,心肌炎 1例。2 方法用室速和室颤对直流电转复和利多卡因静注( 5 0mg× 2~ 3次 )及持续静滴 ( 4mg/分 )治疗无效 ,而必须采用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时 ,采用了胺磺酮大剂量疗法。初期剂量 80 0m…  相似文献   

14.
发现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原委,可有几个情况。考虑到治疗方针的不同,可做如下分类,(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发现在破裂动脉瘤之外,有多发性脑动脉瘤者;(2)以动脉瘤自身的压迫症状和动脉瘤为原因的具有大脑局部缺血的症状性未破裂脑动脉瘤;(3)其他脑疾患(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在检查中偶然发现者;(4)在脑健康检查中,通过MRA和CT发现的无症状性脑动脉瘤。未破裂脑动脉瘤的破裂率,一年内约为1%,但破裂时的症状重,由于手术合并症少,往往需进行积极的手术疗法。但是有合并症和由于动脉瘤部位的不同,更慎重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必要的。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发性脑动脉瘤病例中未破裂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了1976~1977年一年间,3,000例静脉尿路造影的经验,就造影时的副作用进行分析。造影方法:1.静脉注射方法:成年人用碘肽钠(Conray400)40ml,先静注1ml,观察一分钟,若无异常反应,余量在一分钟内迅速注入。小儿应用泛影葡胺(Urografin60%),每公斤体重给1.5—4ml。2.静脉点滴方法:应用泛影葡胺100ml,或碘肽葡胺(Conray Dip)100ml,先静滴少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出现的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与蛛网膜下腔动脉被血块包绕有重要关系,但对血块造成血管痉挛的机制尚不清,对此不能从单一方面考虑。现在认为,构成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是各种血管收缩性物质使脑血管异常收缩。在血性脑脊液中发现的这类血管收缩性物质,主要有氧合血红蛋白(OxyHb),5-羟色胺(5-HT),收缩性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素,K~+,过氧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是早已肯定而且应用率较高的麻醉方法,但与其相关的解剖尚存不明之处,作者应用极细口径纤维内镜对硬膜外腔进行了观察。对象及方法各种手术及门诊止痛病人82例,年龄3~90岁(平均58.5岁),男36例,女46例,穿刺部位在中、下胸段52例,腰段27例,骶管3例。仅腰骶部的穿刺约1/2为直入,其余均为侧入法。用17(18)G Tuohy针行硬膜外穿刺,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  相似文献   

18.
一、脑血管意外时的心电图变化(一)关于脑血管意外时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1947年Byer等首次报告了脑血管意外时的心电图异常。1953年Levine等报告了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心电图诊断为心肌梗塞,但尸检仅见威利氏环动脉瘤破裂,而心脏正常。此后,有不少关于脑血管意外时心电图异常的报告。脑血管意外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各家报告不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功能障碍中有70%导致脑梗塞。本病虽然有很多疗法,但对其疗效评价不一。在日本广泛使用尿激酶(UK)溶液少量静脉点滴法。对于冠状动脉闭塞病的急性PTCR(经皮冠状动脉再通术)的有效性已被承认,但对血流改善不明显的病例,可行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作者对脑动脉闭塞症急性期试用UK动脉注入法进行了研究。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14例,颈内动脉闭塞症11例,共计25例。年龄54~85岁,男性12例,女性13例。做脑血管造影,找出闭塞的血管后,从注入造影剂的导管中,注入20ml溶有24万UK的生理盐水,10秒后再次血管造影,如此反复几次,UK的注入总量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因血管收缩,血运不佳,约1/3患者死亡,即使得救也多留有后遗症。滋贺县成人病中心的脑神经外科织田部长等医务人员研究成功一种预防血管收缩的新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几乎都获得了成功。过去,一般是将破裂部位用止血钳止血,但在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