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12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年龄≥65岁例数,男性患病例数,心功能Ⅲ级以上例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平均年龄、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的预后.方法 连续463例接受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中,175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88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支架术情况,分析随访期心脏事件、心绞痛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 平均随访(12.4±4.7)月后,肾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6% vs 3.1%,P=0.422)和心绞痛复发率(6.3% vs 8.3%,P=0.419)无明显差异,但肾功能不全组的心源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 vs 0.4%,P=0.031).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增加冠脉支架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肾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入院肾功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18例STEMI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和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院内预后。结果:133例STEMI患者存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大、女性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多;B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新出现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院内死亡率亦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增加,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的预后。方法连续463例接受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中,175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88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支架术情况,分析随访期心脏事件、心绞痛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平均随访(12.4±4.7)月后,肾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6%vs3.1%,P=0.422)和心绞痛复发率(6.3%vs8.3%,P=0.419)无明显差异,但肾功能不全组的心源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vs0.4%,P=0.03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增加冠脉支架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龙峰  林少荣 《吉林医学》2014,(8):1660-1662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的原因。方法:收集32例体检健康人群和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包括肾功能代偿期2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4例,肾功能衰竭期25例,尿毒症期20例,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肾功能不全患者各组血清Hcy、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Hcy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人群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方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三酰甘油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期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正常对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以及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尿毒症期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等脂代谢异常,是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并发症高的原因。应重视血清高Hcy水平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I-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6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包括住院死亡和持续性肾功能不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CI-AKI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8%,存活患者发生持续性肾功能不全率为59.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收缩压、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是CI-AK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手术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剂种类、Mehran风险评分和合并糖尿病可能是CI-AKI患者出现持续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是CI-AK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种类是CI-AKI患者持续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心源性休克、eGFR、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种类是CA/PCI术后CI-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肾功能不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肾功能不全对CHF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NYHA心功能Ⅲ,Ⅳ级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结果 CHF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5.5%.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清Cr浓度明显高于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P<0.01);在血清Cr浓度升高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Ⅳ级的比例较高,而NYHA心功能Ⅲ级的比例较低(均P<0.05),且血清Cr与B型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CHF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明显升高(P<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的回归系数为0.01,优势比(OR)为1.01(P=0.007,95%CI:1.003~1.017),BUN的回归系数为0.088,OR为1.092(P=0.009,95%CI:1.022~1.167).结论 Cr,BUN分别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药物所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06年至2009年收治原发病为药源性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4,50岁以下患者5例,50~70岁11例,70岁以上4例。致病药物中去痛片4例,利福平1例,中药15例。处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8例,衰竭期4例,尿毒症期5例。无死亡病例,未愈3例,好转14例,治愈3例。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病情发展恶化的结果,作为能够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源性慢性间质性肾炎,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11):1118-11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5-03—2017-04间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检查结果分为肾功能代偿期24例,肾功能失代偿期20例,肾功能衰竭期22例,尿毒症期24例。另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循环法检测其血清Hcy水平,血脂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包括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观察组四个时期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的肾功能不全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个时期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血清Hcy、LDL的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的肾功能不全患者TG水平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C)的病因、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中A/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期间住院患者中共320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其中A/C患者75例,占23.4%.A/C患者中42例(56.0%)原有肾功能不全.A/C主要诱因为感染(25例)、药物(19例)和心力衰竭(10例).A/C患者的病死率为29.3%(22/75),严重感染、少尿、原有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生存率(P值均<0.05).结论 住院患者中A/C的发生率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少尿及合并MODS者预后差,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陈管雄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55-1157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衰148例,根据LVEF水平进行分组,其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58例、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mrEF)43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47例.调查3组患者基本情况,并随访1年,统计3组再入院及死亡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在性别、年龄、收缩压、脑钠肽、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钠肽升高、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肌钙蛋白升高是影响HFmr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律失常是影响HFr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衰患者预后较差,再入院及死亡率较高,脑钠肽升高、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肌钙蛋白升高是影响HFmr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律失常是影响HFrE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7例.根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17例)和未真菌感染组(18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糖尿病、有无肝性脑病、有无侵入性操作史、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自发性腹膜炎、有无饮酒史等临床资料,分析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3%,住院天数、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感染不易及时识别,应加强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左室结构、功能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55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其住院后首次血清肌酐值(106μmol/L)为临界,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及肾功能不全组(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CRP明显升高,EF值显著下降,以LVEF<45%计算,研究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轻度肾功能减退预示了左室功能的显著下降,同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人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366例急性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在判断住院死亡中的意义并找出其切点.比较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切点和低于切点者的住院病死率.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判断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366例失代偿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中有19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3970(3452,6934)pmol/L比2340(1132,4002)pmol/L,P<0.01].血浆NT.pm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62(95%CI:0.657~0.857,P<0.01).根据ROC曲线,通过切点定量对比发现NT-proBNP在3300~3700 pmol/L时判断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维持在70%左右,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恒定在10%和97%以上.当将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 pmol/L时,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7%、66.9%和67.6%,阴性预测值高达98%.大于此值者住院病死率(10.9%)约是小于此值者(2.1%)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心率、房颤和NYHA心功能分级是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或0.05),以NT-proBNP的作用最强.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0月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住院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42例,对照组58例.抗凝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NT-proBNP、心脏彩超(LVEF、LVEDD)、生活质量评估及临床终点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抗凝治疗一周后,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临床转归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的临床终点事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增加,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失代偿患者抗心衰治疗的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并不增加严重的出血事件.临床应用结果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患者测得血清钠分为轻、中、重三组.结果 轻度低钠血症纠正率100%,中度低钠血症纠正率76%;重度低钠血症纠正率25%.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预后与低钠血症的程度有关,血清钠数值越低,越难纠正,病死率就越高;积极预防,及时监测电解质,重视低钠血症的纠正,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由于毒素储存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结肠透析(灌肠)对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疗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何益信  李颖霞  姜利彬  丁岩  王红娟  温洪涛 《北京医学》2021,43(10):970-973,97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且无HM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诱发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男性(88.2%比63.7%)、高血氨(96.1%比28.6%)、脾切除术后(37.3%比14.3%)、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后(31.4%比3.3%)、有肝性脑病史(39.2%比12.1%)、低ALB[(30.54±5.40) g/L比(32.91±6.84) g/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降佩(62.94±18.05)%比(70.87±23.32)%]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氨和TIPS术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氨和TIPS术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M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改善HM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CHF失代偿于心内科住院患者444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53例)和非糖尿病组(291例);非糖尿病组又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FPG<5.6 mmol/L,178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组(FPG 5.6~6.9 mmol/L,113例).随访所有入选者,记录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及终点事件(1年内全因死亡),分析糖代谢异常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444例入选者中,随访期间共死亡83例(18.7%),失访31例(7.0%);糖尿病组病死率28.8%(44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4%(39例)(P<0.01),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3,95%CI:1.317~4.312,P=0.004);非糖尿病组中,IFG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21.2%比8.4%,P<0.01),合并IFG是非糖尿病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494~8.497,P=0.004).结论 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糖尿病CHF患者,合并IFG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