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鹏  张薇娜  汤荣华  张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89-2090,2092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TP-ELISA一步法检测抗-TP结果的影响,评价TP-ELISA二步法检测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3 600份住院患者血清,并用TP-ELISA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12份。结果 TPPA、TP-ELISA二步法分别检测出91份抗-TP阳性,结果一致;TP-ELISA一步法检测出79份抗-TP阳性,12份TP-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进行1∶5、1∶10、1∶40、1∶80倍稀释后,再采用TP-ELISA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12份、12份、8份、4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采用TP-ELISA二步法或TP-ELISA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血液检测中钩状效应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中的钩状效应。方法HBsAg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二步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先做中和确证试验,阳性者用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对检出阳性血液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和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梅毒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TRUST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用TPPA法做确证试验,阳性者进行倍比稀释后用初检一步法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结果初复检5 968份血液标本,共检出HBsAg阳性3份,于稀释度1∶2、1∶2、1∶4时分别检出;梅毒阳性2份,在稀释度1∶2、1∶4时分别检出。结论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献血者高浓度血液标本确有钩状效应,双抗夹心二步法无钩状效应,提高了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步法检测高浓度表面抗原的漏检现象。方法对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分别进行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结果一步法检测的620份阴性血样中,二步法检测在原倍至1∶512时均有8份为阳性,而一步法检测在不同稀释浓度检测结果不同,高浓度时阴性率较低,在稀释度1∶128至1∶512的阳性率最高。结论一步法检测高浓度HBsAg存在漏检现象,而二步法检测可减少HBsAg漏检率。  相似文献   

4.
目地探讨采用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和乙肝表面抗原并发生阳性拖带现象时是否存在钩状效应。方法将出现阳性拖带现象的第一个阳性孔标本及反应板上其对应位置的前一个标本各34例分成I、Ⅱ两组,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进行复检,并将一步法阴性而二步法阳性的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检测,直至检出阳性。结果复检后,I组34例标本有5例为阴性,Ⅱ组中有4例因钩状效应呈假阴性,并且这4例标本造成阳性拖带现象。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一步法检测时可因钩状效应使强阳性标本漏检,如果用固定加样针加样还可能造成交叉污染使其后的标本出现阳性拖带。  相似文献   

5.
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8例;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一套.结果 8例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时,结果均转为阳性;进行1:2,1:10,1:50和1:100倍稀释后,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7例,8例,8例和5例结果转为阳性;将反应板在孵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振荡,有5例转为弱阳性;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除3例弱阳性结果不符外,其它结果均一致.结论 建立敏感度高的ELISA两步法或采用现有ELISA一步法试剂同时对标本进行原倍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既克服钩状效应,又保证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 采用ECLIA一步法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定值血清中的HBsAg;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经ECLIA筛选的190例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木:①HBsAg光放射强度(COI)在1~20,20例;②HBsAg COI在21~4000,160例;③HBsAg COI大于4000,6例;④HBsAg阴性(其COI值小于1),HBeAg和HBcAb阳性4例。结果 ELISA一步法灵敏度为1ng/ml,二步法灵敏度为0.2g/ml,ECLIA灵敏度为0.05ng/ml。存190例临床标本中,ELISA一步法阳性检出率为84.2%,二步法阳性检出率为92.6%,ECLIA阳性检出率为97.4%。结论 ELISA一步法受钩状效应(hook effect)影响明显,敏感度低,HBsAg漏检明显:ELISA二步法能较好地避免钩状效应,敏感度较高,HBsAg漏检率较低,但费时:而ECLIA灵敏度高,受HOOK效应影响较小,HBsAg漏检率低,且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ECLIA和ELISA检测血清HBsAg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洪群  叶剑彪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23-324,388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结果。方法 采用ECLIA一步法和K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定值血清中的HBsAg: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经ECLlA筛选的190例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本:①HBsAg光放射强度(COI)在1-20,20例;②HBsAg COI在21-4000、160例;③HBsAg COI大于4000、6例;④HBsAg阴性(其COI值小于1),HBeAg和HBcAb阳性4例;结果 ELISA一步法灵敏度为1ng/ml.二步法灵敏度为0.2ng/ml、ECLIA灵敏度为0.05ng/m1;在190例临床标本中。ELISA一步法阳性检出率为84.2%,二步法阳性检出率为92.6%.ECLIA阳性检出率为97,4%:结论 ELISA一步法受钩状效应(hook effect)影响明显,敏感度低。HBsAg漏检明显:ELISA二步法能较好地避免钓状效应,敏感度较高,HBsAg漏检率较低,但费时:而ECLIA灵敏度高.受HOOK效应影响较小、HBsAg漏检率低,且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规定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新两步法和一步法的检测效果.方法 采用新两步法和一步法,连续20d每天对20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对照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稀释试验.结果 400份血清中有7份一步法检测样本s/co<1,而新两步法检测s/co>1,经中和试验7份血清中有3份为HBsAg阳性,4份为假阳性.其中1份因钩状效应(HOOK)使一步法漏检的血清,经稀释试验证明新两步法未能有效克服HOOK效应.结论 新两步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较一步法有所提高,但假阳性率也增大,且不能有效克服HOOK效应.  相似文献   

9.
