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同礼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2,7(1):1-4,8
“尿路上皮”(urothelium)一词首先由Melicow于1945年使用。应用这一名称是基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部尿道皆被覆移行上皮细胞,各段的移行上皮胚胎学来源相同,细胞形态、组织学结构相同,各段的功能皆为引流尿液,尿液通过时移行上皮没有什么改变,还有各段移行上皮的良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基本相同。于是将这一系统的移行上皮总称为尿路上皮。 相似文献
3.
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21例石蜡包埋标本源于膀胱镜活检1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5例。患者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伴血尿14例,下尿路刺激症状4例,下尿路不全梗阻2例,偶然发现1例。病理切片符合1998年WHO/ISUP PUNLMP病理诊断标准。同期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Ⅰ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1例,Ⅱ~Ⅲ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38例作为对照。结果:21例患者行TURBT1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PUNLMP乳头的尿路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尿路上皮可轻度增厚,层次可超过7层,细胞核分裂相少见且仅在基底层,没有浸润和转移。平均随访12个月,复发1例。结论: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具有独立的病理特点,以局部治疗为主,需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4.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WHO2004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WHO2004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Rodolfo Montironi Antonio Lopez-Beltran Marina Scarpelli Roberta Mazzucchelli Liang Cheng 《European Urology Supplements》2009,8(5):453-457
Introduction, evidence acquisition and evidence synthesisThe 200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ie, 2004 WHO classification) subdivides the noninvasive urothelial neoplasms into three major groups—flat, endophytic and papillary—depending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surrounding urothelial mucosa. Each lesion of these three groups is defined with strict morphologic criteria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to urologists and oncologists in managing patients.ConclusionsThere still is debate in the literature as to whether the 2004 WHO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the only one used and whether the 1973 WHO system should be abandoned. Reporting both grades has been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了8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有77例获长期随访,77例中有32例复发,总复发率为41.56%。采用乘积限法计算受体表达阳性各组及阴性组肿瘤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膀胱癌复发率随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雄激素受体表达阳性与否亦与肿瘤复发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100、p53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i00蛋白、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p53和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100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53与Ki-67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S-100低表达和p53与Ki-67高表达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100、p53及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发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复发、演进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1998年WHO/ISUP分类标准诊断出的32例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阅读病理组织切片,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为乳头状瘤,可见伞细胞的一些组织学改变:空泡形成(4例)、类似于顶浆分泌的改变(1例)、细胞内粘蛋白形成(1例)和嗜酸性胞质小体形成(1例)。32例患者中随访28例,肿瘤无复发/演进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8.9(3~61)个月。2例患者(7.1%)分别在首诊为初发乳头状瘤后5个月和18个月复发。其中1例在18个月时复发且有病灶演进为非侵袭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UC)。2例患者(7.1%)演进为更高级别的尿路上皮肿瘤,其中1例演进为非侵袭性LGUC(首诊后11个月),另1例在33个月时演进为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41个月时从首诊的乳头状瘤演进为了低级别泌尿上皮癌。无患者演进为黏膜下(T1)和肌层(T2)侵袭的尿路上皮癌。其中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无患者死于膀胱癌。结论: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患者有较低的复发率并很少演进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应避免给这些患者贴上癌症的“标签”。但是对于那些肿瘤没有复发和演进的患者,何时不需要再随访的问题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13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例,其中5例在排尿时典型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4例。术前确诊5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TURBT术,1例行TURBT后中转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3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其中9例患者获得3~11年随访,1例患者术后6年死于肝转移。结论:与排尿有关的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头痛头晕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可应用B超、CT、MRI、123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化疗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bladder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PUNLMP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行TURBt组(A组)和TURBt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化疗组(B组),比较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下,PUNLMP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8例PUNLMP患者中有3例术后复发,B组17例患者中1例术后复发,所有复发患者均再次行"TURBt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方案治疗,随访期间,除A组中1例复发病例于二次TURBt术后第11个月再次复发,且病理被证实为低级别乳头状癌外,其余复发病例在二次术后随访期间无再次复发,肿瘤分级无进展。两组PUNLMP患者术后复发概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URBt治疗后出现复发的PUNLMP患者,存在进展为低级别乳头状癌的可能性。TURBt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化疗能够降低PUNLMP患者术后复发,改善PUNLM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