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六味地黄方各剂型(汤、丸、超微饮片)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以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影响,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其对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10%以内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分化过程中的GPDH的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分化过程中的脂肪积聚则有促进分解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汤、丸、超微饮片能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化过程中的GPDH的升高和脂肪积聚;上述各作用皆以高剂量组为佳.  相似文献   

2.
马钱苷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钱苷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马钱苷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以酶组织化学提取法检测其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影响;以油红O染色方法检测其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8,16,32μmol/L的马钱苷能够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化过程中GPDH的升高和脂肪积聚,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马钱苷具有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大鼠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戴冰  肖子曾  冷旺  梅君 《中成药》2011,33(2):333-335
目的:探索六味地黄丸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的影响,阐明该方对cAMP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在其生长旺盛时加入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液,或加入含有肾上腺素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cAMP的含量.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浓度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水平有降低的作用;且该方能抑制肾上腺素升高该细胞内cAMP水平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降低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的含量,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水平的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膜表面β受体所致.  相似文献   

4.
高丽  白赟  王永辉  李敏  周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598-159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正常大鼠骨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股骨骨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PI单标法检测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显著促进骨髓细胞增殖,促使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以及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有利于骨髓细胞的增殖。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细胞有很好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益糖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方法检测益糖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的周期;以油红O染色异丙醇萃取的方法检测益糖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10%含益糖康的大鼠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最佳,细胞增殖在S、G2期与对照组比较增多;5%含益糖康大鼠血清抑制分化过程中的脂肪积聚最佳。结论:中药复方益糖康具有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SD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计数及细胞活力测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作用下的细胞增殖变化,寻找最佳六味地黄丸浓度和作用时间;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熟型DC含药血清组显著促进DC细胞增殖,且这种增殖在含药浓度15%,作用时间48 h时最为显著。其IL-12分泌量显著提高(P<0.05)。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的成熟型DC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刺激作用,且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作用增强(P<0.05),呈量效关系。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对Runx2、FOXO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常规培养MC3T3-E1细胞24 h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分别培养48 h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对MC3T3-E1细胞进行诱导培养22天后进行饥饿培养24h,随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72 h后检测Runx2、FOXO1 mRNA表达。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促进Runx2 mRNA的表达(P0.01),高剂量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的FOX0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同时能促进Runx2、FOXO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8.
佟晓哲 《中医药学刊》2010,(5):1013-10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分化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含益糖康的大鼠血清,应用AO/EB染色的方法,确定对凋亡影响的含药血清浓度;用Western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用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结果:含益糖康的大鼠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凋亡有促进作用,其中5%含药大鼠血清作用4天效果最佳;含药血清组与正常组比较,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有差异(P〈0.05);含药血清组电镜观察有线粒体溶解、细胞核固缩、伪足减少。结论:中药复方益糖康具有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采用油红O脂肪染色观察及评价细胞分化情况;异丙醇萃取法、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分析不同浓度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合成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关键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转录因子C/EBPβ、C/EBPα、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0.9g/kg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采用"鸡尾酒法"成功诱导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干预前脂肪细胞,分化后胞浆中脂滴数量显著性降低。脂滴中TG含量显著性下降,C/EBPβ、C/EBPα、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C/EBPα和C/EBPβ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Cx26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其对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是否与缝隙连接机制相关。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联合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的杀伤效应: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其对CBRH7919细胞株Cx26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联合自杀基因治疗组肝癌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纯自杀基因组(10%tk+/GCV加对照血清)(P<0.01),且联合作用均具有协同性(Q>1.15);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提高Cx26蛋白的表达,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③间接免疫荧光法(FITC)法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显示近似的结果: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尤其在细胞膜的表达明显增多,含药血清组的Cx26蛋白荧光强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增强自杀基因旁杀伤效应的机制与其促进肝癌细胞Cx26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膜上...  相似文献   

11.
大黄酸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永青  杨公社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148-1151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RH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量的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充脂率、充脂程度及形态变化。结果RH在5~160μmol·L-1内,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变化,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脂肪细胞凋亡。结论Rh可抑制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具有潜在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剂量大鼠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并培养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分别给予以下分组处理:空白(NG)组,高糖(HG)组,HG+对照血清组(10%对照血清),HG+低剂量组(2.5%六味地黄丸血清+7.5%对照血清),HG+中剂量组(5%六味地黄丸血清+5%对照血清),HG+高剂量组(10%六味地黄丸血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处理24,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观察系膜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变化,使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ICAM-1分泌量,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MCP-1和I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糖组在培养的24,48 h内系膜细胞的增殖活性、上清液中MCP-1和ICAM-1的含量,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高糖组比较,5%和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均能逆转上述变化(P0.05),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高糖可致系膜细胞增殖活性和MCP-1和ICAM-1的表达上调,六味地黄丸可降低增殖活性,减少MCP-1和ICAM-1分泌,下调MCP-1和ICAM-1 mRNA表达,从而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六味地黄丸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丙肝患者两组同时加服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疗程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为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具有益气解毒功效的牛黄参(牛黄、西洋参)含药血清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诱导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牛黄参含药血清(5%、10%、20%)作用于WB-F344细胞,以正常大鼠血清(5%、10%、20%)处理的WB-F344为空白组,以单纯培养体系处理的WB-F344为正常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WB-F344肝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肝白蛋白(ALB)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具有益气解毒功效的牛黄参含药血清干预后,MTT结果显示,10%、20%浓度的牛黄参含药血清能促进WB-F344的增殖(P〈0.01),且10%为增殖的最佳浓度梯度;RT-PCR结果显示,经10%牛黄参含药血清处理的WB-F344细胞AFP mRNA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1),而ALB mRNA的表达则逐渐升高(P〈0.01)。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可诱导WB-F344细胞向肝细胞特性方向的分化,可促进WB-F344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其抗肝损伤、促进肝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兔用Hu lth法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六味地黄汤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第4、8、12、24周后每组各取2只动物,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关节滑液NO水平,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病理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NO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实验组(8周,P<0.05;12、24周,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总积分、软骨细胞病理改变积分和软骨表层病理改变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关节液中NO含量显著相关。结论:六味地黄汤对兔膝关节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通过NO诱导途径减少软骨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多剂量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试验设计, 8例健康志愿者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每天3次,每次8粒)的前后单剂量口服咪达唑仑15 mg, HPLC测定给药后咪达唑仑10 h内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结果 口服六味地黄丸前与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后的咪达唑仑ρmax,AUC0-10, CL/F和t1/2比值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44.5, 78.5) ng·mL-1, (58.9, 85.8) ng·h·mL-1, (116.4, 170.7) L·h-1和(88.1,124.9) h,口服六味地黄丸前后咪达唑仑tmax无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对肠道CYP3A4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JD)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定性分析六味地黄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将六味地黄丸样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3类,并扫描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六味地黄丸PLS近红外定性分析数学模型。结果:通过优化,六味地黄丸定性分析模型的条件参数为:波段范围为4 000-9 000cm-1、样品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法+中心化"、模型阈值F为0.05。建模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6.00%、0.66%和3.34%,检验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8.72%、0.00%和1.28%。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