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扬州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琨  孙峰  孙蓉 《地方病通报》2004,19(3):46-47
目的了解扬州市社区35岁以上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采用逐户走访询问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扬州市社区有38.96%的人患有非传染性慢性病,主要是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其患病率分别为21.43%,7.75%,0.81%,3.40%,0.87%,2.13%.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45岁以上、超重肥胖、吸烟、常饮浓茶、睡眠差、家族史.结论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扬州市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桂林市漓东社区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入户面谈的方式,对桂林市漓东社区户籍年龄65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居民526人进行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所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8.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7.44%,女性患病率为39.46%,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不同年龄段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占18.23%,合并冠心病占11.33%,合并脑血管病占0.49%,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占0.49%;药物治疗率为87.19%。结论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应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 667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主要疾病进行分析,为老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 667例老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65~79岁680例,≥80岁987例,比较两年龄段间常见疾病的差别。结果常见疾病按疾病类型所占比例排名前5位的是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65~79岁与≥80岁相比,排名一致。疾病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上肺炎、冠心病、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65~79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是肺炎、冠心病、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80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是肺炎、冠心病、高血压、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肺部感染在≥80岁患者中患病率显著高于65~79岁(P0.01),而胆道感染的患病率65~79岁则高于≥80岁患者(P0.01);消化道肿瘤及糖尿病患病率65~79岁则高于≥80岁患者(P0.01)。结论老年患者应重视肺部感染、冠心病及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对高龄患者,更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方法选择开滦集团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者26 074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3658例和无糖尿病组22 416例。分析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随访5年,记录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等事件的发生,无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累计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70.5%vs 60.2%,P<0.01)。吸烟、打鼾、肥胖、高TG血症、高LDL-C血症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5年,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患者(6.4%vs 4.6%,P<0.05)。老年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累计发病率为40.1%。肥胖、高LDL-C血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随访5年发生高血压的2个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常合并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脏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86名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前列腺炎、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颈椎病、慢性胃肠疾病、尿毒症、白内障/青光眼。且多有不良生活习惯。结论鲁谷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不甚理想,健康需求较高。需要加大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旨在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社区老年患者疾病谱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情况,明确社区慢性病谱10年来的变化趋势,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思路.方法 调查北京3类地区:城区(宣武区)、郊区农村(大兴区)和山区农村(怀柔区)3 257名5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 社区老年人前5位慢性病为: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白内障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女性在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白内障、糖尿病、青光眼、肿瘤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均P<0.001);而男性在慢支、脑卒中、溃疡病、肝病的患病率上高于女性(均P<0.001).城区与农村在慢性病患病率顺位上基本一致.结论 社区老年人患病率呈增长趋势的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骨关节病、白内障、糖尿病;10年来各慢性病在城乡均有增长趋势,农村增长更显著.当前老年慢性病的防治重点为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种类、慢性共病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统计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004例高龄老年患者的疾病信息,筛选出23种慢性疾病,对慢性病类型及慢性共病特点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3种慢性病中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72.51%)、脑血管病(52.29%)、冠心病(37.25%)、心功能不全(36.25%)及骨关节病(33.96%)。93.73%的高龄老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平均慢性共病为(4.67±2.18)种。将慢性病两两组合成疾病对,特定疾病对的实际共同患病率较理论患病率高,如高血压与糖尿病(OR=1.25,95%CI 1.02~1.54;P=0.03)、冠心病与心功能不全(OR=2.14,95%CI 1.69~2.69;P0.01)、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OR=1.77,95%CI 1.34~2.35;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群共病患者呈现高患病率、平均共病个数较多的特点。慢性病之间相互联系组合可形成特定的疾病对。  相似文献   

8.
吕青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38-3339
目的评价因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的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CHF住院的918例老年(>60岁)病人,其中CHF合并COPD患者217例,另外701例CHF患者未合并COPD,随访观察1年后两组结局事件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年龄、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脑卒中与合并COPD是老年CHF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合并COPD的老年CHF病人的死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因CHF再次住院的危险性比未合并COPD的老年CHF病人显著增高(P<0.05),对因其他原因再次住院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COPD是CHF常见的并存疾病,而且是因CHF住院老年病人发生死亡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为糖尿病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首都钢铁公司 2 9859名职工进行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对所检出的糖尿病 92 3例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结果 糖尿病组脑卒中 59例 (6 .39% ) ,对照组 1 7例 (1 .84% ) ,优势比值为 3 .6(95 %置信区间 :2 .1 1~ 6 .2 9,P <0 .0 1 )。其中糖尿病组脑梗死 51例 ,占 5 .53 % ,是对照组 (1 .1 9% )的 4 .6倍 ;糖尿病组脑出血 5例 ,占 0 .54 % ,与对照组 (0 .43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其他危险因素中 ,冠心病优势比值最高为 6 .1 2 ,其次为高肌酐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肌酐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 78亿,占全国人口的13. 26%,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3. 32%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将超过4亿[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慢性病已成为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60%。慢性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精神病等在内的一系列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年龄及并存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642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312例、中年组(45~59岁)1529例、老年组(60~79岁)3847例及高龄组(80~99岁)738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及并存疾病情况. 结果 6426例高血压患者中,男3438例(53.5%),女2988例(46.5%);年龄18~99岁,平均(66.3±12.1)岁,其中青年组312例(4.8%),中年组1529例(23.8%),老年组3847例(59.9%),高龄组738例(11.5%);同期18岁以上住院患者共25 504例,其中青年组11 208例,中年组5389例,老年组7596例,高龄组1311例.高血压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依次为2.78%、28.37%、50.65%及56.3%;青、中年组高血压患者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老年组及高龄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6例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2069例(32.2%),高脂血症1508例(23.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5例(1.6%),冠心病1061例(16.5%),心功能不全904例(14.1%),脑卒中2353例(36.6%),肾功能不全678例(10.6%). 