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能否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肾功能衰退的进程及其机理。方法对病理诊断为CAN(Ⅰ级)肾功能不全的22例肾移植患者(A组)使用洛沙坦治疗1年以上,与同期未使用洛沙坦的24例CAN(Ⅰ级)患者(B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1年后肾功能、尿TGF-β1浓度;并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后移植肾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和TGF-β1免疫荧光强度等。结果1年后,A组肾功能稳定12例、好转2例,而B组肾功能稳定4例,其他患者肾功能均进行性恶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服用洛沙坦1年后,尿TGF-β1浓度为(273.8±84.1)pg/mg.Cr,明显低于B组(457.2±78.9)pg/mg.Cr(P<0.01);A、B 2组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分别为(6.6±5.4)、(16.2±9.1)m l/m in(P<0.01)。A组服药后肾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由1.58±0.36降为0.96±0.27,TGF-β1免疫荧光强度由(10.83±2.33)×106降为(6.41±1.53)×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洛沙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洛沙坦对CAN(I级)患者肾功能损害具有延缓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移植肾内TGF-β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反义ERK2(A-dant-ERl(2)基因转染供肾对减缓肾移植后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间肾移植模型.按供肾移植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和基因转染组,每组6只.对照组供肾灌注无菌HTK液0.5 ml,空载病毒组供肾灌注含5x109>pfu LaeZ基因腺病毒(Ad-LacZ)的HTK液0.5 ml,基因转染组供肾灌注含5x 109>pfu Adanti-ERK2的HTK液0.5 ml.肾移植术后24周行移植肾的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TβRⅠ的表达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的浸润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 肾移植术后24周,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移植肾呈CAN表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明显,伴严重间质纤维化以及明显的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浸润;病变区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减少,Vimentin、TβRⅠ表达显著增多.基因转染组移植肾间质内仅有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正常.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基因转染组.结论 Adanti-ERK2基因转染移植肾可减缓CAN的发生,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下调TGF-β1>,等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存活超过1年、移植肾功能正常、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相对浓度≥250.0pg/mgCr者连续使用依那普利1年以上,并设立相同条件下不用依那普利的对照组,3年后比较两组发生肾功能异常的例数、肌酐清除率(Ccr)的减少量、血及尿中TGFβ1的浓度;观察服用依那普利前后移植肾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服用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结果3年后,使用依那普利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cr减少量及尿TGFβ1相对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但两个组血TGFβ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依那普利1年后,移植肾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发生肾功能异常者,移植肾组织呈现慢性移植肾肾病表现;未观察到与依那普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对移植肾的远期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依那普利抑制TGFβ1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联合丹参延缓肾移植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进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Fisher 344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肾移植的供、受者进行原位肾移植,并建立CA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5组:环孢素A(CsA)组(A组),TMP+ CsA组(B组)、丹参+ CsA组(C组)、TMP+丹参+CsA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术使用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后2、4、6、8和12周,处死每组5只受鼠,取移植肾进行移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移植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空白对照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均未超过2周.A组于术后4周时最早出现CAN病理改变,B组和C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A组晚,D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最晚,且病理改变程度最轻.术后各组Banff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同时间点,A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和P<0.0 1),D组明显低于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各组TGFβ1表达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时间点,A组TGF-β1表达强度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GF-β1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及组间差异与TGF-β表达强度的情况相一致.结论 TMP或丹参均具有通过下调TGF-β1 的表达延缓肾移植大鼠CAN进程的作用,当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素A(CsA)延缓移植肾早期发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999年1月至2002年5月间病理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肾移植受者93例。随机将受者分为2组,A组(50例):用FK506替换CsA,替换剂量比例约为1∶75,其它免疫抑制剂不变;B组(43例):CsA和其它免疫抑制剂均不作调整。