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自造模次日治疗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在第6周取膝关节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滑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取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的表达并计算相对含量。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治疗模型大鼠可使关节滑膜中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P<0.05).以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组作用最强。②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可抑制VEGF、MMP-1、2、3、9表达(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和氨甲蝶呤可能通过抑制VEGF,MMP-1、2、3、9的表达而发挥抗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玮  赵智明  赵凌杰  赵鹏  蔡辉 《临床荟萃》2012,27(9):770-772,732
目的 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和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的表达及姜黄素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SD大鼠,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甲氨蝶呤组.造模后9天起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50 mg·kg-1·d-1,连续14天;甲氨蝶呤0.5 mg·k-1·d-1,连续5次.取膝关节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滑膜微血管密度(MVD),半定量计算HIF-1α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滑膜MVD(11.10±1.50)分和HIF-1α(1.50±0.33)分表达较正常组增加明显(P<0.01);②治疗后甲氨蝶呤组的MVD(8.73±1.15)分,HIF-1α(0.85±0.34)分和姜黄素组的MVD(8.81±1.14)分,HIF-1α(0.80±0.26)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甲氨蝶呤组、姜黄素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和HIF-1α的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肾细胞癌、9例正常肾组织中的MMP-2与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微血管内皮。结果 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VEGF、MMP-2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MMP-2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2与VEGF的表达可反映RCC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判断肾癌预后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白血病骨髓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取初发白血病患者(51例)和正常对照组(18例)骨髓液及骨髓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骨髓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测定骨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细胞内COX-2的表达。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骨髓MVD、VEGF含量、骨髓细胞COX-2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MVD、VEGF、COX-2阳性率三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0.423,0.577(P〈0.05)。结论:白血病可能同实体瘤一样也是一种血管新生依赖性恶性肿瘤,COX-2可能与VEGF协同促进白血病骨髓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发现的促进血管增生活性最强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呈现强表达。 目的:观察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 SD 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和新生血管计数,并同时观察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积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滑膜新生血管数之间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滑膜新生血管数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滑膜新生血管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随着实验性关节炎发病时间的延长,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滑膜增厚,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和微血管数也随之升高;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35、P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微血管计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0, 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了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抗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沙利度胺组(作为阳性对照)、雷公藤多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不同组织(肺、心、肝、肾、滑膜)中VEGF的表达,观察雷公藤多苷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多苷组、沙利度胺组大鼠各组织中VEGF mRNA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沙利度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CIA大鼠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血小板微颗粒(PMPs)及血小板参数、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通过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造模成功30 d后,观察两组大鼠足趾肿胀度(E)、关节炎指数(AI)、关节病理损伤指数(JPI)、血小板参数、PMPs及滑膜ES、VEGF、MVD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MC组E、AI、JPI、MVD、血小板参数(PLT、PCT)、PMPs及滑膜VEGF mRNA表达升高,滑膜ES mRNA表达降低,VEGF mRNA/ES mRNA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Ps与血小板参数PLT、PCT呈正相关; PMPs与AI、E、JPI、MVD、VEGF mRNA、VEGF mRNA/ES mRNA呈正相关; PLT与E、MVD呈正相关; PCT与E、AI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AA大鼠PMPs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VEGF/ES表达失衡,导致滑膜组织血管增生、关节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及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下肢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各10只,A、B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C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建模1周后A组大鼠跑步训练(30min/d)。B、C组日常活动,运动训练4周后处死大鼠,取大腿内收肌组织块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比较3组差异。结果:肌组织MVD、VEGF、bFGF免疫组化均显示:A组高于B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A、B、C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下肢缺血刺激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成血管因子表达增加,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该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转移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胃癌转移组及非转移组血清Ⅲ、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Ⅳ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转移组血清中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LN和HA含量显著高于无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VEGF阳性的胃癌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的胃癌组织。低、未分化组MMP-9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组,随着TNM分期的进展及淋巴转移MMP-9阳性率亦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Ⅳ型胶原、LN和HA测定可作为早期胃癌诊断及胃癌转移的预测因素。胃癌组织高表达MMP-9、VEGF时,MVD升高,反映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荷瘤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荷瘤鼠模型,观察沙利度胺组与对照组瘤体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瘤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ELISA法测定荷瘤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瘤体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瘤体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荷瘤鼠模型,随着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第7天以后,对照组瘤体体积渐大于沙利度胺组,且随时间延长差值增大。