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932例,其中2660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阴性组,272例HBsAg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结果 阳性组患者检出消化道溃疡62例(检出率22.79%),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溃疡14例,阴性组患者检出消化道溃疡294例,其中胃溃疡71例、十二指肠溃疡176例、复合溃疡47例,阳性组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男性检出消化道溃疡41例(检出率28.28%)、女性检出消化道溃疡21例(检出率16.54%),男性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阴性组男性检出消化道溃疡156例(检出率11.41%)、女性检出消化道溃疡138例(检出率10.67%),阴性组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HP检出196例(检出率72.06%)、阴性组患者HP检出1545例(检出率58.08%),两组HP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患者其消化道溃疡、HP感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且消化道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最高,HBsAg阳性患者男性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消化道溃疡之间具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市越秀区大肠癌结肠镜精筛的前期结果,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 强烈建议通过初筛确定的大肠癌高危人群行结肠镜检查.详细记录结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1-12月共有1 031例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其中男374例(36.3%),女657例(63.7%).结肠镜检查发现异常380例(36.9%),其中息肉、炎症或肿瘤361例(35.0%),大肠癌13例(检出率1.3%),息肉327例(检出率31.7%),腺瘤239例(检出率23.2%),进展期腺瘤140例(检出率13.6%).大肠癌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腺瘤及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腺瘤及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也显著提高.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检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筛查手段;同时应加强对男性高危人群的宣教,提高其参加筛查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病原构成情况,促进临床对聚集性疾病识别能力提高,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合理的临床依据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地区某医院就诊的食源性腹泻患者1614例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并对所有粪便标本实施微生物学检测,检测粪便中具体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分析,观察并比较所有食源性腹泻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同时观察病原菌检出集中季节及爆发年份。结果收集的1614例粪便标本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171例,占10.59%;在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为阳性的171例标本中以沙门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及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3.27%、16.96%、12.87%、11.70%。男性患者粪便标本中病菌检出率为10.69%(91/851),女性患者检出率为10.48%(80/763),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患者致病菌检出率较成年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节食源性腹泻患者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春冬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检出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食源性致病菌以沙门菌感染为主,夏秋季节为主要爆发季节,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同时针对高发人群进行积极的食品安全教育,避免食源性疾病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应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共1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胶囊内镜检查可行性及疾病检出情况,并对胶囊小肠镜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组间小肠疾病检出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顺利完成消化道主要部位检查并采集图像,最终在2周内顺利排出,仅1例老年患者在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自行缓解。磁控胶囊胃镜组消化道疾病总体检出率96.6%(85/88)高于胶囊小肠镜组78.8%(5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71.2%(47/66)高于磁控胶囊胃镜组21.6%(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消化道出血组的小肠病变检出率95.7%(22/23)远高于其他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磁控胶囊胃镜组在胃部病变检出率为90.9%(80/88),在小肠病变检出率为21.6%(19/88),小肠部位以糜烂性病变42.1%(8/19)、溃疡性病变31.6%(6/19)为主。  结论  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均为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重要方式,胶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小肠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控胶囊胃镜不仅对胃部疾病检出率较高,对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医院部分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本院健康体检者96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紊乱检出率为26.19%(252/966),其中,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分别为1.86%(18/966)、3.21%(31/966)、3.31%(32/966)、17.70%(171/966);男性和女性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19.18%(94/490)和33.19(158/476),女性是男性的1.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和维吾尔族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25.55%(210/822)和28.70%(33/115),维吾尔族略高于汉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情况比较严重,以亚临床甲减为主,女性比男性高发,定期体检对于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宁市2013年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结果,了解其感染状况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9 115例拟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MP抗体。结果 9 115例呼吸道患者检出MP阳性例数为4 558例,检出阳性率为50.00%,其中男性检出阳性率为46.75%,女性检出阳性率为54.13%,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为4岁(60.60%)及8岁(60.60%)及8岁(69.89%),≤1岁及>60岁以上患者阳性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8.00%、28.26%,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每月均可发病,冬季检出率最高,不同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2013年MP感染在性别、年龄、季节存在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69.89%),≤1岁及>60岁以上患者阳性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8.00%、28.26%,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每月均可发病,冬季检出率最高,不同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2013年MP感染在性别、年龄、季节存在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20岁为主要易感人群,全年均可发,以冬季为高发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组对比,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双重染色内镜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52例,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49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予以活检,观察组262例行内镜下双重染色检查,对2组患者结直肠黏膜、胃黏膜、食道黏膜病变及早癌检出情况予以对比,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观察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57例,检出率为80.28%,对照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37例,检出率为25.