比较两组受者3年后的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替换治疗3年后,A组有31例(62.0%)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或好转,而B组除4例(9.3%)肾功能稳定外,其他受者肾功能均进行性减退;A、B两组Ccr减损量分别为(0.172±0.164)ml/s和(0.359±0.292)ml/s;A、B两组血浆TGF-β1浓度分别为(17.4±8.8)μg/L和(39.5±11.0)μg/L。两组间各结果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和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FK506替代CsA可延缓早期发生的慢性移植肾肾病受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移植肾长期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间334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时的GFR不同,将受者分成肾功能正常组(≥1.083 ml/s; 267例)和肾功能异常组(GFR<1.083 ml/s;67例))GFR采用Coekeroft-Gault(C-G)公式进行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受者术后5年时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分析术后1年与术后5年时GFR的相关性. 结果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术后1年时的GFR与移植肾存活时间成正比,术后同一时间点(5年、10年),肾功能正常组(不包括或包括肾功能正常的死亡者)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均高于肾功能异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时GFR比较,术后5年时的GFR变化幅度为(0.080±0.248)ml/s,其下降程度与术后1年时的GFR呈现明显正相关性. 结论 术后1年时的GFR水平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功能,术后1年时的GFR越高,术后5年的GFR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 h尿蛋白排泄;时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一岛、ColIV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辩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癥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8.
洛沙坦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能否改善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期间,对病理诊断为慢性移植物肾病(Ⅰ级)肾功不全的24例患者(组Ⅰ)使用洛沙坦治疗1年以上,与同期内未使用洛沙坦的27例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组Ⅱ)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肾功能、血和尿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及使用洛沙坦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年后,组Ⅰ有15例(62.5%)患者移植肾功能得以好转或不再继续恶化,而组Ⅱ除6例(22.2%)移植肾功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外,其他患者肾功能均进行性恶化。组Ⅰ血和尿TGF-β1浓度及肾功能损失量均明显低于组Ⅱ,使用洛沙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洛沙坦能改善部分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其药理作用可能与降低移植肾内TGF-β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康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尿TGF-β_1、miR-21的表达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6例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应用肾康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微小RNA-21(miR-21)的水平,评价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血、尿TGF-β_1、miR-2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而Ccr水平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颗粒能有效治疗CKD患者,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抑制TGF-β_1、miR-21的表达,改善肾纤维化,抑制疾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RNA干扰质粒(shRNA-TGF-β_1)对大鼠移植肾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方法 预先构建shRNA-TGF-β_1.取SD大鼠肾脏,置于4℃肝素生理盐水中以强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用于移植.切除Wistar大鼠左肾后移植入供肾,术中采用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肾脏基因转染技术进行质粒转染.实验分为4组.T组为质粒组,受者注射shRNA-TGF-β_1质粒;H组为空质粒组,受者注射空质粒;Y组为单纯移植组,受者仅行肾移植,不注射任何质粒;J组为假手术组,只打开腹腔切除左肾,不进行肾移植.移植术后1、2和3个月时,切取各组受者的移植肾,检测TGF-β_1、Ⅰ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检测Ⅰ型胶原组织定位,观察移植肾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结果 J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仅有少量的TGF-β_1 mRNA表达.H组及Y组TGF-β_1 mRNA的表达较高.术后1个月时,T组TGF-β_1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H组及Y组.各组TGF-β_1的表达与TGF-β_1 mRNA的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T组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低于H组和Y组.各组Ⅰ型胶原的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Ⅰ型胶原主要位于H组和Y组的皮质小管区及髓质间质区,肾小球部位相对较少.T组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低于H组和Y组.结论 转染shRNA-TGF-β_1能抑制移植肾TGF-β_1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移植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CAN)的关系。 方法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肾移植并随访 3年的患者 77例 ,根据术后 6个月内外周血CMV pp6 5 ( )白细胞计数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将其分为 :非活动性 (A组 ,n =15 )、低活动性 (B组 ,n=32 )、短期高活动性 (C组 ,n =18)和长期高活动性 (D组 ,n =12 )CMV感染 4组。 6个月后行移植肾穿剌活检 ,通过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比较 4组患者肾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 ;3年后比较 4组患者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持续 >114 μmol/L)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 (Ccr)减损量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CAN。 