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7年余,反复呕血、黑便6年余,再发黑便8 d."于2009年12月18日入院,诊断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明确.2003年曾行"门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急诊胃镜提示:食道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红色征阳性,胃底也见多处团状蓝色曲张静脉,不宜行静脉套扎术,建议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腹部CT血管成像提示:门静脉主干明显狭窄,见偏心性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近段也可见充盈缺损,分支静脉扩张,食管静脉丛、胃冠状静脉曲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充盈良好.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腹痛、腹胀、粘液血便1年,加重伴肛门坠胀3个月于1998年12月3日人院.1988年曾2次行“肛瘘切开术”,1996年行“阴道直肠瘘修补术”.体检:下腹部散在深压痛,未扪及包块.肛门外距肛缘1 cm 9点处可见一瘘口,向肛管方向可扪及一皮下条索状物,直肠前壁距肛缘3 cm可触及一质硬疤痕块,与阴道粘连约3 cm×3 cm,其上方4 cm处可触及一溃疡型包块,占1/2周径,约4 cm×3 cm×3 cm大小,边缘隆起,质硬,活动,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阴道后壁压痛,与直肠有一大小约3 cm×3 cm×3 cm粘连块,尚未穿透阴道粘膜.钡灌肠:回肠末段扩张.盲肠缩短至肝曲,结肠挛缩,结肠袋消失,直乙交界及升结肠部分肠管狭窄,肠管动度降低,排空后肠道呈管状.粘膜皱襞消失,肠管见小尖刺龛影.肠镜:镜入回肠末段约40 cm,见散在颗粒状或柱状小息肉,活检为炎性息肉,盲肠瘢痕化,回盲瓣旁及升结肠各见一个“粘膜桥”.病理报告:粘膜慢性炎.直肠5~9 cm处有火山口样溃疡,病检为高分化腺癌.镜诊:①直肠癌;②克隆病(结肠、回肠末段).术中探查见: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5 cm)浆膜有散在片状白色疤痕状物.  相似文献   

3.
正有"痔"不在年高。随着现在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患痔疮的人群逐年增多。很多人都被痔疮困扰着。何为"痔疮",凡肛门内外突起的柔软肿物都叫痔疮。因为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数处静脉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狭义的痔疮是位于肛管直肠黏膜下端及肛管皮肤下的静脉瘀血、曲张,而后形成的血管团,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上,对痔疮的分类一般按痔疮的发生部位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3种。痔疮是  相似文献   

4.
正有"痔"不在年高。随着现在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患痔疮的人群逐年增多。很多人都被痔疮困扰着。何为痔疮,凡肛门内外突起的柔软肿物都叫痔疮。因为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数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狭义的痔疮是位于肛管直肠黏膜下端及肛管皮肤下的静脉淤血、曲张,而后形成的血管团,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痔疮被认为是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的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多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笔者1997~2007年.以活血祛瘀法为主,组成祛瘀止痛方药,治疗72例痔疮病人,并与采用痔疮膏外用的70例对比观察,获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周 《吉林医学》2013,(36):7686-7687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诊断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3例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资料,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结肠镜进入回肠末段1030 cm处,检查出有回肠末段病变108例。其中回肠末段炎6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30例,回肠末段克罗恩病8例,肠结核疾病3例,腺瘤性息肉疾病2例,炎性反应性息肉疾病2例,溃疡性回肠炎1例。结论:电子结肠镜在对结肠检查完成时应继续进入回肠末段观察,发现异常进行病理活检,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病变,对早期治疗回肠末段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健 《四川医学》2002,23(1):106-106
患者,男,37岁.因上腹隐痛不适5天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Hb 61g/L.内科以"贫血原因待查"进行检查和对症治疗.先后行胃十二指肠镜检、结肠镜检,腹部CT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2周后腹痛加重,脐周出现深压痛,呕吐数次胃内容物,腹部X线透视提示"不全性肠梗阻".遂转入外科,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黄色脓液约2500ml,空回肠、结肠炎性水肿明显,有脓苔,空回肠交界处有一直径约3cm穿孔,边缘有钙化斑形成,近端小肠肠腔明显扩张,在回肠末段扪及一活动包块,从穿孔处取出约4cm×4cm×3cm大小,椭圆形,质软,周边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8.
痔疮、肛瘘等肛门直肠疾病同,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世有“十人九”痔之说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因而饱食,经脉横解,疡为痔”即指肠内积滞压迫肠壁,影响脉络而言主。现代医学认为,直肠下端,肛管和肛门边缘的静脉丛曲张扩大形成的柔软肿块为痔。静脉丛瘀血扩张,静脉壁反复受到刺激,损伤感染,造成炎症上,使局部组织增生,因此痔不仅是静脉瘀血扩张,而且是静脉丛之间组织增生炎变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并随访4个月~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便屁分离;7~10d,大便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混合痔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称为混合痔.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黄体酮受体在正常及曲张的大隐静脉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在正常及曲张的大隐静脉壁上雌激素(E)和黄体酮(P)受体的表达。方法 采用29名健康人群的大隐静脉及32名静脉曲张患者的曲张和正常静脉标本,经固定处理后运用抗雌激素和抗黄体酮受体的抗体染色,再进行核染色密度和范围积分计数。结果 在男性和女性的血管中膜、内膜核区均检测到了两种激素的受体。在血管外膜,仅在曲张 血管核区检测到两种激素的受体。在曲张血管的非扩张部,其雌激素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的正常血管。在同一曲张血管中,尤其是女性,扩张区雌激素表达水平远远高于非扩张区。而黄体酮受体水平在曲张静脉非扩张区部分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性激素是静脉曲张形成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治疗门脉高压的手术中,对12例作了胃冠状静脉造影。其中2例(术前 X 线钡餐检查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见造影剂呈入肝流向,冠状静脉、门静脉及肝内门脉分支显影,未见胃底曲张静脉及门奇静脉间的反常交通支.其余10例造影剂呈离肝流向,冠状静脉增粗、扭曲,与奇静脉间有扩张的反常交通支,直径达6~12mm,并清晰显示胃底曲张静脉丛。作者认为,术中胃冠状静脉造影对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女患,43岁,腹痛1个月,伴腹胀、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触及10.0cm×8.0cm包块,活动差,边界触痛阳性,局部轻度紧张,反跳痛阳性,肠鸣音活跃CT提示肠梗阻,彩超,符合肠套叠,CT提示考虑升结肠套叠。术中所见,回肠末端套入升结肠内几乎达肝曲近端肠管扩张,水肿,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切开标本见套入回肠末段长约30cm,已变黑,坏死,距回盲部20cm处,肠腔内见长约3.0cm椭圆形肿瘤、长滑、肠粘膜不完整。2讨论小肠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左右,在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4,变性肿瘤又以腺瘤,平滑肌瘤为多见。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较…  相似文献   