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5.63%,对照组未检出结直肠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56例,检出率为64.37%,对照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24例,检出率为14.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早癌检出率为4.60%,对照组未检出胃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19例,检出率为18.27%,对照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8例,检出率为4.3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早癌检出率为3.85%,对照组未检出食管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男性和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特征。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就诊的557例男性和16 604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技术和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HPV检测。结果 (1)男性检出率(42.91%)高于女性(21.51%),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男性以低危感染为主(46.03%),女性以高危感染为主(64.52%),男性和女性低危高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男性和女性单多重感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均以单重感染为主。(4)男性HPV6、11检出率高于女性,HPV16、33、51、52、58、68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男性四个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20岁检出率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在21~40岁、41~60岁两个年龄组总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低危感染在21~40岁、4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整理667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资料,并对数据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67例,其中小出血547例,大出血120例。大出血患者中需要行急诊结肠镜检查43例,非急诊结肠镜检查77例。本组肠镜检查阳性的病变发现率达93.5%,最常见疾病依次为大肠癌、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检出率分别占38.5%、20.2%、14.7%,共占检出病例数的73.4%。肠镜检查到达盲肠占77.5%,不能到达盲肠为22.5%,其中因大肠癌引起占17.2%大,肠癌全结肠镜检查率低,检出的病因多。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到达盲肠、病灶检出、肠道准备均明显优于急诊结肠镜检查(分别为P<0.050、.0010、.001)。结论:电子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非急诊结肠镜检查优于急诊结肠镜检查,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行紧急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25-128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测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且在产后或引产证实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孕妇61例,均在产前接受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跟踪妊娠,与产后跟踪结果相对比,分析产前三维超声、磁共振各异常检出准确率及检查图像差异。结果产前三维超声单独检出50例(81.97%),磁共振产前检查诊断30例(49.18%),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检出60例(98.36%);三维超声+磁共振检出率98.36%高于产前三维超声检查率81.9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磁共振检出率98.36%高于磁共振产前检查率49.18%(P0.05);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75.41%(46/61),图像质量评分(3.41±0.38)分;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96.72%(59/61),图像质量评分(4.75±0.20)分;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低于磁共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质量评分低于磁共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三维超声、核磁共振在胎儿骨骼发育系统异常诊断中均可发挥一定的效用,就单独检查而言,三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更好,而联合磁共振异常检出准确率好于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1.
甘蓉辉  徐丽莉  谢阿奇 《西部医学》2010,22(10):1863-1865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接受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布托啡诺(10μg/kg)与异丙酚联合组:F组,芬太尼(1μg/kg)与丙泊酚联合组。分别记录并分析入室基础值,注射药物后,检查中,检查结束不同时点的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检查中病人反应情况,体动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注射药物后SBP、HR、RR、SpO2下降,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组RR下降明显,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唤醒时间和检查中体动次数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少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海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方法对54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420.82±87.53)μmol/L,女性为(309.09±71.20)μmol/L,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7.81%,女性为24.40%,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0岁年龄组与50岁以上各中老年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女性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0、30√40岁青壮年年龄组与50岁以上各中老年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O.01)。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组比较,男性组与女胜组比较,高血压发病率及体重超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北海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均高于内地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女胜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容易伴发高血压、超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IA)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免疫吸附对15例重症狼疮性肾炎、肾检病理类型为Ⅳ型(n=10)和Ⅴ+Ⅳ型(n=5)的患者进行治疗。100%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酐(Scr)升高[平均(330.5+207.2)umol/L(]女性12例,男性3例,年龄17-42岁),观察吸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补体C3、血沉、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明显下降([1:1800)下降至(1∶200),P0.01],抗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38.9+10.3)IU/L下降至(20.1+9.6)IU/L,P0.05]、血沉明显降低[(75.0+12.0)mm/h下降至(24.0+8.0)mm/h,P0.05],补体C3明显升高[(0.65+0.22)g/L升高至(0.82+0.31)g/L,P0.05];(2)免疫吸附治疗后SLE-DAI显著下降([20.5+4.6)分下降至(11.9+1.2)分,P0.05];(3)血肌酐Scr均显著下降([330.5+207.2)umol/L下降至(260.4+59.1)umol/L,P0.05];(4)不良反应:一例出现过敏反应。结论免疫吸附能较好的清除狼疮性肾炎患者体内的多种自身抗体,使患者的SLE-DAI下降,肾功能好转。因此,它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一种特异性强、疗效可靠、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曹昭  易珍 《广西医学》2014,(1):75-77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并对病毒亚型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2324例门诊患者进行HPV检测。