实验结束时沙利度胺组抑瘤率为24.6%。沙利度胺组荷瘤鼠外周血VEGF含量及瘤体组织微血管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563、3.586,P〈0.01),瘤体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356、5.147,P〈0.01)。结论沙利度胺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荷瘤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能为其机制,Caspase-3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VEGF—C、TSP-1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癌50例以及正常卵巢组织20例石蜡标本中VEGF—C、TSP—1表达及MVD。结果卵巢上皮癌中VEGF—C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TSP-1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VEGF—C表达及MVD随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5),TSP-1表达随FIGO分期的进展而降低(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VEGF—C过表达及TSP-1低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内血流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对膀胱癌的血流信号进行血流分级,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PDI技术测定肿瘤内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MVD与血流等级的相关性为r=0.49,P〈0.05,与VEGF表达为r=0.36,P〈0.05。随着血流分级的增高MVD增高,血流分级丰富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结论PDI显示血流信号在组织学和生物学上与血管生成有关。PDI联合MVD及VEGF免疫组化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膀胱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膀胱癌血管生成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NSCLC组织中的FGF-2、VEGF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FGF2、VEGF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MVD有关(P〈0.05),两者共表达与MVD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FGF-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8,P〈0.05)。【结论】NSCLC中FGF2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和肿瘤转移有关;FGF-2和VEGF可作为临床判断NSCLC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滑膜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均分成两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1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血管MVD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HIF-1α、VEGF-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滑膜血管PI3K-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及MVD计数升高,血清IL-6、VEGF、HIF-1α和滑膜血管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p-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 TOR)表达显著升高,IL-10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I3K-AKT-m TOR通路过度激活可能是引起滑膜血管新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VEGF、MVD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MVD值以及C-erbB-2表达情况。结果 88例标本中VEGF阳性62例,阳性率为70.45%;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相对中晚期组(Ⅱb-Ⅲ)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相对早期组(Ⅰ-Ⅱa)(P〈0.05);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有逐渐升高趋势(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高趋势(P〈0.01);MVD值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VEGF、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SP-1的表达,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TSP-1和MVD三者之间关系及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TSP-1和MVD肿瘤的临床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膀胱癌中,VEGF表达高的,MVD值也高;而TSP-1表达强的,MVD值低(P〈0.05)。中度或高度表达VEGF而TSP-1阴性的肿瘤,MVD均值较高;VEGF低表达而TSP-1阳性的肿瘤,MVD均值较低。中度表达VEGF的膀胱癌中,TSP-1低者,MVD值较高;TSP-1表达强者,MVD值较低(P〈0.05)。VEGF、TSP-1表达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VEGF、TS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膀胱癌组织中VEGF、TSP-1的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从多方面着手抗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也可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0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进行染色,记数肿瘤内MVD,并观察VEGF的表达同MVD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VEGF阳性表达率为62%(31/50),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明显相关(P〈0.05),提示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VEGF表达与膀胱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结直肠癌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24只BALB/C-nu/nu裸鼠用于建立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17-DMAG、5-氟尿嘧啶(5-Fu)及对照组各8只,分别腹腔注射17-DMAG、5-Fu、生理盐水,4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体质量、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比较3组结果。结果17-DMAG组、5-FU组移植瘤体质量、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7-DMAG组MVD、VEGF水平均低于5-Fu组与对照组(P均〈0.05),而5-FU组与对照组的MVD、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7-DMAG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减少结直肠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k-1(fetal liver kinase-1)在人脑显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血管再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形态定量分析法,检测69例手术切除脑胶质瘤中VEGF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ta)、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 density,MVD)及部分病例flk-1表达。结果(1)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可以表达VEGF及flk-1,阳性颗粒分布于肿瘤胞浆中。(2)高级别肿瘤PCNALI、MVD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PCNALI、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肿瘤(P〈0.05);(3)VEGF与其受体flk-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呈正相关;肿瘤组织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4)在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MVD的增大,VEGF及flk-1在肿瘤血管内皮的染色率逐渐增加,分别与肿瘤的MVD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0,0.44,P〈0.01)。结论 人脑显形细胞瘤可以合成VEGF,VEGF在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4.74%(34/76),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VEGF阳性表达率为75.00%(57/76),MVD为34±7.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均P〉0.05)。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MVD与VEGF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和VEGF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