14.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内镜套扎的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5.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因不良诱因导致发病,其临床症状为间歇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疼痛、肛周瘙痒,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反复出血而导致贫血,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4天,伴下腹部疼痛2天入院。体检:T37.2℃,P80,BP141/10.4kPa,右下腹饱满感,轻度肌卫,麦氏点压痛明显。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下腹部为巨大血肿所占据。血肿约20cm×15cm×6cm,位于小肠系膜内,操作中因张力过高而破裂。检查相应肠段,发现末段回肠系膜血管明显增粗,并迂回扭曲呈困状,破裂口尚在出血。行末段回肠、盲肠及部分升结肠切除,回、升结肠吻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病理诊断:①回肠末段系膜海绵状血管瘤。②慢性阑尾炎。③慢性升结肠炎。讨论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内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痔疮被认为是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的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多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笔者1997 ̄2007年,以活血祛瘀法为主,组成祛瘀止痛方药,治疗72例痔疮病人,并与采用痔疮膏外用的70例对比观察,获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8岁,因右中腹部持续性胀痛伴纳差2周说院。病员大小便无异常,无肝炎、结核病史,13年前患“双下肢静脉曲张”经手术治愈。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颈静脉无充盈,胸腹部及腰部静脉明显扩张和曲张,血流方向自下而上。腹部稍膨隆,右上腹部压痛,轻度肌紧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不肿大,移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皮肤见黑褐色色素沉着。血常规检查发现嗜酸性细胞6%。乙肝6项中表面抗体阳性,甲胎蛋白阴性。腹部B超无肝硬化,腹水。入院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按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仇敏洁  刘惠敏  魏明永 《上海医学》2006,29(12):900-900,F0004
患者女,40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4 d”入院。急诊腹部立位X线摄片考虑为低位小肠梗阻。CT增强检查显示回肠末段肠腔内一分叶软组织肿块。急诊剖腹探查,行回盲部肿块切除术,术中于回肠末端25 cm处见一10 cm×8 cm×3 cm大小肿块,肿块质硬,部分回肠嵌入。术后3周症状无缓解,再行CT平扫,发现空肠肠腔内一软组织肿块。再予手术,术中见空肠系膜侧肠壁外浆膜面有3枚结节。病理巨体形态:回肠管长15.8 cm,周径5.4~6.0 cm,距下切缘3.8 cm处见一隆起型肿块,肿块大小为10 cm×7 cm×4 cm,位于系膜侧壁,肿块呈分叶状,  相似文献   

20.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2内镜曲张静脉大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示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民需重复内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