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期妊娠引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产对延期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延期妊娠孕妇437例,其中引产组276例,自然临产组16l例.结果: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平均住院日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引产组和自然临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病率、产时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羊水Ⅲ度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延期妊娠孕妇是否进行引产,需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适合孕妇的期待或引产方案.  相似文献   

2.
引产对孕41周孕妇的母儿结局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引产对孕41周、无妊娠合并症孕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2年9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孕41-41周+0、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374例,按临产与否分为引产组225例,其中药物(包括应用缩宫素和地诺前列酮)引产173例,人工破膜引产5例,人工破膜+药物引产47例;自然临产组149例.分别对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及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引产组的剖宫产率(44.0%,99/225)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18.1%,27/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引产组及自然临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7%(6/225)和1.3%(2/149)、产褥病率分别为0.9%(2/225)和0.7%(1/149)、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为0.9%(2/225)和0.7%(1/149)、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4%(10/225)和3.4%(5/149)、产时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4%(1/225)和0、羊水Ⅲ度污染发生率分别为11.6%(26/225)和13.4%(20/14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3%(3/225)和2.0%(3/149),两组孕妇以上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阴道顺产中,第一产程时间引产组平均为413 min,自然临产组平均为461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引产组平均为40 min,自然临产组为4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组阴道顺产中第二产程超过60 min的发生率为17.1%(20/117),自然临产组为28.8%(3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组急产发生率为5.1%(6/117),自然l临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住院天数自然临产组平均为(5.7±1.9)d,引产组为(6.9±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52例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宫颈评分≤4分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6例先放置水囊于宫颈内口处12h,未自然临产者,次日静脉点滴小剂量缩宫素。对照组126例直接静脉点滴小剂量缩宫素。观察两组引产前宫颈评分、引产效果、引产所需时间以及产程、新生儿阿氏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4.44%和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4.76%,其中1例为重度窒息,治疗预后良好;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1.90%,其中2例为重度窒息,转入新生儿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2小时产后出血发生率3.17%,对照组则为16.67%。结论:水囊引产阴道分娩率高,引产效果好,在临产发动时间、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静滴催产素组。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缩短了产程。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引产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曹惠风刘淑华(烟台市芝罘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时期黄疸颇常见,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症状。比较催产素引产和口服蓖麻油炒鸡蛋引产出生的新生儿血中总胆红素(TBIL)的浓度,对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引产药物对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1] ,脐血胆红素水平是监测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指标。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催产素常用于妊娠引产。为了观察这些药物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 ,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这 3种药物对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3月 ,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健康足月新生儿 168例 ,其中男 90例、女 78例 ,胎龄 3 7~ 4 2周 ,母亲均健康无妊娠并发症。根据新生儿分娩时是否应用引产药物 ,分为药物引产组 ( 74例 )和对照组 ( 94例 )。2 方法 :( 1)采样及测定 :…  相似文献   

6.
催产素点滴引产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催产素点滴引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1997年3月至1997年6月间由专人进行的46例催产素点滴引产(引产组),并以同期自然临产的46例孕妇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难产率、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剖宫产指征方面两组有所不同.头盆不称不是引产组的主要剖宫产指征,却是对照组的主要指征.结论 催产素点滴引产不增加难产率,是一种实用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7.
