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清洁灌肠是医疗及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肛门括约肌张力松弛的患者对其灌肠时,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抓紧肛管,灌洗液经肛门及肛管之间大量外溢,无法达到清洗灌肠的目的。也无法配合临床诊断及治疗(特别是需要泌尿系造影、钡剂灌肠造影及术后长期卧床而肛门括约肌又松弛的患者)。笔者改刷球囊导尿管替代肛管行清洁灌肠,经临床实践,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锐换 《全科护理》2010,8(5):428-428
清洁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目的是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解除便秘、清洁肠道等,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因老年人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外括约肌收缩力减弱,导致肛管由肛门插入直肠时,肛管受粪便或灌肠液刺激后极易发生失控现象而出现灌肠液外流,导致灌肠被迫中断。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用的灌肠装置由灌肠筒、橡皮管、玻璃接管、一次性肛管相连组成,用后需清洁消毒方可使用,对于多个需同时灌肠的患者来说等待时间过长。我科利用一次性引流袋与一次性肛管相连组成新型装置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制多孔导尿管用于保留灌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保留灌肠,是临床上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常规使用的灌肠肛管粗、硬且短,插入深度较浅,随着肛管的拔出,药物易随之流出,而且对肠道的刺激性较大,药液不易保留。为此,我们自制了多孔导尿管用于180例患者保留灌肠,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工作中,治疗直肠或结肠炎常采用药物进行保留灌肠。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病人不适。特别是患有肛裂、痔疮的病人,操作不慎极易引起出血,加重病人痛苦。现介绍一种简易、治疗效果较好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传统方法是将一次性注射器的乳突与肛管直接连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些型号的一次性肛管与注射器的乳突连接不紧密,灌肠液易外漏,浪费药液,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尤其在保留灌肠时,因剂量不准而影响疗效,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9月用一次性针头帽作为灌肠连接管,临床应用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清洁灌肠所用肛管的类型、插管深度和灌肠模式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临床清洁灌肠肛管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为需清洁灌肠的病人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永侠 《护理研究》2007,21(5):1291-1291
灌肠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外科术前准备及内科便秘的治疗。常用灌肠筒盛装一定量(500mL~1000mL)的溶液连接橡胶管挂于输液架上,橡胶管另一端用玻璃接管连接肛管。常规排气后用血管钳夹紧肛管,插入所需长度松开血管钳,观察液面流速,完毕用血管钳夹紧橡胶管拔出肛管。灌肠筒要经浸泡冲洗后打包进行高压灭菌。近两年,我院利用一次性引流袋取代灌肠筒,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灌肠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应用很广。但在为婴幼儿灌肠,特别是保留灌肠时,因为患儿年龄较小,肛管相对较粗,易造成肠道损伤和药物的浪费,从而降低治疗效果。我科从2006年至今,采用头皮针代替肛管灌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难治与初治肺结核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护理技术之一,常用于尿毒症、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等常见病的临床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二者均使用肛管结合灌肠筒或输液器装置。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直接替代肛管的方法,与传统的肛管法作对比,于2001年3月~2003年12月对50例尿毒症或结肠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将500~1000ml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刺激肠蠕动、清除肠腔粪便和积气,其目的是解除便秘;清洁肠道;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为高热患者降温。现临床将灌肠筒更换为瓶装灌肠液,操作更方便。我科均为老年人,经长期实践发现大量不保留灌肠中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中药少量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单腔肛管,由于它是单腔单孔,若要清洁灌肠必须更换肛管后再行药物保留灌肠,给患儿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另外该肛管插入时常常有粪便同时溢出,既污染器具又污染了床单及周围环境.且肛管上无刻度,使插管的深度难以把握.为此,我们自己设计了专门用于婴幼儿腹泻灌肠的多功能肛管并已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肛管排气通常使用的是能重复消毒使用的橡胶肛管或者一次性肛管,对于使用频率小的科室,经常消毒或者备用一次性肛管易致过期而造成临床上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科用一次性灌肠袋改造成一次性肛管,方法如下:截取灌肠袋下段肛管及排气管部分约45~60cm(即肛管15~16cm+排气管30-40cm),灌肠袋装上液体用来观察排气情况。操作时,在插入肛管后,无须再连接排气管及另外准备观察排气的液体瓶,直接将另一端放入备好液体的灌肠袋里,观察排气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许多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或精神、病理等因素造成大便失禁不能有效自主控制肠道排泄,在灌肠的过程中,肛管脱出或大量灌肠液自肛门向外喷射,使灌肠液很难在肠道内保留,造成灌肠失败而影响手术或其他经肠道治疗的效果,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采用气囊导尿管替代肛管进行灌肠,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灌肠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基础护理中经常见到。传统的灌肠肛管材制较硬,灌肠桶也是反复消毒后使用,给病人和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应用一次性吸痰管、输液器灌肠,操作简便,且病人感觉舒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彭历 《现代护理》2006,12(13):1246-1246
灌肠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腹部术前准备及肠内给药治疗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通常我们用玻璃接头将肛管与输液器的橡胶处连接,在临床使用中,我们发现分离输液器橡胶处时费时费力,且对输液器的污染大,同时由于肛管较粗,在与玻璃接头连接时易出现不合套的现象,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导致灌肠液漏出而造成药物的浪费与床单位的污染。现介绍一种简易肛管连接法,其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灌肠插管技巧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肠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是麻醉、胃肠道手术及特殊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之一。灌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检查的顺利实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依据护理操作常规灌肠常导致肛管堵塞、插管导致患者不适,结肠性便秘患者,因肛管插入深度不够及粪便阻塞,致使灌入的液体很快排出,导致灌肠效果不佳,达不到软化粪便的目的,灌肠后患者仍感排便困难。鉴于以上弊端,笔者通过改进灌肠插管方法,使管道通畅率达到109%,患者极少出现不适,且灌肠效果极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尚艳  何晓伟王宏 《护理研究》2007,21(4):1012-1012
灌肠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是麻醉、胃肠道手术及特殊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之一。灌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检查的顺利实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依据护理操作常规灌肠常导致肛管堵塞、插管导致病人不适,结肠性便秘病人,因肛管插入深度不够及粪便阻塞,致使灌入的液体很快排出,导致灌肠效果不佳,达不到软化粪便的目的,灌肠后病人仍感排便困难。鉴于以上弊端,笔者通过改进灌肠插管方法,使管道通畅率达到100%,病人极少出现不适,且灌肠效果极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