结果 肾移植 6个月后A、B、C组TGF β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 5 .82± 1.32 )× 10 6、( 6 .34± 1.4 7)× 10 6和 ( 6 .5 8± 1.4 4 )× 10 6,TGF β1mRNA分别为 :0 .84± 0 .17、0 .78± 0 .15和 0 .82± 0 .16 ;D组TGF 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 ( 10 .4 7± 2 .12 )× 10 6和 1.37± 0 .2 5 ,均明显高于前 3组 (P <0 .0 1)。前 3组 3年内Ccr减损量分别为 :( 5 .6± 5 .2 )、( 6 .2± 6 .4 )和 ( 5 .9± 4 .7)ml/min ;D组为 ( 15 .8± 9.6 )ml/min ,明显高于前 3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生情况.并分别应用以FK506或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FK506/CA+MMF+Pred)等综合治疗方案.结果: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77.27%),其次是急性排斥反应(10.61%),其中有2例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和移植肾破裂、肾动脉栓塞各1例术后切除移植肾.FK506组的3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5~35天内均恢复正常,CsA组有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天内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 μmol/L之间.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FK506+MMF+Pred的三联免疫治疗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肾移植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32例,ASA分级Ⅲ或Ⅳ级,年龄22~64岁,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后D组静脉输注多巴胺1~10μg·kg-1·min-1,N组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03~0.3μg·kg-1·min-1,持续至术毕,维持术中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水平的10%.分别于术毕及术后12 h时取中心静脉血样及尿样,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MG的浓度,并记录术中输液总量、肾血管开放至术毕时的尿量、术后12 h内的尿量及呋塞米的用量.结果 两组术中输液总量、尿量及呋塞米用量和各时点血清Cystatin C、β2-MG及尿α1-MG、β2-MG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毕时比较,术后12 h时两组患者血清Cystatin C、β2-MG及尿α1-MG、β2-MG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 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03~0.3μg·kg-1·min-1对移植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肾移植术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肾移植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或琥珀酰明胶患者术后肾功能.方法 同种异体单侧肾移植术患者70例,ASA Ⅲ或Ⅳ级,年龄23~64岁,体重43~65 kg,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琥珀酰明胶组(C组),每组35例.两组麻醉后分别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或4%琥珀酰明胶15 ml/kg.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于术前(T0)、肾动静脉开放后5 min(T1)、术毕(T2)及术后1、3、7、14 d(T3~6)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T0、T3~6取新鲜晨尿,检测尿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浓度,同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记录尿量.结果 与C组比较,H组T5,6时血清α2-MG浓度降低,T4,5时血清BUN浓度降低,T3~6时血清Cr浓度降低,T4~6尿β2-MG和mALB浓度降低,T6时尿α1-MG浓度降低(P<0.01).结论 肾移植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较4%琥珀酰明胶更利于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全静脉全身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和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接受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均为首次接受肾移植术患者.供受者均为血缘亲属关系,供肾者全部选择在全静脉全身麻醉下经开放术式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50秒~90秒,冷缺血时间60 min~120 min.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2组(TIVA组和CSEA组),每组30例,TIVA组术后给予经静脉术后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2d;CSEA组术后给予经硬膜外术后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2d.分别记录肾移植手术时间;移植肾开放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移植肾开放后第1、2、3、5、7天的尿量;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TIVA组手术时间为(171±29)min,CSEA组手术时间为(173±29)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肾血管吻合口开放时TIVA组MAP为(149±10)mm Hg,CSEA组MAP为(139±12)mm Hg,两组比较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肾血管吻合口开放时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肾开放后第1、2、3、5、7天尿量、Cr、BUN和C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静脉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接受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两种麻醉方法都可以安全用于肾移植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国人活体肾移植与尸体肾移植的疗效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同期154例活体肾移植受体(活体供肾组)和包括DCD供体在内的262例尸体肾移植受体(尸体供肾组)随访12~58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肾并发症、肾功能和人肾累积存活率情况。结果:活体供肾组和尸体供肾组分别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18例(11.7%)和59例(22.5%)(P=0.006),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6例(3.9%)和28例(10.7%)(P=0.015)。