延期妊娠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终止妊娠时机,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05年10月-2007年9月分娩的妊娠41-41州周且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2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延期妊娠组羊水过少、羊水Ⅲ度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和剖宫产率均较足月分娩组高(P〈0.05);延期妊娠引产干预组羊水Ⅲ度污染、剖宫产率均较延期妊娠自然临产组高,而阴道自然分娩率低(P〈0.05);用地诺前列酮做引产前预处理+催产素引产较直接催产素静点引产组有较高的自然分娩率和较低的剖宫产率及引产失败率(P〈0.05)。结论延期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在综合监测提示胎盘功能良好状态下仍可继续妊娠,不适当的干预可增加难产率,引产前的预处理可增加自然分娩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低危孕产妇分娩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3751例孕37-41周^+6的低危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分娩的干预方式不同分为3组:择期引产组(包括药物及手术引产)501例、择期剖宫产组1634例和自然临产组1616例,分别对3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及住院费用以及分娩结局(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尿潴留、输血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产时副损伤)、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自然临产组孕产妇住院天数(4.8d)与择期引产组(6.3d)及择期剖宫产组(6.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择期剖宫产组孕产妇住院费用(3472元)明显高于择期引产组(3201元)及自然临产组(2293元),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择期引产组中的剖宫产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择期剖宫产组及自然临产组中的剖宫产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时及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孕产妇产时及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是择期引产组为12.4%、择期剖宫产组为0.9%,自然临产组为6.8%。(3)产后出血(≥500ml)发生率: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3.0%(15/501)、0.6%(9/1634)和1.2%(19/1616),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尿潴留发生率: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4.6%(23/501)、0和3.3%(54/1616),择期剖宫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P〈0.01),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有无分娩中或产后输血: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率孕产妇有输血者分别为2.0%(10/501)、0.1%(1/1634)和0.4%(6/1616),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产时副损伤: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产时副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6%(3/501)、0和0.4%(7/1616),3组分别比较,择期剖宫产组低于其他两组(P〈0.01),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切口延期愈合: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0.8%(4/501)、0和0.2%(4/1616),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产褥病率:3组间相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择期引产组、择期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1.2%(6/501)、0.1%(1/1634)和1.0%(17/1616),择期剖宫产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择期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择期引产会增加孕产妇产后出血、分娩中或产后输血的机会,且没有降低产妇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择期剖宫产是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没有不良影响,但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资料报道产程中应用催产素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作者为此进行了研究。作者观察了1393例孕37周以上阴道分娩之新生儿,将其分三组:(1)自然临产;(2)用催产素加速分娩;(3)人工破膜后催产素静脉点滴。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均肌注维生素K_1 1毫克。出生后第3、6天,测定血胆红素含量,超过12毫克/100毫升者考虑为高胆红素血症,有475例因早期出院仅测定一次。检验结果:1395例中有40例婴儿因体重过低或有红细胞抗体(溶血症)而未统计在内。仅余1353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新生儿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大多并不困难,一般应用促酶药物、人体白蛋白、光疗以及换血等方法是有效的。曾有应用人工破膜和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其产后第五天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自然分娩者明显升高的报导。本文作者观察足月妊娠产妇应用1或2次催产素静脉滴注(1单位/100毫升山梨醇液)引产100例与不用催产素对照100例两组新生儿的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引产方法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76例孕妇随机分为2组,蓖麻油组86例,催产素组79例,分别用50ml蓖麻油煎鸡蛋3个口服,催产素2.5IU静滴,观察引产效果。结果:蓖麻油餐组与催产素组均能缩短产程,产程时间分别为(480±135)、(540±180)min,明显低于正常自然分娩产程的12~14h,两组比较,蓖麻油餐组缩短产程效果较催产素静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口服蓖麻油餐引产的引产成功率为60%,单用催产素引产的成功率为43%,明显低于口服蓖麻油引产的成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宫内窘迫率分别是蓖麻油餐组为6.5%,催产素静滴为1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蓖麻油可明显缩短产程,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且口服蓖麻油简单易行,效果安全可靠,无痛苦,不需专人护理,孕妇行动自由,优于静滴催产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引产和自然临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引产指征的掌握和引产方式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4月15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587例单胎孕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引产组258例,自然临产组329例。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剖宫产指征。比较引产组的引产指征及单纯因孕龄超过预产期引产的64例与自然临产组的剖宫产率。比较不同宫颈条件和新生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以及两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即缩宫素静脉点滴和阴道内放置普贝生对宫颈条件的改善情况。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引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孕妇比较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和总产程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引产指征包括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孕41周及其他。引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48.1%vs17.0%,P〈0.05)。引产组剖宫产指征第一位为引产失败,自然临产组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和产程停滞。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越高。两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比较,采用普贝生对宫颈条件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缩宫素。结论在临床密切监测下,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减少引产,降低剖宫产率。勿因当前医疗环境影响而扩大引产范围。对于宫颈条件差的引产患者应首先选择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剂即前列腺醇制剂改善宫颈条件,可降低引产失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35周以上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最佳干预时机. 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903例足月及近足月(孕周≥35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的不同时间分6组:1组为破膜后0~6 h自然临产孕妇269例;2组为破膜6~12 h自然临产孕妇161例;3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孕妇75例;4组为破膜6~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24例;5组为破膜12~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98例;6组为破膜>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76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破膜至分娩时间的关系. 结果 (1)903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24 h内临床未干预的共681例,其中自然临产共505例,占74.2%.未干预者中430例在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占63.2%,剖宫产率为20.7%(89/430);75例于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占11.0%,剖宫产率50.7%(38/75);176例破膜后24 h内仍未临产,占25.8%,剖宫产率为70.5%(124/176).(2)903例孕妇中破膜6、12、24 h行缩宫素引产者共398例(44.1%).破膜12 h缩宫素引产组(5组)的剖宫产率、宫内感染率、产褥病率和围产儿病率均低于破膜24 h缩宫素引产组(6组)[剖宫产率:52.0%(51/98)和70.5%(124/176);宫内感染率:6.1%(6/98)和22.7%(40/176);产褥病率:6.1%(6/98)和19.9%(35/176);围产儿病率:7.1%(7/98)和20.5%(36/176),P均<0.01],但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98)和4.0%(7/176),P>0.05]. 结论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率高,结局良好,故临床不必干预.破膜12 h仍未临产者,应积极引产.等待破膜24 h后再引产,则增加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研究曾指出催产素在体外能刺激胎膜组织产生前列腺素(PG),但催产素引产成功者却并无羊水中 PG 的显著升高。为此作者用 Sep-Pak药针连续抽取选择性剖腹产(8例)、正常分娩(13例)、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8例)及阴道PG片剂引产(8例)病例的脐带血、羊水和血浆,测定其催产素水平,以了解这类肽类激素在发动临产  相似文献   

15.