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二步法诊断试剂灵敏度及评价HBsAg二步法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 分别采用ELISA一步法及二步法两种方法检测体检人群2 154例和不同浓度质控血清,结果 不一致样本进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结果 一步法检测HBsAg阴性1 978例,阳性176例,阳性率为8.17%;二步法检测HBsAg阴性1 953例,阳性201例,阳性率为9.33%.ELISA一步法检测的1 978例HBsAg阴性样本中,有25例二步法检测为阳性.一步法检出率较低,仅为二步法的87.56%,而漏检率为1.16%.一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 IU/mL,二步法为(0.1~0.2) IU/mL.结论 一步法与二步法HBsAg试剂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ELISA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样品,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多数阳性,但也有少数样品因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hook)效应出现HBsAg假阴性,造成HBsAg漏检。我们用ELISA二步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HBeAg阳性HBsAg阴性样本中的HBsAg,同时将此类标本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推测HBsAg含量以证实hook现象的产生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步法ELISA在HIV初筛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步法ELISA试剂在HIV抗体初筛实验中是否存在高剂量钩状效应,及其影响程度和对策。方法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HI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10例确诊抗体阳性样本进行检测以及样本梯度稀释后再复检。结果10例确诊样本二步法结果均阳性,一步法仅7例阳性;假阴性样本经10—1和10—2稀释后,再用一步法检测时结果均为阳性。结论ELISA一步法试剂的检测范围不可忽视。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HIV抗体时的明显前带现象是潜在的漏检导致因素,应用于HIV初筛效果不如二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一公司国产一步法和二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的敏感性。方法使用同一公司国产一步法和二步法ELISA试剂检测HBsAg,并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0例CMIA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样本,一步法和二步法ELISA检测HB-sAg结果均为阴性;61例CMIA法检测结果为低水平HBsAg样本,一步法ELISA检测阳性15例,二步法ELISA检测阳性46例,二步法ELISA HBsAg试剂比一步法ELISA敏感性明显提高(P<0.01);一步法ELISA在CMIA法检测数值在2.50U/mL以上的检出率与CMIA法保持一致;二步法ELISA在CMIA法检测数值在0.50U/mL以上的检出率与CMIA法保持一致;二步法ELISA检出率在CMIA法检测数值小于或等于0.50U/mL时明显低于CMIA法(P<0.01)。结论二步法ELISA试剂比一步法ELISA试剂检测HBsAg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但在低水平HBsAg检测时敏感性低于CMIA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LISA两步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定量技术对HBsAg阴性及弱反应性标本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为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和住院受检者经ELISA一步法检测的乙肝两对半4种模式标本(模式1:仅HBeAb阳性;模式2:仅HBcAb阳性;模式3:HBcAb阳性和HBeAb阳性;模式4:HBsAg均为弱反应性的标本),用ELISA两步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再对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标本用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结果仅HBeAb阳性的标本,共2例,ELISA两步法结果显示HBsAg均为弱反应性,化学发光法结果为阴性;仅HBcAb阳性的标本121例,ELISA两步法结果示HBsAg呈弱反应性者为26例(占21.5%),化学发光法结果阳性8例(占16.7%);HBcAb阳性和HBeAb阳性的标本55例,ELISA两步法HBsAg结果呈弱反应性的为25例(占45.4%),化学发光法结果阳性14例(占25.5%),其中7例用常规PCR方法检测结果拷贝数均小于5.0*102;HBsAg为弱反应性的标本59例,ELISA两步法弱反应性的结果均在临界值附近,化学发光法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对于HBsAg阴性及弱反应性的临床标本,最好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或者进行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定量法在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28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样本行NAT检测,先行混合检测,后行拆分检测。