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是否能采用吸入表面激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道科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吸入表面激素,7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肺活量(FEV_1/FVC%)的差异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1实验组临床疗效的显性比例(76.6%)明显高于对照组10(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实验组(FEV_1/FVC%)(93±7.4)%明显高于实验组(FEV_1/FVC%)(85.9±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实验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激素的吸入能够一定程度减轻支气管炎症缓解哮喘,可以成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院主要针对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做相关分析。方法主要针对2010年~2012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抽取其中的30(50%)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运用的治疗方法为激素吸入,将剩下的30(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在治疗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发病频率,血常规,痰培养以及X线胸片进行相应的检验,结果实验组在多方面的检测中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性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支扩)患者75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为30~76岁之间,根据支气管舒张试验把患者分为两组,支扩合并哮喘组30例,单纯支扩组45例,支扩合并哮喘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表面激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支扩合并哮喘组和单纯支扩组在临床上呼吸道过敏性哮喘特点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发病的临床特点常有上呼吸道过敏性哮喘症状;痰液多为粘液脓性;除固定部位湿性啰音外,全部病例都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哮鸣音。结论考虑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可能性,应尽快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是否支扩合并哮喘,并且及时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4.
高燕  包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46+48-46,48
支气管扩张是指近端中等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肌肉和弹性成分的破坏,导致其管腔形成异常的、不可逆性扩张、变形,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病变范围较大时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性功能障碍,且可能导致低氧血症。该病并发支气管哮喘者临床较少见,但近年有研究表明长时间支气管扩张引发的呼吸道改变和异常可能会并发支气管哮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挑战。如何在诊断时全面分析病情,治疗时兼顾该两种疾病是医务工作者研究的方向。我院收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28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肺功能特征,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方法分别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肺功能较典型哮喘FEV1/FVC轻度降低。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显著下降。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MMEF/FVC比值及其下降有关,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差异。方法 96例胸部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测定后分单纯支气管扩张组和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组,运用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FENO水平。结果 9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30例(31.25%)提示气道高反应性,显示合并支气管哮喘,该组FENO水平(67.59±31.83)明显高于单纯支气管扩张组(23.95±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可用于鉴别支气管扩张中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可应用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支气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呼出气NO(FeNO)水平的差异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单纯支气哮喘患者50例为对象,作为A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50例为对象,作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FeNO水平差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差异、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差异、外周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差异、γ干扰素(IFN-γ)水平差异。结果单纯支气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26.45±10.30)ppb]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水平[(2.86±0.31)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大呼气峰流速水平[(3.95±0.25)L/min]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4水平[(367.55±45.20)ng/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FN-γ水平[(153.75±26.70)ng/L]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P 0.05。ROC曲线AUC=0.808,95%可信区间=0.840~0.968,截断点临界值=36.60ppb,敏感度为80.60%,特异度为72.10%。结论与单纯支气哮喘患者FeNO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FeNO水平更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我院收治的3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并哮喘患者36例,对其使用抗菌、化痰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与雾化吸入联合应用,辅助以无创正压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等物理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的缓解,痰涂片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我院通过对其进行多途径、多机制联合用药治疗并辅以物理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与病情,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气道高反应性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气道炎性反应,增强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高反应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将4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激素吸入,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EV1/FVC%、PEF)明显改善(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激素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reactivity of Budesonide and Terbuta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ectasis and bronchial asthma.METHODS 9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who have reversible airway reactivity-bronchial asthma in clinic w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耐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反应性。方法选择98例经HRCT明确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且在临床同时有可逆性气道反应-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耐德雾化吸入;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前后症状记分由12.13分下降至5.06分,对照组有11.26分下降至10.21分。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肺功能各指标(FEV1、FEV1/FVC%、PEF)明显改善(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耐德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通气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方法,将80例轻、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吸氧、静脉滴注氨茶碱、地塞米松、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利多卡因50mg超声雾化吸入.记录两组患者哮喘症状15min、30min、1h的变化.结果对照组40例中显效6例,占15%;有效24例,占60%;无效10例,占25%.试验组40例中显效24例,占60%;有效14例,占35%;无效2例,占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接受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则接受氨茶碱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对75%,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6.7%对13.3%,P<0.05).结论 多索茶碱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孟鲁司特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4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支气管哮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孟鲁司特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木金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变化。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木金汤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3例。结果木金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91.67%和67.42%;氨茶碱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86.36%和60.61%。结论木金汤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镁辅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氨茶碱,甲强龙静滴,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异丙托溴铵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25%硫酸镁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结果对照组34例,21例3d内完全缓解,占61.8%,9例3~5d内缓解,2例第一周后缓解;治疗组35例,30例3d内完全缓解,占85.7%2例3~5d内缓解,1例l周后缓解。结论在常规使用氨茶碱、甲强龙静滴、博利康尼、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基础上予以硫酸镁静滴辅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缓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2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协定处方进行治疗,一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徐宁  陈丽娜  黄小萍 《中国药房》2014,(10):913-915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18例原使用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未控制,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qd;对照组18例原使用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未控制,加用泼尼松片5 mg,ti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5 m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3个月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PEF)、ACT评分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t=1.382,P>0.10)、PEF(t=0.253,P>0.50)、ACT评分(t=0.693,P>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人均次数,研究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P<0.05)。研究组有3例口干、5例声音嘶哑;对照组有1例口干、4例声音嘶哑、2例口腔霉斑、4例胃部不适及反酸、3例向心性肥胖。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与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加用泼尼松同样能促进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的改善,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次数上甚至优于后者,副作用也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