两组在7天、1、3、6、12、36个月六个随访点的Ccr和Scr结果显示,早期活体供肾组移植肾功能恢复稍快,但在术后12和36个月时,两组Ccr和Scr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活体供肾组和尸体供肾组在整个随访期内的人肾累积存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年时人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5%和97.9%(P=0.414),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6.2%和97.4%(P=0.726);3年时人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2%和95.8%(P=0.846),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3.7%和92.8%(P=0.875)。结论:两种供肾方式受体1年和3年人肾累积存活率相似。活体肾移植受体AR、DGF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早期肾功能恢复稍快,但1年及3年时肾功能与尸体肾移植相似,随访期内活体供肾组受体最佳肾功能出现在术后3年时,而尸体供肾组出现在术后3个月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肾移植前切除双肾对术后血压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分成 2组 (每组 2 1例 ) ,一组先行双肾切除 ,6个月~ 1年后再行肾移植 ,另一组不切肾 ,直接施行肾移植。对比分析 2个组肾移植术后的血压及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切肾组在双肾切除后 ,13例 (6 1.9% )的平均舒张压低于 90mmHg或较术前降低 10mmHg以上 ;6例 (2 8.6 % )的平均舒张压较术前降低 15 %以上 ;肾移植术后1年 ,双肾切除组血压正常者 11例 (5 2 .4% ) ,对照组血压正常者 5例 (2 3.8%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移植肾 1年存活率 ,切肾组为 95 .2 % ,对照组为 8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存在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若需行肾移植 ,在明确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可先行自体双肾切除术 ,这有利于肾移植术后血压的控制及移植肾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托拉塞米对肾移植术患者的利尿效果.方法 择期行肾移植术患者45例,年龄31~64岁,体重49~76 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呋塞米组(F组,n=23)和托拉塞米组(T组,n=22).F组于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前5 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呋塞米1.6 mg/kg,T组于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前10 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托拉塞米0.8 mg/kg.于入室后即刻(T0)、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前即刻(T1)、血流恢复后5 min(T2)和1 h(T3)时取桡动脉血3 ml行动脉血气分析;于T0、T3、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后2 h(T4)和6 h(T5)时取右颈内静脉血3 ml行生化检测;于T4时行尿常规和生化检测;记录移植肾见尿时间(肾血流恢复至输尿管断端有液体滴出或流出);于T3-5时记录尿量;记录移植肾热缺血和冷缺血的时间.结果 2组不同时点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生化指标、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血流开放后移植肾见尿时间、各时点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对移植肾的利尿效应强于呋塞米,对酸碱平衡、电解质代谢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无差别,提示托拉塞米可用于肾移植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在预防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242例.男144例,女98例,平均年龄42(17~71)岁.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7例,对照组115例.实验组患者移植术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动态检测患者血、尿标本HCMV-DNA,其中任何一项HCMV-DNA拷贝数>1×103拷贝/ml者,连续静脉滴注更昔洛韦4周,按照肌酐清除率计算剂量(肾功能正常者剂量为5 mg/kg 2次/d;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50~69 ml/min时2.5 mg/kg,2次/d;肌酐清除率25~49 ml/min时2.5 mg/kg,2次/d;肌酐清除率10~24 ml/min时1.25 mg/kg,1次/d;肌酐清除率<10 ml/min时每周3次每次1.25 mg/kg,于血液透析后给予).对照组不进行定期检测及更昔洛韦预防用药,比较2组患者HC-MV肺炎发病、治疗情况及移植肾1年存活率. 结果实验组术后HCMV肺炎发生率6.3%(8/127);肺炎发生中位时间84(46~167)d;住院治疗中位时间36(30~57)d;病死率12.5%(1/8);呼吸机使用率12.5%(1/8),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25.0%(2/8);移植肾1年存活率98.4%(125/127),其中1例为移植肾带功能死亡,1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失功.对照组术后HCMV肺炎发生率14.8%(17/115);肺炎发生中位时间51(34~138)d;住院中位时间40(21~67)d;病死率23.5%(4/17);呼吸机使用率29.4%(5/17),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41.2%(7/17);移植肾1年存活率93.0%(107/115),死亡4例中3例为移植肾带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4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失功.2组间比较住院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HCMV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病死率、呼吸机使用率、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移植肾1年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尿标本HCMV-DNA载量,预防术后HCMV肺炎效果好,移植肾1年存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移植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IV型胶原沉积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对18例CAN患者进行了移植肾切除术.光镜下观察切除的肾组织标本并根据其纤维化的程度进行分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表达量及IV型胶原沉积情况,并分析患者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与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组织中TGF-β1、IV型胶原基因表达量均增加,MMP-2表达量于移植肾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并随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 移植肾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增高及IV型胶原沉积可以促进CAN的进程,而MMP-2则可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