选取拆分检测为初检ELISA HBsAg-/NAT+的血液样本行NAT定量检测,NAT定量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样本进一步行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22843例血液样本中HBsAg阳性65例,HBsAg阴性22778例。将ELISA检测为HBsAg阴性的22778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检测,经混合检测,27个混样池为阳性;经拆分检测,29例血液样本呈HBV-DNA阳性。对29例初检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5.52%(19/29),其中5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4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检测,HbsAg、HBeAg全阴,HBsAb阳性3例(15.79%),HBeAb阳性7例(36.84%),HBcAb阳性15例(78.95%),血清模式为全阴5例(26.32%),单纯HBcAb阳性7例(36.84%)。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4例处于窗口期,15例处于隐匿性感染期。结论血站血液样本初检中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在大量ELISA阴性样本中快速筛检出HBV-DNA阳性标本,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可帮助献血者明确自身HBV感染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一种国产HBsAg确认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一种国产HBsAg确认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43份经HBsAgELISA初筛吸光度值/临界值(S/CO)10.7的血清标本,用国产HBsAg确认试剂盒进行确认,在双份待确定标本中分别加入特异性抗-HBs试剂和对照试剂,保温后按常规HBsAg ELISA法测定吸光压(A)值,按公式求得加抗-HBs孔的抑制率,如抑制率≥50%即表示该标本被确认为HBsAg阳性.对HBsAg弱阳性的标本进行"延长确认试验",即延长酶反应时间,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随机挑选39份弱阳性标本用美国雅培公司Murex HBsAg确认试验进行比对.结果 对543份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其中504份初筛HBsAg阳性的标本中,被确认为阴性的有89份(17.7%),按初筛不同S/CO值分区的阴性份数/检测份数分别为:S/CO≤5.0有87/143(60.8%),5.0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检测18~65岁人群血清标本4086份。结果GICA法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327份,阳性率为8.0%;ELIS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391份,阳性率为9.6%;GICA法与ELISA法检测标本符合率为98.43%。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ELISA法更适合医院、血站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溶血标本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中对乙型肝炎两对半(HBVM)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80例健康人(HBVM均为阴性)的血液标本,人为造成不同程度溶血,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e),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观察来分析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程度。结果当溶血程度大于或等于10g/L时,ELISA一步法40%以上的标本0D值均大于临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二步法仅为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溶血程度大于或等于10g/L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VM的结果有干扰,可造成临界假阳性;ELISA二步法干扰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免疫筛查阴性献血者血样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21  
目的了解二次酶联免疫筛查献血者血样漏检的原因。方法将二次酶联免疫筛查阴性的献血者血样在加样仪上实现血液样本汇集,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以核酸扩增检测仪做HBV、HCV和HIV自动扩增检测。对HBsAg阴性、HBVDNA阳性献血者用核酸筛查试剂定量检测HBV,并每隔2周对其跟踪采血,做HBV两对半免疫检测和HBsAgV3的确认试验。结果16320份二次酶联免疫筛查阴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样中,8份HBVDNA阳性(漏检率0.49‰),未发现HCV和HIV1RNA阳性。8份HBVDNA阳性献血者乙肝两对半免疫检测HBsAg、HBsAb和HBeAg均为阴性,HBcAb均为阳性,3份HBeAb为阳性。6例HBsAg阴性HBVDNA阳性献血者血样的病毒滴度在(76~1490)copies/ml,2例病毒滴度过低,未定量检测到病毒。跟踪6名HBVDNA阳性献血者,1例18周时HBsAg确认试验阳性,其余5例仍为阴性。结论现行的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存在HBV漏检,原因可能是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重视血液筛查工作中HBV的漏检及输血传播,并在现有的血液筛查模式中或增加HBcAb检测,或增加病毒核酸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