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其相关危险因素有群集现象,糖尿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相关疾病既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又加重了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因此,高血压治疗除积极降压达标外,应加强综合治疗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中hS-CRP的水平,其中未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8例,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22例,另20例无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1)hS-CRP(mg/L)在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分别为2.46±0.38、10.06±1.07、29.38±1.6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高密度脂蛋白(HDL)(mmol/L)分别为1.59±0.05、1.25±0.03、1.10±0.0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为65.0%、42.5%、27.5%,其中2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为72.7%、54.5%、31.8%。结论 hS-CRP在糖尿病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老年患者人群中更加显著升高,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提示其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据报道,我国冠心病患者80%存在糖代谢异常,但有关高血糖对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近期我们筛选2006年山东电力系统单位查体资料24 945份,其中发现空腹高血糖者1 854例[包括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和糖尿病患者,以下通称高血糖).现对其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高血糖与上述几种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区老年退伍军人高血压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和分析成都地区老年退伍军人群体高血压现状.方法以定居成都地区参加2001年年度健康体检的1677例老年退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特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当前血压水平、高血压并发并存病情况、相关因素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7.84%,知晓率为100%,治疗率为98.14%,控制率为62.37%.(2)高血压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占59.89%、并存糖尿病的占28.24%,并发中风史占8.86%,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占7.8%,都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3)高血压组的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脂、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心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结论成都地区老年退伍军人群体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一般社区人群,但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慢性病患病数量及常见的2种、3种慢性病共病模式。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65岁的老年住院病人,记录所有的出院诊断,根据既往文献纳入19种慢性病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26 100例病人,慢性病患病数量范围为0~10种,其中患1~3种慢性病的有20 186例,占77.3%,且患病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种慢性病组合模式中排前3位的为高血压+冠心病(17.2%)、高血压+糖尿病(13.8%)、高血压+脑血管疾病(11.4%)。3种慢性病组合模式中排前3位的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5.1%)、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4.6%)、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4.2%)。男性病人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女性病人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的比例较高。大部分2种和3种慢性病组合模式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老年住院病人慢性病患病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脑血管疾病是共病组合模式中常见的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慢性病组合模式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临床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321例,各并发症患病率为冠心病(CHD)60.1%,脑血管病(CD)43.0%,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62.0%,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33.3 oA,DR 11.5%,糖尿病神经病变20.9%。年龄≥90组较60~岁组CHD(83.3%vs 34.2%)、CD(62.1%vs21.9%)、CKD(56.1%vs 12.2%)、DR(21.2%vs4.1%)、糖尿病神经病变(33.3%vs4.1%)患病率升高1倍以上(P0.05);病程≥25年组与病程15年组、HbA_1c标准差(SD)≥0.5%组与HbA_1c SD0.5%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均升高(P0.05);HbA_1c≥6.5%组CHD、CD、LEAD、CKD、糖尿病神经病变患病率高于HbA_1c6.5%组(P0.05);合并高血压组CHD、CD、CKD患病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与年龄、病程、长期总体血糖水平及其波动、高血压等相关,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肿瘤内科干部病区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2组间年龄和原发肿瘤差异。对2组合并感染、贫血、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糖尿病、高胆红素血症、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因素进行比较,并对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3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死亡组32例,存活组106例;原发肿瘤构成依次为肺癌、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和其他来源肿瘤。死亡组合并感染、贫血、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6.7%、80.1%和79.4%,较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血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分别为(87.2±25.5)g/L、和(471.8±184.3)μmol/L,较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合并感染和贫血。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贫血、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其中感染和贫血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踝臂指数分布情况及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3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2509例住院患者(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位患者踝臂指数的同时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踝臂指数≤0.9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结果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踝臂指数均值为0.96±0.24,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为31.1%(95%CI为29.3%~33.0%);女性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3.9%比28.8%,P<0.05);男女踝臂指数均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001),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001);患者伴有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和较低的踝臂指数均值;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三种疾病的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达60.6%。结论我国≥45岁冠心病及等危症住院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普遍存在,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整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21世纪20~40年代将是我国老年人增长最快的时期。以60岁作为人口老龄标准,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将增长4%以上,2026年将达3.04亿,2039年可达4亿~([1])。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我国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组合最为常见,且患病率逐年增长~([1-2]);3B研究~([3])显示,3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市50岁以上的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36例,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人口学因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情况以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对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436例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糖尿病患者占11.0%(48/436),单纯高血压患者占66.5%(290/43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占22.5%(96/436)。所有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9.2%(40/436),单纯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8.3(4/48),单纯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6.9%(20/290),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16.3%(16/96)。患者积极应对的平均得分为(1.69±0.71)分/条目,患者消极应对的每个条目平均得分为(1.09±0.73)分/条目。在控制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年龄、人均月收入之后,患者的消极应对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成正相关(OR=4.337)。结论在对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消极应对是造成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在对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要把患者的应对方式纳入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范畴,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