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窿给药用于足月妊娠引产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完全性。方法:A组90例根据宫颈Bishop评分阴道后穹窿首次置米索25-50μg,观察宫缩情况,若无规律宫缩则每3小时置药一次(25μg),直至出现规律宫缩,总量不超过200μg;B组90例,静滴催产素引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7.78%和80.00%(P>0.05)。A组从开始用药至临产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初产妇宫颈评分≤5分者,A组引产成功率高于B组(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重复阴道后穹窿给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特点和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临产分为成功组(引产临产者, 72例)和失败组(引产未临产者, 30例), 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失败组双胎妊娠引产孕妇的产次、子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低于成功组, 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占比、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比例, 产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成功组(P均<0.05)。成功组孕妇人工破膜±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的比例为72.2%(52/72), 显著高于失败组(46.7%, 14/30;P=0.030)。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的分娩孕周, 严重产后出血、输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量、两胎儿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引产孕妇均无严重会阴裂伤、均未切除子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初产妇(OR=3...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未产妇妊娠≥41周胎头未固定者其剖宫产的危险性是否增加,回顾性研究未产妇妊娠≥41周的剖宫产率。研究对象为1999年1月~2002年5月妊娠≥41周单胎未先露的未产妇,妊娠16~18周常规超声波检查确定停经时间,产妇自然临产或引产临产,观察其预后,如宫颈Bishop评分不良,用催产素引产,常用米索前列醇使宫颈容受,计算机记录产前、产时过程,观察入院至分娩胎头的下降位置,记录产妇年龄、体质量、妊娠期所增体质量,婴儿体质量,麻醉的应用,引产方法或增加何种药物,及临产与分娩时的并发症。剖宫是产适应证为胎儿宫内窘迫或进展失败。若两种同…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来发现静注催产素引产安全有效,过去十年中进行的各种研究证明口服前列腺素E_2(PGE_2)引产同样有效。最近有报告口含催产素衍生物(demoxytocin去氨基催产素,简称DMO)引产和静注催产素效果相同。本文对两种口服催产药PGE_2片(Prostine)和去氨甲基催产素肠溶片(Sandopart)用于有无先行破膜时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前瞻性及随机性研究。研究对象为Odense大学医院24个月内为引产而住院的523例病人,条件为住院时未临产、胎膜完整、单胎头位、胎儿存活。用Bishop宫颈评分  相似文献   

19.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18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综合报道国内16所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82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进行足月妊娠引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的有效率为93.56%,显著高于催产素组79.49%(P<0.01),其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分别为(2.95±0.53)h和(6.35±2.21)h,短于催产素组的(3.75±0.61)h及(9.09±2.41)h(P<0.01);剖宫产率为8.89%亦显著低于催产素组17.05%(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认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计划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中的疗效,并分析米索前列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孕妇3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静脉滴注催产素,观察两组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引产效果以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宫颈Bishop评分为(8.6±1.8)分,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Bishop评分为(6.4±1.5)分,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引产的总有效率为9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3.4±0.3)kg、2.6%以及(9.1±0.7)分;对照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3.3±0.2)kg、5.3%以及(9.2±0.8)分;两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中促宫颈成熟的疗效显著,引产有效率高,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