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妊娠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通常是为了避免围产期出血而呈高凝状态。为此,本文对妊娠妇女的PT、aPTr、TT和Fbg进行了检测,以观察妊娠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妊娠组)及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组的PT、INR、APTT均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明显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常妊娠孕妇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规律. 方法 测定153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3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蛋白肽A(F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PA、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型血凝分析仪对163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和113例不同产褥期正常产妇及58例健康非孕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PT、APTT、FIB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初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T仅在产褥初期有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妊娠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多项指标与正常人有差异,医生在诊断孕产妇某些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卢现英 《中外医疗》2011,30(1):60-61
目的 妊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体解剖、生理和代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理性改变,以适应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母体凝血功能表现为一种高凝状态.正常妊娠时,这些改变一直都保持动态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深入探讨妊娠晚期特殊生理条件下凝血功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其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娠对妇女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样本来源于健康非孕组(A组)、孕中期(B组)及孕晚期(C组)的妇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的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FDP、Fbg、D-Di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的TT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Fgb、FDP、D-Di水平明显升高,随着孕龄增长,升高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4项(PT、APTT、TT、Fbg)检测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的216名临产妇女及60名体检健康的非妊娠期育龄女性的凝血指标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正常早期妊娠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了解妊娠后凝血、血栓形成、抗凝和纤溶状态的改变.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定期产检的105例妊娠10~12周的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82例正常未孕者为对照组.测定凝血常规4项(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D二聚体(D-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结果 Fg、F1 +2、TAT、GMP140、D-Ⅱ、PAI-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分别为4.00 g/L、0.66 nmol/L、179.95 μg/L、9.42 μg/L、201.51 μg/L、0.047 g/L,后者分别为2.52 g/L、0.31 nmol/L、39.46 μg/L、19.13 μg/L、125.02 μg/L、0.006 g/L.结论 正常妊娠早期血液凝血功能明显增高,抗凝水平略升高、纤溶活性及抗纤溶活性亦出现明显亢进,4者在较高水平保持平衡,血小板活化状况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型血凝分析仪对163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和113例不同产褥期正常产妇及58例健康非孕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PT、APTT、FIB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初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T仅在产褥初期有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妊娠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多项指标与正常人有差异,医生在诊断孕产妇某些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的凝血功能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8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00例临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非孕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纤维蛋白原(Fg)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统计产后巨大儿、胎膜早破、畸形、胎儿窘迫、早产和新生儿发病发生率。结果:孕妇组PT和APT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较对照组显著缩短,AT-Ⅲ活性显著下降,Fg水平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查可尽早发现凝血功能的变化,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晚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和血栓烷B2(TXB2)检测。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LT、PT、APTT、FIB显著下降(P<0.05或P<0.01);MPV、D-D、F1 2、TXB2显著增加(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n=53)与轻度子痫前期组(n=23)比较,FIB显著下降(P<0.01);D-D、F1 2、TXB2显著增加(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n=40)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n=36)比较,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P<0.05);D-D、F1 2上升(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FIB、D-D、F1 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早发型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血液对正常临产孕妇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123例健康年轻未育女性为对照,检测126例正常临产孕妇血浆凝血4项指标(透光比浊法测定PT、APTT、TT、FIB),并应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血液干预正常临产孕妇凝血状况.结果 正常临产孕妇血液PT、APTT、TT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激光鼻腔内照射后,虽仍与对照组有差异,但较治疗前已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孕妇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低能量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血液可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中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对凝血功能的一致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骨折、宫颈癌患者28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4项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采用全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反应时间(R值)呈正相关,与凝固角(α-Angle)呈负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和最大振幅(MA)呈负相关;纤维蛋白原(FIB)与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患者:P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肝硬化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APTT与K值、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FIB与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骨折患者:PT与MA呈负相关;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存在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相关(P?<0.05)。宫颈癌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APT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宫颈癌患者中应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检测,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两种方法均能够良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分娩前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预防产后大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 检测200例分娩前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并与200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 分娩前妇女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明显增多(P〈0.01),DD明显升高。结论 临产妇女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妊娠结局。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共6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经过治疗后,比较其与45例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经过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与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羊水胎粪污染风险均增加;以TSH〈3.0MIU/L做为治疗目标值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前及孕期甲减的筛查并及时给予足量甲状腺素补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在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变化,说明凝血功能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3月粤北人民医院肾内科和儿科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肌酐、尿素氮、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FIB、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T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娩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60例临产妇(分娩组)与8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TT、Fbg及D-D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娩组PT、APTT、TT、Fbg、D-D分别为(9.44±0.90)s、(29.86±6.20)s、(13.41±1.86)s、(3.28±0.87)g/L、(1.08±2.23)mg/L,对照组PT、APTT、TT、Fbg、D-D分别为(12.24±1.08)s、(30.18±3.19)s、(16.31±1.03)s、(2.55±0.53)g/L、(0.27±0.08)mg/L。与对照组比较分娩组PT和TT均明显缩短(P<0.01),D-D和Fbg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应建立孕妇分娩前凝血各项指标和D-D的正常值参考区间,并常规检测分娩前的凝血功能和D-D,对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围术期血液保护对颅脑肿瘤患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凝血酶2kU,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15ml/kg,速率30ml/min,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B组凝血酶+控制性降压;C组术前静脉注射凝血酶2kU.3组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手术开始后60min(T1)、术毕即刻(T2)和术后24h(T3)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电解质(K+、Na+、Cl-、C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A组血液稀释后T1,时段Hb、Hct均明显低于T0(P<0.05或0.01).但在T2时段均恢复或接近于T0水平(P>0.05),而C组Hb、Hct、PLT在T2、T3时段均明显低于同组T0或A、B组同时段数值(P<0.05或0.01).3组血清K+、Na+、Cl-、Ca2+在T1、T2时段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3时段血K+均明显降低(P<0.05);A组PT、APTT和FjO在T1时段均明显延长或降低(P<0.05),而B组和C组在T2时段PT、APTT均延长(P<0.05),各组术后24h凝血功能指标均恢复T0水平.结论 凝血酶结合扩容性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用于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对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且凝血酶可强化血小板和/或凝血因子的功能,利于术中止血.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于2015年1月31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胀痛为主,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日于外院就诊,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2月2日转入我科.追问家族史,其姐姐妊娠28周时因凝血功能异常于当地医院死亡.患者孕10周,曾于2013年11月因“孕2个月,胎停育”行人工流产术.平素月经规律,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遗传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神质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闭目有力,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偏右,余颅神经正常.右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及右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双侧跟-膝-胫试验稳准,四肢肌容积正常,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颈有抵抗,Kernig征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3天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8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40例孕妇(早、中、晚孕组各80例)及80例产后3天产妇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产后3天组PT均高于对照组和早、中、晚孕组(P<0.05~P<0.01),而早、中、晚孕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IB、APTT和D-D在中、晚孕组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晚孕组TT均低于对照组和产后3天组(P<0.05)。结论: 孕妇随孕期延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状态,产后3天趋于正常;对其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预防孕产妇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