结果2324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528例(65.7%),其中女1314例(56.5%),男214例(9.2%)。女性患者中30~39岁组HPV阳性率最高,达86.2%(467/542),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以20~29岁组HPV阳性率最高,占54.9%(96/17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女性与男性均以单一感染为主,分别为50.5%(895/1772)及32.6%(180/552)。HPV的35和43亚型未检出。女性患者高危亚型前4位依次为HPV16(26.9%)、HPV52(15.6%)、HPV58(8.5%)和HPV53(5.0%);低危亚型以HPV11(8.0%)、HPV6(6.5%)多见。男性感染以低危亚型为主,以HPV11(40.5%)、HPV6(32.0%)多见。高危亚型与低危亚型感染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HPV感染易高发于某一特定的年龄段,女性以30~39岁为主,男性以20~29岁为主,感染类型均以单一感染为主,人群的HPV感染亚型分布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CD62P)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探讨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本科收治住院的CKD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8±17.6)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且均符合CKD的诊断标准,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血浆中CD62P、ICAM-1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技术检测。结果:CKD患者血浆中CD62P浓度(25.6±9.18)%、ICAM-1浓度(15.78±3.64)%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8.65±2.42)%和(5.46±1.67)%](均P〈0.05)。随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血浆中CD62P、ICAM-1水平又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其浓度与CKD分期呈明显负相关(r=-0.6693、r=-0.7885,均P〈0.01)。结论:血浆中CD62P及ICAM-1水平可反映并可作为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百色市壮族中老年人身体各部分脂肪含量,探讨百色市壮族中老年人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为少数民族人群改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三代均为壮族的百色市壮族健康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625名(男性248名,女性377名)。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计算去脂体重、脂肪总量、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计算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和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和躯干脂肪率。结果去脂体重、脂肪总量、体脂肪率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内脏脂肪等级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比较,50岁60岁和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中老年人身体各部体脂量及体脂率同年龄组男、女性比较,除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中老年人身体各部体脂量及体脂率同年龄组男、女性比较,除50岁70岁、70岁75岁、75岁躯干体脂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百色市壮族中老年人的脂肪分布和年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内脏脂肪等级超标的人群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文强  邱小凤  梁郁  李方卿 《吉林医学》2013,(30):6258-626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实施清醒镇静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行实施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S组(67例):舒芬太尼0.10.15μg/kg加咪达唑仑0.040.15μg/kg加咪达唑仑0.040.06 mg/kg、C组(63例):实施常规结肠镜检查。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Bp、HR、SpO2,术中Ramsay镇静分级,术后对术中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NRS)和术中操作的记忆,以及对结肠镜检查的感受。结果:与C组比较,S组结肠镜检查时间缩短(P<0.05);术中Ramsay镇静分级20.06 mg/kg、C组(63例):实施常规结肠镜检查。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Bp、HR、SpO2,术中Ramsay镇静分级,术后对术中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NRS)和术中操作的记忆,以及对结肠镜检查的感受。结果:与C组比较,S组结肠镜检查时间缩短(P<0.05);术中Ramsay镇静分级24级;术后对术中疼痛NRS评分低(P<0.01),对操作无明显记忆(P<0.01),术后感觉舒适(P<0.01)。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在S组SBP、HR变化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C组检查中收缩压及HR显著升高(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清醒配合,无痛镇静,对操作无明显记忆,其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是安全、舒适、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镜检查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常规向患者交代肠镜检查前的有关准备事项。结果观察组肠镜检查前端到达回盲部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g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程度为0、2级、非常满意、较差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检查成功率,利于尽早明确诊断,减轻患者检查中的痛苦和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探讨外周高估或低估中心血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住院患者72例,行诊断性冠脉造影62例,射频消融术建立动脉通路10例,年龄(56.64±15.41)岁,男38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2例,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其他17例。术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外周血压放大、脉压比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①肱动脉收缩压与股动脉收缩压升降一致,两者有相关性(r=0.89,P〈0.01);②外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中心动脉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周可能相符或高或低于中心血压。③外周高估中心SBP(52.8%)多为中青年低危人群,外周放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5);④外周低估中心SBP多见于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老年人(〉60岁)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值较小(P〉0.05),两者平行变化趋势。结论①肱动脉袖带血压能稳定反映外周肌性动脉血压;②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存在差异;③外周血压放大是外周高估中心收缩压的主要原因;④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等于或低于中心收缩压相关。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北京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心脑血管病及性别、随龄的关系。方法于2000年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7名老年人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血压和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应用中国标准诊断MS,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病的调查。结果1827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1±7)岁,代谢综合征(MS组)372例占20.4%。发病率男14.0%,女26.9%,女高于男(P<0.01)。随着年龄增长,MS患病率下降显著。MS组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及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女性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80岁以下老人MS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60~69岁为20.2%vs12.6%(P<0.01);70~79岁为25.0%vs16.2%(P<0.05)];70岁以下MS组脑卒中患病率为13.6%,显著高于非MS组的7.6%(P<0.05)。结论老年人MS患病率高,患有MS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高,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